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9)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甲乙經》作『悶』。」。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夏傷於腎,肝肺孛之志,内不足,故令人少氣時欲怒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爲,起而忘之肝虚故也,刺不當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經脉,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夢心氣少則脾氣孤,故令嗜卧。心主夢,神爲之,故令善夢。,~~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絡脉,氣不外行,令人卧不能動。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隂氣上干,故時寒也,洒洒寒貌。~~,~~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筋骨血氣,内令人寒慄。』」。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見肝氣少,故令欲卧不能眠,肝主目,故眠而如見有物之形狀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經脉,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夏分,病不愈,氣上發爲諸𤷒𣳘脉氣故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絡脉,血氣外𣳘,留爲大𤷒。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肺氣不足,故發渴。~~,~~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藏心肺在鬲上,腎肝在鬲下,脾象土而居中,故刺胸腹必避之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意志,損之則五神去,神去則死至,故不可不慎也。中心者,環死氣行如環之一周則死也,正謂周十二辰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一日死,其動爲噫。』〈四時刺逆從論〉同此經,闕刺中肝死日。

〈刺禁論〉云:『中肝五日死,其動爲語。』〈四時刺逆從論〉同也。」。中脾者,五日死土數五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中脾十日死,其動爲吞。』〈四時刺逆從論〉同。」。中腎者,七日死水成數六,水數畢當至七日而死。一云十日死,字之誤也。

~~,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腎六日死,其動爲嚏。』〈四時刺逆從論〉云:『中腎六日死,其動爲嚏欠。』」。中肺者,五日死金生數四,金數畢當至五日而死。一云三日死,亦字誤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論〉云:『中肺三日死,其動爲欬。

』〈四時刺逆從論〉同。王注〈四時刺逆從論〉云:『此三論皆歧伯之言而不同者,傳之誤也。』」。中鬲者,皆爲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五藏之氣,同主一年,鬲傷則五藏之氣互相剋伐,故不過一歲必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討論了不同季節針灸的時機與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針灸時需要注意的禁忌。

夏天在冬至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會導致患者氣短易怒,這是因為夏天損傷了腎臟,肝肺功能也受影響,導致內在不足。

秋天在春分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會使患者心神不寧,做事忘事,這是因為肝氣不足,或針灸方法不當。秋天在夏至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患者會嗜睡且多夢,這是因為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秋天在冬至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患者會覺得時冷時熱,這是因為陰氣上逆。

冬天在春分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患者會想睡卻睡不着,睡着了還會看到一些幻覺,這是因為肝氣不足。冬天在夏至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氣血會上逆,導致各種病症。冬天在秋分時節針灸,若疾病未癒,患者會口渴,這是因為肺氣不足。

針灸胸腹部時,必須避開五臟(心、肺、肝、脾、腎),因為五臟藏着人的精神、魂魄、意志,損傷了它們,就會危及生命。針刺到心臟周圍,會很快致死;刺到脾臟,五日內會死;刺到腎臟,七日內會死(也有一說十日);刺到肺臟,五日內會死(也有一說三日);刺到膈肌,即使病癒,也會在一月內死亡,因為膈肌受損會導致五臟氣血互相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