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四

」然徵彼俱盡之隂,合此發生之木,以正應五行之理,而無替循環,故云:「却具合以正其理也。」~~,~~新校正云:「按注言『隂盡爲晦,隂生爲朔』,疑是『陽生爲朔』。」。」

雷公曰:「受業未能明言未明氣候之應見。。」

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爲經陽氣盛大,故曰太陽。三陽脉至手太隂,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隂陽之論太隂,爲寸口也。寸口者,手太隂也。脉氣之所行,故脉皆至於寸口也。太陽之脉,洪大以長,𫝆弦浮不沉,則當約以四時髙下之度而斷决之,察以五藏異同之候而參合之,以應隂陽之論,知其臧否耳。

所謂二陽者,陽明也《靈樞經》曰:『辰爲左足之陽明,巳爲右足之陽明,兩陽合明,故曰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隂,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鼓,謂鼓動。炅,熱也。陽明之脉,浮大而短,𫝆弦而沉急不鼓者,是隂氣勝陽,木來乘土也。然隂氣勝陽,木來乘土而反熱病至者,是陽氣之衰敗也。

猶燈之焰欲滅反明,故皆死也。一陽者,少陽也陽氣未大,故曰少陽。至手太隂,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人迎,謂結喉兩傍同身寸之一寸五分,脉動應手者也。弦爲少陽之脉,𫝆急懸不絕,是經氣不足,故曰少陽之病也。懸者,謂如懸物之動搖也。專隂則死專,獨也,言其獨有隂氣而無陽氣則死。

三隂者,六經之所主也三隂者,太隂也。言所以諸脉皆至手太隂者何耶?以是六經之主,故也。六經,謂三隂三陽之經脉也。所以至手太隂者何?以肺朝百脉之氣,皆交會於氣口也。交於太隂此正發明肺朝百脉之義也。〈經脉別論〉曰:「肺朝百脉。」,伏鼓不浮,上空志心脉伏鼓擊而不上浮者,是心氣不足,故上控引於心而爲病也。

志心,謂小心也。〈刺禁論〉曰:「七節之傍,中有小心。」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肺脉浮濇,此爲平也,𫝆見伏鼓是腎脉也。足少隂脉貫脊,屬腎,上入肺中,從肺出絡心肺,氣下入腎志,上入心神也。王氏謂志心爲小心義未通。』」。二隂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二隂,謂足少隂腎之脉。

少隂之脉別行者入跟中,以上至股内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上至於肺,其氣歸於膀胱,外連於脾胃。一隂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鈎而滑若一隂獨至,肺經氣内絕,則氣浮不鼓於手,若經不内絕則鈎而滑。~~,~~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一隂,厥隂也。

』」。此六脉者,乍隂乍陽,交屬相并,繆通五藏,合於隂陽或隂見陽脉,陽見隂脉,故云「乍隂乍陽」也。所以然者,以氣交會故爾,當審比類以知隂陽也。先至爲主,後至爲客脉氣乍隂見陽,乍陽見隂,何以別之,當以先至爲主,後至爲客也。至,謂至寸口也。」

白話文:

然而,觀察陰氣完全耗盡,與陽氣(木)的萌生相結合,以此符合五行之理,陰陽循環不息,所以說:「反過來結合,以正其理」。新校正本註解說:「按註解所言『陰盡為晦,陰生為朔』,疑應為『陽生為朔』」。

雷公說:「我學習所得,還未能清楚說明氣候的應驗。」

黃帝說:「所謂三陽脈,太陽脈是經脈陽氣最盛大的,所以稱為太陽。三陽脈到達手太陰脈,脈象弦而浮,不沉,需根據四季的變化來判斷,並結合陰陽理論與五臟的異同來綜合分析,才能知道疾病的虛實。

所謂二陽脈,是陽明脈,《靈樞經》說:『辰時是左足陽明脈,巳時是右足陽明脈,兩陽合明,所以稱為二陽脈,也就是陽明脈。』到達手太陰脈,脈象弦而沉急,不鼓動,脈象熱盛而鼓動則病情危急,甚至死亡,鼓,指脈動;炅,指熱。陽明脈,脈象浮大而短,弦而沉急不鼓動,這是陰氣勝過陽氣,木氣克土的表現。然而,陰氣勝過陽氣,木氣克土而反而出現熱病,這是陽氣衰敗的徵兆。

如同燈火將滅時反而更明亮,所以都將導致死亡。一陽脈,是少陽脈,陽氣尚未盛大,所以稱為少陽。到達手太陰脈,向上連接人迎穴,脈象弦急,跳動不停,這是少陽脈的病症。人迎穴,指喉結兩旁,與同身寸的1.5寸處,脈動應手處。弦急是少陽脈的脈象,跳動不停,是經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稱為少陽病。懸,是指像懸掛的物體一樣的搖晃。單獨存在陰氣而沒有陽氣就會死亡,專,指獨一無二。

三陰脈,是六經脈的主脈。三陰脈,指太陰脈。為什麼說各脈都到達手太陰脈呢?因為它是六經脈的主脈。六經,指三陰三陽的經脈。為什麼到達手太陰脈呢?因為肺主朝百脈,各脈的氣都匯聚於氣口。交於太陰,這就明確說明了肺主朝百脈的意思。《經脈別論》說:「肺朝百脈。」脈象伏而鼓動不浮,上衝擊心臟,脈象伏而鼓動卻不浮,這是心氣不足,所以向上牽引到心臟而致病。

志心,是指心臟。《刺禁論》說:「七節的旁邊,中間有小心。」就是指這個。新校正本註解說:「按楊上善說:『肺脈浮而澀,這是平和的脈象,而出現伏而鼓動,這是腎脈。足少陰脈貫穿脊柱,屬腎,向上進入肺中,從肺出來絡於心肺,氣向下進入腎臟,向上進入心神。』王氏認為志心為小心,這個說法不通。」二陰脈到達肺,其氣歸屬於膀胱,外連脾胃。二陰脈,指足少陰腎脈。

少陰脈的支脈進入足跟,向上到達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屬腎,絡於膀胱。其直行的脈絡,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中,所以向上到達肺,其氣歸於膀胱,外連脾胃。單獨一陰脈到達,脈象浮而不鼓動,或鈎曲而滑利。單獨一陰脈到達,肺經氣內部阻絕,則脈象浮而不鼓動,如果經脈沒有阻絕,則脈象鈎曲而滑利。新校正本註解說:「按楊上善說:『一陰,厥陰也。』」這六種脈象,時而陰時而陽,互相交錯,互相聯繫,互相貫通五臟,符合陰陽的規律。有時陰脈呈現陽脈的脈象,陽脈呈現陰脈的脈象,所以說「時而陰時而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氣的交會,應該仔細比較,才能了解陰陽。先到的脈象為主脈,後到的脈象為客脈。脈氣時而陰脈呈現陽脈的脈象,時而陽脈呈現陰脈的脈象,如何區別呢?應該以先到的脈象為主脈,後到的脈象為客脈。至,指到達寸口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