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丁卯歲會。、丁酉歲新校正云:「詳丁年正月壬寅爲午德符,便爲平氣,勝復不至,運同正角,金不勝木,木亦不災土。又丁卯年得卯木佐之,即上陽明不能災之。」。上陽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隂火,清化熱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新校正云:「詳三宮,東室,震位,天衝司。

」,燥化九新校正云:「詳丁卯,燥化九。丁酉,燥化四。」,風化三,熱化七新校正云:「詳丁卯,熱化二。丁酉,熱化七。」,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所勝,平以苦温,熱淫于内,治以鹹寒。』又《玄珠》云:『上苦熱也。

』」。

戊辰、戊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徵火運新校正云:「詳此上見太陽火化減半。」,下太隂土。寒化六新校正云:「詳戊辰,寒化六。戊戌,寒化一。」,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于内,治以苦熱。』又《玄珠》云:『上甘温,下酸平。』」。

己巳、己亥歲。上厥隂木,中少宮土運新校正云:「詳至九月甲戌月,已得甲戌,方還正宮。」,下少陽相火。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眚四維。』又按《天元玉𠕋》云:『中室,天禽司。』非維宮,同正宮,寄位二宮坤位。

」,風化三新校正云:「詳己巳風化八,己亥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新校正云:「詳己巳熱化七。己亥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風淫所勝,平以辛涼,火淫于内,治以鹹冷。』」。

庚午同天符。、庚子歲同天符。上少隂火,中太商金運新校正云:「詳庚午年金令減半,以上見少隂君火,年午亦爲火故也。庚子年,子是水,金氣相得,與庚午年又異。」,下陽明金。熱化七新校正云:「詳庚午年熱化二,燥化四。庚子年熱化七,燥化九。」。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

其化,上鹹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干内,治以苦熱。』」。

辛未同歲會。、辛丑歲同歲會。上太隂土,中少羽水運新校正云:「詳此至七月丙申月,水還正羽。」,下太陽水。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新校正云:「詳一宮,北室,坎位,天玄司。」,雨化五,寒化一新校正云:「詳此以運與在泉俱水,故只言寒化一,寒化一者,少羽之化氣也。若太陽在泉之化,則辛未寒化一,辛丑寒化六。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某一年份(丁卯、丁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庚午、庚子、辛未、辛丑年)的氣候、五行運轉以及相應的飲食療法。文中大量引用其他醫籍,例如《至眞要大論》、《玄珠》、《天元玉𠕋》、《五常政大論》等,來佐證其論述。 內容涉及到:

  • 五行生剋: 根據年份的干支,分析當年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盛衰和相互影響,判斷是哪種五行佔據主導地位,以及可能造成的災害。例如,分析金木水火土的運勢,推斷上陽明金是否會受卯木影響等。

  • 氣候變化: 描述當年可能的氣候特徵,例如燥、熱、風、寒、濕等,並以數字(例如燥化九、熱化七)來量化。

  • 臟腑運化: 分析當年臟腑的運作狀態,並與氣候變化聯繫起來。

  • 飲食療法: 根據當年的五行運轉和氣候特徵,提出相應的飲食調理建議,例如,針對燥熱之氣,建議食用苦溫的食物;針對寒濕之氣,建議食用辛熱的食物,等等。這些建議多基於《至眞要大論》等經典醫籍的理論。

  • 宮位及星宿: 文中提及「三宮」、「五宮」、「一宮」,以及相關的星宿(例如天衝、天禽、天玄),這些可能與古代星象學說有關,用以進一步解釋氣候和人體的關係。

總而言之,這段文字是古代中醫對特定年份氣候、五行、人體健康及飲食調理的綜合分析,其內容專業性強,涉及到多方面的醫學知識和推演方法,需要一定的專業背景才能完全理解。 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後,其精確度和完整性仍可能受到限制,因為部分術語和概念的現代詮釋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