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20)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2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寒病治以寒,熱病治以熱,是爲逆取。從,順也。逆正,順也。若順,逆也寒盛格陽,治熱以熱,熱盛拒隂,治寒以寒之類,皆時謂之逆。外雖用逆,中乃順也,此逆乃正順也。若寒格陽而治以寒,熱拒寒而治以熱,外則雖順,中氣乃逆,故方若順,是逆也。故曰:『知標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
』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經,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爲可知,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同氣異形,迷診亂經。』此之謂也嘻嘻,悅也,言心意怡悅以爲知道。終,盡也。六氣之用,粗之與工得其半也。厥隂之化,粗以爲寒,其乃是温。太陽之化,粗以爲熱,其乃是寒。
由此差互用,失其道,故其學問識用不達,工之道半矣,夫太陽少隂各有寒化熱量,其標本應用則正反矣,何以言之,太陽本爲寒,標爲熱,少隂本爲熱,標爲寒,方之用亦如是也。厥隂陽明中氣亦爾,厥隂之中氣爲熱,陽明之中氣爲濕,此二氣亦反其類,太陽少隂也然。太陽與少隂有標本用,與諸氣不同,故曰:「同氣異形也。
」夫一經之標本寒熱旣殊,言本當究其標,論標合尋其本,言氣不窮其標本,論病未辨其隂陽,雖同一氣而生,且阻寒温之候,故心迷正理,治益亂經,呼曰粗工,允膺其稱爾。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
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爲萬民式,天之道畢矣天地變化尚可盡知,況一人之診而云冥昧,得經之要,持法之宗,爲天下師,尚卑其道,萬民之式,豈曰大哉。
~~,~~新校正云:「按〈標本病傳論〉云:『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爲妄行。
夫隂陽逆從,標本之爲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逺,言標與本,易而勿及,治反爲逆,治得爲從。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𣳘者,治其本。先𣳘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氣,有同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并行,甚者獨行,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此經論標本尤詳。」。」
白話文:
寒病用寒治,熱病用熱治,這叫做「逆治」。「從」是順應的意思,「逆」和「正」都可以是順應病情。「順」有時也是逆治。寒邪盛而阻礙陽氣,用熱治;熱邪盛而阻礙陰氣,用寒治,這些都叫做逆治。雖然表面上是逆治,實際上是順應病情,這種逆治才是真正的順應。如果寒邪阻礙陽氣而用寒治,熱邪阻礙陰氣而用熱治,表面上是順治,但實際上卻違背了病情,所以表面上順應,實際上是逆治。因此說:「知道疾病的標與本,用藥就不會危險;明白逆治與順治,正確治療就沒問題。」
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不足以談論診斷,反而會擾亂醫理。所以總而言之:「粗淺的醫生輕率地認為自己很懂,說熱病還沒好,寒病又開始了,同是某種病邪,但症狀不同,診斷錯誤,醫理混亂。」輕率、歡喜的意思,指醫生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懂了。終,指盡。六氣的運用,粗淺的醫生和高明的醫生之間相差一半。厥陰的變化,粗淺的醫生認為是寒,其實它是溫;太陽的變化,粗淺的醫生認為是熱,其實它是寒。
因為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導致用藥失誤,所以他們的醫學知識和運用能力達不到高水平,高明醫生的水平只達到一半。太陽少陰各有寒變熱、熱變寒的情況,它們的標本應用就正反相應了。怎麼說呢?太陽本來是寒,標證卻是熱;少陰本來是熱,標證卻是寒,用藥也是如此。厥陰陽明的中氣也一樣,厥陰的中氣是熱,陽明的中氣是濕,這兩種氣也相反。太陽少陰也是如此。太陽與少陰的標本應用與其他六氣不同,所以說:「同氣異形」。
一條經脈的標本寒熱不同,談到本就要探究它的標,談到標就要尋找它的本。談論病邪不探究它的標本,討論疾病不辨別它的陰陽,雖然都是同一種病邪,但卻錯過了寒溫的徵候,所以就會迷失正確的道理,治療反而會擾亂醫理,這種醫生叫做粗淺的醫生,的確名副其實。標本的道理,精要且廣博,細微卻重大,可以從一個方面知道所有方面。
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辨明標與本,容易做到又不至於損傷,觀察本與標,氣就能調和,明白邪氣的盛衰變化,就能夠成為萬民的典範,天地之道就盡在其中了。天地變化的規律尚且可以完全掌握,何況一個人疾病的診斷,卻說很模糊呢?掌握經絡的要領,堅持治療的原則,才能成為天下的老師,更要謙卑自己的醫道,才能成為萬民的典範,這不是很偉大嗎?
新校正中記載:按《標本病傳論》說:「有些病在標而求之於標,有些病在本而求之於本,有些病在本而求之於標,有些病在標而求之於本,所以治療有的取標而有效,有的取本而有效,有的逆治而有效,有的順治而有效,所以知道逆治與順治,正確治療就沒有問題,知道標本的,萬事萬物都能應對,不知道標本的,就是妄為。
陰陽的逆治與順治,標本的道理,細微卻重大,可以從一個方面知道所有方面。治療疾病的關鍵,少而多,淺顯而廣博,可以從一個方面知道所有方面。由淺入深,由近及遠,談到標就要探究它的本,容易做到又不至於損傷,治療反而是逆治,治療有效就是順治。先有病然後逆治的,治療它的本;先逆治然後才生病的,治療它的本;先有寒邪然後才生病的,治療它的本;先有熱邪然後才生病的,治療它的本;
先有熱邪然後才出現腹部脹滿的,治療它的標;先有病然後才出現疼痛的,治療它的本;先有疼痛然後才生其他病的,治療它的本。必須先調和它,然後再治療其他的病;先有病然後才出現腹部脹滿的,治療它的標;先有腹部脹滿然後才煩躁的,治療它的本。人有客邪,有大的不利的,治療它的標;小的不利的,治療它的本;病發作時有餘邪的,本在標上,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作時不足的,標在本上,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仔細觀察輕重緩急,用自己的判斷來治療,輕重的並行治療,嚴重的單獨治療,先有輕微的不利然後才生病的,治療它的本。」這篇經論對於標本的論述尤為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