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格,至也。

是以形弱氣虚,死中外俱不足也。形氣有餘,脉氣不足,死藏衰,故脉不足也。脉氣有餘,形氣不足,生藏盛,故脉氣有餘。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坐起有常,則息力調適,故診之方法必先用之。出入有行,以轉神明言所以貴坐起有常者何?以出入行運,皆神明隨轉也。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脉動靜上觀,謂氣色。

下觀,謂形氣也。八正,謂八節之正候。五中,謂五藏之部分。然後按寸尺之動靜而定死生矣。循尺滑濇寒温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數息之長短,候脉之至數,故診之法或視喘息也。知息合脉,病處必知,聖人察候條理,斯皆合也。

,道甚明察,故能長乆,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謂失精微至妙之道也。」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曰:「臣授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隂陽,刺灸湯藥,所滋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言所自授,用可十全,然傳所教習,未能必爾也。賢,謂心明智逺。不肖,謂擁造不法。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隂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聞命矣皆以先聞聖旨,猶未究其意端。請問有毚愚仆漏之問,不在經者,欲聞其狀言不智狡見頓問多也。

漏,脫漏也,謂經有所未解者也。毚,狡也。愚,不智見也。仆,猶頓也,猶不漸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仆』作『朴』。」。」

帝曰:「大矣人之所大要也。。」

公請問:「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言何藏之所爲而致是乎!。」

帝曰:「在經有也《靈樞經》:「有悲哀涕泣之義。」。」

復問:「不知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復問,謂重問也,欲知水涕所生之由也。。」

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言涕水者,皆道氣之所生,問之何也。。

「夫心者,五藏之專精也專,任也,言五藏精氣任心之所使,以爲神明之府,是故能焉。目者,其竅也神内守,明外鑒,故目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華色,其神明之外飾。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德者,道之用,人之生也。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

」氣者,生之主,神之舍也。天布德,地化氣,故人因之以生也。氣和則神安,神安則外鑒明矣。氣不和則神不守,神不守則外榮減矣。故曰:「人有德也,氣和於目。有亡也,憂知於色也。」~~,~~新校正云:「按《太素》『德』作『得』。」。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水宗』作『衆精』。」。

白話文:

格,就是達到極致的意思。

因此,形體虛弱,氣血不足,就會死亡,內外都缺乏元氣。形體和氣血都充足,但脈氣不足,則臟腑衰弱,所以脈象虛弱。脈氣充足,但形體和氣血不足,則臟腑功能旺盛,所以脈氣充盈。因此,診斷疾病要掌握方法,坐臥要有規律,這樣才能使呼吸和氣力得到調節,所以診斷的方法必須首先應用。呼吸吐納有節律,才能使神明隨之轉化。這就是坐臥要有規律的原因。必須保持心神清明純淨,上觀氣色,下觀形體,辨別八種正邪,區分五臟的部位,然後根據脈象的動靜來判斷死生。根據脈象的滑澀、冷熱等情況,觀察脈象的大小,結合病症,順逆推斷,就能夠知道病名,診斷就能做到十全十美,不違背人情道理。因此,診斷疾病有時要觀察呼吸和精神狀態,才能做到有條理。觀察呼吸的長短,脈搏的頻率和次數,所以診斷疾病有時也要觀察呼吸的狀況。知道呼吸與脈象的配合,就能知道病在何處。聖人觀察病情的方法有條有理,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大道非常明察,所以能長久。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違背經絡的規律,胡言亂語,妄下結論,這就是所謂的失道,也就是失去精微奧妙的道理。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教說:「我傳授弟子們的醫術,以經典論著為基礎,講述形體的規律、陰陽的變化、針灸、湯藥等治療方法。但學生們的水平有高有低,未必都能完全掌握我所傳授的知識。賢者,是指聰明智慧遠見卓識的人;不肖者,是指那些墨守成規、不遵守法則的人。如果先講述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男女、貧賤、富貴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請問其原因是什麼?這些因素都是從哪裡來的?怎樣才能在臨事之際,運用醫術來順應大道?謹遵您的教誨。」都先聽取聖人的旨意,但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奧妙。請問有些問題在經典中沒有記載,想了解其症狀。愚昧無知,魯莽地提出很多問題。

漏,是指遺漏,也就是經典中沒有解釋清楚的地方。毚,是指狡猾。愚,是指愚昧無知。仆,是指頓挫,也就是不循序漸進的意思。

黃帝說:「這都是人體的重要方面。」

雷公又問:「哭泣而沒有眼淚,或者眼淚很少,是什麼原因?是哪個臟腑引起的?」

黃帝說:「在經典裡有記載。《靈樞經》裡有關於悲哀和哭泣的論述。」

雷公又問:「不知道眼淚從哪裡來,水從哪裡生?」

黃帝說:「問這個沒有益於治病。醫生應該知道的是,這些都是由大道自然生成的,問這個幹嘛?」

心是五臟的精氣的匯集之處,是神明的府邸,所以能夠發揮作用。眼睛是心的竅穴,神氣內守,才能外觀明察,所以眼睛是心的竅穴。面容光華是心神的外在表現。所以人有德行,則氣血調和,容光煥發。如果憂愁過度,則會表現在臉色上。德行是道的運用,是人生的根本。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氣是生命的主宰,是神明的居所。天賦予人德行,地化育出氣,所以人依靠天地而生。氣血調和則神安,神安則外觀明亮。氣血不調則神不守,神不守則外在的光澤減少。所以說:「人有德行,則氣血調和,容光煥發;人有憂愁,則會表現在臉色上。」因此,悲哀就會哭泣,哭泣的眼淚就是水生成的,水宗,就是積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