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30)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3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然無毒之藥,性雖平和,乆而多之,則氣有偏勝,有偏絕,乆攻之則藏氣偏弱,旣弱且困,不可畏也,故十去其九而止。服至約已,則以五榖五肉五果五菜隨五藏宜者食之,已盡其餘病,藥食兼行亦通也。~~,~~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云:『毒藥攻邪,五榖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

不盡,行復如法法,謂前四約也。餘病不盡,然再行之毒之大小,至約而止,必無過也。

「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歲有六氣,分主有南面北面之政,先知此六氣所在人脉,至尺寸應之。太隂所在,其脉沉。少隂所在,其脉鈎。厥隂所在,其脉弦。太陽所在,其脉大而長。陽明所在,其脉短而濇。少陽所在,其脉大而浮,如是六脉則謂天和,不識不知,呼爲寒熱,攻寒令熱,脉不變而熱疾已生。制熱令寒,脉如故而寒病又起,欲求其適,安可得乎,夭枉之來,率由於此。

無盛盛,無虚虚,而遺人天殃不察虚實,但思攻擊,而盛者轉盛,虚者轉虚,萬端之病,從茲而甚,眞氣日消,病勢日侵,殃咎之來,若天之興,難可逃也,悲夫!。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所謂伐天和也。攻虚謂實,是則致邪,不識藏之虚,斯爲失正氣,旣失則爲死之由矣。

帝曰:「其乆病者,有氣從不康,病去而瘠,柰何從,謂順也。?」

歧伯曰:「昭乎哉!聖人之問也。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化,謂造化也。代大匠斲,猶傷其手,況造化之氣,人能以力代之乎!夫生長收藏,各應四時之化,雖巧智者亦無能先時而致之,明非人力所及,由是觀之,則物之生長收藏化,必待其時也。物之成敗理亂,亦待其時也。

物旣有之,人亦宜然,或言力必可致,而能代造化違四時者,妄也。夫經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衆齊同,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廼彰,生氣以長,命曰:「聖王。」故《大要》曰:「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復。」此之謂也《大要》,上古經法也,引古之要旨,以明時化之不可違,不可以力代也。

帝曰:「善。」

白話文:

雖然沒有毒性的藥物,性質雖然平和,但長期大量服用,就會導致氣的偏盛或偏衰,長期服用攻邪的藥物,則臟腑之氣會變得虛弱,既虛弱又疲憊,這是不可取的。所以應該十份藥中只用一份,服用到病情好轉就停止。之後再以五穀、五肉、五果、五菜,依據五臟的需要來飲食調養,徹底清除剩下的病邪。藥物和飲食同時進行調理也是可行的。……(原文缺失部分)……新校正本註釋說:「根據《藏氣法時論》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如果病情尚未痊癒,就再次按照上述方法服用藥物,藥物的毒性大小,都要服用到病情好轉就停止,這樣就不會過量。

必須首先調和體內之氣,不要違逆自然規律。人體有六種氣,分別主管不同的方位和臟腑。要先了解這六種氣在人體經脈中的位置,再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太陰之氣所在,脈象沉細;少陰之氣所在,脈象細小而略微彎曲;厥陰之氣所在,脈象弦細;太陽之氣所在,脈象洪大而有力;陽明之氣所在,脈象短促而緊;少陽之氣所在,脈象洪大而浮。如果六脈的情況都符合上述情況,則稱為符合自然規律,如果不懂這些,只憑感覺判斷為寒熱,用攻寒的方法使人體變熱,但脈象沒有變化而熱病已經產生;用降熱的方法使人體變冷,但脈象仍然沒有變化而寒病又加重了。想要追求人體的平衡,怎麼可能得到呢?夭折往往都是由於這樣錯誤的治療方法造成的。

不要過度進補,也不要過度耗損,否則會招致災禍。不察病情的虛實,只考慮攻擊病邪,結果盛者愈盛,虛者愈虛,各種疾病因此加重,真氣日漸損耗,病情日漸加重,災禍降臨如同天災一樣,難以逃脫,悲哀啊!不要使邪氣入侵,也不要損傷正氣,這是長壽的關鍵。所謂違逆自然規律就是指這樣,攻伐虛弱的部位以為是治療實證,這是使邪氣入侵;不了解臟腑的虛弱,這是損傷正氣,損傷正氣就會導致死亡。

黃帝說:「那些久病的人,雖然病好了,但氣血虛弱,身體消瘦,這該怎麼辦呢?」

岐伯說:「這真是聖人的疑問啊!人的生理變化是無法替代的,時間也是無法違背的。所謂化,是指自然界的造化。即使是大工匠雕刻,也會傷到手,何況是人體的生理變化,人可以用人力來替代嗎?人體的生長、收藏,都要順應四季的變化,即使是聰明能幹的人,也無法提前或延遲這些變化,這說明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萬物的生長收藏變化,都必須等待時機。萬物的成敗興衰,也都要等待時機。

既然萬物如此,人也應該如此。有些人認為人力可以達到,可以替代造化違背四季變化,這是錯誤的。經絡要通暢,氣血要運行順暢,補充不足之處,使人體達到平衡,調養身心,靜待時機,謹慎保護自身的元氣,不要使其傾斜移動,人體就會健康強壯,元氣充足,壽命就會延長,這叫做聖王之治。所以《大要》說:「不要替代自然造化,不要違背時令,必須調養身心,等待疾病自然痊癒。」這就是這個道理。《大要》是上古的醫學經典,引用上古的精髓,說明自然變化是不能違背的,不能用人力來替代。」

黃帝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