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四

」居近於濕故爾。其治宜導引按蹻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抑按皮肉。蹻,謂捷舉手足。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中人用爲養神調氣之正道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隨方而用,各得其宜,唯聖人法乃能然矣。。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達性懷故然。。」

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𫝆丗治病,毒藥治其内,鍼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内守也。〈生氣通天論〉曰:「聖人傳精神服天氣。」〈上古天眞論〉曰:「精神内守,病安從來。」」

歧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閒,動作以避寒,隂居以避暑,内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伸』作『申』。」。此恬憺之丗,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古者巢居穴處,夕隱朝游禽獸之間,斷可知矣。然動躁陽盛,故身熱足以禦寒,凉氣生寒,故隂居可以避暑矣。

夫志捐思想,則内無眷慕之累,心亡願欲,故外無伸官之形,靜保天眞,自無邪勝,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鍼石而已。新校正本:「按全元起云:『祝由,南方神。』」。當𫝆之丗不然情慕云爲逺於道也。憂患緣其内,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

歧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帝,謂上古之帝。先師,謂歧伯祖丗之師僦貸季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先師以色白脉毛而合金應秋,以色青脉弦而合木應春,以色黑脉石而合水應冬,以色赤脉洪而合火應夏,以色黃脉代而合土應長夏及四季,然以是色脉,下合五行之休王,上副四時之往來,故六合之閒,八風鼓坼不離常候,盡可與期。何者?以見其變化而知之也。

,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脉是矣言所以知四時五行之氣,變化相移之要妙者何?以色脉故也。色以應日,脉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言脉應月,色應日者,占候之期準也。常求色脉之差忒,是則平人之診要也。

「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脉,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逺死而近生觀色脉之臧否,曉死生之徵兆,故能常逺於死而近於生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上帝聞道,勤而行之,生道以長,惟聖王乃爾而常用也。。

白話文:

第四卷:

居住靠近潮濕的地方,所以才會生病。治療方法應該採用導引按蹻。導引是指搖動筋骨,活動關節;按,是指按壓皮肉;蹻,是指靈活地抬舉手腳。所以導引按蹻,也都是從身體的中間開始的,是普通人用來養神調氣的正道。

因此聖人會綜合各種方法治療,各取所需,因地制宜,都能達到最佳效果。只有聖人才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治療方法不同,但都能治癒疾病的原因,在於了解疾病的本質,掌握治療的大體原則,通達人的本性,才能做到這樣。

黃帝問道:「我聽說古代治療疾病,只靠轉移精氣、改變氣機,以及祝由之術就可以了。現在的治療方法,用毒藥治療內臟疾病,用針灸和砭石治療外傷,有的治癒,有的卻不能治癒,這是為什麼呢?『移』是指轉移改變;『變』是指改換變化,都是為了使邪氣不侵犯正氣,使精神恢復強壯,內斂於身。『生氣通天論』說:『聖人修煉精神,順應天氣。』『上古天真論』說:『精神內守,疾病哪裡來的呢?』」

岐伯回答道:「古代的人居住在禽獸之間,活動身體以躲避寒冷,居住陰暗的地方以躲避暑熱,內心沒有牽掛和慾望的累贅,外在沒有升官發財的追求。這是恬靜平和的時代,邪氣不容易深入肌體。所以毒藥治不了內在疾病,針灸和砭石也治不了外在疾病,所以只需要轉移精氣、施行祝由之術就可以了。古人住在巢穴裡,晚上隱藏起來,白天到處遊蕩,在禽獸之間生活,由此可見一斑。然而,他們行動活躍,陽氣旺盛,所以身體的熱量足以抵禦寒冷;他們居住在陰涼的地方,所以可以避免暑熱。

如果一個人能摒棄雜念和思慮,內心就沒有牽掛和慾望的累贅;如果心無所求,外在就沒有升官發財的追求。這樣靜守天真,自然沒有邪氣可以侵犯,所以只需要轉移精氣、改變氣機,不必借助毒藥,通過祝由之術就能治病,也不需要針灸和砭石。現在的時代卻不一樣了,人們的慾望和追求遠離了大道,憂慮煩惱積聚於內,勞苦損傷於外,又違背了四時節氣的規律,不順應寒暑的變化,外邪頻頻入侵,虛邪日夜侵襲五臟六腑、骨髓,外傷則損害了孔竅、肌膚,所以小病會加重,大病則會致死,所以祝由之術也無濟於事了。」

黃帝說:「很好。我想診治病人,觀察死生,判斷疑難病情,想要知道其中的關鍵,如同日月的光輝一樣,可以聽聽嗎?」

岐伯說:「面色和脈象,是上古聖人所重視的,也是我祖先所傳授的。上古的聖人,指上古時期的帝王;先師,指我的祖先,僦貸季。上古時期讓僦貸季研究面色和脈象,從而通曉神明,把這與金木水火土五行、四時節氣、八風、六合等聯繫起來,並不違背其常規。先師根據面色白、脈象浮弱而推斷為金性,應秋;面色青、脈象弦細而推斷為木性,應春;面色黑、脈象遲緩而推斷為水性,應冬;面色赤、脈象洪大而推斷為火性,應夏;面色黃、脈象柔和而推斷為土性,應長夏,以及四季的變化。以此面色和脈象,下應五行之盛衰,上合四時之運行,所以六合之間,八風吹拂,都不會違背常理。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通過觀察其變化而知曉。

變化互相影響,通過觀察其微妙之處,就能知道其關鍵。想要知道關鍵,面色和脈象就是關鍵。想要知道四時五行之氣的變化和影響的關鍵,就是通過面色和脈象。面色應日,脈象應月,常常把握其關鍵,就能掌握其關鍵。脈象應月,面色應日,是推測時間的準則。經常觀察面色和脈象的異常,這就是一般人診病的關鍵。

面色變化的規律應四時之脈,這是上古聖人所重視的,以符合神明之理,所以能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存。觀察面色和脈象的盛衰,明白生死徵兆,因此能長久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存。修煉養生之道,生命就會延長,這叫做聖王之道。上古帝王聽到這個道理,就勤奮地去實踐它,生命之道得以延長,只有聖王才能這樣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