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1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厥隂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寫之。少隂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鹹,以甘寫之。太隂之勝,治以鹹熱,佐以辛甘,以苦寫之。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鹹,以甘寫之。陽明之勝,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𣳘之。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鹹寫之六勝之至,皆先歸其不勝已者之故,不勝者當先寫之,以通其道,次寫所勝之氣,令其退釋也。治諸勝而不寫遣之,則勝氣浸盛而内生諸病也。
~~,~~新校正云:「詳此爲治皆先寫其不勝,而後寫其來勝,獨太陽之勝,治以甘熱爲異,疑『甘』字『苦』之誤也。若云治以苦熱,則六勝之治皆一貫也。」。」
帝曰:「六氣之復何如復,謂報復,報其勝也。凡先有勝,後必有復。~~,~~新校正云:「按《玄珠》云:『六氣分正化對化。厥隂正司於亥,對化於巳。少隂正司於午,對化於子。太隂正司於未,對化於丑。少陽正司於寅,對化於申。陽明正司於酉,對化於卯。太陽正司於戌,對化於辰。
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令之虚,對化勝而有復,正化勝而不復。』此注云:『凡先有勝,後必有復。』似未然。」?」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厥隂之復,少腹堅滿,裏急,暴痛,偃木飛沙,倮蟲不榮,厥心痛,汗發,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則入脾,食𤷒而吐裏,腹脇之内也。木偃沙飛,風之大也。風爲木勝,故土不榮。氣厥,謂氣衝胸脇而凌及心也,胃受逆氣而上攻心痛也。
痛甚則汗發𣳘。掉,謂肉中動也。清厥,手足冷也。食𤷒,謂食已心下痛,隂隂然不可名也,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爲胃氣逆而不下流也。食飲不入,入而復出,肝乘脾胃,故令爾也。衝陽絕,死不治衝陽,胃脉氣也。
少隂之復,燠熱内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見燔焫,嗌燥、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行於右,欬、皮膚痛、暴瘖、心痛、鬱冒不知人,廼洒淅惡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渴而欲飲,少氣,骨痿,隔腸不便,外爲浮腫、噦、噫,赤氣後化,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復,病疿、胗、瘡、瘍、癰、疽、痤、痔,甚則入肺欬而鼻淵火熱之氣,自小腸,從齊下之左,入大腸,上行至左脇,甚則上行於右而入肺,故動於左上行於右,皮膚痛也。分注,謂大小俱下也。
骨痿,言骨弱而無力也。隔腸,謂腸如隔絕而不便也,寫也。寒熱甚則然陽明先勝,故赤氣後化,流水不冰,少隂之本司於地也。在人之應則冬脉不凝,若髙山窮谷,已是至髙之處,水亦當冰,平下川流則如經矣。火氣内蒸,金氣外拒,陽熱内鬱,故爲疿、胗、瘡、瘍。胗甚亦爲瘡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白話文翻譯:
黃帝問道:「這些病症該如何治療?」
歧伯答道:「厥陰(腎陰)亢盛,治療應採用甘甜清潤的藥物,輔以苦辛之味,再用酸味來疏導。少陰(心腎)亢盛,治療應採用辛涼的藥物,輔以苦鹹之味,再用甘味來疏導。太陰(脾胃)亢盛,治療應採用鹹熱的藥物,輔以辛甘之味,再用苦味來疏導。少陽(肝膽)亢盛,治療應採用辛涼的藥物,輔以甘鹹之味,再用甘味來疏導。陽明(大腸胃)亢盛,治療應採用酸溫的藥物,輔以辛甘之味,再用苦味來瀉導。太陽(膀胱)亢盛,治療應採用甘熱的藥物,輔以辛酸之味,再用鹹味來疏導。這六種亢盛的情況,治療時都應先疏導其不亢盛的方面,因為不亢盛的方面才是問題的根本,應先疏通其經絡,然後再疏導亢盛之氣,使其消退。如果只治療亢盛之氣而不疏導它,那麼亢盛之氣就會日益加重,從而導致各種疾病。」
(原文有註解,大意是說治療六種亢盛都應先疏導不亢盛的,然後再疏導亢盛的,只有太陽亢盛用甘熱之法略有不同,可能是「甘」字誤作「苦」字,如果是苦熱,則六種治療方法就一致了。)
黃帝問道:「六氣的恢復情況如何?所謂恢復,是指其亢盛之氣的消退。凡是先有亢盛,之後必有恢復。(原文有註解,大意是質疑原文此處的論述,並引用其他醫書說明六氣的消長規律。)」
歧伯答道:「您問的真是精闢!厥陰恢復時,會有少腹堅滿、裡急腹痛、劇烈疼痛、腹部似有木頭翻滾沙石飛舞之感、皮膚不榮潤、厥冷心痛、汗出、嘔吐、飲食不進、即使進食也會嘔吐出來、筋骨酸痛、手腳冰冷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影響脾胃,出現食後心下痛、陰冷難忍、嘔吐才能緩解的症狀。腹部似有木頭翻滾沙石飛舞,是風邪較盛的表現,風木過盛,則土(脾)不榮。氣厥是指氣衝擊胸脅,並波及心臟,胃氣逆衝上攻心臟而致心痛。疼痛劇烈時會出汗。筋骨酸痛是指肌肉中顫動。手腳冰冷是指手腳冰冷。食後心下痛是指吃後心下隱隱作痛,難以名狀,難以忍受,嘔吐後才緩解,這是由於胃氣逆而不下行所致。飲食不進,吃進去又吐出來,是肝氣乘脾胃所致。衝陽絕,衝陽是胃脈之氣,衝陽絕則不治。
少陰恢復時,會有內熱煩躁、噴嚏、少腹絞痛、灼熱感、咽喉乾燥、大小便不暢、氣機從左往右運行、咳嗽、皮膚疼痛、突然失聲、心痛、神志不清、繼而惡寒發抖、譫語、寒邪退去後又發熱、口渴想喝水、氣短、骨痿、腸道不通暢、外見浮腫、呃逆、噯氣、赤色舌苔等症狀。流水不冰,熱氣盛行,表示少陰的機能衰退。嚴重者會影響肺臟,出現咳嗽、鼻塞、鼻淵等症狀。火熱之氣從小腸,沿著左側下腹部,進入大腸,上行至左側脅肋部,嚴重時會上行至右側而進入肺臟,所以氣機從左往右運行,出現皮膚痛。大小便不暢是指大小便皆不暢。骨痿是指骨骼虛弱無力。腸道不通暢是指腸道像隔絕一樣不通暢。寒熱交替嚴重時,是陽明先亢盛的結果。少陰主司於地,在人體的反應是冬天脈象不凝滯,如同高山深谷一樣,是最高的部位,水也應該結冰,平原下游則如常。火熱之氣內蒸,金氣(肺氣)外拒,陽熱內鬱,所以會出現各種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