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6)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6)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剛,亦名失守,即地運皆虚,後三年變水癘,即刺法皆如此矣即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辛巳、辛亥、辛酉、辛末、辛巳、辛卯,如此上下失守,皆推大小差而刺之。其刺如畢,慎其大喜,欲情於中,如不忌,即其氣復散也。令靜七日七日後,神氣實,而水疫不傷。
,心欲實,令少思思即傷神,居當澄心,而神守中,即道自降,而其氣復上,人亂想勞神,即隂中鬼王,勞神即神疫,苦志心亂,故天人命實,即神和志安,心靜即中也。
「假令庚辰,剛柔失守乙得其位,上失其庚,即謂柔失其剛也。雖得其歲,即庚未得其中位也。乙得下位,以治其地,上位庚失其剛干,故中金運不得太過,反受火勝之也。上位失守,下位無合乙未在下,主地孤立也。上無剛干,正之天運虚。乙庚金運,故非相招上下相招,隂陽相合也。
司天與運,各得其化。布天未退,中運勝來不以陽年元勝復,支干不合有,上下相錯,謂之失守庚不與乙相對合也。姑洗、林鍾,商音不應也失守即同聲不相應也。姑洗上管,庚辰太商,不如應林鍾下管,乙未少商獨應也。如此則天運化易故四序非常也。三年變大疫金疫又名殺疫。
詳其天數,差有微甚大差七分,即氣過一百五日,即甚矣。小差五分,即氣過七十五日,即微矣。微即微,三年至微即徐也。甚即甚,三年至甚即速也。當先補肝俞肝俞在背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用圓利鍼以口温暖,先以手按穴得動氣,欲下鍼而呪曰:「氣從始清,帝符六丁,左施蒼城,右入黃庭」。
訟之三過,先想青氣於穴下,然後刺之三分得氣而進鍼,鍼入五分,動氣至而徐徐出鍼,以手捫其穴,令受鍼人嚥氣。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肺之所行,經渠穴也。在手寸口限中,手太隂經也。用圓利鍼於口内温令暖,先以左手按穴而呪曰:「太始上眞,五符帝君,元和氣合,司入其神」。誦之三徧,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二呼,動氣至而出其鍼也。
刺畢可靜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眞氣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獨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運孤主之,三年變癘,名曰金癘亦名殺癘,其至待時也,詳其地數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遲速爾速至共三年,遲即後三年,其至如金疫,刺法同前也。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即天運各異,金殺丁之災化民病也。
同刺而却之也。肝欲平,即勿怒怒即隂生,肝爲陽神也。隂生即陽夭。夜卧𫝹安其志,勿誦惡語,即陽神魂守中。
「假令壬午,剛柔失守下得其位,上失其主,即司天布正,木運反虚也。雖交歲而天未遷正,中運勝,及地見丁酉,獨主其運,故行燥勝,天未勢化,是名二虚者已。上壬未遷正,下丁獨然,即雖陽年,虧及不同災亦然。三日肝自病,風化不令,運失其壬,未得其位,天如布退,可得遷正,不假復而正角。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
某些下位的地支,如甲子、辛巳,陰柔之氣不能依附陽剛之氣,這也稱為失守,也就是地運皆虛弱,三年後會發生水疫,針灸方法都相同,例如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辛巳、辛亥、辛酉、辛末、辛巳、辛卯等。如此上下失守,都要根據輕重程度調整針刺的深度。針灸完畢後,要謹慎避免過度喜悅,心中慾望要有所節制,如果不能克制,則氣機又會散亂。要保持安靜七天,七天後,神氣充實,水疫就不會侵害。
心神要充實,要少思慮,思慮過多會傷神,應該保持心神寧靜,神氣內守,則順應自然之道,氣機就能上行。人如果胡思亂想,勞神傷神,就會導致陰邪入侵,勞神傷神就會導致神疫,苦思冥想,心神煩亂,因此天人合一,神氣和諧,心神安寧,才能保持身心平衡。
假設是庚辰年,剛柔之氣失守,乙木得到其位,上位的庚金失其位置,這就叫做柔弱之氣失去了剛強之氣的依附。雖然乙木得到其位,但庚金並未得到其應有的位置。乙木在下位,用來治理地運,上位的庚金失去了其剛強之氣,因此中運的金運不能過於旺盛,反而受火所克制。上位失守,下位沒有配合,乙未在下,地運孤立無援。上沒有剛強之氣,正應天運虛弱。乙庚金運,不是互相招引,而是陰陽互相配合。
司天之氣與運氣,各得其所化生。布天之氣未退,中運旺盛,不能以陽年元氣旺盛來恢復,支幹不協調,上下錯亂,稱為失守,庚金不與乙木相配合。姑洗、林鍾,商音不應,失守就如同聲音不相應一樣。姑洗(上管),庚辰太商,不如應林鍾(下管),乙未少商獨應。如此則天運變化容易,因此四季運行異常,三年後會發生大疫,名為金疫,又名殺疫。
詳細推算天數的差異,差異較大的為七分之差,氣運超過一百零五日,則為甚;差異較小的為五分之差,氣運超過七十五日,則為微。微者,三年內發病較為緩慢;甚者,三年內發病較為迅速。應該先補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椎骨下,兩旁各一寸半,用圓利針,用口溫熱,先用手按穴位,感覺到氣機活動,然後下針,並念咒:「氣從始清,帝符六丁,左施蒼城,右入黃庭」。念誦三遍,先想像青色之氣在穴位下方,然後刺入三分,得氣後再進針,針刺入五分,氣機到達後,慢慢退出針,用手按壓穴位,讓受針者嚥氣。三天後,可以針刺肺經循行的經渠穴,在寸口脈限中,屬於手太陰肺經。用圓利針,用口溫熱,先用左手按穴位,並念咒:「太始上真,五符帝君,元和氣合,司入其神」。誦念三遍,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兩次呼吸時間,氣機到達後,拔出針。
針灸完畢後,要保持心神安靜七天,謹慎避免大怒,發怒會使真氣散亂。如果在下位的地支,如甲子乙未失守,乙木柔弱之氣在上,庚金獨自治理,這也稱為失守,天運孤獨,三年後會發生瘟疫,稱為金疫,也稱為殺疫,其發病時間要根據地數的差異來判斷,也可以推斷其輕重程度,從而知道發病的快慢。迅速發病的三年內就發病,緩慢發病的則在三年後發病,其發病情況如同金疫,針灸方法與前面相同。所有乙庚失守的情況,針灸方法都相同,但天運各有不同,金疫是丁火之災所化生的民疾。
同樣的針法,卻有不同的結果。肝臟要平和,不要發怒,發怒則陰邪滋生,肝臟是陽神之所在,陰邪滋生則陽氣受損。晚上睡覺要安靜,保持心神安寧,不要說惡語,這樣才能使陽神魂魄內守。
假設是壬午年,剛柔之氣失守,下位得到其位,上位失去其主,這是司天之氣布政失常,木運反虛弱。雖然交合,但天運尚未遷移正位,中運旺盛,等到地支見丁酉,獨自主宰其運,因此燥氣旺盛,天運的變化趨勢,這就是所謂的二虛。上位的壬水尚未遷移正位,下位的丁火獨自旺盛,雖然是陽年,但仍然會造成不同的災禍。三天後,肝臟就會生病,風邪侵襲,運氣失去壬水,未得其位,天運如同布政失常,可以得到遷移正位,不必依靠其他方法就能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