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9)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木鬱之發,太虚埃昬,雲物以擾,大風廼至,屋發折木,木有變屋發,謂發鴟吻。折木,謂大樹摧拔摺落,懸辛中拉也。變,謂土生異木,竒狀也。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鬲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太虚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鬱,若橫雲不起,雨而廼發也,其氣無常氣如塵如雲,或黃黑鬱然,猶在太虚之間,而特異於常,乃其候也。長川草偃,柔葉呈隂,松吟髙山,虎嘯巖岫,怫之先兆也草偃,謂無風而自低。柔葉,謂白楊葉也。無風而葉皆背見,是謂呈隂。
如是皆通微甚,甚者發速,微者發徐也,山行之候,則以松虎期之,原行亦以麻黃爲候,秋冬則以梧桐蟬葉候之。
火鬱之發,太虚腫翳,大明不彰腫翳,謂赤氣也,大明日也。~~,~~新校正云:「詳經注中腫字疑誤。」。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厦騰煙,土浮霜鹵,止水廼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廼後太隂太陽在上,寒濕流於太虚,心火應天,鬱抑而莫能彰顯,寒濕盛已,火廼與行,陽氣火光,故曰:「澤燔燎,井水減少,妄作訛言,雨已愆期也。濕化廼後,謂陽亢主時,氣不爭長,故先旱而後雨也。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脇腹、胸背、面首、四支䐜憤臚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廼有動,注下,温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廼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火鬱而怒,爲土水相持,客主皆然,悉無深犯,則無咎也。但熱已勝寒,則爲摧敵,而熱從心起,是神氣孤危,不速救之,天眞將竭,故死。
火之用速,故善暴死。刻終大温,汗濡玄府,其廼發也。其氣四刻終,謂晝夜水刻之終盡時也。大温,次熱也。玄府,汗空也。汗濡玄府,謂早行而身蒸熱也。刻盡之時,隂盛於此,反無涼氣,是隂不勝陽,熱旣已萌,故當怒發也。~~,~~新校正云:「詳二火俱發。四氣者何?蓋火有二位,爲水發之所,又大熱發於申未,故火鬱之發在四氣也。
」。動復則靜,陽極反隂,濕令廼化廼成火怒爍金,陽極過亢,畏火,求救土中,土救熱金,發爲飄驟,繼爲時雨,氣廼和平,故萬物由是廼生長化成,壯極則反,盛亦何長也。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謂君火王,時有寒至也,故歲君火發亦待時也。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廼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應爲先兆,發必後至,故先有應而後發也。物不可以終壯,觀其壯極則怫氣作焉,有鬱則發,氣之常。。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恒也人失其時,則候無期準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白話文翻譯:
