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故歲宜鹹辛宜酸,滲之𣳘之,漬之發之,觀氣寒用,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太角、太徵歲同風熱,以寒化多之。太宮、太商、太羽歲異風熱,以涼調其過也。用熱逺熱,用温逺温,用寒逺寒,用涼逺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帝曰:「善。太隂之政柰何?」

歧伯曰:「丑未之紀也。太隂、少角、太陽清熱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委和之紀太宮與正宮同』」。丁丑、丁未。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太隂、少徵、太陽,寒雨勝復同。癸丑、癸未。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太隂、少宮、太陽,風清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同。』」。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太隂、少商、太陽,熱寒勝復同。乙丑、乙未。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太隂、少羽、太陽,雨風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涸流之紀,上宮與正宮同。』或以此二歲爲同歲會,爲平水運,欲去同正宮三字者,非也。蓋此歲有二義而輒去其一,甚不可也。」。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太隂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萬物生長化成皆後天時而生成也。隂專其政,陽氣退辟,大風時起新校正云:「詳此太隂之政,但以言大風時起,蓋厥隂爲初氣,居木位,春氣正,風廼來,故言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昬霿,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南極,雨府也。差夏,謂立秋之後一十日也。

民病寒濕,腹滿、身䯒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濕寒合德,黃黑埃昬,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見而大明。其政,肅。其令,寂。其榖黅玄正氣所生成也。故隂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爲冰雹,陽光不治,殺氣廼行黃黑昬埃,是謂殺氣自北及西,流行於東及南也。

故有餘宜髙,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榖命其太也以間氣之大者,言其榖也。

初之氣,地氣遷,寒廼去,春氣正,風廼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廼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廼和,其病,温厲大行,逺近咸若,濕蒸相薄,雨廼時降應順天常,不愆時候,謂之時雨。~~,~~新校正云:「詳此以少隂居君火之位,故言大火正也。

白話文:

因此,凡是燥熱的病症應該用鹹辛味、酸味的藥物來治療,透過滲透、洩瀉、浸漬、發散等方法來處理,觀察病人的氣息寒熱狀況,來調整治療的過度。同樣是風熱的病症,大多會寒化;不同的風熱病症,寒化的就少。太角、太徵屬同類風熱,寒化較多;太宮、太商、太羽屬不同類風熱,用清涼的方法來調整即可。治療時,用熱則遠離熱性,用溫則遠離溫性,用寒則遠離寒性,用涼則遠離涼性,飲食也應遵循同樣的原則,這就是治療的道理。如果情況特殊,則反其道而行之,反之,則會加重病情。

皇帝說:「很好。太陰的運作情況如何?」

岐伯說:「這是丑未月的運作規律。太陰、少角、太陽三者,清熱、勝復等方面都相同(正宮新校正注:按《五常政大論》所說,委和之紀太宮與正宮相同)。丁丑、丁未這兩個時節,其運作的氣候是風清熱。少角在這個時候開始,太徵、少宮、太商、少羽則結束。

太陰、少徵、太陽三者,寒雨勝復等方面都相同。癸丑、癸未這兩個時節,其運作的氣候是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結束,太角開始。

太陰、少宮、太陽三者,風清勝復等方面都相同(正宮新校正注:按《五常政大論》所說,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相同)。己丑、己未這兩個時節(太一天符),其運作的氣候是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結束,少角開始,太徵也在這個時候。

太陰、少商、太陽三者,熱寒勝復等方面都相同。乙丑、乙未這兩個時節,其運作的氣候是涼熱寒。少商、太羽結束,太角開始,少徵、太宮也在這個時候。

太陰、少羽、太陽三者,雨風勝復等方面都相同(正宮新校正注:按《五常政大論》所說,涸流之紀,上宮與正宮相同。有人認為這兩個星宿屬同類,是平水運作,想去除「同正宮」三字,這是錯誤的。因為這兩個星宿有兩種含義,卻任意去除其中一種,非常不可取)。辛丑、辛未這兩個時節是同類星宿會合,其運作的氣候是寒雨風。少羽結束,少角開始,太徵、少宮、太商也在這個時候。

總之,太陰主宰天時的運作,氣化的運行影響著後天萬物的生長變化,都依據後天的時間而生成。陰氣主導,陽氣退避,大風常起(正宮新校正注:詳此太陰之政,只說大風常起,是因為厥陰為初氣,居木位,春氣正,風則來,故言大風常起)。天上的氣下降,地上的氣上升,原野昏暗,白霧瀰漫,雲彩奔向南極,寒雨頻繁降臨,萬物在立秋後十日(差夏)於南極(雨府)完成生長。

百姓會因寒濕而生病,出現腹脹、身體發冷發熱、肢體腫脹、痞塊、嘔逆、寒厥、肌肉拘緊等症狀,濕寒交合,黃黑色塵埃瀰漫,流行之氣交錯,在上應天上的鎮星、辰星顯現而明亮。其運作的政令是肅殺,其氣候是寂靜,其穀物是玄色,是正氣所生成的。因此陰氣凝結在上,寒氣積聚在下,寒水勝過火則形成冰雹,陽光不能治療,殺氣就運行,黃黑色塵埃瀰漫,這就是殺氣從北方到西方,再流行到東方和南方。

因此,有餘者宜高舉,不足者宜降低;有餘者宜晚,不足者宜早。這是土地的益處,也是氣化的結果,百姓的氣運也隨之而變,穀物也因此而成熟。

初春之氣,地氣轉移,寒氣消退,春氣正盛,風則來臨,萬物生長茂盛,百姓身心舒暢,風濕交加,雨水隨後而至,百姓則會患血溢、筋絡拘緊、關節不利、身體沉重、肌肉萎縮等病。第二個季節,大火正盛,萬物承接其化育,百姓安和,其病症是溫病流行,遠近皆然,濕熱交加,雨水及時降臨,應合天常,不誤時節,稱為時雨。(正宮新校正注:詳此以少陰居君火之位,故言大火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