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4)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故天寒無刺,天温無凝,月生無寫,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寫,是謂藏虚。月滿而補,血氣盈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隂陽相錯,眞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虚内亂,淫邪乃起。
』此之謂也。」不審逆從者,謂不審量其病可治與不可治。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内言心意粗略,不精審也。粗工兇兇以爲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粗,謂粗略也。兇兇,謂不料事宜之可否也。何以言之,假令飢人,形氣羸劣,食令極飽,能不霍乎!豈其與食而爲惡邪!蓋爲失時復過節也。非病逆鍼石湯液,失時過節則其害反增矣。
~~,~~新校正云:「按別本『霍』一作『害』。」。
帝曰:「願聞要道。」
歧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則惑,謂惑亂。則,謂法則也。言色脉之應,昭然不欺,但順用而不亂紀綱,則治病審當之大法也。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逆從到行,謂反順爲逆。標本不得,謂工病失宜。夫以反理到行,所爲非順,豈唯治人而神氣受害,若使之輔佐君主,亦令國祚不保康寧矣。
去故就新,乃得眞人標本不得,工病失宜,則當去故逆理之人,就新明悟之士,乃得至眞精曉之人以全已也。」
帝曰:「余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歧伯曰:「治之極於一。」
帝曰:「何謂一?」
歧伯曰:「一者,因得之因問而得之也。。」
帝曰:「柰何?」
歧伯曰:「閉戸塞牖,繫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問其所欲而察是非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黃帝問曰:「爲五榖湯液及醪醴柰何液,謂清液。醪醴,謂酒之屬也。?」
歧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堅,謂資其堅勁。完,謂取其完全。完全則酒清泠,堅勁則氣迅疾而効速也。。」
帝曰:「何以然言何以能完堅邪??」
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髙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夫稻者,生於隂水之精,首戴天陽之氣,二者和合,然乃化成,故云得天地之和而能至完。秋氣勁切,霜露凝結,稻以冬採,故云伐取得時而能至堅。。」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爲而不用,何也?」
歧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言聖人愍𫝹生靈,先防萌漸,陳其法制,以備不虞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爲而弗服也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故但爲備用而不服也。。中古之丗,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以心猶近道,故服用萬全也。。」
白話文:
是以順應天時來調節人體的血氣。所以天氣寒冷就不針灸,天氣溫暖就不服用凝滯血氣的藥物;月圓的時候不瀉血,月滿的時候不進補,月缺的時候不治療,這就是順應時令來調理身體。根據天時順序,在身體盛衰的時機,調整治療的策略,端正身心等待時機。所以說:「月圓瀉血,叫做藏虛;月滿進補,血氣充盈,經絡有瘀血,稱為重實;月缺治療,叫做亂經。」陰陽錯亂,真邪難辨,瘀血停滯,外虛內亂,邪氣就會產生。
這就是所謂的「不審逆從」,指的是不仔細衡量疾病能否治癒。疾病形勢已成,卻只想用微針治療表面,用湯藥治療內在,說明心意粗糙,不夠精細審慎。粗糙的醫生輕率地認為可以攻治,所以疾病尚未痊癒,新的疾病又產生了,這叫做粗略;輕率,指的是不考慮事情是否適宜。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一個飢餓的人,形體氣血衰弱,卻讓他吃得過飽,能不感到不舒服嗎?難道是因為吃東西而生病嗎?這都是因為違背時令,超過限度造成的。如果不是疾病需要,而逆向使用針石湯藥,違背時令超過限度,其危害反而會增加。
……(此處省略一段關於校正的文字)……
黃帝說:「我希望聽聽主要的道理。」
歧伯說:「治療的要點,在於不忽略顏色脈象,用藥不迷惑,治療大方向不迷惑,迷惑則指法則。意思是說,顏色脈象的反應,昭然若揭,不會欺騙人,只要順應它而又不違背治療原則,這就是治療疾病最正確的方法。逆向而行,標本不治,就會亡神失國;逆向而行,指的是違背順序;標本不治,指的是治療方法失當。用反常的道理行事,所作所為不順應規律,豈止是治療病人時會損傷元氣,即使是輔佐君主,也會使國家不能安定康寧。」
去除舊的,採用新的,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標本不治,治療方法失當,就應該去除那些違背常理的人,採用那些有新見解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精通醫理的人來保全自己。
黃帝說:「我從先生那裡聽到了要點,先生所說不離開顏色脈象,這是我知道的。」
歧伯說:「治療的極致在於『一』。」
黃帝說:「什麼叫做『一』?」
歧伯說:「『一』,就是根據原因來診斷。」
黃帝說:「怎麼做?」
歧伯說:「關閉門窗,專注於病人,多次詢問病情,順應病人的意願,詢問他的想法,來觀察是非。能抓住病人的病情者,就會成功;抓不住病情的,就會失敗。」
黃帝說:「很好。」
黃帝問道:「製作五穀湯藥和酒,該怎麼做?」
歧伯回答道:「一定要用稻米,用稻柴來煮,稻米要完整,稻柴要堅固,這是為了取得其堅韌的特性。完整,指的是要取其完整無缺;完整無缺,酒就會清澈;堅韌,則氣味迅疾而療效迅速。」
黃帝說:「為什麼這麼說?怎麼才能做到完整堅固呢?」
歧伯說:「這是因為它得到了天地之氣的調和,高下適宜,所以才能完整;採伐取得時機,所以才能堅固。稻子生長於陰濕之地的精華,頂端承受天陽之氣,這兩種氣息結合,才能化生稻穀,所以說它得到了天地之和而完整。秋氣寒冷,霜露凝聚,稻穀在冬天收割,所以說伐取取得時機而堅固。」
黃帝說:「上古聖人製作湯藥和酒,卻不服用,這是為什麼?」
歧伯說:「自古以來聖人製作湯藥和酒,只是為了預備。意思是說,聖人憐憫眾生,預先防範疾病的萌芽,制定方法,以備不時之需。上古製作湯藥,只是備而不服;聖人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治療的是未發生的疾病,所以只備用而不服用。中古時期,道德稍有衰退,邪氣時常出現,服用藥物就能萬無一失;雖然道德衰退,邪氣出現,但人心仍然接近道,所以服用藥物就能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