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4)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以藏氣好耎,故以鹹柔耎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眞通於心。」言其常欲柔耎也。用鹹補之,甘寫之鹹補取其柔耎,甘寫取其舒緩。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温食,飽食,濕地,濡衣温濕及飽並傷脾氣,故禁止之。脾病者,愈在庚辛應秋氣也。庚辛不愈,加於甲乙應春氣也。甲乙不死,持於丙丁應夏氣也。起於戊己應長夏也。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日出』作『平旦』,雖日出與平旦時等,按前文言木王之時,皆云平旦而不云日出,蓋日出於冬夏之期,有早晚,不若平旦之爲得也。」,下晡靜土王則爽慧,木尅則增甚,金扶則靜退,亦休王之義也。一本或云日中持者,謬也。
爰五藏之病,皆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由是故皆有閒甚之時,死生之期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性和緩,順其緩也。用苦寫之,甘補之苦寫取其堅燥,甘補取其安緩。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例如肝也。禁寒飲食,寒衣肺惡寒氣,故衣食禁之。《靈樞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飲尚傷肺,其食甚焉,肺不獨惡寒亦畏熱也。肺病者,愈在壬癸應冬水也。壬癸不愈,加於丙丁應夏火也。丙丁不死,持於戊已長夏土也。
,起於庚辛應秋金也。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金王則慧,水王則靜,火王則甚。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性收歛,故也。用酸補之,辛寫之酸收歛,故補,辛發散,故寫。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例如肝也。禁犯焠㶼熱食,温炙衣腎性惡燥,故此禁之。~~,~~新校正云:「按別本『焠』作『淬』。」。腎病者,愈在甲乙應春木也。甲乙不愈,甚於戊已長夏土也。戊已不死,持於庚辛應秋金也。
,起於壬癸應冬水也。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水王則慧,土王則甚,金王則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性堅燥也。用苦補之,鹹寫之苦補取其堅也,鹹寫取其耎也。耎,濕土制也,故用寫之。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皆是邪也,非唯鬼毒疫癘也。至其所生而愈謂至己所生也。至其所不勝而甚謂至剋己之氣也。至於所生而持謂至生己之氣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王處,謂自得其位也。必先定五藏之脉,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五藏之脉者,謂肝弦、心鈎、肺浮、腎營、脾代,知是則可言死生間甚矣。〈三部九候論〉曰:「必先知經脉,然後知病脉。
」此之謂也。
白話文:
心臟若想柔軟,應迅速食用鹹味食物使其柔軟,以利於臟腑之氣的柔軟,故以鹹味來柔順它。平人氣象論記載:「臟腑真氣通於心。」說明心臟常欲柔軟。用鹹味補益它,用甘味舒緩它;鹹味補益取其柔軟之性,甘味舒緩取其舒暢緩解之效。
脾臟有病,在秋季痊癒,秋季未癒,則病情在春季加重,春季不死,則在夏季持續,並在長夏發作。應忌食溫熱食物,避免飽食,遠離潮濕之地,不穿潮濕衣物;溫濕及飽食都會傷脾氣,故應禁止。脾臟有病者,在庚辛(秋季)痊癒,庚辛(秋季)未癒,則在甲乙(春季)加重,甲乙(春季)不死,則在丙丁(夏季)持續,並在戊己(長夏)發作。
脾臟有病者,日昳(午後)時精神清爽,日出(平旦)時則病情加重。新校正本註釋:「根據《甲乙經》,『日出』應作『平旦』,雖然日出和平旦時間相近,但前文提到木氣旺盛之時,都用『平旦』而不用『日出』,因為日出在冬夏不同時間長短不一,不如『平旦』確切。」下午則精神爽朗,木氣旺盛則病情加重,金氣旺盛則病情減輕,也是休養生息之意。舊有版本記載為「日中持者」,是錯誤的。
凡五臟的疾病,都是以相克之氣加重病情,等到相生之氣出現則痊癒,等到相克之氣出現則病情加重,等到相生之氣出現則病情持續,等到臟腑元氣恢復則病情減輕。因此,所有疾病都有病情加重和減輕的時機,以及生死存亡的期限。脾臟喜歡平和,應迅速食用甘味食物使其平和,甘味性情平和,順應其平和之性。用苦味舒緩它,用甘味補益它;苦味舒緩取其收斂乾燥之性,甘味補益取其平和安緩之效。
肺臟有病,在冬季痊癒,冬季未癒,則病情在夏季加重,夏季不死,則在長夏持續,並在秋季發作,如同肝臟一般。應忌食寒涼食物,不穿寒涼衣物,肺臟厭惡寒氣,故衣食方面需加以禁止。《靈樞經》說:「形寒飲冷則傷肺。」飲水尚且傷肺,食物則更甚。肺不僅厭惡寒氣,也畏懼熱氣。肺臟有病者,在壬癸(冬季)痊癒,壬癸(冬季)未癒,則在丙丁(夏季)加重,丙丁(夏季)不死,則在戊己(長夏)持續,並在庚辛(秋季)發作。
肺臟有病者,下午精神清爽,中午病情加重,半夜則病情減輕;金氣旺盛則精神清爽,水氣旺盛則病情減輕,火氣旺盛則病情加重。肺臟喜歡收斂,應迅速食用酸味食物使其收斂,因酸味具有收斂之性。用酸味補益它,用辛味舒緩它;酸味收斂,故用以補益;辛味發散,故用以舒緩。
腎臟有病,在春季痊癒,春季未癒,則病情在長夏加重,長夏不死,則在秋季持續,並在冬季發作,如同肝臟一般。應忌食炙烤辛辣熱食,不穿溫熱衣物;腎臟性情厭惡燥熱,故此禁止。新校正本註釋:「根據別本,『焠』作『淬』。」腎臟有病者,在甲乙(春季)痊癒,甲乙(春季)未癒,則在戊己(長夏)加重,戊己(長夏)不死,則在庚辛(秋季)持續,並在壬癸(冬季)發作。
腎臟有病者,半夜精神清爽,四季都病情加重,下午則病情減輕;水氣旺盛則精神清爽,土氣旺盛則病情加重,金氣旺盛則病情減輕。腎臟喜歡堅固,應迅速食用苦味食物使其堅固,因苦味性情堅固乾燥。用苦味補益它,用鹹味舒緩它;苦味補益取其堅固之性,鹹味舒緩取其柔軟之性。柔軟,是濕土所克制,故用以舒緩。
邪氣侵犯人體,是以相克之氣加重病情;邪氣,是指不正之氣,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皆屬邪氣,不只侷限於鬼神、瘟疫等。等到相生之氣出現則痊癒;等到相克之氣出現則病情加重;等到相生之氣出現則病情持續;等到臟腑元氣恢復則病情減輕。必須先確定五臟的脈象,才能論述病情加重和減輕的時機,以及生死存亡的期限;五臟的脈象是指肝脈弦,心脈鉤,肺脈浮,腎脈沉,脾脈代,明白了這些,才能論述生死存亡和病情加重減輕。三部九候論記載:「必須先了解經脈,然後才能了解病脈。」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