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9)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寸口脉,沉而橫,曰脇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亦隂氣内結也。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熱喘爲陽吸,沉爲隂爭,爭吸相薄,故寒熱也。
「脉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脉小實而堅者,病在内盛滑爲陽,小實爲隂,隂病病在内,陽病病在外也。脉小弱以濇,謂之乆病小爲氣虚,濇爲無血,血氣虚弱,故云乆逺之病也。脉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滑浮爲陽足,脉疾爲氣全,陽足氣全,故云新淺之病也。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此復前疝瘕少腹痛之脉也。
言沉弱不必爲疝瘕,沉急乃與診相應。脉滑曰風,脉濇曰𤷒滑爲陽,陽受病則爲風,濇爲隂,隂受病則爲𤷒。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緩,謂縱緩之狀,非動之遲緩也。陽盛於中,故脉滑緩。寒氣否滿,故脉盛緊也。盛,緊盛滿也。脉從隂陽病易已,脉逆隂陽病難已脉病相應,謂之從脉。
病相反,謂之逆。脉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脉,反四時及不閒藏,曰難已春得秋脉,夏得冬脉,秋得夏脉,冬得四季脉,皆謂反四時氣不相應,故難已也。
「臂多青脉曰脫血血少脉空,客寒因入寒,凝血汁,故脉色青也。尺脉緩濇,謂之解㑊尺爲隂部,腹腎主之,緩爲熱中,濇爲無血,熱而無血,故解㑊並不可名之。然寒不寒,熱不熱,弱不弱,壯不壯,㑊不可名,謂之解㑊也。〈脉要精微論〉曰:「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
」則腹腎主尺之義也。安卧脉盛,謂之脫血卧乆傷氣,氣傷則脉診應微,𫝆脉盛而不微,則血去而氣無所主乃爾,盛謂數急而大鼓也。尺濇脉滑謂之多汗謂尺膚濇而尺脉滑也。膚濇者,榮血内涸,脉滑爲陽氣内餘,血涸而陽氣尚餘,多汗而脉乃如是也。尺寒脉細,謂之後𣳘尺主下焦,診應腸腹,故膚寒脉細,𣳘利乃然,《脉法》曰:「隂微即下。」言尺氣虚少。
脉尺麤常熱者,謂之熱中謂下焦中也。
「肝見庚辛死庚辛爲金伐肝木也。。心見壬癸死壬癸爲水滅心火也。。脾見甲乙死甲乙爲木剋脾土也。。肺見丙丁死丙丁爲火鑠肺金也。。腎見戊己死戊己爲土刑腎水也。。是謂眞藏見皆死此亦通明〈三部九候論〉中,眞藏脉見者,勝死也。尺麤而藏見亦然。。
「頸脉動,喘,疾欬,曰水水氣上溢,則肺被熱熏,陽氣上逆,故頸脉盛鼓而欬喘也。頸脉,謂耳下及結喉傍人迎脉者也。目裏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曰水〈評熱病論〉曰:「水者,隂也。目下亦隂也。腹者,至隂之所居也。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腫也。」。溺黃赤,安卧者,黃疸疸,勞也。
腎勞胞熱,故溺黃赤也。《正理論》曰:「謂之勞癉,以女勞得之也。」~~,~~新校正云:「詳王注以疸爲勞,義非。若謂女勞得疸則可,若以疸爲勞非矣。」。已食如飢者,胃疸是則胃熱也。熱則消榖,故食已如飢也。面腫,曰風加之面腫則胃風之診也。何者?胃陽明脉,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故爾。
白話文:
