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素問紹識》~ 卷第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5)

1.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太素全存)

三動而躁,楊曰。脈之三動以是氣之有餘。又加躁疾。尺之皮膚復熱。即陽氣盛。故為病溫。堅按論疾診尺篇曰。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尺熱曰病溫,先兄曰。吳云。溫病者寒毒入里。積久變為溫熱。故尺部肌肉熱。是為溫病。

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楊曰。一呼三動而躁。尺皮不熱。脈滑曰風。脈澀曰痹也。堅按論疾診尺篇曰。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又曰。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

藏宜散於肝,先兄曰。按藏真非真藏之真。即言五藏真元之氣。各應五時而見脈象也。

虛里,楊曰。虛音墟。虛里。城邑居處也。此胃大絡。乃是五藏六府所稟居。故曰虛里。

脈宗氣也盛喘數絕,楊曰。宗尊也。此之大絡。一身之中□血氣所尊。故曰宗氣。其脈動。如人喘數而絕者。病在藏中也。

宗氣泄也,琦曰。其動應衣。動之甚也。肺貫宗氣。下降於腎。以行呼吸。胃氣上逆。肺無下降之路。宗氣不能下行。而橫衝於虛里。故曰泄。房勞傷陽。最多此候。亦有天真氣少得之者。溫中培土。使中樞運轉。升降不失。則氣自清降。近代醫家。頓為腎虛不能納氣。重以地冬滯土代陽。否則桂附溫下。胥失之矣。堅按此謂陰駁景岳。然難為通論。

寸口,楊以為從關至魚一寸之處。有九分之位。殊失經旨。

曰足脛痛,先兄曰。張云。長為陰不足。陰不足則陽必湊之。故足脛痛。

促上擊者,太素作如從口(蠹爛難讀按註文似是下字)上擊者。楊曰。脈從下向上擊人手。如從下有物上擊人手。是陽氣盛。陽脈行於肩背。故知肩背痛也。

沉而橫,太素橫下有堅字。楊曰。橫指下脈橫也。琦曰。脈細而附骨。橫格有積。又診。堅按琦更據金匱積聚篇為解。今不具錄。又大奇論脈至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王注脈長而堅。如橫木之在指下也。

沉而喘曰寒熱,楊曰。沉。陰氣也。脈動如人喘者。是為陽也。即知寒熱也。先兄曰。吳云。喘脈來如人之喘急也。王注。喘為陽吸。誤。(五臟生成篇喘而堅王注與楊意同又喘有動義開於舉痛論)

脈滑浮而疾者,琦曰。浮滑痰數。邪氣方張。故知新病。

脈急者,楊曰。按其脈如按弓弦。是陰氣積。故知疝瘕。少腹痛。

脈滑曰風脈澀曰痹,先兄曰。此二句重出。系剩文。

臂多青脈,楊曰。臂尺地也。尺地絡脈青黑為寒。即知脫血。以其陽虛。陰盛乘陽。故脈青之。志曰。臂內浮見之絡脈多青。蓋因血脫而不華於色也。堅按志注為是。蓋膚肉色夭。故青絡獨見也。

尺脈緩澀,先兄曰。按尺脈緩澀。猶言頭項強痛。蓋尺膚緩而脈澀也。堅按此說甚確。論疾診尺篇。尺肉弱者。解㑊安臥。緩與弱其義一也。蓋素靈中尺位無診脈之法。下文尺澀尺滑及通評虛實論。寸脈急而尺緩等。皆是尺膚之謂。原識於虛實論有說。宜參。(奇病論尺脈數甚脈字衍彼篇詳言之)又鰲城公觀曰。

白話文: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脈搏三動就顯得急躁,這是因為氣太盛的表現。如果再加上急促,而且尺部皮膚發熱,就表示陽氣過盛,容易發溫病。按壓診斷時,如果尺部皮膚發熱嚴重,脈象強盛且急躁,這就是溫病。

尺部發熱表示是溫病。溫病是因為寒邪進入身體深處,積聚久了轉變為溫熱,所以尺部肌肉會發熱,這就是溫病。

如果尺部不發熱,脈象滑潤表示是風病,脈象澀滯表示是痺病。脈搏一呼三動而且急躁,尺部皮膚不熱,脈象滑潤表示是風病,脈象澀滯表示是痺病。尺部皮膚滑潤而且潮濕,是風病;尺部皮膚滑潤而且有油脂,也是風病。尺部皮膚粗糙,則是風痺。

五臟之氣應該疏散於肝。五臟的真元之氣,會隨著五時的變化在脈象上顯現出來。

「虛里」這個詞,虛指的是空虛的地方。虛里指的是胃的大絡脈所在,是五臟六腑的氣所匯集的地方,所以稱為虛里。

宗氣的脈象,會出現盛大、喘息、急促甚至斷絕的現象。宗氣是身體血氣所尊貴的地方,所以稱為宗氣。宗氣脈動像人喘息急促而斷絕,表示病在內臟。

宗氣外洩,脈動會應和衣物。這是因為肺的宗氣下行到腎,以進行呼吸。如果胃氣上逆,肺就無法下降,宗氣無法下行,而橫衝於虛里,所以稱為外洩。過度性生活容易損傷陽氣,多數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天生氣少而導致的。應該用溫補中焦、培土的方法,使中焦的運轉正常,升降不失衡,氣自然會清降。近代醫生把這歸咎於腎虛不能納氣,用生地黃、麥門冬等滋膩之藥來代替陽氣,或者用桂附溫下,都是錯誤的。這是在反駁張景岳的觀點,但不能作為普遍的理論。

寸口脈,指的是從關脈到魚際一寸的地方。劃分為九個部分是錯誤的,不符合經典。

足脛疼痛,是因為陰氣不足,陰不足則陽氣會湊上來,所以足脛會疼痛。

脈搏往上衝擊,就像從下往上衝擊手一樣。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現,陽脈運行在肩背,所以會知道肩背疼痛。

脈搏沉在下面且橫向發展,表示下面有積聚。脈細而貼近骨頭,而且橫向阻礙,表示有積聚。脈象橫向阻礙,是膽氣不足的表現。脈象長而堅硬,像橫木在手指下。

脈象沉在下面且喘息,表示有寒熱。沉是陰氣的表現,脈搏像人喘息,則是陽氣的表現,表示有寒熱。喘息的脈象像人喘息急促。喘息是陽氣的吸入,是錯誤的。

脈象滑潤、浮在表面而且速度快,表示邪氣正在擴張,表示是新病。

脈象急促,按起來像按弓弦,是陰氣積聚,表示有疝瘕、少腹疼痛。

脈象滑潤表示是風病,脈象澀滯表示是痺病,這兩句話重複了,是多餘的文字。

手臂上有很多青筋,是因為手臂尺部是陰寒之地,尺部絡脈青黑色表示有寒,也表示有失血,因為陽氣虛弱,陰氣旺盛,所以脈絡變青。手臂內側的青筋增多,是因為失血導致氣血不充盈,顏色暗淡。這說明皮膚顏色不好,才會讓青筋顯現出來。

尺脈緩慢而且澀滯,就像頭項僵硬疼痛一樣,這是因為尺部皮膚鬆弛而脈象澀滯。尺部皮膚無力,表示應該安靜休息,緩慢和無力意思相近。在《素問》、《靈樞》中,尺部沒有診脈的方法。下文提到尺脈澀滯、尺脈滑潤以及《通評虛實論》中的「寸脈急而尺脈緩」等,都是指尺部皮膚的表現。原本的《虛實論》中有說明,應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