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8)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六氣主歲,唯此歲通和,木火相承,故無間氣也。苦丹地氣所化,酸蒼天氣所生矣,餘所生化悉有上下勝剋,故皆有間氣矣。陽明在泉,濕毒不生,其味酸,其氣濕新校正云:「詳在泉云唯陽明與太隂在泉之歲,云其氣濕,其氣熱,蓋以濕燥未見寒温之氣,故再云其氣也。」,其治辛苦甘,其榖丹素子午歲氣化也(少隂司天)。

燥在地中(陽明在泉),其氣涼清,故濕温毒藥少生化也。金木相制,故味酸者少化也,陽明之氣上奉少隂,故其歲化辛與苦也。辛素,地氣也。苦丹,天氣也。甘,間氣也,所以間金火之勝剋,故兼治甘。太陽在泉,熱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鹹,其榖黅秬丑未歲氣化也(太隂司天)。

寒在地中與熱味化(太陽在泉),故其歲物熱毒不生,水勝火,故味當苦也。太陽之氣上奉太隂,故其歲化生淡鹹也。大隂土氣上生於天氣,逺而髙,故甘之化薄而爲淡也。味以淡亦屬甘,甘之類也淡。黅,天化也。鹹秬,地化也。黅,黃也。~~,~~新校正云:「詳注云『故味當苦』當作『故味苦者不化』傳寫誤也。

」。厥隂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榖蒼赤寅申歲氣化也(少陽司天)。温在地中與清殊性(厥隂在泉),故其歲物清毒不生,木勝其土,故味甘少化也,厥隂之氣,上合少陽,所合之氣旣無乖忤,故其治化酸與苦也。酸蒼,地化也。苦赤,天化也。氣無勝剋,故不間氣以甘化也。

,其氣專,其味正厥隂少陽在泉之歲,皆氣化專一,其味純正,然餘歲悉上下有勝剋之氣,故皆有間氣間味矣。少隂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榖白丹卯酉歲氣化也(陽明司天)。熱在地中與寒殊化(少隂在泉),故其歲藥寒毒甚微,火氣爍金,故味辛少化也,故陽明少隂主天主地,故其所治苦與辛焉。苦丹爲地氣所育,辛白爲天氣所生。

甘,間氣也,所以間止剋伐也。太隂在泉,燥毒不生,其味鹹,其其氣熱,其治甘鹹,其榖黅秬辰戌歲氣化也(太陽司天)。地中有濕與燥不同(太隂在泉),故乾毒之物不生化也。土制於水,故味鹹少化也。太隂之氣上承太陽,故其歲化甘與鹹也。甘黅,地化也,鹹秬,天化也,寒濕不爲大忤,故間氣同而氣熱者應之。

,化淳則鹹守,氣專則辛化而俱治淳,和也。化淳,謂少陽在泉之歲也。火來居水而反能化育,是水鹹自守不與火爭化也。氣專,謂厥隂在泉之氣也,木居于水而復下化,金不受害,故辛復生化與鹹俱王也。唯此兩歲上下之氣,無剋伐之嫌,故辛得與鹹同應王而生化也。餘歲皆上下有勝剋之變,故其中間甘味兼化以緩其制抑。

餘苦鹹酸三味不同其生化也,故天地之間,藥物辛甘者多也。

白話文:

六種氣息主宰著人體的氣化,只有這些氣息通暢和諧,木火相生,才能沒有間氣(指氣機阻滯)。苦味藥物由地氣化生,酸味藥物由天氣化生。其他藥物的生化則有上下的相克制衡,所以都會產生間氣。陽明經氣在泉湧之處,濕毒不會產生,其味酸,其氣濕。(新校正:詳言陽明與太陰經氣皆在泉湧之處,其氣既濕且熱,因濕燥之氣未見寒溫之氣,故再言其氣。)其治療的藥物味屬辛、苦、甘,其所對應的穀物在子午時氣息變化而生長。(少陰司天)。

燥熱之氣在地下(陽明經氣在泉湧之處),其氣涼爽清淨,所以濕溫毒藥很少產生。金木相剋,所以酸味藥物少有化生。陽明經之氣向上奉承少陰經之氣,所以其氣化生辛味和苦味。辛味屬地氣,苦味屬天氣,甘味是間氣,用以調和金火相剋,所以兼治甘味。太陽經氣在泉湧之處,熱毒不會產生,其味苦,其治療用淡鹹味藥物,其所對應的穀物在丑未時氣息變化而生長。(太陰司天)。

寒氣在地下與熱味藥物化合(太陽經氣在泉湧之處),所以其氣化之物熱毒不生,水克火,所以藥物應為苦味。(新校正:原注「故味當苦」應為「故味苦者不化」,為傳抄錯誤)。太陽經之氣向上奉承太陰經之氣,所以其氣化生淡鹹味。太陰的土氣上承天氣,位置高遠,所以甘味的化生較弱而為淡味。淡味也屬甘味,是甘味的類別。黃色的穀物屬天化,鹹味的穀物屬地化。

厥陰經氣在泉湧之處,清毒不會產生,其味甘,其治療用酸苦味藥物,其所對應的穀物在寅申時氣息變化而生長。(少陽司天)。溫熱之氣在地下與清冷之性不同(厥陰經氣在泉湧之處),所以其氣化之物清毒不生,木克土,所以甘味藥物少有化生。厥陰經之氣上合少陽經之氣,二者相合沒有相剋,所以其治療藥物化生酸味和苦味。酸味的穀物屬地化,苦味的穀物屬天化。氣息沒有相剋,所以沒有間氣,以甘味化生。

厥陰、少陽經氣在泉湧之處,氣息化生專一,其味純正。其他經氣則有上下相剋的氣息,所以都有間氣和間味。少陰經氣在泉湧之處,寒毒不會產生,其味辛,其治療用辛、苦、甘味藥物,其所對應的穀物在卯酉時氣息變化而生長。(陽明司天)。熱氣在地下與寒氣化合不同(少陰經氣在泉湧之處),所以其氣化之物寒毒很少。火氣克金,所以辛味藥物少有化生。陽明、少陰經分別主天主地,所以其治療藥物為苦味和辛味。苦味由地氣化生,辛味由天氣化生。

甘味是間氣,用以調和相剋。太陰經氣在泉湧之處,燥毒不會產生,其味鹹,其氣熱,其治療用甘鹹味藥物,其所對應的穀物在辰戌時氣息變化而生長。(太陽司天)。地下有濕與燥的不同(太陰經氣在泉湧之處),所以乾燥的毒物不生。土克水,所以鹹味藥物少有化生。太陰經之氣上承太陽經之氣,所以其氣化生甘鹹味。甘味的穀物屬地化,鹹味的穀物屬天化。寒濕不相克,所以間氣相同而熱氣應之。

氣化純粹則鹹味得以保存,氣息專一則辛味化生並與純粹的氣息共同治療。氣化純粹是指少陽經氣在泉湧之處的氣息。火氣居於水中而反能化育萬物,這是因為鹹味的水氣自守,不與火氣爭奪化生。氣息專一是指厥陰經氣在泉湧之處的氣息,木氣居於水而向下化生,金不受其害,所以辛味再次化生並與鹹味共同旺盛。只有這兩種經氣上下之氣沒有相剋,所以辛味得以與鹹味共同旺盛而化生。其他經氣都有上下相剋變化,所以其中間甘味共同化生以緩和其相剋抑制。

苦、鹹、酸三味藥物其生化不同,所以天地之間,辛甘味藥物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