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4)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帝曰:「其有壽夭乎?」
歧伯曰:「髙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大,謂東南西北相逺萬里許也。小,謂居所髙下相近二十三十里或百里許也。地形髙下,懸倍不相計者,以近爲小,則十里二十里,髙下平,慢氣相接者,以逺爲小,則三百里二百里,地氣不同乃異也。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隂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不明天地之氣,又昧隂陽之候,則以壽爲夭,以夭爲壽,雖盡上聖救生之道,畢經脉藥石之妙,猶未免丗中之誣斥也。」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藏氣不應不用者何也?」
歧伯曰:「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從,謂從事於彼,不及營於私應用之。。」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見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欬嚏鼽衂鼻窒,曰瘍寒熱胕腫寅申之歲候也。臨,謂御於下。從,謂從事於上。起,謂價髙於市。用,謂用行刑罰也。臨從起用,同之。革,謂皮革,亦謂革易也。金,謂器屬也。
耗,謂費用也。火氣燔灼,故曰生瘡。瘡,身瘡也。瘍,頭瘡也。寒熱,謂先寒而後熱,則瘧疾也。肺爲熱害,水且救之,水守肺中,故爲胕腫。胕腫,謂腫滿按之不起,此天氣之所生也。新校正云:「詳注云:『故曰生瘡。』瘡,身瘡也。瘍,頭瘡也。𫝆經只言曰瘍,疑經脫一瘡字,別本『曰』字作『口』。
」。風行于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厥隂在泉,故風行于地,風淫所勝,故是病生焉。少陽、厥隂其化急速,故病氣起發疾速而爲,故云其主暴速,此也氣不順而生是也。~~,~~新校正云:「詳厥隂與少陽在泉,言其主暴速,其發機速,故不言甚則某病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廼眚,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脇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乆立卯酉之歲候也。木用,亦謂木功也。淒滄,大涼也。此病之起,天氣生焉。暴熱至,土廼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蟄蟲廼見少隂在泉,熱監于地而爲是也。病之所有,地氣生焉。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新校正云:「詳『火且明』三字當作『火用』二字。」,丹起,金廼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髙明,心熱煩,嗌乾,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廼復,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辰戌之歲候也。寒清時舉,太陽之令也。
火氣髙明,謂燔焫於物也。不時,謂太早及偏害不循時令,不普及於物也,病之所起,天氣生焉。土廼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隂化,濕氣變物,水飲内蓄,中滿不食,皮䐜肉苛,筋脉不利,甚則胕腫,身後癰太隂在泉,濕監于地而爲是也。病之源始,地氣生焉。新校正云:「詳『身後癰』當作『身後難』。
白話文:
天帝問道:「人有壽命長短之別嗎?」
歧伯回答:「氣盛者長壽,氣衰者短命。這與地理位置的高低大小有關。地域差異小則影響小,差異大則影響大,例如東南西北相距萬里,影響就很大;而相距二三十里或百里左右,影響就較小。地形的高低起伏,相差懸殊的,以相近處為小,則十里二十里,高低平坦,氣息相通;以相距遠的為小,則三百里二百里,地氣不同則影響不同。
因此,治療疾病的人,必須明瞭天道地理、陰陽消長、氣的先後順序,以及人的壽夭和生化周期,才能了解人的形氣。如果不明白天地之氣,又不懂陰陽的變化,就會把長壽的人誤判為短命,把短命的人誤判為長壽。即使掌握了上古聖賢救生的方法,精通經脈、藥石的妙用,仍然難免受到世人的誤解和指責。」
天帝說:「很好。那麼,有些人沒有生病,但臟腑之氣卻不正常,這是什麼原因呢?」
歧伯回答:「這是天氣所主宰的,氣的運行有其軌跡。所謂「從」,是指專注於某一方面,而不及於私下運用。」
天帝說:「希望你詳細說明。」
歧伯回答:「少陽主氣,火氣下降,肺氣上升,金氣旺盛,草木受損,火氣炙烤,金氣損耗,大暑之氣流行,出現咳嗽、打噴嚏、鼻塞、流涕等症狀,以及寒熱、癰腫等,這是寅時和申時的病候。所謂「臨」,指在下方;「從」,指在上方;「起」,指價格高漲;「用」,指執行刑罰。「臨、從、起、用」意義相通。「革」,指皮革,也指革新。「金」,指金屬器物。「耗」,指消耗。火氣炙烤,所以生瘡,瘡指身體上的瘡,瘍指頭上的瘡。寒熱,指先寒後熱,是瘧疾。肺受熱邪侵害,水氣來救治,水氣滯留在肺中,所以形成癰腫。癰腫指腫脹按之不痛,這是天氣造成的。……風行於地,塵土飛揚,引起心痛、胃痛、呃逆、膈肌不通,這是由於少陽、厥陰之氣變化迅速,病氣發作迅速所致。……陽明主氣,燥氣下降,肝氣上升,木氣旺盛,土氣受損,天氣寒冷乾燥,木氣克伐草木,出現脅痛、目赤、顫抖、肌肉萎縮、不能久站等症狀,這是卯時和酉時的病候。……太陽主氣,寒氣下降,心氣上升,丹氣旺盛,金氣受損,天氣寒冷清明,水結成冰,火氣上升,出現心煩熱、咽喉乾燥、口渴、打噴嚏、喜怒無常、經常打哈欠、熱氣亂竄,寒氣又來,霜降過早,健忘,嚴重則心痛,這是辰時和戌時的病候。……土氣濕潤,水氣充盈,寒邪入侵,陰氣凝聚,濕氣變化,水飲積聚,腹部脹滿不能進食,皮膚粗糙,筋脈不利,嚴重則癰腫,背部生瘡,這是太陰之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