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8)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廼時降,寒廼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烟,濕化不流,則白露隂布,以成秋令萬物得之以成。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廼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廼積。隂廼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推於氣交而爲疾也,必折其鬱氣而取化源九月化源,迎而取之,以補益也。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穀以全其眞,食間穀以保其精。
故歲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發之𣳘之,不發不𣳘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賛其陽火,令禦甚寒冬之分,其用五歩量氣用之也。從氣異同,少多其判通言歲運之同異也。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少商,少羽歲是也。有與司天同官,歲又同濕,濕過故宜燥,寒過故宜熱。
少角、少徵歲平和處之也。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逺凉,用寒逺寒,用温逺温,用熱逺熱,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隂之政柰何?」
歧伯曰:「子午之紀也。少隂、太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則其氣逆。』」、陽明。壬子、壬午。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支滿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德鳴靡啟拆。』」。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隂、太徵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而收氣後。』」、陽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運,炎暑新校正云:「詳太徵運,太陽司天曰熱,少陽司天曰暑,少隂司天曰炎暑,兼司天之氣而言運也。」。其化,暄曜鬱燠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暄暑鬱燠』,此變暑爲曜者,以上臨少隂故也。」。
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血溢。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隂、太宮、陽明。甲子、甲午。其運,隂雨。其化,柔潤時雨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柔潤重淖。』又太宮三運雨作『柔潤重澤』,此『時雨』二字,疑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少隂、太商、陽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其運,涼勁新校正云:「詳此以運合在泉,故云涼勁。」。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白話文:
本文論述了四季五氣與人體疾病的關係。
三月之氣,天上的氣候規律運作,濕氣下降,地氣上升,雨水適時而降,寒氣隨之而來。如果人體感受寒濕之氣,則會出現身體沉重、水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四月之氣,人們畏懼炎熱,濕熱蒸騰,地氣上升,天上的氣候卻有所阻隔,早晚吹著寒風,濕熱交織,草木蒸發出霧氣,濕氣無法正常流動,於是白露陰冷的氣候形成,秋季的氣候就這樣形成了,萬物也因此而成熟。此時人們容易患上肌膚腠理發熱、出血、瘧疾、心腹脹熱、腹脹等疾病,嚴重者還會水腫。
五月之氣,慘烈的季節已經過去,寒露下降,霜凍提早來臨,草木枯黃凋落,寒氣侵襲人體,賢明的人會做好防護。此時人們容易患上皮膚腠理方面的疾病。
冬季之氣,寒氣盛行,濕氣轉化,霜凍累積,陰氣凝結,水結成冰,陽光不足。如果人體感受寒氣,就會患病,出現關節僵硬、腰腿疼痛等寒濕症狀。這是因為氣的交感而導致疾病。必須疏通鬱結之氣,從而化解病根。九月是化解病根的好時機,應該及時採取措施來調理身體,以增強體質。要增強正氣,防止邪氣佔據優勢,吃五穀雜糧來保持身體健康,吃適量的穀物來保持精氣。
因此,應該用苦燥溫和的方法來治療濕氣,病情嚴重者則需要發汗利尿。如果不發汗利尿,濕氣就會外溢,導致肌肉潰爛、皮膚破裂,血液和水液互相交融。必須增強人體的陽氣,以抵禦嚴寒的冬季。在用藥時,要根據五臟之氣的盛衰來調整用藥量。根據氣的寒熱濕燥的不同,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寒者熱之,濕者燥之,少商、少羽穴位就是這樣運用的。如果與司天之氣相同,則需加強治療。濕氣過盛則需燥化,寒氣過盛則需熱化。
少角、少徵穴位處於平和狀態,就不用處理。不同的則少用,相同的則多用,用涼則遠離涼,用寒則遠離寒,用溫則遠離溫,用熱則遠離熱,飲食也要遵循相同的原則,虛者則反之,這就是治療的原則,反之則會生病。
黃帝問道:「少陰的治法是什麼呢?」
岐伯回答道:「這是子午的規律。少陰、太角……(後面的內容主要是一些關於少陰、太角、太徵、太宮、太商等不同節氣的氣候特徵、變化規律以及相應的疾病,並且包含了大量的注解和校正,這些注解和校正主要來自於《五常政大論》,由於篇幅較長,在此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