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
風不務德,非分而動,則太虚之中,雲物飛動,草木不寧,動而不止,金則勝之,故甚則草木搖落也。脇反痛,木乘土也。衝陽,胃脉也,木氣勝而土氣乃絕,故死也。金復而太白逆守屬星者,危也。其災之發,害於東方,人之内應,則先害於脾,後傷肝也。《書》曰:「滿招損。
」此其類也。~~,~~新校正云:「詳此太過五化,言星之例有三,木與土運,先言歲鎮,後言勝己之星。火與金運,先言熒惑太白,次言勝已之星,後再言熒惑太白。水運先言辰星,次言鎮星後,再言辰星兼見已勝之星也。」。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火不以德,則邪害於金,若以德行則政和平也。民病瘧、少氣、欬喘、血溢、血𣳘、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少氣,謂氣少不足以息也。血𣳘,謂血利便血也。血溢,謂血上出於七竅也。注下,謂水利也。中熱,謂胸心之中也。
背,謂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胸、心中及肩背熱也。火氣太盛,則熒惑光芒逆臨宿屬分,皆災也。~~,~~新校正云:「詳火盛而剋金,寒熱交爭,故爲瘧。按〈藏氣法時論〉云:『肺病者,欬喘。肺虚者,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甚則胸中痛,脇支滿,脇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内痛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云:『心病者,胸中痛,脇支滿,脇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内痛。』」,身熱骨痛,而爲浸淫火無德令,縱熱害金,水爲復讎,故火自病。
~~,~~新校正云:「按〈玉機眞藏論〉云:『心脉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爲浸淫。』此云『骨痛』者,誤也。」。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𫝆詳『水』字當作『冰』。上應辰星金氣退避,火氣獨行,水氣折之,故雨雪冰雹及徧降霜寒而殺物也。水復於火,天象應之,辰星逆凌,乃寒災於物也。
占辰星者,常在日之前後三十度,其災發之當至,南方在人之應,則内先傷肺後反傷心。~~,~~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雨水霜寒』作『雨冰霜雹』。」。上臨少隂,少陽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赫曦之紀,上徵而收氣後。』又〈六元正紀大論〉云:『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隂。
戊寅、戊申,太徵上臨少陽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病反譫妄狂越,欬喘息鳴,下甚,血溢𣳘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諸戊歲也。戊午、戊子歲,少隂上臨。戊寅、戊申歲,少陽上臨。是謂天符之歲也。太淵,肺脉也。火勝而金絕,故死。火旣太過,又火熱上臨,兩火相合,故形斯候。
熒惑逆犯宿屬,皆危。~~,~~新校正云:「詳戊辰、戊戌歲,上見太陽,是謂天刑運,故當盛而不得盛,則火化減半,非太過又非不及也。」。
白話文:
風若不遵循自然規律,肆意妄為,則天空之中雲彩飛騰,草木不安寧,動盪不止,金氣才能克制它,嚴重時則草木枯萎凋零。肋下疼痛,是木氣勝過土氣。衝陽是胃經,木氣過盛而土氣衰竭,則會導致死亡。金氣復甦,太白金星逆行,則會有危險。災難發生時,危害東方,人體內應,則先傷脾臟,後傷肝臟。《尚書》說:「過滿則招致損失。」這正是這個道理。
詳解五行過度變化,星象的規律有三種:木與土的運行,先說鎮星,後說勝過自身的星;火與金的運行,先說熒惑和太白星,其次說勝過自身的星,然後再次說熒惑和太白星;水的運行,先說辰星,其次說鎮星,然後再次說辰星和勝過自身的星。
火星過度活躍,炎熱盛行,金氣(肺)受到邪火侵襲,若不遵循自然規律,則邪氣會傷害金氣;如果遵循自然規律,則社會安定太平。百姓會患瘧疾、氣短、咳嗽氣喘、吐血、便血、腹瀉、咽喉乾燥、耳聾、胸中發熱、肩背發熱。上應熒惑,氣短是指氣不足以呼吸。便血是指大便出血;吐血是指血從七竅流出;腹瀉是指水瀉;胸中發熱是指胸腔心臟部位;背部是指胸腔內臟,肩部靠近胸部,所以胸、心、肩背都會發熱。火氣太盛,則熒惑光芒逆行,臨近宿度,都是災難的徵兆。
詳解火盛克金,寒熱交爭,所以會患瘧疾。根據《藏氣法時論》記載:「肺病患者會咳嗽氣喘;肺虛者會氣短、呼吸困難、耳聾、咽喉乾燥。」嚴重時會胸痛、肋下脹滿、肋痛、胸部、背部、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
根據《藏氣法時論》記載:「心臟病患者會胸痛、肋下脹滿、肋下疼痛、胸部、背部、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身體發熱、骨頭疼痛,這是由於火氣過盛,不遵循自然規律,縱火克金,水氣則會反撲,因此火氣自身也會生病。
根據《玉機真藏論》記載:「心經過盛,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稱為浸淫。」這裡說「骨痛」是錯誤的。收斂之氣運行不暢,只有上升之氣顯現,雨水霜寒,應將「水」字改為「冰」。上應辰星,金氣衰退,火氣獨盛,水氣制約它,所以會降雨、下雪、冰雹和霜凍而傷害萬物。水氣反制火氣,天象也相應出現,辰星逆行,就會出現寒災。
觀察辰星,常在太陽前後三十度,災難發生時將會到來,南方在人體的內應,則內臟先傷肺,然後反傷心臟。
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雨水霜寒」應作「雨冰霜雹」。太陽到達少陰,少陽之火過盛,泉水乾涸,萬物枯萎。
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赫曦之紀,上徵而收氣後。」又《六元正紀大論》記載:「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陰;戊寅、戊申,太徵上臨少陽。」過度或不足都稱為天符。疾病表現為神志不清、狂躁不安、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下焦虛弱,吐血、便血不止。太淵脈絕則死亡,無法治療。上應熒惑和火星。戊午、戊子火星,少陰受侵;戊寅、戊申火星,少陽受侵。這稱為天符的火星。太淵是肺經。火盛而金氣衰竭,所以會死亡。火氣過盛,又加火熱上侵,兩火相合,所以出現這種症狀。
熒惑逆行侵犯宿度,都是危險的徵兆。
詳解戊辰、戊戌火星,上見太陽,這稱為天刑運,所以應該旺盛卻不能旺盛,則火氣減半,既不過度也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