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5)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帝曰:「𫝆之丗不必已,何也言不必如中古之丗,何也??」
歧伯曰:「當𫝆之丗,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言法殊於往古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歧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歧伯曰:「鍼石,道也言神不能使鍼石之妙用也,何者?志意違背於師示故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動離於道,耗散天眞故爾。~~,~~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精神進,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𫝆精壞神去,榮衞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衞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精神者,生之源。榮衞者,氣之主。
氣主不輔,生源復消,神不内居,病何能愈哉。」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𫝆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鍼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𫝆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逺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新校正云:「按別本『暇』一作『謂』。」!」
歧伯曰:「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言醫與病不相得也。然工人或親戚兄弟該明,情疑勿用,工先備識,不謂知方鍼艾之妙,靡容藥石之攻,匪預如是,則道雖昭著,萬舉萬全,病不許治,欲奚爲療?〈五藏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鍼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此皆謂工病不相得,邪氣不賓服也。豈惟鍼艾之有惡哉,藥石亦有之矣。~~,~~新校正云:「按〈移精變氣論〉曰:『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藏陽以竭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陽』作『傷』義亦通。」。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内,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柰何不從毫毛,言生於内也。隂氣内盛,陽氣竭絕,不得入於腹中,故言五藏陽以竭也。
津液者,水也。充,滿也。郭,皮也。隂蓄於中,水氣脹滿上,攻於肺,肺氣孤危。魄者,肺神,腎爲水害,子不救母,故云其魄獨居也。夫隂精損削於内,陽氣耗減於外,則三焦閉溢,水道不通,水滿皮膚身體否腫,故云形不可與衣相保也。凡此之類,皆四支脉數急而内鼓動於肺中也。
肺動者,謂氣急而欬也。言如是者,皆水氣格拒於腹膜之内,浮腫施張於身形之外,欲窮標本其可得乎!四極,言四末,則四支也。《左傳》曰:「風淫末疾。」《靈樞經》曰:「陽受氣於四末。」~~,~~新校正云:「詳『形施於外』,『施』字疑誤。」?」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四節白話翻譯:
黃帝問:「治療疾病的辦法,不一定都像古代那樣吧?為什麼呢?治療疾病的方法,為什麼不必像古代一樣呢?」
岐伯答:「當今治療疾病,必須用毒藥攻治其內在,用針石艾灸治療其外在,方法與古代不同。」
黃帝問:「身體衰竭,血液耗盡,卻仍然無法治癒,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答:「因為神氣不配合治療。」
黃帝問:「什麼是神氣不配合治療?」
岐伯答:「針石是治療疾病的途徑,意思是神氣不能發揮針石的妙用。為什麼呢?因為患者的意志與醫師的指示相違背,精神不集中,意志不夠堅定,所以疾病無法痊癒,偏離了治療的正道,耗散了先天之氣,因此如此。精神集中,意志堅定,疾病就能痊癒;精神渙散,意志松懈,疾病就不能痊癒。精氣耗損,神氣離散,經絡氣血無法恢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嗜慾無窮,憂慮不止,精氣耗損衰敗,經絡氣血衰竭,所以神氣離散,疾病無法痊癒。精神是生命的根本,經絡氣血是氣的根本。氣的根本不輔助,生命的根本又衰竭,神氣不能內守,疾病怎麼能痊癒呢?」
黃帝問:「疾病剛開始發生時,非常細微精妙,一定先聚集在皮膚上。那些精通醫術的人,都稱之為疾病已經成形,稱為『逆證』,那麼針石就無法治療,良藥也無法奏效。那些精通醫術的人,都掌握了治療方法,遵循了治療的規律,親戚朋友遠近都聽到病情,五種顏色也常常看到,可是疾病還是無法痊癒,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太晚了?」
岐伯答:「疾病是根本,醫術是標的,根本和標的不能配合,邪氣就不會屈服,這就是所謂的『標本不立』。即使醫生是親戚朋友,都瞭解病情,但如果患者存有疑慮而不配合治療,即使醫生事先準備充分,並非不瞭解針灸藥石的妙用,如果不預先如此,那麼即使方法再明顯,萬全之策,疾病也不會痊癒,治療又有何用呢?拘泥於鬼神的人,不能與之討論至高的道理;厭惡針石的人,不能與之討論精妙的醫術。疾病無法治療,疾病一定無法治療,治療必然無功。這些都說明醫生與疾病不能配合,邪氣不服從。豈止針灸有這樣的問題,藥物也有這樣的問題。標本已得,邪氣才會屈服。」
黃帝問:「有些疾病不是從毛髮皮膚而起,而是五臟陽氣耗竭。津液充盈於皮膚,而肺臟之神(魄)獨處孤單,精氣內虛,氣血外耗,身體消瘦,無法保暖,這四肢末端急促跳動,這是氣血阻塞於內,而身體衰弱於外,應該如何治療呢?不是從毛髮開始,而是產生於內臟。陰氣內盛,陽氣耗竭,不能進入腹部,所以說五臟陽氣耗竭。津液是水,充盈是充滿的意思,郭是指皮膚。陰氣蓄積在內,水氣脹滿,向上攻肺,肺氣虛弱。魄是肺臟之神,腎臟受水的損害,兒子救不了母親,所以說魄獨處孤單。陰精損傷於內,陽氣耗減於外,則三焦阻塞,水道不通,水氣充盈於皮膚,身體浮腫,所以說身體無法保暖。凡此種種,都是四肢脈數急促,內部鼓動於肺臟。肺臟跳動,是指氣急咳嗽。像這樣的情況,都是水氣阻塞於腹膜內,浮腫外現於身體外,想要探究根本和標的,能做到嗎?四極是指四肢末端。《左傳》說:風淫導致末端疾病。《靈樞經》說:陽氣從四肢末端接受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