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1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人有大谷十二分大經所會,謂之大谷也。十二分者,謂十二經脉之部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小絡所會,謂之小谿也。然以三百六十五小絡言之者,除十二俞外,則當三百五十三名,經言三百五十四者,傳寫行書誤以三爲四也。~~,~~新校正云:「按別本及全元起本、《太素》,『俞』作『關』。
」。此皆衞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衞氣滿填以行,邪氣不得居止,衞氣虧缺留止,則爲邪氣所客,故言邪氣所客。鍼石緣而去之緣,謂夤緣行去之貌,言邪氣所客,衞氣留止,鍼其谿谷則邪氣夤緣隨脉而行去也。
診病之始,五決爲紀五決,謂以五藏之脉爲決生死之綱紀也。。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建,立也。母,謂應時之王氣也。先立應時王氣而後乃求邪正之氣也。。所謂五決者,五脉也謂五藏脉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虚上實,過在足少隂巨陽,甚則入腎足少隂,腎脉。巨陽,膀胱脉。膀胱之脉者,起於目内眥,上額,交巔上。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内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然腎虚而不能引巨陽之氣,故頭痛而爲上巔之疾也。
經病甚已,則入於藏矣。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虚,過在足少陽厥隂,甚則入肝徇,疾也。蒙,不明也。言目暴疾而不明。招,謂掉也,搖掉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甚,謂暴病也。目冥耳聾,謂漸病也。足少陽,膽脉。厥隂,肝脉也。厥隂之脉,從少腹,上俠胃,屬肝,絡膽,貫鬲,布脇肋,循喉嚨之後,入頏顙,上出額,與督脉會於巔。其支別者,從目系,下頰裏。
足少陽之脉,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入缺盆。其支別者,從耳後入耳中。又支別者,別目銳眥,下顴,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鬲,絡肝,屬膽。𫝆氣不足,故爲是病。~~,~~新校正云:「按王注『「徇蒙」言目暴疾而不明』,義未甚顯。
『徇蒙』者,蓋謂目臉膶動疾數而蒙暗也。又少陽之脉『下顴』,《甲乙經》作『下䪼』。」。
腹滿䐜脹,支鬲胠脇,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隂陽明胠,謂脇上也。下厥上冒者,謂氣從下逆上而冒於目也。足太隂,脾脉。陽明,胃脉也。足太隂脉,自股内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鬲。足陽明脉,起於鼻,交於頞,下循鼻外,下絡頤頷,從喉嚨入缺盆,屬胃絡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内廉,下俠齊,入氣街中。其支別者,起胃下口,循腹裏,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故爲是病。
欬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隂手陽明,大腸脉。太隂,肺脉也。手陽明脉,自肩髃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鬲,屬大腸。手太隂脉,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掖下,故爲欬嗽,上氣,厥在胸中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厥』作『病』。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大經脈彙集之處,稱為大谷。這十二分指的是十二經脈的一部分。三百五十四個小谿穴,是少陽經和十二俞穴、小絡脈彙集的地方,稱為小谿。但若以三百六十五個小絡脈來說,除去十二俞穴,則應為三百五十三個穴位,經文中寫三百五十四,是抄寫或書寫時的錯誤,將「三」誤寫為「四」。這些都是衛氣停留和邪氣入侵的地方。衛氣充盈則運行順暢,邪氣就無法停留;衛氣不足則停留瘀滯,就會被邪氣入侵,所以說邪氣會入侵這些地方。針灸治療就是順著經脈循行路線,將邪氣驅除。
診斷疾病的開始,以五臟的經脈作為判斷生死禍福的依據。想要知道疾病的起因,就要先了解主導季節的王氣。先確定主導季節的王氣,然後才能判斷邪正之氣的盛衰。所謂的五決,就是五臟的經脈。
因此,頭痛頭頂疼痛,下虛上實,病邪侵犯足少陰經的巨陽穴,嚴重則入腎經。巨陽穴屬於膀胱經。膀胱經脈從目內眥(眼角內側)開始,上行額頭,交會於頭頂。它的分支從頭頂到耳上角。主幹則從頭頂進入絡腦,再從後頸部向下,沿肩胛骨內側,貼著脊柱,到達腰部,進入循行於脊柱兩旁的膂部,絡屬腎臟,歸屬於膀胱。腎虛則不能引導巨陽之氣,所以會頭痛,並且疼痛於頭頂。
疾病加重,則會侵入臟腑。眼睛模糊不清,耳朵聾,下實上虛,病邪侵犯足少陽經的厥陰穴,嚴重則入肝。眼睛突然模糊不清;頭暈目眩,加重;眼睛模糊不清,頭暈目眩,是急性病症;眼睛昏暗,耳朵聾則是慢性病症。足少陽屬膽經,厥陰屬肝經。肝經從少腹部開始,上行經過胃部,屬於肝臟,絡屬膽經,貫穿膈肌,布散於脅肋部,沿喉嚨後面,進入頏顙(後腦勺),上行至額頭,與督脈會合於頭頂。它的分支從眼系(眼眶周圍)向下到達頰內。
足少陽經脈從目銳眥(眼角外側)開始,上行到達頭角,下行耳後,沿頸部,進入鎖骨上窩。它的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另一分支從目銳眥(眼角外側)開始,向下經過顴骨,到達頰車穴(面頰部),下行到頸部,與從鎖骨上窩下行的經脈會合,再向下到達胸部,貫穿膈肌,絡屬肝臟,歸屬於膽經。衛氣不足,所以會產生這種疾病。
腹部脹滿,脅肋疼痛,下厥上冒,病邪侵犯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下厥上冒是指氣從下往上逆衝,衝擊到眼睛。足太陰屬脾經,足陽明屬胃經。足太陰經脈從大腿內側前方開始,進入腹部,屬於脾臟,絡屬胃,上行到達膈肌。足陽明經脈從鼻翼開始,與陽明經交會於鼻根部,向下循行鼻外側,下行絡屬頤頷(下頜),從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屬於胃,絡屬脾臟。它的主幹從鎖骨上窩沿乳房內側下行,下行經過腹部,進入氣街(腹部)。它的分支從胃下部開始,循行腹部內側,到達氣街與主幹會合,向下到達大腿內側,所以會產生這種疾病。
咳嗽氣喘,胸部憋悶,病邪侵犯手陽明經和手太陰經。手陽明屬大腸經,手太陰屬肺經。手陽明經脈從肩髃穴(肩膀外側)前方開始,上行到達柱骨(頸椎)的交會處,下行進入鎖骨上窩,絡屬肺臟,下行到達膈肌,屬於大腸。手太陰經脈起於中焦(腹部),下行絡屬大腸,回循胃口,上行到達膈肌,屬於肺臟,從肺系(肺部)橫出腋下,所以會產生咳嗽、氣喘、胸部憋悶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