木鬱之氣發作時,天空呈現昏暗朦朧的景象,雲氣翻騰擾動,強風隨之而至,房屋的屋脊被吹斷,樹木也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像鴟吻一樣的怪異形狀。樹木折斷,指的是大樹被摧毀拔起倒下,如同在辛辣的中藥湯中拉扯一般。樹木變化,指的是土地上生長出奇特的樹木,呈現異樣的形狀。因此,人們會感到胃脘部疼痛,並集中在心窩處,上半身兩側脅肋、咽喉都感到阻塞不通暢,飲食無法下嚥,嚴重者還會耳鳴、頭暈目眩、看不清人,容易突然僵硬倒地,四肢筋骨強直而無法活動,甚至突然倒地昏迷不醒。
天空呈現蒼茫灰暗,天山一片灰濛濛的顏色,有時氣體渾濁,顏色呈現黃黑色而鬱結,如同橫臥的雲彩久久不散,一旦下雨,木鬱之氣就會發作。這種氣體沒有固定的形態,像塵埃又像雲彩,有時呈現黃黑色而鬱結,彷彿停留在廣闊的天空中,卻又與平常有所不同,這就是它的徵兆。長江流域的草木倒伏,柔軟的葉子呈現陰暗的狀態;松樹在高山上低吟,老虎在山巖中咆哮,都是木鬱之氣發作之前的預兆。草木倒伏指的是無風而草木自行低垂;柔軟的葉子指的是白楊樹的葉子,無風而葉子都背面朝上,這就是所謂的「呈陰」。
上述這些徵兆,有些很明顯,有些則很微弱;明顯的發作迅速,微弱的發作緩慢。在山區,以松樹和老虎的反應作為徵兆;在平原,則以麻黃的反應作為徵兆;秋冬季節,則以梧桐樹和蟬的反應作為徵兆。
火鬱之氣發作時,天空呈現紅腫模糊的景象,陽光的光輝變得暗淡。紅腫模糊指的是紅色的氣體,陽光指的是太陽。炎熱的火氣流行,大暑來臨,山澤燃燒,樹木流出汁液,廣大的房屋冒出煙火,地面浮現出鹽鹼,積水減少,蔓草焦黃,風勢強勁,人們胡言亂語,等到濕氣轉化之後,太陰太陽之氣上升,寒濕之氣流佈於天空,心火應該與天相應,卻被鬱抑而無法顯現,寒濕之氣盛行之後,火氣就開始流行,陽氣如同火光一般。所以說:「山澤燃燒,井水減少,胡言亂語,雨水延遲。」濕氣轉化之後指的是陽氣過盛主宰季節,氣候不爭先鬥後,所以先旱後雨。
因此,人們會出現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面部、四肢腫脹疼痛,以及潰瘍、嘔吐、抽搐、骨痛、關節活動受限、下痢、溫瘧、腹部劇痛、出血、精液減少、目赤心煩、嚴重者則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容易突然死亡。火鬱之氣發作,是因為土水兩種氣息相互抗衡,客氣和主氣都是如此,如果沒有深層的侵犯,那就沒有大礙。但是,如果熱氣已經勝過寒氣,就會造成對抗的局面,熱氣從心臟產生,就會危及神氣,如果不迅速治療,先天之氣就要耗盡,所以會死亡。
火氣發作迅速,所以容易突然死亡。在一天中的最後一刻,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浸濕了身體,火鬱之氣就會發作。一天中的最後一刻,指的是晝夜十二時辰的最後時刻。天氣十分炎熱,指的是次熱。汗水浸濕了身體,指的是早行而身體蒸騰發熱。一天結束的時候,陰氣在此時盛行,反而沒有涼爽的氣息,這是陰氣不勝陽氣,熱氣已經萌發,所以就要發作。火鬱之氣的發作是在四氣之中。
動則靜,陽氣達到極點就會轉化為陰氣,濕氣的影響就會轉化成火氣,火氣旺盛灼熱如同金屬被燒熔,陽氣達到極點過於旺盛,就會畏懼火氣,於是向土氣求救,土氣救助被熱氣傷害的金氣,於是就會出現驟雨,接著是及時的雨水,氣候就會平和,萬物因此得以生長變化、成熟。事物達到極盛就會轉變,旺盛也無法持久。花朵凋謝,水凝結,山川冰雪,炎熱的陽光在正午時分照耀山澤,都是火鬱之氣發作的預兆。君火旺盛,但是也有寒氣來臨的時候,所以君火發作也要等到時機。
有徵兆的反應之後,才會發作。都要觀察到極點才會發作。木鬱之氣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水氣隨著火氣,徵兆先出現,發作一定在徵兆之後,所以先有徵兆,然後才發作。萬物不可能永遠旺盛,觀察到旺盛到極點,氣機就會變化,有了鬱結就會發作,這是氣的常理。謹慎觀察時機,就可以預測疾病發作的時間,錯過了時機,反而會加重病情,五氣運行不順暢,生長收藏的運作就沒有規律。人如果錯過了時機,那麼預測就沒有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