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8)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爲隂中之少隂,通於冬氣地戸封閉,蟄蟲深藏,腎又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腦者,髓之海,腎主骨髓,髮者腦之所養,故華在髮,充在骨也,以盛隂居冬隂之分,故曰:「隂中之少隂,通於冬氣也。」〈金匱眞言論〉曰:「合夜至雞鳴,天之隂,隂中之隂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少隂』作『太隂』,當作『太隂』。腎在十二經雖爲少隂,然在隂分之中當爲太隂。」。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按《太素》:『心其味苦,其色赤,肺其味辛,其色白,腎其味鹹,其色黑。
』𫝆惟肝脾二藏載其味其色,據〈隂陽應象大論〉已著色味詳矣,此不當出之,𫝆更不添心肺腎三藏之色味,只去肝脾二藏之色味可矣。其注中所引〈隂陽應象大論〉文四十一字亦當去之。」。此爲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夫人之運動者,皆筋力之所爲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爪者筋之餘,筋者肝之養,故華在爪,充在筋也。
東方爲發生之始,故以生血氣也。〈隂陽應象大論〉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肝合木,故其味酸也。又曰:「神在藏爲肝,在色爲蒼。」故其色蒼也。以少陽居於陽位,而王於春,故曰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也。〈金匱眞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作『隂中之少陽』,當作『隂中之少陽』。詳王氏引〈金匱眞言論〉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以爲證,則王意以爲陽中之少陽也,再詳上文,心藏爲陽中之太陽,王氏以引平旦至日中之說爲證,𫝆肝藏又引爲證,反不引雞鳴至平旦,天之隂,隂中之陽爲證,則王注之失可見,當從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作『隂中之少陽』爲得。」。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皆可受盛轉運不息,故爲倉廩之本,名曰器也。營起於中焦,中焦爲脾胃之位,故云營之居也。然水榖滋味入於脾胃,脾胃糟粕轉化其味,出於三焦、膀胱,故曰轉味而入出者也。
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并注中引〈隂陽應象大論〉文四十字亦當去,已解在前條。」。此至隂之類,通於土氣口爲脾官,脾主肌肉,故曰:「華在脣四白,充在肌也。」四白,謂脣四際之白色肉也。〈隂陽應象大論〉曰:「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脾合土,故其味甘也。
白話文:
腎臟是主宰封藏之本,精氣的所在,其外在表現為頭髮的光澤,其充實則表現在骨骼的強健。腎屬陰中之陰,與冬季的氣候相通應,正如冬日萬物蟄伏一樣。腎臟也主宰人體的水液,它接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貯藏起來,所以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腦是髓的海洋,腎臟主宰骨髓,而頭髮是由腦髓所滋養的,所以頭髮的光澤和骨骼的強健都與腎臟有關。因為腎臟陰氣盛旺,居於冬季陰氣最盛的時節,所以說:「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也。」
肝臟是人體罷極之本,魂魄的住所,其外在表現為指甲的光澤,其充實則表現在筋腱的強健,它負責生血氣,其味酸,其色青。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人體的倉庫,氣血的住所,稱為“器”,它們能消化食物的糟粕,轉化味道,並進行物質的出入,不斷地進行受納、轉運、不息的工作,所以稱為“倉廩之本”,也稱為“器”。氣血由中焦(脾胃部位)產生,所以說它是氣血的住所。水谷精微進入脾胃,脾胃將其糟粕轉化,其精華則通過三焦、膀胱排出,所以說它們是「轉味而入出者」。脾臟的外在表現是嘴唇周圍的顏色,其充實則表現在肌肉的強健,其味甘,其色黃。脾臟屬陰中之陰,與土氣相通應。口是脾的官竅,脾臟主宰肌肉,所以說:「華在脣四白,充在肌也。」四白是指嘴唇四周白色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