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以德流,地以氣化,德氣相合而乃生焉。《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此之謂也。則假以温涼寒暑,生長收藏,四時運行而方成立。君王衆庶,盡欲全形貴賤雖殊,然其寶命一矣。故好生惡死者,貴賤之常情也。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新校正云:「按《太素》『慮』作『患』。」。余欲鍼除其疾病,爲之柰何虚邪之中人,微先見于色,不知于身,有形無形,故莫知其情狀也。留而不去,淫衍日深,邪氣襲虚,故著於骨髓。帝矜不度,故請行其鍼。~~,~~新校正云:「按別本『不度』作『不庶』。

」?」

歧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𣳘鹹謂鹽之味,苦浸淫而潤物者也。夫鹹爲苦而生,鹹從水而有水也,潤下而苦𣳘,故能令器中水津液潤滲𣳘焉。凡虚中而受物者,皆謂之器。其於體外則謂隂囊,其於身中所同則謂膀胱矣。然以病配於五藏,則心氣伏於腎中而不去,乃爲是矣。

何者?腎象水而味鹹,心合火而味苦,苦流汗液,鹹走胞囊,火爲水持,故隂囊之外津潤如汗而滲𣳘不止也。凡鹹之爲氣,天隂則潤,在土則浮,在人則囊濕而皮膚剝起。弦絕者,其音嘶敗隂囊津𣳘而脉弦絕者,診當言音嘶嗄敗,易舊聲爾,何者?肝氣傷也。肝氣傷則金本缺,金本缺則肺氣不全,肺主音聲,故言音嘶嗄。

木敷者,其葉發敷,布也,言木氣散布,外榮於所部者,其病當發於肺葉之中也。何者?以木氣發散故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眞散於肝。」肝又合木也。病深者,其聲噦噦,謂聲濁惡也。肺藏惡血,故如是。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府,謂胸也,以肺處胸中故也。壞,謂損壞其府而取病也。

《抱朴子》云:「仲景開胸以納赤餅。」由此則胸可啟之而取病矣。三者謂脉弦絕,肺葉發聲濁噦。毒藥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病内潰於肺中,故毒藥無治外。不在於經絡,故短鍼無取。是以絕皮傷肉乃可攻之,以惡血乆與肺氣交爭,故當血見而色黑也。

~~,~~新校正云:「詳歧伯之對與黃帝所問不相當。別按《太素》云:『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𣳘。弦絕者,其音嘶敗。木陳者,其葉落。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異。』三字與此經不同,而注意大異。

楊上善注云:『言欲知病微者,須知其候,鹽之在於器中,津液𣳘於外,見津而知鹽之有鹹也,聲嘶知琴瑟之絃將絕,葉落者知陳木之已盡,舉此三物衰壞之微,以比聲噦識病深之候。人有聲噦同三譬者,是爲府壞之候,中府壞者,病之深也,其病旣深,故鍼藥不能取,以其皮肉血氣各不相得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天覆蓋大地,地上萬物齊備,其中最尊貴的莫過於人。人藉由天地之氣而生,遵循四時的法則而成長。天以德澤施予,地以氣機化育,德氣相合,萬物才能誕生。《易經》說:『天地陰陽交融,萬物化育成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人依靠溫涼寒暑,經歷生長收藏,隨著四季運行而逐漸成長。無論是君王還是百姓,都想保全自身形體,雖然有貴賤之分,但對於生命的珍視卻是一樣的。所以,喜愛生存厭惡死亡,是所有人的共同情感。」

「身體的疾病,往往難以察覺其真實情況,當邪氣長期滯留體內,就會逐漸深入骨髓。我想要用針刺來消除這些疾病,應該怎麼做?虛邪侵入人體,最初會稍微顯現在臉色上,但身體本身卻沒有感覺,因為邪氣有時有形,有時無形,所以難以知曉其真實狀況。如果邪氣長期滯留不去,就會逐漸擴散加深,邪氣趁著虛弱之處侵入,就會深入到骨髓。我憂慮於疾病難以預測,所以想施行針刺治療。」

歧伯回答說:「鹹味的東西,其氣會使容器外壁產生濕潤的現象,就像鹽的味道,會滲透並滋潤物品一樣。鹹味是從苦味中產生,鹹味是從水中而來。水會向下流動並帶來苦味,所以能讓容器中的水分滲透出來。凡是內部空虛而能容納東西的,都叫做容器。在身體外部就叫做陰囊,在身體內部類似功能的就叫做膀胱。如果將疾病與五臟相配對來看,心氣就會潛伏在腎中而無法散去,才會形成這種情況。」

「為什麼呢?腎屬水而味鹹,心屬火而味苦。苦味會使汗液流出,鹹味會滲入膀胱。火被水所抑制,所以陰囊外部會濕潤如汗,而且滲漏不止。凡是鹹的氣,在天氣陰冷時會使人體濕潤,在土地上會使之浮起,在人身上則會使陰囊潮濕、皮膚脫落。如果琴弦斷裂,它的聲音就會嘶啞衰敗。陰囊濕潤,且脈象呈現斷弦之象,診斷時應說聲音嘶啞衰敗,是氣息改變的徵兆。為什麼呢?是因為肝氣受損。肝氣受損,則五行中的金受到損傷,金受到損傷,則肺氣不全。肺主聲音,所以說聲音嘶啞。」

「木氣外散,就像樹葉舒展開來,意思是木氣散布,在外部榮養它所主導的部位,這種病應該會發生在肺葉中。為什麼呢?因為木氣具有發散的特性。《平人氣象論》說:『臟腑精氣散於肝。』肝又屬木。如果疾病深入,聲音就會發出『噦噦』的雜音,表示聲音混濁惡劣。肺臟積存污濁之血,所以會這樣。人如果出現這三種情況,就叫做『壞府』。『府』指的是胸腔,因為肺位於胸腔之中。壞,指的是損壞了肺府而產生疾病。」

《抱朴子》中說:「張仲景曾剖開胸腔來納入赤餅。」由此可知,胸腔是可以打開來取出疾病的。這三種情況指的是脈象呈現斷弦、肺葉發出濁音、以及出現噦聲。對於這種情況,毒藥無法治療,短針也無法奏效。這是因為這種情況是邪氣深入肌膚骨肉,血氣爭鬥造成的疾病,病邪已經侵入肺中,所以毒藥沒有作用。而且病不在經絡中,所以短針沒有效果。所以只有當邪氣侵入肌膚骨肉時才可以進行治療。因為污濁的血長期與肺氣相鬥,所以看到的血色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