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8)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積水者,至隂也。至隂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天水之精爲志,火之精爲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目爲上液之道,故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水液上行,方生於目。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水火相感,故曰心悲,名曰志悲。
神志俱升,故志與心神共奔湊於目。
「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腦也。腦者,隂也〈五藏別論〉以腦爲地氣所生,皆藏於隂而象於地,故言腦者,隂陽上鑠也,鑠則消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隂』作『陽』。」。髓者,骨之充也充,滿也。
言髓填於骨,充而滿也。故腦滲爲涕鼻竅通腦,故腦滲爲涕,流於鼻中矣。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類,謂同類。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同源,故生死俱。~~,~~新校正云:「按《太素》『生則俱生』作『出則俱亡。
』」。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行』恐當作『流』。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所屬謂於腦也,何者?上文云:「涕泣者,腦也。」。」
雷公曰:「大矣。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怪其所屬同,而行出異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隂陽相持,泣安能獨來泣不出者,謂淚也。不泣者,泣謂哭也。水之精爲志,火之精爲神,水爲隂,火爲陽,故曰「隂陽相持,安能獨來」也。夫志悲者,惋惋則冲隂,冲隂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惋,謂内爍也。冲,猶升也。
神志相感,泣由是生,故内爍則陽氣升於隂也。隂,腦也。去目,謂隂陽不守目也。志去於目,故神亦浮游,夫志去目則光無内照,神失守則精不外明,故曰「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獨不誦不𫝹,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并於上,隂氣并於下并,謂各并於本位也。陽并於上,則火獨光也。
隂并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眥,視也。一水,目也。五火,謂五藏之厥陽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盲』字。」。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内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風迫陽伏不發,故内燔也。
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故陽并,則火獨光盛於上,不明於下,是故目者陽之所生,系於藏,故隂陽和則精明也。陽厥則光不上,隂厥則足冷而脹也。言一水不可勝五火者,是手足之陽爲五火,下一隂者,肝之氣也,衝風泣下而不止者,言風之中於目也,是陽氣内守於精,故陽氣盛而火氣燔於目,風與熱交,故泣下,是故火疾而風生,乃能雨,以陽火之熱而風生於泣,以此譬之類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火』字,《太素》云:『天之疾風乃能雨。
白話文:
積水是至陰之物,而至陰正是腎臟精氣的表現。精氣之水之所以不會外洩,是因為精氣約束著它,輔助並包裹著它,所以水分不會運行失常。天之精氣主宰人的意志,火之精氣主宰人的精神,水火交感,精神意志都會悲傷,因此眼睛裡才會產生淚水。眼睛是體液上行的通道,所以水火交感,精神意志悲傷,體液就會上行,而產生眼淚。俗話說:「心裡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意志和心臟的精氣共同匯聚於眼睛。水火交感,所以說心裡悲傷,就叫做意志悲傷。
精神意志同時上升,所以意志和心神共同奔湧匯聚於眼睛。
因此,如果同時悲傷,則氣息傳達給心臟的精氣,而不會傳達給意志,而意志獨自悲傷,所以就會哭泣。哭泣的淚水,來自於腦髓。腦髓是陰性的物質(《五臟別論》中說腦髓是由地氣生成的,都藏於陰部,形狀像大地),所以說腦髓是陰陽上爍的結果,上爍則會消融。髓是骨骼的充實之物,充實,就是充滿的意思。
意思是說髓液充滿骨骼,充實而飽滿。所以腦髓滲漏就成為鼻涕,因為鼻竅與腦部相通,所以腦髓滲漏就成為鼻涕,流到鼻腔裡。意志是骨骼的主宰,所以淚水流淌,鼻涕隨之而來,是因為它們性質相同。性質相同,就是指同類。淚水和鼻涕,就像人的兄弟一樣,危急時一起死去,生存時一起生存,同出一源,所以生死與共。
雷公說:「太厲害了!請問人哭泣卻沒有眼淚,或者眼淚很少,鼻涕也不隨之而流,這是為什麼呢?奇怪的是它們原本屬性相同,為何表現卻不同呢?」
黃帝說:「哭泣卻沒有眼淚,是因為哭得不夠悲傷。沒有眼淚,是因為精神不夠慈悲。精神不慈悲,意志就不會悲傷,陰陽互相牽制,眼淚怎麼能單獨產生呢?沒有眼淚,指的是眼淚;不哭泣,指的是哭泣。水的精氣主宰意志,火的精氣主宰精神,水屬陰,火屬陽,所以說『陰陽互相牽制,怎麼能單獨產生』。」意志悲傷,內心悲痛就會衝擊陰部,衝擊陰部就會使意志離開眼睛,意志離開眼睛,精神就不會守護精氣,精神離開眼睛,淚水鼻涕就會流出來。衝,如同上升。
精神意志互相影響,哭泣由此產生,所以內心悲痛就會陽氣上升於陰部。陰,指腦髓。離開眼睛,指的是陰陽不守衛眼睛。意志離開眼睛,所以精神也會浮游不定,意志離開眼睛,則光線無法內照,精神失守,精氣就不能外在明亮,所以說「精神離開眼睛,淚水鼻涕就會流出來」。難道你沒有讀過《靈樞·厥病》嗎?書中說,厥症發作時,眼睛就什麼都看不見了,人患厥病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上升,則火獨自發光。
陰氣下降,則足部冰冷,足部冰冷就會腫脹。一滴水抵不過五種火,所以眼睛就會失明。一滴水,指的是眼睛;五種火,指的是五臟的厥陽。衝風導致淚水不止地流下。因為風吹進眼睛,陽氣內守於精氣,這就是火氣焚燒眼睛,所以見風就會流淚。風迫使陽氣隱藏不發,所以內部焚燒。
可以用這個來比喻:火疾風生,才能下雨,這是一種類似的現象。所以陽氣上升,則火獨自光盛於上,不明於下,所以眼睛是陽氣所產生的地方,繫於五臟,所以陰陽調和則精氣明亮。陽氣厥逆則光線不上升,陰氣厥逆則足部寒冷而腫脹。說一滴水抵不過五種火,是指手足之陽為五種火,而下方的陰是指肝的氣。衝風導致淚水不止地流下,是指風吹進眼睛,是陽氣內守於精氣,所以陽氣盛而火氣焚燒眼睛,風和熱交感,所以淚水流下,所以火疾風生,才能下雨,用陽火之熱而風生於哭泣,以此來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