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7)

回本書目錄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7)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推之天別,又及幾分,天如復位,故得相招者也。差之微甚,各有其數也差七分,計一百五日,即大差之期也。差五分,即七十五日,其下者又微也。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上律蕤賓,下呂南呂,上大角不應,下少角應,故二角失而不和也。後壬午遷正之日,即上下角同聲相應。

,微甚如見,三年大疫微,即至乙酉。甚,即至甲申,甚速微除也。當刺脾之俞脾之俞在背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動脉應手,用圓利鍼令口中温暖而刺之,即呪曰:「五精至精,六甲玄靈,帝符元首,大始受眞。」。誦之三徧,先想黃氣於穴下,然後刺之二分,得氣至而次進之,又得動氣次進之,二進各一分,留五呼,即徐徐出鍼,以手捫之,令其人不息,三徧而嚥津也。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肝之所出,大敦穴也。

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之中,足厥隂之井也。用圓利鍼令口中温暖而刺之,即呪曰:「眞靈至玄,大道冥然,五神各位,氣守三田。」。誦之然後可刺,入同身寸之三分,留十呼,動氣至而出其鍼。刺畢,靜神七日,勿大醉歌樂,其氣復散,又勿飽食,勿食生物歌樂者,即脾神動而氣散也。醉即性亂,飽即食脹,故慎忌之。

食生物即傷脾氣也。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乆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淡入胃也,宜益府。淡者,土之薄味也,而又次於甘者。無閒坐,無乆卧,故養脾也。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氣不當位,下不與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天地二甲子,上下不相招,故隂陽有錯,即中運失其歲合之常政也。即地運不合,三年變癘故名木癘,又名風癘,其至有即,亦推其微甚。

,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即諸丁壬上下失守,皆同一法刺之。

「假令戊申,剛柔失守戊與癸合也。天地二甲子,即戊申合癸亥也。下位癸亥至地,其主地正司也。上下位戊申,過丁未,天數未退而復布天,故失守,戊癸不合也。戊癸雖火運,陽年不太過也戊未正司,癸下獨治,故非太過,反受水勝之也。上失其剛柔,地獨主,其氣不正,故有邪干水運失守於上,中下運有虧也。

故天虚而地猶主之,中見火運,水來犯之,故曰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淺深天數過差,亦有多少,却得奉合合要在日數也。欲至將合,音律先同中火運徵也。上下二律呂,上窮太少,二徵合音同。如此天運失時,三年之中,火疫至矣速至庚戌也,徐徐至辛亥所作也。

,當刺肺之俞肺俞在背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動脉應手,用圓利鍼令口中温暖,先以手按穴,乃刺之,呪曰:「眞邪用摶,氣灌元神,帝符反本,位合其親。」誦之三徧,刺之二分,候氣欲至,想白氣於穴下,刺進一分,得氣至而徐徐出其鍼,以手捫之於其穴也,然可立愈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

天地失衡,相互感應,其時間長短有所不同。若天象恢復正常,則感應停止。時間差異的程度各有規律,相差七分,則為一百五日,為最大差異;相差五分,則為七十五日,更小的差異則時間更短。律呂二角失和,如同上律蕤賓、下呂南呂,上大角不應,下少角應,故二角失和。直到壬午年遷正之日,上下角才同聲相應。

疾病輕重程度不同,三年大疫,輕則在乙酉年,重則在甲申年,病情發展迅速,消退也快。應刺脾俞穴,脾俞穴位於背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脈搏應手。用圓利針,口中含溫刺之,唸咒:「五精至精,六甲玄靈,帝符元首,大始受真。」,唸誦三遍,先想像黃氣在穴位下方,然後刺入二分,得氣後再進針一分,再次得氣後再進針一分,每次進針一分,留針五個呼吸時間,然後慢慢拔針,用手按住穴位,讓病人不要停止呼吸,如此三遍,並嚥下唾液。三日後,可刺肝經的起始穴位——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端,距指甲如韭葉寬,再往裡三根毛髮的位置,是足厥陰經的井穴。用圓利針,口中含溫刺之,唸咒:「真靈至玄,大道冥然,五神各位,氣守三田。」,唸誦完畢後再刺針,刺入約三分,留針十個呼吸時間,得氣後拔針。針灸完畢後,靜養七日,勿飲酒作樂,以免氣散,也勿飽食,勿食生冷食物,以免脾氣受損。飲酒則性情紊亂,飽食則胃脹,故需謹慎。生冷食物傷脾氣。要使脾氣充實,氣血暢通,不可久坐,飲食不可太酸,不可食用一切生冷食物,宜食甘淡之物,以滋補脾胃。淡味是土的薄味,次於甘味。不可久坐久臥,以養護脾氣。若地下甲子、丁酉失位,未能居中調和,則氣不順暢,下不與壬合,這也是失衡,非合德,故陰柔不附陽剛,天地二甲子不相應,陰陽錯亂,中運失常。地運不合,則三年瘟疫流行,稱之為木疫或風疫,其發生時間也依輕重程度而定。

其針灸方法與木疫相同,皆因丁壬上下失衡,故用同一方法治療。

例如戊申年,剛柔失衡,戊與癸相合,天地二甲子,即戊申合癸亥。下位癸亥主地,主管地運正常。上位戊申,超過丁未,天數未退而重布天象,故失衡,戊癸不合。戊癸雖屬火運,但陽年不過度。戊未正位,癸單獨執掌,故不至於過度,反而受水克制。上失剛柔,地獨主,氣不正,故有邪氣干擾。水運失衡於上,中下運皆有虧損。

故天虛而地獨主,中間見火運,水來犯之,故稱邪干。其位置更迭,輕重程度不同,天數過差,亦有大小之別,其結合在於日數。欲使相合,音律先同,中火運徵也。上下二律呂,上窮太少,二徵合音相同。如此天運失時,三年內火疫必至,迅速則在庚戌年,緩慢則在辛亥年。

應刺肺俞穴,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脈搏應手。用圓利針,口中含溫,先用手按住穴位,然後刺之,唸咒:「真邪用摶,氣灌元神,帝符反本,位合其親。」,唸誦三遍,刺入二分,待氣將至,想像白色氣體在穴位下方,再進針一分,得氣後慢慢拔針,用手按住穴位,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