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5)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三

歧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上帝,謂上古帝君也。先師,歧伯祖之師僦貸季。上古之理,色脉者也。〈移精變氣論〉曰:「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八素經》〈序〉云:「天師對黃帝曰:『我於僦貸季理色脉已三丗矣。』言可知乎。」~~,~~新校正云:「詳『素』一作『索』或以『八』爲『太』。按𫝆《太素》無此文。」。」

帝曰:「請遂聞之遂,盡也。。」

歧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日行天之五度,則五日也。三候,正十五日也。六氣凡九十日,正三月也,設其多之矣。故十八候爲六氣,六氣謂之時也,四時凡三百六十日,故曰四時謂之歲也。各從主治,謂一歲之日各歸從五行之一氣,而爲之主以王也。

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朞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虚實之所起,不可以爲工矣五運,謂五行之氣,應天之運而主化者也。襲,謂承襲,如嫡之承襲也。言五行之氣,父子相承,主統一周之日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也。

時,謂立春之前當至時也。氣,謂當王之脉氣也。春前氣至,脉氣亦至,故曰時立氣布也。候,謂日行五度之候也,言一候之日亦五氣相生,而直之差則病矣。〈移精變氣論〉曰:「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此之謂也。

工,謂工於脩養者也,言必明於此,乃可橫行天下矣。~~,~~新校正云:「詳王注時立氣布,謂立春前當至時。當王之脉,氣也。按此正謂歲立四時,時布六氣如環之無端,故又曰候亦同法。」。』」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

歧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虚之變,此其常也言盛虚之變,見此乃天之常道爾。。」

帝曰:「平氣何如?」

歧伯曰:「無過者也不愆常候,則無過也。。」

帝曰:「太過不及柰何?」

歧伯曰:「在經有也言〈玉機眞藏論〉篇已具言五氣平和太過不及之旨也。~~,~~新校正云:「詳王注言〈玉機眞藏論〉已具,按本篇言脉之太過不及,即不論運氣之太過不及與平氣,當云〈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篇已具言也。」。」

帝曰:「何謂所勝?」

歧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春應木,木勝土,長夏應土,土勝水,冬應水,水勝火,夏應火,火勝金,秋應金,金勝木,常如是矣。四時之中加之長夏,故謂得五行時之勝也。所謂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旣長而王,故云長夏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三

歧伯說:「這些都是上天保密的知識,是先師傳下來的。這裡的『上帝』指的是上古的帝王,而『先師』指的是我的祖師僦貸季。上古的醫理,就是診斷色脈的醫術。《移精變氣論》說:『上古時候,僦貸季精通診斷色脈,並因此通曉神明。』《八素經》序言說:『天師對黃帝說:「我學習僦貸季診斷色脈的醫術已經三代了。」』這足以說明這醫術的重要性。 (註:新校正認為「素」可能作「索」,或「八」作「太」,並指出《太素》中並無此段文字。)」

黃帝說:「請您繼續講下去。」

歧伯說:「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稱為一氣,六氣稱為一時,四季稱為一年,每種時間都有其主要的治療方法。太陽每天運行天球五度,所以五天為一候;三候就是十五天;六氣共計九十天,也就是三月;一年有三百六十天,所以稱為一年。所謂『各從其主治』,是指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歸屬於五行中某一氣,並以此氣為主導。

五運相互承襲,並且都要治療。一年結束後又重新開始,時間、氣候、節令像環狀一樣周而復始,節令的運作也遵循同樣的規律,所以說:『如果不了解一年中節令的變化、氣候的盛衰以及虛實的變化,就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醫生。』五運指的是五行之氣,它們隨著天運而變化,主導著萬物的變化。『襲』指的是承襲,如同嫡系子孫的承襲一樣。意思是說,五行之氣像父子一樣相互承襲,主導著一年四季的變化,周而復始,永無止境。

『時』指的是立春之前該到的時間;『氣』指的是當令的脈氣。立春前氣候到達,脈氣也到達,所以說『時立氣布』。『候』指的是太陽每天運行五度的節令,意思是說,一候之內,五氣也互相生剋,如果出現偏差就會生病。《移精變氣論》說:『上古時候,僦貸季精通診斷色脈,並因此通曉神明,能將金木水火土、四季、八風、六合等都融會貫通,始終保持其正常運作。』這就是這個道理。

『工』指的是精於養生的人。意思是說,必須明瞭這些道理,才能在醫術上有所成就。」(註:新校正認為王注解釋「時立氣布」為:立春前該到的時間,當令的脈氣。認為此處指的是一年四季的建立,六氣的運行如同環狀一樣周而復始,所以又說節令的運作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黃帝說:「五運的運行,像環狀一樣周而復始,那它的過度和不及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歧伯說:「五氣交替出現,各有其所克制,盛衰變化是自然規律。」

黃帝說:「那麼平和的氣候是怎麼樣的?」

歧伯說:「就是不過度,不違背常規節令。」

黃帝說:「過度和不及該怎麼處理?」

歧伯說:「在經文中已經記載了。(註:新校正認為王注指在《玉機眞藏論》中已有記載,但應為《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篇中已有記載。)」

黃帝說:「什麼是所謂的『所勝』?」

歧伯說:「春天克制長夏,長夏克制冬天,冬天克制夏天,夏天克制秋天,秋天克制春天。這就是所謂的五行節氣相克,各自以氣來主宰其臟腑。春天應木,木克土;長夏應土,土克水;冬天應水,水克火;夏天應火,火克金;秋天應金,金克木。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四季之中加上長夏,所以說『得五行時之勝』。所謂長夏,就是六月。土生於火,旺盛於夏季,既旺盛又當令,所以稱為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