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9)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又曰:「在藏爲脾,在色爲黃。」故其色黃也。脾藏土氣,土合至隂,故曰此至隂之類,通於土氣也。〈金匱眞言論〉曰:「隂中之至隂,脾也。」。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上從心藏,下至於膽,爲十一也。然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藏取決於膽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爲格陽陽脉法也。少陽,膽脉也。太陽,膀胱脉也。陽明,胃脉也。《靈樞經》曰:「一盛而躁,在手少陽。二盛而躁,在手太陽。三盛而躁,在手陽明。」手少陽,三焦脉。手太陽,小腸脉。手陽明,大腸脉。
一盛者,謂人迎之脉大於寸口一倍也,餘盛同法,四倍已上,陽盛之極,故格拒而食不得入也。《正理論》曰:「格則吐逆。」。寸口一盛,病在厥隂,二盛病在少隂,三盛病在太隂,四盛已上爲關隂隂脉法也。厥隂肝脉也,少隂腎脉也,太隂脾脉也。《靈樞經》曰:「一盛而躁,在手厥隂,二盛而躁,在手少隂,三盛而躁,在手太隂。
」手厥隂,心包脉也,手少隂,心脉也,手太隂,肺脉也。盛法同陽,四倍已上,隂盛之極,故關閉而溲不得通也。《正理論》曰:「閉則不得溺。」。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爲關格,關格之脉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俱盛,謂俱大於平常之脉四倍也。物不可以乆盛,極則衰敗,故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靈樞經》曰:「隂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矣。」此之謂也。~~,~~新校正云:「詳『贏』當作『盈』,脉盛四倍已上,非羸也,乃盛極也,古文『贏』與『盈』通用。」。」
心之合脉也火氣動躁,脉類齊同,心藏應火,故合脉也。其榮色也火炎上而色赤,故榮美於面而赤色。~~,~~新校正云:「詳王以赤色爲面榮美未通,大抵發見於面之色,皆心之榮也,豈專爲赤哉。」。其主腎也主,謂主與腎相畏也。火畏於水,水與爲官,故畏於腎。肺之合皮也金氣堅定,皮象亦然,肺藏應金,故合皮也。
其榮毛也毛附皮革,故外榮。其主心也金畏於火,火與爲官,故主畏於心也。
肝之合筋也木性曲直,筋體亦然,肝藏應木,故合筋也。其榮爪也爪者筋之餘,故外榮也。其主肺也木畏於金,金與爲官,故主畏於肺也。脾之合肉也土性柔厚,肉體亦然,脾藏應土,故合肉也。其榮脣也口爲脾之官,故榮於脣,脣謂四際白色之處,非赤色也。其主肝也土畏於木,木與爲官,故主畏於肝也。
腎之合骨也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其榮髮也腦爲髓海,腎氣主之,故外榮髮也。其主脾也水畏於土,土與爲官,故主畏於脾也。
是故多食鹹,則脉凝泣而變色心合脉,其榮色,鹹益腎,勝於心,心不勝,故脉凝泣而顏色變易也。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肺合皮,其榮毛,苦益心,勝於肺,肺不勝,故皮枯槁而毛拔去也。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肝合筋,其榮爪,辛益肺,勝於肝,肝不勝,故筋急而爪乾枯也。
白話文:
此篇論述了臟腑與脈象、顏色、五行生剋的關係。
文中提到,脾臟在體內藏匿土氣,其顏色為黃色;陰中至陰之物為脾。人體十一藏,皆由膽所決斷,因膽性中正剛直。脈象診斷方面,人迎脈搏的盛衰程度,可反映少陽(膽)、太陽(膀胱)、陽明(胃)三經的病症。寸口脈搏的盛衰則反映厥陰(肝)、少陰(腎)、太陰(脾)三經的病症。人迎脈與寸口脈皆盛,則為關格,危及生命。
文中也闡述了心、肺、肝、脾、腎五臟與其所主之物(脈、皮、筋、肉、骨)、外榮之處(顏色、毛髮、爪、唇、頭髮)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例如,心主血脈,其顏色紅潤;肺主皮毛,其顏色與毛髮狀況反映肺的健康;肝主筋、爪;脾主肉、唇;腎主骨、髮。
最後,文中說明過度攝取鹹、苦、辛等不同味道的食物,會因其對臟腑的影響,而造成脈象、顏色、皮膚、毛髮、筋骨等方面的病變。例如,多吃鹹則傷心,多吃苦則傷肺,多吃辛則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