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5)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眞人同歸於道也。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故曰:「聖人所以處天地之淳和,順八風之正理者,欲其養正,避彼虚邪。」,適嗜欲於丗俗之間,无恚嗔之心聖人志深於道,故適於嗜欲,心全廣愛,故不有恚嗔,是以常德不離,歿身不殆。行不欲離於丗,被服章新校正云:「詳『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屬。
」,舉不欲觀於俗聖人舉事行止,雖常在時俗之間,然其見爲則與時俗有異爾,何者?貴法道之清靜也。老子曰:「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母亦諭道也。」,外不勞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聖人爲无爲,事無事,是以内无思想,外不勞形。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恬,靜也。
愉,悅也。法道清靜,適性而動,故悅而自得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外不勞形,内无思想,故形體不敝,精神保全,神守不離,故年登百數,此蓋全性之所致爾。庚桑楚曰:「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敝,疲敝也。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次聖人者,謂之賢人,然自強不息,精了百端,不慮而通,發謀必當,志同於天地,心燭於洞幽,故曰:「法則天地,象似日月也。」,辯列~~,~~星辰,逆從隂陽,分別四時星,衆星也。辰,北辰也。辯列者,謂定内外星官座位之所於天三百六十五度,逺近之分次也。
逆從隂陽者,謂以六甲等法,逆順數而推歩吉凶之徵兆也。《隂陽書》曰:「人中甲子,從甲子起以乙丑爲次,順數之。地下甲子,從甲戌起,以癸酉爲次,逆數之,此之謂逆從也。」分別四時者,謂分其氣序也,春温,夏暑熱,秋清凉,冬冰冽,此四時之氣序也。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謂如上古知道之人,法於隂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也。上古知道之人,年度百歲而去,故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也。
」
春三月,此謂發陳春陽上升,氣潛發散,生育庶物,陳其姿容,故曰發陳也。所謂春三月者,皆因節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氣温,地氣發,温發相合,故萬物滋榮。夜卧早起,廣歩於庭温氣生,寒氣散,故夜卧早起,廣歩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法象也,春氣發生於萬物之首,故被髮緩形以使志意發生也。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春氣發生,施无求報,故養生者必順於時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所謂因時之序也,然立春之節,初五日東風解凍,次五日蟄蟲始振,後五日魚上冰。次雨水氣,初五日獺祭魚,次五日鴻鴈來,後五日草木萌動。次仲春驚蟄之節,初五日小桃華,~~,新校正云:「詳『小桃華』,〈月令〉作『桃始華』。」,~~次五日倉庚鳴,後五日鷹化爲鳩。
白話文:
這篇文字闡述了養生之道,並以不同層次的修煉者為例,說明如何達到長壽。
首先,最高境界是“真人”,他們能益壽延年,並與道合一。
其次是“聖人”,他們順應天地自然規律,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相合,養正氣,避邪氣。他們生活在俗世,但能克制慾望,沒有嗔怒之心,因為他們志向高遠,心懷廣愛。他們的行為舉止雖在俗世,卻與眾不同,因為他們看重道的清靜。他們不勞形於外,不思慮於內,身心恬靜愉悅,因此長壽。 庚桑楚說,聖人對聲色滋味,利於性情則取,有害則棄,這就是養生的根本。
再次是“賢人”,他們效法天地,模仿日月,精通百事,思慮周全,能洞察幽微。他們掌握天文地理知識,能預測吉凶。他們遵循上古先賢的養生之道,益壽延年。
最後,文中以春三月為例,說明順應四時節氣的重要性。春天要順應萬物生長的氣機,夜臥早起,舒展身心,施予而不求回報,這就是養生的方法。 文中還列舉了立春、雨水、驚蟄節氣的一些物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