寸口脈沉而橫,表示脇下有積聚,腹部有橫向的脹痛,都是陰氣內結的表現。寸口脈沉而喘,表示寒熱交替的喘息,沉脈代表陰氣爭奪,喘息代表陽氣吸入,陰陽相爭,互相衝擊,所以出現寒熱症狀。
脈象盛大滑利而堅實,表示疾病在外;脈象細小而堅實,表示疾病在內。盛大滑利屬陽,細小堅實屬陰,陰證病在內,陽證病在外。脈象細小而微弱且澀滯,是久病的表現,細小代表氣虛,澀滯代表血虛,血氣虛弱,所以是久病。脈象滑利浮大而快速,是新病的表現,滑利浮大代表陽氣充足,脈象快速代表氣血充盈,陽氣充足氣血充盈,所以是新病。脈象急促,表示疝氣、少腹痛,這是先前描述的疝氣、少腹痛的脈象。
脈象沉弱不一定就是疝氣,沉而急促的脈象則與疾病診斷相符。脈象滑利表示風證,脈象澀滯表示寒證;滑利屬陽,陽氣受病則為風證;澀滯屬陰,陰氣受病則為寒證。脈象緩慢而滑利表示熱證,脈象在中間部位充實而緊緊的,表示脹滿;緩慢指的是脈象的舒緩狀態,不是指脈搏跳動的遲緩。陽氣盛於內,所以脈象滑利而緩慢;寒邪充斥,所以脈象盛大而緊。盛大緊緊的,就是指脈象盛大而充盈緊緊的。脈象與陰陽病證相符,則疾病容易治癒;脈象與陰陽病證相反,則疾病難以治癒。脈象與疾病相符,稱為“從脈”;病證與脈象相反,稱為“逆脈”。脈象順應四時之氣,表示疾病無其他異常;脈象違背四時之氣或不符合臟腑的特性,表示疾病難以治癒。例如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冬天出現其他三個季節的脈象,都是違背四時之氣,所以疾病難以治癒。
手臂上出現許多青色的脈絡,表示出血,血少,脈象空虛,外邪入侵導致寒邪凝結血液,所以脈色青紫。尺脈緩慢而澀滯,表示解鬱。尺脈主宰下焦,與腹部及腎臟相關,緩慢表示熱邪內盛,澀滯表示血虛,熱邪內盛而血虛,所以是解鬱。然而,寒不寒,熱不熱,弱不弱,壯不壯,難以名狀,所以稱為解鬱。 《脈要精微論》說:「尺脈外側可以觀察腎臟,尺脈內側可以觀察腹部。」所以腹部與腎臟主宰尺脈。安臥時脈象盛大,表示出血。久臥傷氣,氣虛則脈象微弱,然而脈象盛大而不微弱,則表示血液流失,氣血無所依附,所以脈象盛大。盛大指的是脈象頻數急促而有力。尺脈澀滯而滑利,表示多汗。指的是尺脈部位的皮膚澀滯,而尺脈卻滑利。皮膚澀滯表示營血內耗,脈象滑利表示陽氣尚餘,血虛而陽氣尚餘,所以多汗,脈象就是這樣。尺脈部位感覺寒冷而脈象細弱,表示下痢。尺脈主宰下焦,反映腸胃,所以皮膚寒冷而脈象細弱,下痢就是這樣。《脈法》說:「陰微即下。」指的是尺脈氣虛少。
尺脈粗大而經常感覺熱,表示熱邪內盛於下焦。
肝臟遇到庚辛(金)則受損,庚辛屬金,克制肝木。心臟遇到壬癸(水)則受損,壬癸屬水,克制心火。脾臟遇到甲乙(木)則受損,甲乙屬木,克制脾土。肺臟遇到丙丁(火)則受損,丙丁屬火,克制肺金。腎臟遇到戊己(土)則受損,戊己屬土,克制腎水。這就是所謂的臟腑真藏脈象出現,表示受損。這也與《三部九候論》中關於真藏脈象的描述相符,真藏脈象出現,代表臟腑受損。尺脈粗大而真藏脈象出現也是同樣道理。
頸部脈搏跳動,伴有喘息、咳嗽,表示水飲。水飲之氣上逆,則肺部受到熱邪熏蒸,陽氣上逆,所以頸部脈象盛大有力而伴有咳嗽喘息。頸脈指的是耳下和喉結旁邊的人迎脈。眼睛內側輕微腫脹,像蠶寶寶一樣,表示水飲。《評熱病論》說:「水飲屬於陰,眼下也是陰,腹部是至陰所在,所以水飲在腹部,必然導致眼下腫脹。」小便顏色黃赤,並且安臥,表示黃疸。黃疸是勞累所致,腎臟勞累,胞宮有熱,所以小便黃赤。《正理論》說:「這是勞倦所致的黃疸,女性容易患此病。」新校正本說:「參考王注,將黃疸解釋為勞倦,是不對的。如果說是女性因勞倦而導致黃疸,則可以,如果把黃疸本身解釋為勞倦,則是不對的。」吃完飯像餓了一樣,表示胃部有熱邪,這是胃熱,熱邪會消耗穀物,所以吃完飯還像餓了一樣。臉部腫脹,表示風邪加重,臉部腫脹是胃部風邪的表現。這是因為胃經(陽明經)脈絡起於鼻翼,經過頞(下頜骨)部,然後沿著鼻翼外側向下走,所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