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3)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3)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人有諸疾守位之神,可入玄中之息,歸命之眞,全神之道,可乆顗也。」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願聞氣交,何名失守?六氣升降,上下交位,以五藏配天地之常。」
歧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天元玉𠕋》云:六氣常有三氣在天,三氣在地也,即一氣升天作左閒氣,一氣入地作右閒氣,一氣遷正作司天,一氣遷正作在泉,一氣退位作天左間氣,一氣退位作地右閒氣,氣交有合,常得位所在至當時,即天地交乃變而方泰也,天地不交作病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時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
於是六氣有升不得其升者,欲降而不得其降者,有當遷正而不得遷正者,自當其位而不得位,故有如此之分,則天地失其常政,故萬民不安也。」
帝曰:「升降不前,願聞其故,氣交有變,何以明知?再問窮源用也。」
歧伯曰:「昭乎問哉!明乎道矣。氣交有變,是爲天地機木欲升上見天柱窒,二火欲升上見天蓬窒,土欲升上見天衝窒,金欲升上見天英窒,水欲升上見天内窒,是故天窒所勝而不前者。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木欲降而地晶窒刑之,火欲降而地玄窒刑之,土欲降而地蒼窒刑之,金欲降而土窒刑之,水欲降而地阜窒刑之。地九窒法天之象,本勝之氣故不降也。
又有五運太過,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運逢陽年於有司之至也,至後交勝而不過。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運抑之木欲升而中見金運勝之,二火欲升而中見水運勝之,土欲升而中見木運勝之,金欲升而中見火運勝之,水欲升而中見土運勝之者,皆運太過早至其中,而先於氣交,而抑之不前者也。
,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運抑之然五運逢太過而先至其中,故降而不下,中運刑之,抑之不前也。於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別,即氣交之變,變之有異,常各各不同,災有微甚者也是故上下天地之升降交氣,有天窒地窒之勝剋,中運抑伏淺深,是故民病微甚異爾也。」
帝曰:「願聞氣交遇會勝抑之由,變成民病,輕重何如?欲明其變病本源之證也。」
歧伯曰:「勝相會,抑伏使然。六氣升降乃經論之道也,氣交之常也,遇會之火常而相投之,勝伏抑之成鬱者也。是故辰戌之歲,木氣升之,主逢天柱,勝而不前。辰戌之歲,太陽遷正作司天也,即厥隂作地而作有閒,至此歲而升天作左閒也,又遇司天深計,算位至天柱窒也,木欲升天柱,金司天土,勝之不前也。又遇庚戌,金運先天,中運勝之,忽然不前。
庚年金運先天至,次後十三日始交,司天欲升,而金運抑之也。木運升天,金乃抑之,或上見天柱窒,或中見金運也。升而不前,即清生風少,肅殺於春,露霜復降,草木乃萎,民病温疫早發,咽嗌乃乾,四肢滿,肢節皆痛,乆而化鬱,至天得左閒日,乃發作也。即大風摧拉,折隕鳴紊,民病卒中偏𤷒,手足不仁。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
人體精氣神歸於本元,稱為歸宗。若身體有疾病,則守住各部位的精氣神,使之歸於本元,就能保持身心健康長久。
黃帝問道,關於天元九窒(天體九個氣候節點)我已了解,但想了解氣交(天地之氣的交感運行)失守的狀況。六氣(天地間的六種氣)升降交替,與五臟(心肝脾肺腎)相應,這是天地間的常理。
歧伯回答,六氣升降交替運行,若其升降遷移錯亂,各不相應,便稱為失守。 《天元玉函》記載:六氣中常有三氣在天,三氣在地。其中,一種氣上升到天上,稱為左閒氣;一種氣下降到地下,稱為右閒氣;一種氣居於正位,稱為司天;一種氣居於正位,稱為在泉;一種氣退位,稱為天左間氣;一種氣退位,稱為地右閒氣。氣交合應,各居其位,天地交感,則萬物和平。若天地之氣交感失常,則會致病。 因此,氣交失常,交感運行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四時失序,萬物不安,從而使百姓生病。 有些氣上升卻上不去,有些氣下降卻下不來,有些氣該遷移到正位卻未能遷移,有些氣應該在正位卻不在正位,這就是天地失常,導致百姓不安的原因。
黃帝追問,為什麼氣升降會停止?氣交變化如何判斷?
歧伯回答,您的問題問得精妙!您的理解也深刻!氣交變化,是天地運行的機制。木氣想上升到天柱窒(天體九窒之一),火氣想上升到天蓬窒,土氣想上升到天衝窒,金氣想上升到天英窒,水氣想上升到天內窒,但這些氣可能被天窒所克制而無法上升。而氣下降卻下不去的原因是,地窒(地體九窒)所克制:木氣想下降,卻被地晶窒所克;火氣想下降,卻被地玄窒所克;土氣想下降,卻被地蒼窒所克;金氣想下降,卻被地窒所克;水氣想下降,卻被地阜窒所克。地九窒仿效天之象,本就克制上升之氣,所以氣無法下降。
此外,如果五運(五行運行的週期)過早來到,也會造成氣的升降失常。比如,木氣想上升,卻被中運的金運所克制;火氣想上升,卻被中運的水運所克制;土氣想上升,卻被中運的木運所克制;金氣想上升,卻被中運的火運所克制;水氣想上升,卻被中運的土運所克制。這些都是因為五運過早來到,先於氣交而克制了它們。
氣下降卻下不去,也是因為中運克制。 因此,有氣上升卻不前,氣下降卻不下;有氣下降卻不下,氣上升卻到天上;也有升降都不前的現象。這些不同的變化,災禍的輕重程度也各有不同。天地之間氣的升降交感,受到天窒地窒的克制,以及中運的抑伏影響,因此民疾的輕重也各有不同。
黃帝詢問,氣交的相遇、相會、勝、抑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導致疾病,輕重程度如何?我想了解疾病本源的證據。
歧伯回答,氣交的相遇、相會、勝、抑都是自然規律。六氣升降運行,是常理,氣交的常態。若氣的相遇、相會過於強烈,就會產生勝、伏、抑,從而導致鬱滯。比如,辰戌之交(辰、戌為地支,代表特定時間),木氣上升,遇到天柱窒,被克制而無法上升。辰戌之交,太陽遷正為司天,厥陰在地為有閒,到此交會時,木氣上升為左閒,又遇到司天深計(強大的力量),被困在到天柱窒。木氣想上升到天柱,但金(司天)土(地)克制它,所以無法上升。 又比如庚戌年,金運先天,中運勝之,木氣忽然停止上升。
庚年金運先天而至,十三日後開始交感,司天之氣想上升,卻被金運克制。木運上升到天上,卻被金運克制,可能遇到天柱窒的克制,也可能遇到中運金運的克制,所以無法上升。氣升不前,就會導致清氣不足,寒氣肅殺於春,霜露下降,草木枯萎,百姓容易患溫疫,咽喉乾燥,四肢腫脹,關節疼痛,久而化為鬱證,等到左閒之日,疾病才發作。 又如大風摧折,造成百姓中風,手腳麻木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