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6)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6)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歧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新校正云:「按《太素》『莝』作『莖』。」。微動四極,温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平治權衡,謂察脉浮沉也。脉浮爲在表,脉沉爲在裏,在裏者𣳘之,在外者汗之,故下次云開鬼門,潔淨府也。

去宛陳莝,謂去積乆之水物,猶如草莖之不可乆留於身中也,全本作草莝。微動四極,謂微動四支,令陽氣漸以宣行,故又曰温衣也。經脉滿則絡脉溢,絡脉溢則繆刺之,以調其絡脉使形容如舊而不腫,故云繆刺其處,以復其形也。開鬼門,是啟玄府,遣氣也。五陽,是五藏之陽氣也。

潔淨府,謂寫膀胱水去也。脉和則五精之氣以時賓服於腎藏也。然五藏之陽,漸而宣布五藏之外,氣穢復除也如是,故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藏府旣和,則骨肉之氣更相保抱,大經脉氣然乃平復爾。」

帝曰:「善。」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竒恒》,所指不同,用之柰何?」

歧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竒恒》者,言竒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脉變,《揆度》、《竒恒》道在於一一,謂色脉之應也。知色脉之應,則可以揆度竒恒矣。~~,~~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請』作『謂』。」。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血氣者,神氣也。

〈八正神明論〉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夫血氣應順四時遞遷,囚王循環,五氣無相奪倫,是則神轉不回也。回,謂却行也。然血氣隨王不合却行,却行則反常,反常則回而不轉也,回而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則火王,火衰則土王,土衰則金王,金衰則水王,水衰則木王,終而復始循環,此之謂神轉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謂回而不轉也。

然反天常軌,生之何有耶?。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言五色五脉變化之要道,迫近於天常而又微妙。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玉機〉,篇名也。言以此回轉之要旨,著之玉版,合同於〈玉機論〉文也。~~,~~新校正云:「詳『道之至數』,至此與〈玉機眞藏論〉文相重,注頗不同。

」。』

「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容色者,他氣也。如肝木部内見赤黃白黑色,皆謂他氣也。餘藏率如此例,所見皆在明堂上下左右,要察候處,故云:『各在其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容』作『客』,視色之法具《甲乙經》中。」。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色淺則病輕,故十日乃已。

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色深則病甚,故必終齊乃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病深甚故日多。色夭面脫不治色見大深兼之夭惡,面肉又脫,不可治也。百日盡已色不夭,面不脫,治之百日盡可已。~~,~~新校正云:「詳色夭面脫,雖不治,然期當百日乃已盡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四

歧伯說:「診斷疾病要像秤一樣精準,去除久積的濕濁之物(就像去除草莖一樣,不能久留體內)。輕微活動四肢,穿著保暖的衣服,用針灸調節經絡使形體恢復原狀,讓氣機暢通,清潔膀胱,按時服用藥物。當五臟的陽氣都已佈散全身,疏通了五臟,精氣自然會滋生,形體自然會強健,骨肉互相滋養,全身的氣機就會平和。診脈要觀察脈象的浮沉,浮脈表示病在體表,沉脈表示病在體內,體內有病的要溫補,體表有病的要發汗,這就是所謂的暢通氣機,清潔膀胱。

去除久積的濕濁之物,指的是去除體內長時間積聚的水液,就像草莖一樣,不能長時間停留在體內。輕微活動四肢,是指輕微活動四肢,使陽氣逐漸宣行,所以也說穿著保暖的衣服。經脈充盈,就會導致絡脈淤積,絡脈淤積就要用針灸調節,使絡脈通暢,使形體恢復原狀而不腫脹,所以說用針灸調節其部位,以恢復其形體。暢通氣機,是開啟玄府,使氣機運行。五陽,指的是五臟的陽氣。

清潔膀胱,指的是排出膀胱中的尿液。脈象平和,五臟的精氣就會按時歸於腎臟。這樣,五臟的陽氣就會逐漸佈散到五臟之外,污濁之氣也會消除。如此一來,精髓自然會滋生,形體自然會強健,臟腑調和,骨肉之氣互相滋養,全身的經脈氣機就會平和。

黃帝說:「很好。」

黃帝問道:「我聽說《揆度》和《竒恒》所指不同,應該如何運用?」

歧伯回答道:「《揆度》指的是衡量疾病的輕重深淺。《竒恒》指的是奇特的疾病。這裡所說的疾病的至理和數目,以及五色脈象的變化,《揆度》和《竒恒》的道理就在於一一對應,指的是色脈的相互應驗。知道了色脈的應驗,就可以推斷奇特的疾病了。神氣的運行要順暢,如果逆轉就不順暢,就會失去生機。血氣是人的神氣,不可不謹慎調養。血氣的運行要順應四時變化,循環往復,五臟的氣息不能互相奪倫,這樣神氣的運行就會順暢。逆轉,指的是倒行逆施。如果血氣的運行不順,就會倒行逆施,倒行逆施就會逆轉不順暢,逆轉不順暢就會失去生機。怎麼說明呢?木氣衰弱則火氣旺盛,火氣衰弱則土氣旺盛,土氣衰弱則金氣旺盛,金氣衰弱則水氣旺盛,水氣衰弱則木氣旺盛,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這就是神氣的順暢運行。如果木氣衰弱而水氣旺盛,水氣衰弱而金氣旺盛,金氣衰弱而土氣旺盛,土氣衰弱而火氣旺盛,火氣衰弱而木氣旺盛,這就是逆轉不順暢。

這樣違背自然常規,還能生存嗎?至理的精要,簡潔地闡述了五色五脈變化至理,接近自然常規而又精微奧妙。將其記錄在玉版上,命名為:《合玉機》。容貌的顏色變化可以從上、下、左、右等方面觀察,各有其觀察的重點。例如,肝木的部位出現赤、黃、白、黑等顏色,都是其他臟腑的氣出現異常。其他臟腑也遵循這個規律,觀察的重點都在面部上、下、左、右等處,所以說「各有其重點」。顏色淺淡的,用湯劑治療,十天就能見效,顏色淺則病情輕,所以十天就能痊癒。

顏色深重的,必須用齊劑治療,二十一天才能見效,顏色深則病情重,所以必須到二十一天才能痊癒。顏色非常深重的,用醪酒治療,一百天才能見效,病情非常嚴重,所以時間要長。如果顏色青黑,而且面容憔悴,則不可治療。如果一百天後,顏色不再青黑,面容不再憔悴,則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