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2)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同天符是此歲,一爲歲會,又爲同天符也。」。其運,隂埃新校正云:「詳太宮三運,雨曰隂雨,獨此曰隂埃。埃,疑作雨。」。其化,柔潤重澤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澤』作『淖』。」。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太宮、少商、太羽、太角終。、少徵初。
太陽、太商、太隂,庚辰、庚戌。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滿。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太陽、太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羽而長氣不化。』」、太隂,丙辰天符,丙戌天符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應天爲天符。』又〈六微旨大論〉云:『土運之歲,上見太隂。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隂。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隂。
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曰天與之會,故曰天符。』又本論下文云:『五運同行天化者,命曰天符。』又云:『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其運,寒新校正云:「詳太羽三運,此爲上羽,少陽、少隂司天爲太徵,而少陽司天運,言寒肅,此與少隂司天運,言其運寒者,疑此太陽司天運合太羽,當言其運寒肅,少陽、少隂司天運,當云其運寒也。」。
其化,凝慘凓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於谿谷。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太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六歩之氣,生長化成收藏,皆先天時而應至也,餘歲先天同之也。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虚,陽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水)、鎮星(土)明而大也。其榖,玄黅天地正氣之所生長化成也。黅,黃也。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燄,則火發待時寒甚則火鬱,待四氣乃發,暴爲炎熱也。
少陽中治,時雨廼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隂,雲朝北極,濕化廼布北極,雨府也。澤流萬物,寒敷于上,雷動于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歲氣之大體也。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寫血溢新校正云:「詳血溢者,火發待時,所爲之病也。」。
初之氣,地氣遷,氣廼大温畏火致之。草廼早榮,民廼厲,温病廼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赤班也,是爲膚腠中瘡,在皮内也。二之氣,大涼反至,民廼慘,草廼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廼始因涼而又之於寒氣,故寒氣始來近人也。
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廼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當寒反熱,是反天常,熱起於心,則神之危亟,不急扶救,神必消亡,故治者則生,不治則死。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爲雨,廼長廼化,廼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五之氣,陽復化,草廼長,廼化廼成,民廼舒大火臨御,故萬物舒榮。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白話文譯文:
同天符,就是這個符號,它一方面是符號的匯合,一方面也是同天符。其運行狀況,陰埃(古文注釋:應為陰雨)。其變化,柔潤、濕重。其變化表現為震驚、飄驟。其導致的疾病,是濕邪下注,身體沉重。 太宮、少商、太羽、太角結束;少徵開始。
太陽、太商、太陰,庚辰、庚戌。其運行狀況,是涼爽的。其變化,是霧露蕭瑟。其變化表現為肅殺、凋零。其導致的疾病,是燥熱背痛、眼睛模糊、胸悶。太商、少羽結束;少角、太徵、少宮開始。
太陽、太羽(古文注釋:上羽而長氣不化)、太陰,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古文注釋:應天為天符,土運的符號,上見太陰;火運的符號,上見少陽、少陰;金運的符號,上見陽明;木運的符號,上見厥陰;水運的符號,上見太陽。天與之會,故曰天符。五運同行天化者,命曰天符。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其運行狀況,是寒冷的(古文注釋:應為寒肅)。其變化,是凝結、寒冷、乾燥、凜冽(古文注釋:應為凝慘寒雰)。其變化表現為冰雪霜雹。其導致的疾病,是大寒之邪停留在谿谷(穴位)。太羽結束;太角、少徵、太宮、少商開始。
總之,這些太歲司天之政,氣的化生運行,遵循先天六步之氣的規律,生長化收藏,都符合先天之時而應至。其他符號也與先天相同。天氣肅殺,地氣平靜,寒氣籠罩太虛,陽氣不能舒展,水土交合,上應辰星(水)、鎮星(土)明亮而巨大。其穀物,是天地正氣滋養生長化成的。黅(黃色)。其政令,是肅殺的。其節令,是緩慢的。寒邪盛行,沒有陽光溫暖,則火氣蓄積待時而發,寒氣過甚則火氣鬱結,等到四氣交替才發作,就會暴發為炎熱。
少陽當令,時雨適中,雨止後雲彩歸向北極,濕氣佈散在北極(雨府)。澤水滋養萬物,寒氣在上,雷聲在下,寒濕之氣,主導氣候的整體變化。百姓容易患寒濕之病,出現肌肉萎縮、足痿、不能收縮、肢體浮腫、出血等症狀(古文注釋:出血是火氣待時而發引起的)。
初之氣,地氣轉變,氣候變得溫暖,人們怕火。草木早榮,人們也感到強盛,溫病開始流行,症狀為發熱、頭痛、嘔吐、皮膚起瘡瘍、紅斑等,這是皮膚內瘡。第二之氣,大涼反常來臨,人們痛苦,草木受寒,火氣被抑制,人們得氣鬱、胸腹脹滿的病,寒冷首先是因為涼而轉變成寒氣,所以寒邪開始侵襲人體。
第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則雨降,人們得寒病,表現為反覆發熱、癰疽、下痢、心熱、神志模糊,不治則死。寒邪反覆發熱,這是違反常理,熱邪起於心,則精神危急,不急於搶救,神氣必然衰竭,所以及時治療就能活,不治則死。第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草木生長、變化、成熟,人們得病,症狀是大熱、少氣、肌肉萎縮、足痿、下痢、赤白帶下。第五之氣,陽氣復甦,草木生長、變化、成熟,人們舒暢,大火當令,所以萬物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