日本·丹波元堅
《素問紹識》~ 卷第二 (7)
卷第二 (7)
1.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太素全存)
前曲後居,楊曰。心脈來時。按之指下覺初曲。後直如操捉帶鉤。前曲後直。(按此四字似剩)曰心死。脈居直也。
厭厭聶聶,聖惠方載十四難文作檿檿欇欇。考廣韻檿葉動貌。於琰切。說文。欇木葉搖白也。從木聶聲。(爾雅楓攝攝說文楓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聶)據此。如循榆葉。義似相葉。然要不過蹁躚輕浮之謂。
如循長竿,先兄曰。志云。辨脈篇云。累累如循長竿者。名陰結也。此肝氣病而阻結也。
喘喘累累如鉤,太素鉤作旬。楊曰。旬平也。手下堅實而平。此為石脈之形。故曰平也。堅按古旬勻多通用。(段玉裁謂之)故楊以旬為均平之義。然於喘喘累累。殊未襯切。仍考太素旬字即是銞字。如鈞。蓋如鉤訛。說文銞古文鈞。或從旬。淮南子原道訓。鈞旋轂轉。注。
鈞陶人作瓦器。法下轉旋者。漢書鄒陽傳。獨化於陶鈞之上。張晏曰。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其云如鉤。即是此義。為沉濡而滑之象。始與夏平脈有別。先兄曰。注云喘喘累累如鉤。言其滑而濡也。按之而堅。濡滑有力也。○楊曰。夫五色有形。目見為易。五聲無形。耳知次難。
五脈之動。非耳目所辨。斯最微妙。唯可取動指下。以譬喻薋之得在於神。不可以事推之知也。
白話文: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太素全存)
脈象觀察中,脈搏先彎曲後伸直,像握著帶鉤一樣,楊氏稱之為「心死」,脈象呈現直線狀態。
脈搏跳動細微輕浮,像榆樹葉一樣搖晃,這與古籍中記載的「檿檿欇欇」相符,形容脈象輕盈浮動。
脈搏跳動規律,像循著長竿一樣,這是肝氣阻塞的表現。
脈搏跳動急促,像鉤子或勻稱平直的樣子,楊氏認為這是「石脈」,堅實平滑。脈象的「鉤」字,可能與「鈞」字相通,形容脈象沉重而滑潤,與一般平脈不同,滑潤有力,按壓時堅實。
五臟的顏色可以目視,聲音可以耳聞,而脈象的變化則非常微妙,只能憑藉指尖的觸感來感知,需要經驗和判斷,不能單純依靠理論推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