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紹識》~ 卷第一 (17)
卷第一 (17)
1.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太素全存)
祝由,楊曰。上古之時有疾。但以祝為去病所由。其病即已。又注次節曰。是以有病以祝為由。移精變氣去之。無假於針藥也。堅按上說即王所據。方以智通雅曰。由內經有祝由說。又䈙祝榴也。即祝。段玉裁說文法曰。惠氏士奇曰。素問黃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䈙也。
已止也。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袖。(按惠言出禮說又古鈔真本玉篇言部曰𥲊大又反說文𥲊祝也或為䈙字在爾部今本說文與此不同而真本玉篇示部繫於缺佚)此說似是。然據賊風篇。則舊注為當。又格致餘論。虛病痰病。有似邪祟。論曰。或曰外臺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廢乎。
予曰。移精變氣。乃小術耳。可治小病。若內有虛邪。外有實邪。當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按外臺秘要無禁咒科千金翼方聖濟總錄等有之)蓋古祝由之法不傳。故朱氏有斯言。
僦貸季,太素無僦字。楊曰。貸季。上古真者也。
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太素蘇作荄。助作眇。堅按太素非是。莊子天運篇。蘇者取而爨之。釋文李云。蘇草也。方言。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蘇。(方言蘇芥草也原識⿱⺮墜草字錯)草荄之枝。猶言草荄與枝之字。古有與義。詳見王引之經傳釋詞。
一者因得之,宋陳言以三因極一命其書。實本於此段。而且以此因字為病因之義。蓋張注之謬所自來也。
白話文:
在非常古老的時候,人們生病了,只靠一種叫做“祝由”的方法來治療疾病,認為這是去除疾病的途徑。這種方法能讓人們的病情好轉。進一步解釋,當有人生病時,會用“祝由”這種方式來移轉精神、改變氣息,以此達到去除疾病的目的,甚至不需要針灸或藥物的介入。
這種說法,正是王所依據的。方以智在《通雅》中提到,由於《內經》中有“祝由”的理論,而“由”字,根據段玉裁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惠氏士奇認為,“祝由”實際上就是“祝”,這個字代表著治療。
然而,根據《賊風篇》的記載,傳統的註解似乎是更為恰當的。另外,在《格致餘論》中,對於虛弱或痰病的病人,他們的症狀看起來就像是被邪靈纏繞。有人提議,或許可以參考《外臺祕要》中的一個章節,講述的是禁止和詛咒的方法,這難道不能使用嗎?
我回答說,“移精變氣”只是一種小技巧,僅適用於一些小病。但如果體內有虛弱的邪氣,體外又有實質的邪氣,那應該使用正規、宏大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都有既定的模式,是可以查閱得到的。因為古時候的“祝由”方法已經失傳,所以朱氏才會有這樣的觀點。
在上古時代,有位真實存在的人物,名字叫做“貸季”。在草木復甦的季節,利用草根以及其枝條來做為輔助,這句話的“蘇”字,在《莊子》的《天運篇》中有提到,指的是草類。在江淮以南及楚地一帶,通常稱之為“蘇”。
有一種疾病是因為某個原因而產生的,宋代的陳言以三因來探討生命的奧祕,並且以此命名他的著作。而他對於“因”這個字的理解,被認為是病症的起源。張注的誤解可能就來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