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帝曰:「尺候何如?」

歧伯曰:「北政之歲,三隂在下則寸不應,三隂在上則尺不應司天曰上,在泉曰下。南政之歲,三隂在天則寸不應,三隂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天不應寸,左右悉與寸不應,義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要謂知隂陽所在也,知則用之不惑,不知則尺寸之氣沉浮小大常三歲一差,欲求其意,猶遶樹問枝,雖白首區區,尚未知所詣,況其旬月而可知乎。」

帝曰:「善。天地之氣,内淫而病,何如?」

歧伯曰:「歲厥隂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廼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兩脇裏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謂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歲也。氣不明,謂天圍之際,氣色昬暗,風行地上,故平野皆然。

昧,謂暗也。脇,謂兩乳之下及胠外也。伸,謂以欲伸努筋骨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洒洒振寒,善伸,數欠,爲胃病。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爲脾病。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邪在胃脘也。蓋厥隂在泉之歲,木王而剋脾胃,故病如是。

又按〈脉解〉云:『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隂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歲少隂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隂處反明,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乆立,寒熱,皮膚痛,目暝,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謂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歲也。隂處北方也,不能乆立,足無力也。

腹大,謂心氣不足也,金火相簿而爲是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齒痛、䪼腫爲大腸病。腹中雷鳴,氣常衝胸,喘不能乆立,邪在大腸也。蓋少隂在泉之歲,火剋金,故大腸病也。」。

「歲太隂在泉,草乃早榮新校正云:「詳此四字疑衍。」。濕淫所勝則埃昬巖谷,黃反見黑,至隂之交,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𤷒,隂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別謂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歲也。

太隂爲土色,見應黃於天中,而反見於北方黑處也,水土同見,故曰至隂之交,合其氣色也。衝頭痛,謂腦後眉間痛也。膕,謂膝後曲腳之中也。腨,䯒後軟肉處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𤷒爲三焦病爲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列,爲膀胱足太陽病,又少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蓋太隂在泉之歲,土正剋太陽,故病如是也。」。

白話文:

黃帝問:「診斷脈象的方法如何?」

岐伯答道:「以北方為例,三陰在寸關(下焦)則寸脈不應,三陰在上焦則尺脈不應。司天(上焦)為上,在泉(下焦)為下。南方也一樣,三陰在上焦則寸脈不應,三陰在下焦則尺脈不應。左右脈象都與上焦的脈象不符時,寸脈也不應,道理相同。所以說,懂得其要領,一言以蔽之;不懂得其要領,就會說個沒完沒了,這就是所謂的要領,也就是了解陰陽的所在。明白了就運用起來不會迷惑,不明白的話,寸口脈氣的沉浮大小就會時常出現三次診斷一次錯誤的情況,想要探求其意,如同繞著樹幹問樹枝,即使白髮蒼蒼,仍然不知道所為何事,何況是短短幾天就能明白呢?」

黃帝說:「很好。天地之氣內亂而致病,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答道:「厥陰在泉(下焦),如果風邪盛行,則地氣不明,平原昏暗,草木過早茂盛,百姓會患洒洒振寒(渾身發冷)、善伸(想伸展肢體)、頻頻打呵欠、心痛、胸悶、兩脇部絞痛、飲食不下、咽喉阻塞、吃東西就嘔吐、腹部脹滿、善於打嗝,等到天黑了,與氣相合,就會舒服一些,但身體沉重。這與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日相應。地氣不明,是指天地的交界處,氣色昏暗,風在地面上吹行,所以平原才會這樣。昧,就是昏暗的意思;脇,是指兩乳之下及腋窩外側;伸,是指想要伸展筋骨。…(後續為後世醫家補充的說明,解釋了這些症狀分別屬於胃病、脾病。)

少陰在泉(下焦),如果熱邪盛行,則火焰會浮現在江河湖海,陰暗處反而明亮,百姓會患腹部經常鳴響、氣往上衝擊胸部、喘息、不能久站、寒熱交替、皮膚疼痛、眼睛昏暗、牙齒疼痛、小便不利、惡寒發熱如瘧疾、少腹部疼痛、腹部膨脹、蟄蟲不安於室。這與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日相應。陰暗處是指北方,不能久站,是因為腿腳無力。腹部膨脹,是指心氣不足,金火相剋造成的。…(後續為後世醫家補充的說明,解釋了這些症狀屬於大腸病。)

太陰在泉(下焦),草木過早繁茂…(後世醫家認為這四字為贅述)。如果濕邪盛行,則塵埃瀰漫在山谷之中,黃色反而變成了黑色,陰陽交合之處,百姓會患飲水停滯、心痛、耳聾、身體渾渾噩噩、咽喉腫痛、喉嚨阻塞、陰部病變,出現少腹疼痛腫脹,小便不利、衝擊性頭痛、眼睛像要脫出來一樣、頸項像要被拔掉一樣、腰部像要斷掉一樣、大腿不能旋轉、膝蓋後面像打結一樣、大腿後側的肌肉像要分離一樣。這與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日相應。太陰屬土,顏色應為黃色,出現在天空中,卻反而出現在北方的黑色地方,水土同現,所以說陰陽交合,符合其氣色。衝擊性頭痛,是指腦後和眉間疼痛;膕,是指膝蓋後面彎曲處;腨,是大腿後側柔軟的肌肉。…(後續為後世醫家補充的說明,解釋了這些症狀分別屬於三焦病和膀胱足太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