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3)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七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肝主春以應木也。。足厥隂少陽主治厥隂肝脉,少陽膽脉,肝與膽合,故治同。。其日甲乙甲乙爲木,東方干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性和緩。~~,~~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肝苦急,是其氣有餘。』」。

心主夏以應火也。手少隂太陽主治少隂心脉,太陽小腸脉,心與小腸合,故治同。其日丙丁丙丁爲火,南方干也。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酸性收斂。~~,~~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心苦緩,是心氣虚。』」。脾主長夏長夏,謂六月也,夏爲土母,土長于中,以長而治,故云長夏。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脾王四季,六月是火王之處,蓋以脾主中央,六月是十二月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足太隂陽明主治太隂脾脉,陽明胃脉,脾與胃合故治同。其日戊己戊己爲土,中央干也。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苦性乾燥。

肺主秋以應金也。手太隂陽明主治太隂肺脉,陽明大腸脉,肺與大腸合,故治同。其日庚辛庚辛爲金,西方干也。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𣳘之苦性宣𣳘,故肺用之。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肺氣上逆,是其氣有餘。』」。腎主冬以應水也。足少隂太陽主治少隂腎脉,太陽膀胱脉,腎與膀胱合故治同。

,其日壬癸壬癸爲水,北方干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辛性津潤也,然腠理開,津液達,則肺氣下流,腎與肺通,故云通氣也。

病在肝,愈於夏子制其剋也,餘愈同。夏不愈,甚於秋子休剋復王也,餘甚同。秋不死,持於冬子休而剋養,故氣執持於父母之鄉也。餘持同。起於春自得其位,故復起,餘起同。禁當風以風氣通於肝,故禁而勿犯。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應夏。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應秋。

,庚辛不死,持於壬癸壬癸應冬。起於甲乙應春木也。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木王之時,故爽慧也。金王之時,故加甚也。水王之時,故靜退也。餘慧甚同,其靜小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藏氣常散,故以辛發散也。〈隂陽應象大論〉曰:「辛甘發散爲陽也。

」〈平人氣象論〉曰:「藏眞散於肝。」言其常發散也。用辛補之,酸寫之辛味散故補,酸味收故寫。~~,~~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用酸補之,辛寫之。』自爲一義。」。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如肝例也。禁温食,熱衣熱則心躁,故禁止之。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應長夏也。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應冬。壬癸不死,持於甲乙甲乙應春。起於丙丁應夏火也。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亦休王之義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希望能徹底了解。」

歧伯回答:「肝主宰春天,與木元素相應。足厥陰少陽經脈負責治療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肝膽相合,所以治療方法相同。甲乙日代表木元素,屬東方。肝氣鬱結,應吃甜味食物來緩解,因為甜味具有緩和作用。……(原文有刪節)……新校正本註解說:全元起本中記載『肝氣鬱結,是其氣有餘』。

心主宰夏天,與火元素相應。手少陰太陽經脈負責治療少陰心經和小腸經,心和小腸相合,所以治療方法相同。丙丁日代表火元素,屬南方。心氣虛弱,應吃酸味食物來收斂,因為酸味具有收斂作用。……(原文有刪節)……新校正本註解說:全元起本中記載『心氣虛弱,是心氣虛』。脾主宰長夏(六月),長夏指的是六月,夏天是土的母親,土氣在長夏旺盛,所以稱之為長夏。……(原文有刪節)……新校正本註解說:全元起本中記載『脾主四季,六月是火旺盛之時,因為脾主中土,六月是一年中的一半,所以脾主六月』。足太陰陽明經脈負責治療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脾胃相合,所以治療方法相同。戊己日代表土元素,屬中央。脾濕氣重,應吃苦味食物來乾燥,因為苦味具有乾燥作用。

肺主宰秋天,與金元素相應。手太陰陽明經脈負責治療太陰肺經和陽明大腸經,肺和大腸相合,所以治療方法相同。庚辛日代表金元素,屬西方。肺氣上逆,應吃苦味食物來宣洩,因為苦味具有宣洩作用,所以肺臟需要它。新校正本註解說:全元起本中記載『肺氣上逆,是其氣有餘』。腎主宰冬天,與水元素相應。足少陰太陽經脈負責治療少陰腎經和太陽膀胱經,腎與膀胱相合,所以治療方法相同。壬癸日代表水元素,屬北方。腎氣乾燥,應吃辛味食物來滋潤,辛味能疏通腠理,使津液暢通,氣機也因此通暢。辛味具有滋潤作用,腠理通暢,津液運行,則肺氣下降,腎與肺相通,所以說氣機通暢。

肝病在夏天痊癒,是因木剋土;其他疾病痊癒情況也相同。若夏天未痊癒,則在秋天加重,是因土剋金;其他疾病加重情況也相同。若秋天不死,則在冬天得到緩解,是因金生水,水滋養金,所以氣機依附於其所屬的臟腑;其他疾病緩解情況也相同。春天發病是因為臟腑得到其位置,所以復發;其他疾病復發情況也相同。應避免風寒,因為風氣會影響肝臟,所以應避免。肝病患者,在丙丁日(夏天)痊癒。若丙丁日未痊癒,則在庚辛日(秋天)加重。庚辛日不死,則在壬癸日(冬天)得到緩解。在甲乙日(春天)復發。肝病患者,清晨清醒,下午加重,半夜減輕,這是因為木氣旺盛時,人體清醒;金氣旺盛時,病情加重;水氣旺盛時,病情減輕。其他清醒、加重、減輕的情況也類似,只是減輕程度略有不同。肝氣需要宣洩,應吃辛味食物來宣洩,以保持氣機的正常宣洩,所以用辛味來發散。《陰陽應象大論》說:「辛甘發散為陽。」《平人氣象論》說:「真氣散於肝。」指的是肝氣常需發散。用辛味來補充,酸味來收斂,辛味發散所以補充,酸味收斂所以收斂。……(原文有刪節)……新校正本註解說:全元起本中記載『用酸味補充,辛味收斂。』這是一種不同的說法。

心病在長夏痊癒,長夏未痊癒,則在冬天加重,冬天不死,則在春天緩解,在夏天復發,這與肝病的情況相同。應避免溫熱的食物和衣物,因為溫熱會使心煩躁,所以應避免。心病患者,在戊己日(長夏)痊癒。若戊己日未痊癒,則在壬癸日(冬天)加重。壬癸日不死,則在甲乙日(春天)緩解,在丙丁日(夏天)復發。心病患者,中午清醒,半夜加重,清晨減輕,這也是臟腑氣機休養生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