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1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然脩業以爲就役而作,一過其用則致勞傷,勞用以傷,故病生於筋。熨,謂藥熨。引,謂導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修業就役,結慮深思,憂則肝氣并於脾,肝與膽合,嗌爲之使,故病生於嗌也。〈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於肝則憂。」〈竒病論〉曰:「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爲之使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咽嗌』作『困竭』,『百藥』作『甘藥』。」。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驚則脉氣併,恐則神不收,脉併神游,故經絡不通而爲不仁之病矣。夫按摩者,所以開通閉塞,導引隂陽。醪藥者,所以養正袪邪調中理氣。
故方之爲用,宜以此焉。醪藥,謂酒藥也。不仁,謂不應其用則𢂽𤷒矣。是謂五形志也。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隂出氣惡血,刺少隂出氣惡血,刺厥隂出血惡氣也明前三陽三隂血氣多少之刺約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云:『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隂出血氣。』楊上善注云:『陽明太隂雖爲表裏,其血氣俱盛,故並寫血氣,如是則太隂與陽明等俱爲多血多氣,前文太隂一云多血少氣,二云多氣少血,莫可的知。
』詳《太素》血氣並寫之旨,則二說俱未爲得,自與陽明同爾,又此刺陽明一節,宜續前寫有餘補不足下,不當隔在草度法五形志後。」。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持續操勞工作,一旦超過負荷就會導致勞損,勞損傷及筋脈,所以疾病產生於筋。藥熨,指的是用藥物熨敷;導引,指的是導引術。身心俱疲,疾病產生於咽喉,治療方法是用各種藥物。長期操勞工作,憂慮深思,憂慮則肝氣鬱結於脾,肝膽相合,咽喉為肝膽所支配,所以疾病產生於咽喉。《宣明五氣篇》說:「精氣鬱結於肝則憂。」《奇病論》說:「肝臟是臟腑之將,決斷取決於膽,咽喉為其所支配。」新校正本註記說:「參考《甲乙經》,『咽嗌』作『困竭』、『百藥』作『甘藥』。」
身體受到驚嚇,經絡不通,疾病產生於不應其用,治療方法是用按摩和藥酒。受驚則脈氣紊亂,害怕則精神不寧,脈氣紊亂精神渙散,所以經絡不通而導致不應其用的疾病。按摩,是用來疏通阻塞;導引,是用來調和陰陽;藥酒,是用來滋養正氣祛除邪氣,調和臟腑,理順氣血。所以治療方法,應該運用這些方法。藥酒,指的是用酒浸泡的藥物。不應其用,指的是身體器官不發揮其正常功能。這就是五臟與情志的關係。
刺陽明經放出的是血氣,刺太陽經放出的是惡氣,刺少陽經放出的是惡血,刺太陰經放出的是惡血,刺少陰經放出的是惡血,刺厥陰經放出的是惡氣。這是關於三陽三陰經脈出血氣多少的刺絡療法概要。新校正本註記說:「參考《太素》云:『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陰出血氣。』楊上善注云:『陽明太陰雖然是表裏經,但其血氣都旺盛,所以都寫作血氣,這樣太陰與陽明都成為多血多氣,前文太陰一說多血少氣,二說多氣少血,難以確定。詳察《太素》血氣並寫的意思,則兩種說法都不正確,與陽明相同。而且這一節刺陽明,應該接續前面『有餘補不足』之後寫,不應該放在五臟與情志的關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