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5)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逺者無常見近,而嘆其其涯矣。旣近逺不同,期合散殊,時節即有無、交競、異見、常乖,及至分散之時,則近逺同歸於一變。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四者,謂出入升降也。有出入升降則爲常守,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非生之氣也。若非胎息道成,居常而生,則未之有。
屏出入息,泯升降氣,而能存其生化者,故貴當守。反常則災害至矣出入升降,生化之元生,故不可無之,反常之道則神去其室,生之微絕,非災害而何哉!。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夫喜於遂,悅於色,畏於難,懼於禍,外惡風寒暑濕,内繁飢飽愛欲,皆以形無所隱,故常嬰患累於人間也。
若便想慕滋蔓,嗜慾無厭,外附權門,内豐情偽,則動以牢網,坐招燔焫,欲思釋縛,其可得乎!是以身爲患階爾。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此之謂也。夫身形與太虚釋然消散,復未知生化之氣,爲有而聚耶!爲無而滅乎!」。」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言人有逃隂陽免生化,而不生不化,無始無終,同太虚自然者乎!!」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眞人也眞人之身,隱見莫測,出入天地内外,順道至眞以生。其爲小也,入於無間。其爲大也,過虚空界。不與道如一,其孰能爾乎!。」
帝曰:「善。」
白話文:
遠處的事物,我們看不清它的邊際,而嘆息它的遼闊無垠。近處和遠處不同,聚合與離散也不同,時間季節也會有存在、交替、差異和矛盾,等到分散的時候,則近處和遠處又都歸於相同的變化。這出入、升降四者,最重要的是要常守四者,也就是出入升降。有出入升降就是常守,如果只有出沒有入,只有入沒有出,只有升沒有降,只有降沒有升,就不是生機勃勃的狀態。如果不是胎息之道圓滿,常態下生存,就不會有這種狀態。
停止呼吸,泯滅升降之氣,卻還能維持生命的人,才是懂得常守之道。違背常規,災禍就會降臨。出入升降是生命化生的根本,所以不可或缺,違背常規,神氣就會離開身體,生命的細微之氣就會斷絕,怎麼能沒有災禍呢!所以說:「沒有形體就沒有災禍。」這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喜悅於順利,滿足於容貌,害怕於困難,恐懼於禍患,外受風寒暑濕之侵害,內有飢飽、情慾等過度,都是因為形體沒有隱藏之處,所以常常遭受病痛的折磨。
如果貪圖享樂無度,嗜慾無厭,向權貴攀附,內心充滿虛偽,就會被牢籠困住,自招火焚,想要解脫束縛,又怎麼可能呢?所以身體本身就是招致禍患的階梯。老子說:「我之所以有很大的禍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會有什麼禍患呢?」這就是這個意思。人的形體與虛空融為一體消散,又不知道生化之氣,是因有而聚合呢?還是因無而消滅呢?
黃帝說:「很好。有沒有不生不化的人呢?說的是人可以逃脫陰陽,避免生化,而不生不化,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與虛空自然同體的人呢?」
岐伯說:「您問的真是精闢!與道合一,只有真人才能做到。真人的形體,隱現莫測,出入天地之間,順應大道,以至真之氣而生存。他小的時候,可以進入無間隙之處;他大的時候,可以超越虛空界限。如果不是與道合一,誰又能做到呢?」
黃帝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