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2)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2)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元復化,傳入大腸,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而有異,非合不合,神失守,可刺全眞者。可刺小腸之源小腸之源,腕骨穴也,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陽之所過也。用長鍼於口中温鍼,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進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鍼,次以手捫其穴也。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強於作用,故曰作強。
造化形容,故曰伎巧。在女則當伎巧,在男正曰作強。人強作過失,動合於三元八正之日,故神失守位也。故預刺而全眞者也。刺其腎之源腎之源出於大谿,在足内踝下,跟骨之前陷者中,足少隂之所過,爲源。用長鍼於口中温鍼,先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一呼,進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鍼,以手捫其穴也。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引道隂陽,開通閉塞,故官司決瀆,水道出焉。
決瀆者,如四瀆入大海,不離其水。百川入海,只江河淮濟入海,不變其道,故曰四瀆也。三焦決瀆,即精與水道不相合也,故曰三焦者上中下,上焦者主内而不出,或非内而即内,故不守。中焦者主腐熟水穀,或情動於中,人或非動而動,是謂孤動者,神失守位。下焦者主出而不内,或當出而不出者,故曰神失守位。
,刺三焦之源三焦之源,陽池穴也,在手表腕上陷者中,手少陽脉之所過也。用長鍼於口内温鍼,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進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鍼,以手捫之也。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位當孤府,故曰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𣳘。
海之不足,則閟隱不通,故曰氣化則能出矣。人若滯便,而合氣注膀胱,故精𣳘氣動,水道不宣通,故神失守位,即可以刺法全眞者,方知此法大妙也。刺膀胱之源膀胱之源,京骨穴也,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足太陽之所過。用長鍼於口中温鍼,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進二分,留三呼,徐徐而出鍼,以手捫其穴也。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失則災害至,故不得相失。
失之,則神光不聚,故有邪干犯之,即害天命,宜先刺以全眞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眞之㫔,亦法有修眞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神爲主養之宗,故作先也。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内三寶即神氣精,一失其位,三者皆傷,三者同守,故曰元和也,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全眞神如去即死矣!然在其體身中而未去者,亦非守位而全眞也。
人神不守,非達至眞神不守即光明不足,故要守眞而聚神光,而可以修眞,眞勿令𣳘,人爲知道。至眞之要,在乎天玄人在母腹,先通天玄之息,是謂玄牝,名曰谷神之門,一名神顗,一名上部之地戸,一名人中之岳,一名胎息之門,一名通天之要。人能忘嗜欲,定喜怒,又所動隨天玄牝之息,絕其想𫝹,如在母腹中之時,命曰返天息而歸命,迴入寂滅,反太初,還元胎息之道者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白話文翻譯:
小腸是承受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將食物的精華輸送出去。它承接胃部消化後的食物殘渣,進行再次的吸收和轉化,然後將其傳輸到大腸。所以說小腸是承受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將食物的精華輸送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導致神氣失守,此時可以通過針灸「全真」穴位來治療。全真穴位於手腕外側,腕骨下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循行的地方。使用長針,用溫水加溫後,左手按住穴位,針刺入三分,停三下呼吸,再進針二分,停一下呼吸,然後緩慢地拔出針,最後用手摸摸穴位。
腎臟是主宰人體強壯的器官,技巧和能力都源於腎臟。腎臟主宰人體強健的作用,所以稱為「作強」。腎臟具有創造和變化功能,所以稱為「伎巧」。女性以「伎巧」為表徵,男性則以「作強」為表徵。如果人過度勞累,又恰逢特定日子(三元八正之日),就會導致神氣失守。因此,可以預防性地針灸來保持健康。腎臟的原穴是大谿穴,位於足內踝下方,跟骨前方凹陷處,是足少陰經脈循行的地方。使用長針,用溫水加溫後,左手按住穴位,針刺入三分,停一下呼吸,再進針一分,停一下呼吸,然後緩慢地拔出針,最後用手摸摸穴位。
三焦是疏通水道、排泄廢物的器官,負責調節人體水液的運行。它引導陰陽之氣,疏通閉塞的通道,所以它是疏通水道、排泄廢物的器官。三焦的疏通功能就像眾多河流匯入大海,各行其道,水流不斷。三焦的精氣和水道如果不能協調一致,就會導致功能失常。三焦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主管內臟,如果上焦功能失常,就會導致神氣失守。中焦主管消化吸收,如果情志影響中焦,也會導致神氣失守。下焦主管排泄,如果下焦排泄不通暢,也會導致神氣失守。
三焦的原穴是陽池穴,位於手腕背側,腕骨上方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循行的地方。使用長針,用溫水加溫後,左手按住穴位,針刺入三分,停三下呼吸,再進針一分,停一下呼吸,然後緩慢地拔出針,最後用手摸摸穴位。
膀胱是貯存精液的器官,精液的氣化才能排出體外。膀胱是獨特的器官,位於下腹部,貯藏津液。如果能得到氣海之氣的滋養和轉化,則排尿排便順暢。如果氣海不足,則會導致排泄不通。人如果便秘,氣血聚集在膀胱,精氣運行受阻,水道不通暢,就會導致神氣失守,此時可以通過針灸來恢復健康。膀胱的原穴是京骨穴,位於足外側大骨下方,赤白肉際的凹陷處,是足太陽經脈循行的地方。使用長針,用溫水加溫後,左手按住穴位,針刺入三分,停三下呼吸,再進針二分,停三下呼吸,然後緩慢地拔出針,最後用手摸摸穴位。
這十二個臟腑器官的功能不能相互失調,一旦失調就會導致疾病。如果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神氣渙散,容易受到邪氣侵犯,危及生命,所以應該及時針灸來恢復健康。針灸可以養護神氣,修煉身心,這並非單純治療疾病,而是要修養身心,以神氣為根本。道家修煉貴在持之以恆,滋補神氣,鞏固根本,精氣不散,神氣不亂。內三寶(神、氣、精)如果其中一個失衡,就會損傷其他兩個。三者互相依存,才能保持身心平衡。即使神氣沒有離開身體,如果不能保持平衡,也不能算作「全真」。人如果神氣失守,就說明光明不足,所以要保持真氣,聚集神光,才能修煉身心,保持真氣,不要讓真氣外泄。
至真之道,在於先天之氣。人還在母腹之中時,就已經通達先天之氣,這稱為「玄牝」,又名「谷神之門」、「神顗」、「上部之地戶」、「人中之岳」、「胎息之門」、「通天之要」。人如果能忘卻嗜欲,平心靜氣,順應先天之氣,摒棄雜念,就像在母腹中一樣,這就是「返天息而歸命」,迴歸虛靜,返璞歸真,恢復先天之氣的修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