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7)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五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積也脉附臂筋,取之不審,推筋令逺,使脉外行,内而不出外者,心腹中有積乃爾。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熱也脉逺臂筋,推之令近,逺而不近,是陽氣有餘,故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筋按之,尋之而上,脉上涌盛是陽氣有餘,故腰足冷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上而不下,作下而不上。」。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推筋按之,尋之而下,脉沉下掣是陽氣有餘,故頭項痛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下而不上,作上而不下。」。按之至骨,脉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𤷒也隂氣太過故爾。
」
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平人,謂氣候平調之人也。?」
歧伯對曰:「人一呼脉再動,一吸脉亦再動,呼吸定息脉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經脉一周於身,凡長十六丈二尺,呼吸脉各再動,定息脉又一動,則五動也。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然盡五十營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則氣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則應天常度,脉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爲病人平息,以調之爲法。
人一呼脉一動,一吸脉一動,曰少氣呼吸脉各一動,準候減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凡行八丈一尺,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氣都行四百五丈,少氣之理從此可知。人一呼脉三動,一吸脉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温,尺不熱,脉滑曰病風,脉濇曰𤷒呼吸脉各三動,準過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息,氣凡行二十四丈三尺,病生之兆由斯著矣。夫尺者隂分位也,寸者陽分位也,然隂陽俱熱是則爲温,陽獨躁盛則風中陽也。
〈脉要精微論〉曰:「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滑爲陽盛,故病爲風。濇爲無血,故爲𢂽𤷒也。躁,謂煩躁。~~,~~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脉濇曰𤷒一句,下文亦重。」。
人一呼脉四動以上曰死,脉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呼吸脉各四動,準候過平人之倍,計二百七十息,氣凡行三十二丈四尺,況其以上耶!《脉法》曰:「脉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然四至以上亦近五至也,故死矣。然脉絕不至,天眞之氣已無。乍數乍疏,胃榖之精亦絕,故皆死之候。
~~,~~新校正云:「按別本一作『敗』。」。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常平之氣,胃海致之。《靈樞經》曰:「胃爲水榖之海也。」《正理論》曰:「榖入於胃,脉道乃行。」。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逆,謂反平人之候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人常稟氣於胃,脉以胃氣爲本,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言微似弦,不謂微而弦也。鈎及耎弱毛石義並同。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謂急而益勁,如新張弓絃也。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秋脉金氣也。毛甚,曰𫝆病木受金邪故𫝆病。藏眞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象陽氣之散發,故藏眞散也。〈藏氣法時論〉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取其順氣。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五
推按筋脈時,若向外推,但內部沒有反應,則表示腹中有積聚。此時應將筋脈推向遠處,使脈氣外行,積聚才能消除。若向內推,但外部沒有反應,則表示身體有熱症。此時應將脈氣推向近處,如果脈氣仍遠離,則表示陽氣過盛,所以身體才會發熱。若向上推,但脈氣不向下走,則表示腰足冰冷。應將筋脈向上推按,若脈氣上涌旺盛,則表示陽氣過盛,導致腰足冰冷。若向下推,但脈氣不向上走,則表示頭項疼痛。應將筋脈向下推按,若脈氣下沉牽引,則表示陽氣過盛,導致頭項疼痛。如果按壓到骨頭,而脈氣微弱,則表示腰脊疼痛且身體浮腫,這是陰氣過盛所致。
黃帝問道:「什麼樣的人算是正常人呢?」
岐伯回答:「正常人呼氣脈搏跳動兩次,吸氣脈搏也跳動兩次,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五次,加上嘆息,這就稱為正常人。正常人不會生病。經脈繞行全身,總長十六丈二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一次,共五次。計算二百七十次呼吸停止,氣就能環繞全身一周。如果以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停止計算,則氣體運行八百一十丈,這樣就能符合天道的規律,脈氣不會不足或過盛,氣象平和調順,所以稱為正常人。通常用正常人的狀態來調整病人的狀態,醫生不治病,而是讓病人平息,用這種方法來調整病情。」
呼氣脈搏跳動一次,吸氣脈搏跳動一次,稱為少氣。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一次,是正常人脈搏跳動次數的一半,二百七十次呼吸停止,氣體運行八丈一尺,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停止,氣體運行四百五丈,少氣的道理由此可知。呼氣脈搏跳動三次,吸氣脈搏跳動三次而煩躁,尺脈熱則為溫病,尺脈不熱,脈滑則為風病,脈澀則為水腫。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是正常人脈搏跳動次數的一倍半,二百七十次呼吸停止,氣體運行二十四丈三尺,疾病產生的徵兆由此明顯。尺脈屬陰,寸脈屬陽,陰陽俱熱則為溫病,陽氣獨盛則為中風。
《脈要精微論》說:「中惡風者,陽氣受邪。」脈滑為陽盛,所以生病為風。脈澀為血虛,所以為水腫。煩躁,就是煩亂不安。
呼氣脈搏跳動四次以上則死亡,脈搏停止則死亡,脈搏忽疏忽數則死亡。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四次,是正常人脈搏跳動次數的兩倍,二百七十次呼吸停止,氣體運行三十二丈四尺,況且超過這個數目呢!《脈法》說:「脈搏跳動四次則精氣脫落,五次則死亡。」然而,四次以上也接近五次了,所以死亡。脈搏停止,先天之氣已無。脈搏忽疏忽數,胃穀精氣也絕,所以都是死亡的徵兆。
正常人的常氣都來自於胃。胃是正常人的常氣所在。正常的氣,由胃海供給。《靈樞經》說:「胃是水穀之海。」《正理論》說:「食物進入胃中,脈道才能運行。」人沒有胃氣則為逆,逆則死亡。逆,就是違反正常人的狀態。
春天胃脈略微弦細,稱為正常。說略微像弦,不是說微弱而弦細。鈎及耎弱,毛石義並同。弦脈多而胃氣少,稱為肝病;但弦脈而無胃氣,則死亡。胃脈急促而有力,如同新張的弓弦。胃脈有毛狀,稱為秋季疾病。毛狀明顯,則為燥病,木受金邪而致燥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像陽氣的散發,所以叫藏真散。《藏氣法時論》說:「肝氣欲散,急食辛辣之物以散之,取其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