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6)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斬者,金之用也。藉藉,夢死狀也。得其時則夢見兵戰得時,謂秋三月也。金爲兵革,故夢見兵戰也。腎氣虚,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舟船溺人,皆水之用,腎象水,故夢形之。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冬三月也。肝氣虚,則夢見菌香生草菌香草生,草木之類也。肝合草木,故夢見之。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菌香是桂。』」,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春三月也。心氣虚則夢救火陽物心合火,故夢之。陽物亦火之類。得其時則夢燔灼夏三月也。

脾氣虚,則夢飲食不足脾納水榖,故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得其時,謂辰戌丑未之月,各王十八日,築垣蓋屋,皆土之用也。。此皆五藏氣虚,陽氣有餘,隂氣不足府者,陽氣。藏者,隂氣。。合之五診,調之隂陽,以在經脉《靈樞經》:「備有調隂陽合五診。」故引之曰:「以在〈經脉〉也。」〈經脉〉,則《靈樞》之篇目也。。

診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度各有其二,故二五爲十度也。隂陽氣盡,人病自具診備,蓋隂陽虚盛之理,則人病自具知之。脉動無常,散隂頗陽,脉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脉動無常數者,是隂散而陽頗調理也。若脉診脫略而不具備者,無以常行之診也,察候之則當度量民及君卿三者,調養之殊異爾,何者?憂樂苦分不同其秩,故也。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爲妄行。

持雌失雄,棄隂附陽,不知并合,診故不明皆謂學不該備。傳之後丗,反論自章章,露也。以不明而授與人,反古之迹,自然章露也。至隂虚,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至隂虚,天氣絕而不降。至陽盛,地氣微而不升,是所謂不交通也。至,謂至盛也。隂陽並交,至人之所行交,謂交通也。

唯至人乃能調理使行也。隂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隂氣後至隂陽之氣並行而交通於一處者,則當陽氣先至,隂氣後至,何者?陽速而隂遲也。《靈樞經》曰:「所謂交通者,並行一數也。」由此則二氣亦交會於一處也。

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隂陽而持之《竒恒》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隂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虚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竒恒勢,六十首,𫝆丗不傳。是以切隂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隂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乆。

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髙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丗不殆聖人持診之明誡也。起所有餘,知所不足〈寶命全形論〉曰:「内外相得,無以形先。」言起己身之有餘,則當知病人之不足也。度事上下,脉事因格度事上下之宜,脉事因而至於微妙矣。

白話文:

斬,是金的特性。藉藉,是夢死時的樣子。在秋季三個月的時間裡做這樣的夢,則夢見戰爭,因為金屬製成兵器,所以夢見戰爭。腎氣虛弱,則會夢見船隻、溺水,這些都是水的特性,腎臟屬水,所以夢見這些。在冬季三個月的時間裡做這樣的夢,則夢見潛伏在水中,感到恐懼。肝氣虛弱,則會夢見菌香、草木,因為肝臟與草木相應,所以夢見這些。

據新校正本注釋,菌香即桂樹。在春季三個月的時間裡做這樣的夢,則夢見躲在樹下不敢起來。心氣虛弱,則會夢見救火,因為心臟屬火,所以夢見這些,陽物也屬火。在夏季三個月的時間裡做這樣的夢,則夢見焚燒。

脾氣虛弱,則會夢見飲食不足,因為脾臟負責吸收水穀,所以夢見飲食不足。在辰、戌、丑、未四個月的特定日子(每個月的十八日)做這樣的夢,則夢見築牆蓋屋,因為築牆蓋屋都是土的特性。這些都是五臟之氣虛弱,陽氣有餘,陰氣不足的表現。五臟屬於陰,府屬於陽。運用五診的方法,調和陰陽,這在《靈樞經》中有所記載:「備有調陰陽合五診。」所以引用它來說:「以在經脈也。」「經脈」是《靈樞經》篇章的名稱。

診斷有十度,分別是度人脈、度臟腑、度肌肉、度筋脈、度俞穴,每個方面各有兩度,所以總共是十度。陰陽之氣耗盡,疾病就會自然顯現,這是陰陽虛盛的道理,人體的疾病就會自然表現出來。脈搏跳動不規律,陰氣散亂而陽氣偏盛,脈象衰微不全,診斷難以順利進行,診斷必須上下兼顧。脈搏跳動異常頻繁,這是陰氣散亂而陽氣偏盛的表現。如果脈象診斷粗略而不完善,就無法進行正常的診斷,觀察病情時就應該衡量患者的社會地位(平民、君主、卿士),調養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這是因為憂慮、快樂、勞苦的程度,以及社會地位不同,所以有所差異。

師承不完整,導致醫術不明,不察其順逆,就會胡亂施治。掌握陰而失去陽,捨棄陰而依附陽,不知陰陽並合,診斷就會不明確,都是因為學習不全面。傳授給後世,錯誤就會顯露出來,這是自然規律。陰氣極度虛弱,天氣就會中斷,陽氣極度旺盛,地氣就會不足。陰氣極度虛弱,天氣就會中斷而不能下降。陽氣極度旺盛,地氣就會微弱而不能上升,這就是所謂的陰陽不通。至,指極盛。陰陽並交,是至人所應遵循的規律。陰陽相交,陽氣先至,陰氣後至。陰陽之氣同時運行並在一個地方相通,就應該陽氣先到,陰氣後到,這是因為陽氣快速而陰氣遲緩。《靈樞經》說:「所謂交通,就是同時運行一個數目。」由此可知,陰陽二氣也在一個地方會合。

因此聖人診斷的方法,先後把握陰陽。《奇恆賦》的六十首,診斷微妙的事物,追蹤陰陽的變化,體察五臟的內情,其中論述,把握虛實的要點,確定五度的診斷,了解這些才能夠診斷奇恆之勢。六十首,後世失傳。所以只知陰而不知陽,診斷就會失敗。只知陽而不知陰,學習就不夠深入。只知左不知右,只知右不知左,只知上不知下,只知先不知後,所以治療不能持久。

能辨別醜惡和善良,能辨別疾病和健康,能辨別高低,能辨別坐臥起立,能辨別行為和停止,運用有規律,診斷之道就完善了,萬世都不會危險,這是聖人診斷的明訓。知道自己有的,知道自己沒有的。《寶命全形論》說:「內外相得,無以形先。」意思是說,知道自己身體的長處,就應該知道病人的不足。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脈象的變化也因此而達到微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