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4)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太衝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諸庚歲也,金氣峻瘧,木氣被刑,火未來復,則如是也。斂,謂已生枝葉,斂附其身也。太衝,肝脉也,金勝而木絕,故死。當是之候,太白應之,逆守星屬,病皆危也。~~,~~新校正云:「按庚子、庚午、庚寅、庚申歲,上見少隂、少陽司天,是謂天刑運。金化減半,故當盛而不得盛,非太過又非不及也。

」。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水不務德,暴虐乃然。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隂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悸,心跳動也。譫,亂語也。妄,妄見聞也。天氣水盛,辰星瑩明,加其宿屬,災乃至。~~,~~新校正云:「按隂厥在後,金不及復,則隂厥有注。

」。甚則腹大、脛腫、喘欬、寖汗出、憎風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云:『腎病者,腹大、脛腫、喘欬、身重、寖汗出、憎風。』再詳太過五化,木言化氣不政,生氣獨治。火言收氣不行,長氣獨明。土言藏氣伏,長氣獨治。金言收氣峻,生氣下。水當言藏氣乃盛,長氣失政。

𫝆獨亡者,闕文也。」。大雨至,埃霧朦鬱,上應鎮星水盛不已爲土所乘,故彰斯候。埃霧朦鬱,土之氣。腎之脉,從足下上行入腹,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故生是病。腎爲隂,故寖則汗出而憎風也。卧寖汗出,即其病也。夫土氣勝折水之強,故鎮星明盛昭其映也。

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流衍之紀,上羽而長,氣不化。』又〈六元正紀大論〉云:『丙辰、丙戌,太羽上臨太陽。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病反腹滿、腸鳴、溏𣳘、食不化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云:『脾虚則腹滿、腸鳴、飧𣳘、食不化。』」,渴而妄冒。

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諸丙歲也。丙辰、丙戌歲,太陽上臨,是謂天符之歲也。寒氣太甚,故雨化爲冰雪。雨冰則雹也。霜不時降,彰其寒也。土復其水,則大雨霖霪,濕氣内深,故物皆濕變。神門,心脉也。水勝而火絕故死,水盛太甚則熒惑減曜,辰星明瑩,加以逆守宿屬,則危亡也。

~~,~~新校正云:「詳太過五,獨記火水之上臨者,火臨火,水臨水,爲天符,故也。火臨水爲逆,水臨木爲順,火臨土爲順。水臨土爲運勝天,火臨金爲天刑運,水臨金爲逆。更不詳出也。又此獨言上應熒惑辰星,舉此一例餘從而可知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謂政化少也。~~,~~新校正云:「詳不及五化,具〈五常政大論〉中。」?」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廼大行清冷時至,加之薄寒,是謂燥氣。燥,金氣也。生氣失應,草木晚榮後時之,謂失應也。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著,悉萎蒼乾,上應太白星天地淒滄,日見朦昧,謂雨非雨,謂晴非晴,人意慘然,氣象凝斂,是爲肅殺甚也。剛,勁硬也。

白話文:

太衝脈絕,必死無治。這與太白星在庚年所發生的災異有關,金氣導致瘧疾,木氣受損,火氣無法恢復,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斂」是指植物已長出枝葉,緊貼著枝幹。太衝是肝的經脈,金氣過盛導致木氣衰竭,所以才會死亡。此時太白星的異常應驗,逆行守星的屬性,疾病都非常危急。新校正說明: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少陰、少陽之氣司天,稱為天刑運。金氣減弱一半,所以該盛而不能盛,既非過盛也非不足。

水氣過盛,寒氣流行,邪氣侵犯心火,水氣失衡,暴虐之氣因此而生。百姓會出現身熱、煩躁、心悸、陰厥、上下身寒冷、神志不清、心痛、寒氣提早來襲等症狀,這與辰星的異常閃爍、心跳加速有關。「譫」是胡言亂語,「妄」是幻覺。天氣水氣過盛,辰星異常明亮,加上宿星的影響,災禍就會降臨。新校正說明:陰厥出現在後面,金氣不足以恢復,所以才會出現陰厥症狀。嚴重者會腹脹、腿腫、咳嗽氣喘、盜汗、怕風。新校正說明:根據《藏氣法時論》記載:「腎臟病患者,會出現腹脹、腿腫、咳嗽氣喘、身體沉重、盜汗、怕風。」再次詳查五運太過,木氣指化氣失常,只有生氣獨盛;火氣指收氣不行,只有長氣獨盛;土氣指藏氣伏藏,只有長氣獨盛;金氣指收氣峻急,生氣下降;水氣應該指藏氣極盛,長氣失常。

「𫝆獨亡者」是缺失的文字。大雨滂沱,霧氣瀰漫,這與鎮星水氣過盛而被土氣所乘有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徵兆。霧氣瀰漫是土氣的表現。腎經脈從腳底向上經過腹部,由腎上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部,沿著喉嚨,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疾病。腎屬陰,所以才會盜汗且怕風。臥時盜汗,正是此病的症狀。土氣旺盛壓制了水氣的強勢,所以鎮星明亮輝煌地顯現出來。

太陽受影響,雨、冰、雪、霜不時降下,濕氣導致萬物變異。新校正說明: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流衍之紀,上羽而長,氣不化。」又《六元正紀大論》記載:「丙辰、丙戌年,太羽上臨太陽。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疾病則表現為腹脹、腸鳴、大便溏瀉、消化不良。新校正說明:根據《藏氣法時論》記載:「脾虛則腹脹、腸鳴、飧泄、消化不良。」口渴且伴有幻覺。

神門脈絕,必死無治。這與熒惑、辰星在丙年所發生的災異有關。丙辰、丙戌年,太陽受影響,稱為天符之災。寒氣太甚,所以雨水變成冰雪。雨成冰則為冰雹,霜不時降,顯示寒氣之盛。土氣復蓋水氣,則大雨連綿,濕氣深入,所以萬物都發生變異。神門是心經脈,水氣過盛導致火氣衰竭,所以才會死亡。水氣過盛,熒惑星光暗淡,辰星異常明亮,加上逆行守星的影響,則會危及生命。

新校正說明:詳細分析五運太過,只記錄火、水之氣上臨的情況,火臨火,水臨水,稱為天符;火臨水為逆,水臨木為順,火臨土為順;水臨土為運勝天,火臨金為天刑運,水臨金為逆。其他情況則沒有詳細說明。文中只舉了熒惑、辰星一例,其他情況以此類推。

黃帝說:「很好。那麼不及的情況如何呢?」新校正說明:詳見不及的五運變化,詳見《五常政大論》。

歧伯說:「您問得很好!木氣不及,燥氣就會盛行,清冷的季節來臨時,加上輕微的寒冷,這就是燥氣。燥屬金氣。生氣失衡,草木晚榮,季節錯亂,這就是生氣失衡。肅殺之氣過甚,則堅硬的樹木枯萎,萬物凋零,太白星異常,天地一片淒涼,白晝也顯得昏暗不明,似雨非雨,似晴非晴,人心悲戚,氣象凝滯,這就是肅殺之氣過甚。剛,指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