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0)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厥隂、少徵、少陽,寒雨勝復,同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厥隂、少宮、少陽,風清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己巳、己亥。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厥隂、少商、少陽,熱寒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乙巳、乙亥。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厥隂、少羽、少陽,雨風勝復同。辛巳、辛亥。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厥隂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太過,歲運化氣行先天時。不及,歲化生成後天時。同正,歲化生成與天二十四氣遲速同,無先後也。~~,~~新校正云:「詳此注云:『同正,歲化與二十四氣同』疑非,恐是『與大寒日交同氣候同』。」。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髙逺,炎熱從之,雲趨雨府,濕化廼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
其政,撓。其令,速。其榖,蒼丹。間榖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初之氣,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二之氣,寒不去,華雪水冰,殺氣施化,霜廼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陽復化,民病熱於中。三之氣,天政布,風廼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爲胕腫。五之氣,燥濕更勝,沉隂廼布,寒氣及體,風雨廼行。終之氣,畏火司令,陽廼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廼生,人廼舒,其病温厲,必折其鬱氣,資其化源化源四月也,迎而取之。
賛其運氣,無使邪勝,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新校正云:「詳此運何以不言適,氣同異少多之制者,蓋厥隂之政與少陽之政,同六氣分政,惟厥隂與少陽之政,上下無剋罰之異,治化惟一,故不再言。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也。」。用温逺温,用熱逺熱,用涼逺涼,用寒逺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帝曰:「善。夫子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
歧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隂之所在,天應以雲,陽之所在,天應以清淨,自然分布,象見不差。先後皆寅時之先後也。先則丑後,後則卯初。。此天之道,氣之常也天道昭然,當期必應,見無差失,是氣之常。。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當時,謂當寅之正也。。」
白話文:
厥陰、少徵、少陽三氣,寒雨勝則復同,癸巳、癸亥兩年皆如此。其運氣的變化,是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這四個節氣結束,太角節氣開始。
厥陰、少宮、少陽三氣,風清勝則復同,與正角相同(按《五常政大論》所云:「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己巳、己亥兩年皆如此。其運氣的變化,是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這三個節氣結束,少角、太徵兩個節氣開始。
厥陰、少商、少陽三氣,熱寒勝則復同,與正角相同(按《五常政大論》所云:「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乙巳、乙亥兩年皆如此。其運氣的變化,是涼、熱、寒。少商、太羽這兩個節氣結束,太角、少徵、太宮三個節氣開始。
厥陰、少羽、少陽三氣,雨風勝則復同。辛巳、辛亥兩年皆如此。其運氣的變化,是寒、雨、風。少羽節氣結束,少角、太徵、少宮、太商四個節氣開始。
總之,厥陰主宰天象的運作,氣的變化運行於後天,與正氣相同時,氣的變化運行於同天,超過時則運行於先天;不及時,則氣的變化生成於後天;與正氣相同時,氣的變化生成與二十四氣的快慢相同,沒有先後之分。(新校正云:「詳此注云:『同正,氣化與二十四氣同』疑非,恐是『與大寒日交同氣候同』。」)天氣擾亂,地氣正常,風生於高遠之處,炎熱隨之而來,雲氣趨向雨府,濕氣開始運行,風火相合,上應熒惑星。
其政令是擾亂的,其運作是迅速的,其穀物是蒼白帶丹色的。間或有穀物豐收的情況,其損耗則在文角、品羽(兩種穀物)。風燥火熱,勝則復又出現,蟄伏的蟲子出現,流水不結冰,熱病流行於下,風病流行於上,風燥之氣盛行於中間。初氣時,寒氣開始肅殺,殺氣剛剛到達,百姓患右下肢受寒的疾病。二氣時,寒氣不去,冰雪融化成水,殺氣施佈變化,霜降下來,草木枯萎,寒雨多次降臨,陽氣開始復甦,百姓患中間部位受熱的疾病。三氣時,天象的運作顯露,風開始經常出現,百姓患流淚、耳鳴、頭暈目眩的疾病。
四氣時,濕熱交蒸,爭奪於左上,百姓患黃疸和胕腫的疾病。五氣時,燥濕交替盛行,陰氣沉重瀰漫,寒氣侵襲身體,風雨開始降臨。終氣時,畏懼火之氣的運作,陽氣開始盛大變化,蟄伏的蟲子出現,流水不結冰,地氣開始旺盛,草木開始生長,人們開始舒展身心,其疾病是溫疫,必須去除其鬱結之氣,補充其化生之源,化生之源是四月,應當迎合它而取用它。
讚賞其運氣的變化,不要讓邪氣佔據上風,應當用辛味來調和上部,用鹹味來調和下部,畏懼火之氣,不要妄自觸犯它。(新校正云:「詳此運何以不言適,氣同異少多之制者,蓋厥陰之政與少陽之政,同六氣分政,惟厥陰與少陽之政,上下無剋罰之異,治化惟一,故不再言。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也。」)使用溫和之法則遠離溫熱,使用熱則遠離熱,使用涼則遠離涼,使用寒則遠離寒,飲食也要遵循同樣的規律,有時會有反常的情況,這就是它的道理,違反了就會生病。
黃帝說:「很好!先生所說真是周全了,但是如何證明它的應驗呢?」
歧伯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六氣的運行,各有次序,各有位置,所以常常在正月朔日的平旦觀察它,觀察它的位置就知道它在什麼地方了。陰氣所在的地方,天上就應以雲,陽氣所在的地方,天上就應以清淨,自然分佈,現象與實際相符,先後都以寅時的先後為準。先則屬丑時,後則屬卯時初刻。這是天道,氣的常理。天道昭然,在預定的時間必然應驗,沒有差錯,這是氣的常理。運氣既不有餘也不不足,這就叫做正氣,達到應有的時間,時間指寅時的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