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五氣新校正云:「詳『五氣』疑作『天氣』,則與下文相協。」,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柰何氣同,謂之從。氣異,謂之逆。

勝制爲不相得,相生爲相得,司天地之氣更淫勝復,各有主治法,則欲令平調,氣性不違忤天地之氣,以致清靜和平也。?」

歧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乆而不易氣主循環,同於天地,太過不及,氣序常然,不言永定之制,則乆而更易,去聖遼逺,何以明之。。」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部主,謂分六氣所部主者也。宗司,謂配五氣運行之位也。氣數,謂天地五運,氣更用之正數也。正化,謂歲直氣味所宜,酸苦甘辛鹹寒温冷熱也。!」

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隂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遂,盡也。。」

帝曰:「太陽之政柰何?」

歧伯曰:「辰戌之紀也。太陽(司天)、太角(司天在泉相剋,故有間氣木)、太隂(在泉),壬辰、壬戌(壬爲陽木)。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德鳴靡啟拆。』」。其變,振拉摧拔新校正云:「詳此其運其化其變,從太角等運起。

」。其病,眩掉目瞑新校正云:「詳此病證以運加同天地爲言。」。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五行之盛衰,從年干木起)。

太陽、太徵、太隂,戊辰、戊戌同正徵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戊爲陽火),其運,熱。其化,暄暑鬱燠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燠』作『蒸』。」。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鬱。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太陽、太宮、太隂。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承歲爲歲直。』又〈六微旨大論〉云:『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王冰云:『歲直亦曰歲會。』此甲爲太宮,辰戌爲四季,故曰歲會,又云同天符者,按本論下文云:『太過而加。

白話文:

黃帝問道:「六種氣候變化和六種病變,以及勝負、反覆、過度、調節的關係,還有甘、苦、辛、鹹、酸、淡等味道的先後順序,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但是,五運的變化,有時順應五氣,有時違逆天氣,有時順應天氣卻違逆地氣,有時順應地氣卻違逆天氣,有時相互協調,有時相互不協調,這些我還不明白。我想通曉天地的運行規律,探究大地的法則,協調運氣,調和變化,使上下和諧統一,不互相侵奪,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運行,不違背其法則,調理味道使其歸於正道。那麼,順應和違逆的情況應該如何分辨呢?氣的性質相同,就叫做順應。氣的性質不同,就叫做違逆。

勝,也就是制約,就屬於不協調的關係。相生,就屬於協調的關係。天地之氣交互運行,不斷地出現過度、勝制、反覆的變化,各有其主導和調節的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要使之平和協調,使其氣的屬性不違背天地之氣,以達到清靜平和的狀態。」

岐伯恭敬地行禮並回答說:「您的提問真是太高明了!這涉及到天地運行的綱紀,是氣候變化的根源,不是聖明的帝王,誰能窮究其深奧的道理呢?我雖然不聰明,但還是想盡力闡述其中的道理,希望能流傳下去,長久而不改變。氣的運行是循環的,如同天地一樣,太過或不及,都是氣的運行規律。如果不明確說出永恆不變的法則,那麼時間久了就會改變,如果離聖人的時代太過久遠,又如何能明白這些道理呢。」

黃帝說:「我希望先生能推演並按順序闡述這些道理,按類別區分,劃分它們所主導的部分,區分它們的主管,闡明氣數,說明其正常的變化,可以說給我聽聽嗎?所謂『部分』,是指六氣所主導的部分;『主管』,是指五氣運行的位置;『氣數』,是指天地五運,氣交替使用的正常次數;『正化』,是指氣味所適宜的方向,如酸、苦、甘、辛、鹹、寒、溫、冷、熱等。」

岐伯說:「首先要確立年份,來闡明其氣的運行,如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行的次數,以及寒、暑、燥、濕、風、火等氣候變化的臨御。這樣就能明白天道,調節民氣,陰陽的變化也將清晰可見,不會迷惑。凡是可以用數字來計算的,請允許我詳細地說出來。」

黃帝問道:「太陽的運行規律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說:「是辰戌年的紀律。太陽司天,太角主導,(司天和在泉相剋,所以有間氣木),太陰在泉,壬辰、壬戌年(壬為陽木),其運,為風。其變化,是鳴叫、紊亂、啟發、拆散。其病變,是眩暈、眼花。太角開始運行,依次是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結束。(五行的盛衰,從年干木開始)。

太陽司天,太徵主導,太陰在泉。戊辰、戊戌年(戊為陽火),與太徵相同,其運,為熱。其變化,是溫暖、暑熱、鬱悶。其病變,是熱鬱。太徵開始運行,依次是少宮、太商、少羽結束,再回到少角開始。

太陽司天,太宮主導,太陰在泉。甲辰、甲戌年,與天符相同,這是氣的平穩狀態。(此時甲為太宮,辰戌為四季,所以說是氣的平穩狀態,又因同天符,表示該年運氣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