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3)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帝曰:「先歲物何也?」
歧伯曰:「天地之專精也專精之氣,藥物肥膿,又於使用,當其正氣味也。~~,~~新校正云:「詳『先歲』疑作『司歲』。」。」
帝曰:「司氣者何如司運氣也。?」
歧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五運主歲者,有餘不足,比之歲物,恐有薄有餘之歲,藥專精也。。」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
歧伯曰:「散也非專精則散氣,散氣則物不純也。。故質同而異等也形質雖同,力用則異,故不尚之。。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物與歲不同者,何以此爾。。」
帝曰:「歲主藏害,何謂?」
歧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木不勝金,金不勝火之類是也。。」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上淫于下,所勝平之,外淫于内,所勝治之淫,謂行所不勝己者也。上淫于下,天之氣也。外淫于内,地之氣也。隨所制勝而以平治之也。制勝,謂五味寒熱温涼,隨勝用之,下文備矣。~~,~~新校正云:「詳天氣生歲,雖有淫勝,但當平調之,故不曰治而曰平也。」。」
帝曰:「善。平氣何如平,謂診平和之氣。?」
歧伯曰:「謹察隂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知隂陽所在,則知尺寸應與不應,不知隂陽所在,則以得爲失,以逆爲從,故謹察之也。隂病陽不病,陽病隂不病,是爲正病,則正治之,謂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也。隂位已見陽脉,陽位又見隂脉,是謂反病,則反治之,謂以寒治寒,以熱治熱也,諸方之制,咸悉不然,故曰反者反治也。。」
帝曰:「夫子言察隂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新校正云:「詳論言至曰平,本《靈樞經》之文,𫝆出《甲乙經》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小大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者,故名曰平也。』」。隂之所在,寸口何如隂之所在,脉沉不應,引繩齊等,其候頗垂,故問以明之。?」
歧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北政之歲,少隂在泉,則寸口不應木火金水運,面北受氣,凡氣之在泉者,脉悉不見,唯其左右之氣脉可見之,在泉之氣,善則不見,惡者可見,病以氣及客主淫勝名之,在天之氣其亦然矣。厥隂在泉,則右不應少隂在右故。太隂在泉,則左不應少隂在左故。南政之歲,少隂司天,則寸口不應土運之歲,面南行令,故少隂司天,則二手寸口不應也。
厥隂司天則右不應,太隂司天則左不應亦左右義也。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不應皆爲脉沉,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其手則沉爲浮細,爲大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什麼是先天的物質本質?」
歧伯回答:「那是天地精華之氣,也是藥物的根本。藥物效力來自其正氣與味道。……(此處有校註說明『先歲』可能應作『司歲』)」
黃帝問道:「掌管氣機和運行氣機有什麼區別?」
歧伯回答:「掌管氣機與運行氣機的原理相同,都是調節陰陽的平衡,使其達到充足或不足的狀態。五運掌管氣機,也存在盈虛的情況,與先天物質本質相比,可能存在輕重、盈虛的差別,這與藥物的精華有關。」
黃帝問道:「如果不是掌管先天物質本質,那又是什麼?」
歧伯回答:「那就是散漫之氣。如果不是精華之氣,就會散漫,散漫之氣則物質不純。因此,雖然本質相同,但等級卻有所不同;即使形質相同,功效卻各有差異,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氣味有濃淡之分,藥性作用有躁靜之別,治療和保養的效果也各有輕重,轉化的深淺亦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差異。先天物質本質與其他物質的不同,正是因為這些原因。」
黃帝問道:「先天物質本質主導臟腑的病變,是什麼意思?」
歧伯回答:「以所不克制之物來傷害身體,這就是其根本原因。例如,木克金,金克火等等。」
黃帝問道:「那應該如何治療?」
歧伯回答:「上焦病變影響下焦,則以克制上焦的元素來平衡;外邪入侵內臟,則以克制外邪的元素來治療。所謂『淫』,是指行使所不克制之物。上焦病變影響下焦屬天之氣,外邪入侵內臟屬地之氣。應根據克制關係來調治。所謂克制,指的就是五味寒熱溫涼,根據克制關係來運用,下文會有詳細說明。……(此處有校註說明,應以調和為主,而非單純治療)」
黃帝問道:「很好。如何平衡氣機?所謂診斷平和之氣是什麼意思?」
歧伯回答:「仔細觀察陰陽所在位置並加以調節,以達到平衡為目標。正病則正治,反病則反治。知道陰陽所在位置,就能判斷治療的適宜與否;不知道陰陽所在位置,就會把正確的當作錯誤,把錯誤的當作正確。因此,必須仔細觀察。陰虛而陽不虛,陽虛而陰不虛,這是正病,應正治,即以寒治熱,以熱治寒。陰位已出現陽脈,陽位又出現陰脈,這是反病,應反治,即以寒治寒,以熱治熱。各種治療方法,都遵循這個原則,所以說反病則反治。」
黃帝問道:「您說要觀察陰陽所在位置並加以調節,論述中提到人迎脈與寸口脈相應,如同拉繩子一樣,大小相等,這就是所謂的平衡。……(此處有校註,說明關於平衡的論述來源於《靈樞經》,並引述了《甲乙經》的相關文字)。陰氣所在位置,寸口脈的表現如何?陰氣所在,脈象沉而無反應,拉繩子一樣,大小相等,其徵象如何呢?我這樣問,是想進一步明瞭。」
歧伯回答:「觀察先天物質本質的南北位置就能知道了。」
黃帝問道:「我希望能詳細聽您講解。」
歧伯回答:「北方先天物質本質,少陰在泉,則寸口脈無反應,木火金水運行的氣機,面向北方接受氣息,凡是氣機在泉的,脈象都看不見,只有左右的氣機脈象才能看見。在泉的氣機,良好則看不見,不良則可見。疾病因氣機及客邪的盛衰來命名,天之氣機也是如此。厥陰在泉,則右脈無反應,因少陰在右邊;太陰在泉,則左脈無反應,因少陰在左邊。南方先天物質本質,少陰司天,則寸口脈無反應,土運的氣機,面向南方發號施令,所以少陰司天,則雙手寸口脈都無反應。厥陰司天則右脈無反應,太陰司天則左脈無反應,這也是左右的道理。凡是無反應的,反過來診斷就能看到。無反應的都表現為脈象沉,脈象沉下者,向上舉手則沉,向下壓手則沉變為浮細,變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