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3)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3)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要,願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爲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願聞其說明其遷正,故可預防。」
歧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聖𫝹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申,顯也,洞深也,微妙也。言可盡顯深妙。太陽復布,即厥隂不遷正即天運不和順,四序失合,而作疫也。
,不遷正,氣塞於上,當寫足厥隂之所流氣舒而復塞之,故寫之,當寫足厥隂之所流,行閒穴也,在足大趾之閒,動脉應手,陷者中,足厥隂之滎,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六呼,動氣至而急出也。厥隂復布,少隂不遷正天失時令,即氣令不正也。不遷正,即氣塞於上熱欲化而風乃布外也,當刺心包絡脉之所流心包絡脉之所流,勞宮穴也,在掌中央,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六呼,動氣至而急出也。少隂復布,太隂不遷正子午天數有餘,丑末不得中正也。
,不遷正,即氣留於上雨欲化而熱布于天,當刺足太隂之所流足太隂之所流,大都穴也,在足大趾本節後陷者中,足太隂脉之滎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動氣至而出之。太隂復布,少陽不遷正丑未天數有餘,寅申未得中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熱欲化而雨復布天,當刺手少陽之所流手少陽之所流,液門穴也,在手小指次指閒陷者中,手少陽之滎也,刺可同身寸之二分,留三呼,動氣至而急出之。
少陽復布,則陽明不遷正寅申天數有餘,卯酉末得司天,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燥欲治天,熱化復治。當刺手太隂之所流手太隂之所流,魚際穴也,在手大指本節後,内側散脉文中,手太隂之滎也,刺可同身寸之二分,留三呼,動氣至而急出之。陽明復布,太陽不遷正卯酉天數未終,辰戌未得司正。
,不遷正則復塞其氣寒欲行天,而燥復化。當刺足少隂之所流足少隂之所流,然谷穴也,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足少隂之滎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動氣至而出之。」
帝曰:「遷正不前,以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
歧伯曰:「氣過有餘,復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即名布正,再治天而不能退位。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故也新歲司天未得中司,去歲司天仍舊治天,是故氣過,天令失常,故與民作災之病也。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隂不退位也至子午之年,猶尚治天。
,風行於上,木化布天雨濕之化,不令風化至酷作災。當刺足厥隂之所入足厥隂之所入,曲泉穴也,在膝内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後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隂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動氣至,急出其鍼也。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隂不退位也至丑未之年,猶尚治天。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升降之刺與天運和合
黃帝詢問:「運用升降的針灸方法,可以了解人體的關鍵部位。我想了解,如果主管天運的氣候運行失常,導致萬物變化失序,甚至造成疾病,那麼要如何預防並治療呢?」
歧伯恭敬地回答:「您的問題切中要害!您懷抱慈悲之心,欲救濟眾生,我將盡力闡述這其中的道理。太陽運行週期結束後,如果厥陰之氣運行失常,就會導致天運不和,四季失序,而產生瘟疫。此時氣機阻塞於上,應刺足厥陰經循行的穴位——寫足穴(位於足大趾間),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迅速拔針。厥陰之氣運行正常後,如果少陰之氣運行失常,則氣機阻塞於上,熱氣欲外洩,此時應刺心包絡經循行的穴位——勞宮穴(位於掌心中央),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迅速拔針。少陰之氣運行正常後,如果太陰之氣運行失常,則氣機停滯於上,雨水欲化為熱,此時應刺足太陰經循行的穴位——大都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陷中),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拔針。太陰之氣運行正常後,如果少陽之氣運行失常,則氣機阻塞不通,熱氣欲化為雨,此時應刺手少陽經循行的穴位——液門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間陷中),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二,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迅速拔針。少陽之氣運行正常後,如果陽明之氣運行失常,則氣機不通,燥熱欲行於天,此時應刺手太陰經循行的穴位——魚際穴(位於手大拇指本節後內側),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二,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迅速拔針。陽明之氣運行正常後,如果太陽之氣運行失常,則氣機阻塞,寒氣欲行於天,而燥熱又化生,此時應刺足少陰經循行的穴位——然谷穴(位於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針刺深度為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拔針。」
黃帝又問:「如果氣機運行失常的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如何才能疏通關鍵部位,並避免病情加重呢?」
歧伯回答:「氣機過盛而沒有得到調節,就是所謂的『不退位』。這會導致地氣無法後續變化,新的主管天運的氣候運行尚未開始,舊的氣候運行卻仍然持續影響,導致氣機過盛,天運失常,從而引發疾病。如果厥陰之氣過盛,則風盛於上,應刺足厥陰經的起始穴位——曲泉穴(位於膝內側股骨內髁下方),針刺深度為身寸的六分之一,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待氣至後迅速拔針。如果少陰之氣過盛,則應根據其過盛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