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二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黃帝問曰:「五氣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五行主歲,歲有少多,故曰盈虚更作也。〈天元紀大論〉曰:「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則其義也。天分六氣,散生太虚,三之氣司天,終之氣監地,天地生化,是爲大紀,故言司天地者,餘四可知矣。?」

歧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天地變化,人神運爲,中外雖殊,然其通應則一也。。」

帝曰:「願聞上合昭昭,下合冥冥,柰何?」

歧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帝曰:「願聞其道也。」

歧伯曰:「厥隂司天,其化以風飛揚鼓拆,和氣發生,萬物榮枯,皆因而化變成敗也。少隂司天,其化以熱炎蒸鬱燠,故庶類蕃茂。太隂司天,其化以濕雲雨潤澤,津液生成。少陽司天,其化以火炎熾赫烈,以爍寒災。陽明司天,其化以燥乾化以行,物無濕敗。太陽司天,其化以寒對陽之化也。

~~,~~新校正云:「詳注云:『對陽之化。』『陽』字疑誤。」。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肝木位東方,心火位南方,脾土位西南方及四維,肺金位西方,腎水位北方,是五藏定位。然六氣御五運,所至氣不相得則病,相得則和,故先以六氣所臨,後言五藏之病也。」

帝曰:「地化柰何?」

歧伯曰:「司天同候,間氣皆然六氣之本,自有常性,故雖位易而化治皆同。。」

帝曰:「間氣何謂?」

歧伯曰:「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六氣分化,常以二氣司天地,爲上下吉凶勝復,客主之事,歲中悔吝,從而明之,餘四氣散居左右也,故〈隂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隂陽之道路。」此之謂也。。」

帝曰:「何以異之?」

歧伯曰:「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歩也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歩,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積歩之日而成歲也。。」

帝曰:「善。歲主柰何?」

歧伯曰:「厥隂司天爲風化巳亥之歲,風髙氣逺,雲飛物揚,風之化也。。在泉爲酸化寅申之歲,木司地氣,故物化從酸。。司氣爲蒼化木運之氣,丁壬之歲化,蒼青也。。間氣爲動化徧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新校正云:「詳丑未之歲,厥隂爲初之氣,子午之歲爲二之氣,辰戌之歲爲四之氣,卯酉之歲爲五之氣。」。

少隂司天爲熱化子午之歲,陽光熠燿,暄暑流行,熱之化也。在泉爲苦化卯酉之歲,火司地氣,故物以苦生。不司氣化君不主運。~~,~~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謂君火不主運也。』」。居氣爲灼化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居本位,君火爲居,不當間之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五種氣的交合,盈滿和虛空互相轉換,這個道理我已經了解了。那麼六種氣分管天地,它們運行的方式是怎樣的?五行主導氣的運行,氣有多有少,所以說盈滿和虛空會不斷轉換。《天元紀大論》說:『開始時,氣有餘而前進,不足的就跟隨;不足而前進,有餘的就跟隨。』就是這個意思。天分為六種氣,散布在廣闊的空間,其中三種氣主管天,另一種氣監管地,天地化育萬物,這就是最大的規律,所以說主管天地,剩下的四種氣運行方式,我應該就能了解了吧?」

岐伯再次拜謝回答說:「您問得真是太清楚了!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人與神靈相通的關鍵。天地變化,人的精神也跟著運作,雖然內外不同,但其相通之處是一致的。」

黃帝說:「我想知道,上面的運行如何與昭明相合,下面的運行如何與幽暗相合,這是怎麼回事?」

岐伯說:「這是天地運行的主要道理,也是醫學上難以理解的地方。如果不知道其中的要點,就會散亂而沒有邊際。」

黃帝說:「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厥陰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風,風吹動飛揚,鼓動萬物生長,和煦的氣息產生,萬物的榮盛與枯萎,都因為風的變化而有成敗。少陰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熱,熱氣蒸騰,所以萬物繁盛茂密。太陰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濕,雲雨滋潤,津液生成。少陽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火,火焰熾熱,可以熔化寒冰。陽明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燥,使萬物乾燥,不會腐敗。太陽主管天時,它的變化是寒,與陽氣的變化相對應。

(校對者補充說:詳細注解說:『與陽氣的變化相對應』,這裡的『陽』字可能是錯的。)根據氣所臨的臟腑位置,來判斷發生的疾病。肝屬木,位於東方;心屬火,位於南方;脾屬土,位於西南方及四方邊角;肺屬金,位於西方;腎屬水,位於北方,這是五臟的位置。然而六氣駕馭五運,氣的運行不協調就會生病,協調就會平和,所以先說六氣所臨,再說五臟的疾病。」

黃帝問:「地氣的變化又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地氣與天時相同,間氣也是如此。六氣的本性自有其常規,所以雖然位置改變,其變化和治理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黃帝問:「間氣是什麼意思?」

岐伯說:「主管左右的氣,就叫做間氣。六氣分化,常以兩種氣主管天地,決定上下吉凶成敗的變化,以及客主之間的關係,其中的微妙道理,要根據氣的運行來判斷。剩下的四種氣,則分散在左右。《陰陽應象大論》說:『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通道。』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問:「如何區分主氣和間氣呢?」

岐伯說:「主氣是紀氣,間氣是紀步。紀氣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紀步是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累積紀步的時間就成了紀氣。」

黃帝問:「很好。紀氣主管什麼?」

岐伯說:「厥陰主管天時是風的變化,在巳亥的時間段,風大氣遠,雲飛揚,這就是風的變化。在泉是酸的變化,在寅申的時間段,木主管地氣,所以萬物的變化都帶有酸味。主管氣的變化是蒼色的變化,是木運之氣,在丁壬的時間段變化,呈現出青色。間氣是動的變化,主管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的時間。

(校對者補充說:詳細注解說,丑未的時間段,厥陰是初之氣;子午的時間段是二之氣;辰戌的時間段是四之氣;卯酉的時間段是五之氣。)

少陰主管天時是熱的變化,在子午的時間段,陽光燦爛,炎熱流行,這就是熱的變化。在泉是苦的變化,在卯酉的時間段,火主管地氣,所以萬物都帶有苦味。不主管氣的變化,君火不主管運氣。(校對者補充說:根據《天元紀大論》所說:『君火以名而存在,相火以位置而存在,是指君火不主管運氣。』)主管氣的變化是灼熱的變化,運行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居於本位,君火居於中央,不應該與間氣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