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3)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帝曰:「其升降何如?」
歧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謂上升。降,謂下降。升極則降,降極則升,升降不已,故彰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
歧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氣之初,地氣升。氣之中,天氣降。升已而降,以下彰天氣之下流,降已而升,以上表地氣之上應,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交合,泰之象也。《易》曰:「天地交,泰。」是以天地之氣升降,常以三十日半下上,下上不已,故萬物生化無有休息,而各得其所也。
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髙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氣有勝復,故變生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天地之氣盈虚何如?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和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
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乎!」
歧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夫撫掌成聲,沃火生沸,物之交合,象出其間,萬類交合,亦由是矣。天地交合則八風鼓拆,六氣交馳於其間,故氣不能正者,反成邪氣。。」
帝曰:「何謂邪乎邪者,不正之目也。天地勝復,則寒暑燥濕風火六氣互爲邪也。?」
歧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夫氣之有生化也,不見其形,不知其情,莫測其所起,莫究其所止,而萬物自生自化,近成無極,是謂天和。見其象,彰其動,震烈、剛暴、飄泊、驟卒、拉堅、摧殘、摺拆、鼓憟,是謂邪氣。故物之生也,靜而化成。
其毀也,躁而變革。是以生從於化,極由乎變,變化不息,則成敗之由常在,生有涯分者,言有終始爾。~~,~~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也。」。
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天地易位,寒暑移方,水火易處,當動用時,氣之遲速往復,故不常在,雖不可究識意端,然微甚之用而爲化爲變,風所由來也。人氣不勝,因而感之,故病生焉,風匪求勝於人也。」
帝曰:「遲速往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遊乎中,何也夫倚伏者,禍福之萌也。有禍者,福之所倚也。有福者,禍之所伏也。由是故禍福互爲倚伏,物盛則衰,樂極則哀,是福之極,故爲禍所倚。否極之泰,未濟之濟,是禍之極,故爲福所伏。然吉凶成敗,目擊道存,不可以終自然之理,故無尤也。?」
白話文:
黃帝問:「氣的升降是怎麼回事?」
歧伯答:「氣的升降,是天地運行的規律。升,就是上升;降,就是下降。上升到極點就下降,下降到極點就上升,升降不停,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表現。」
黃帝問:「我想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
歧伯答:「上升之後下降,下降代表天;下降之後上升,上升代表地。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上升之後下降,顯示了天氣向下運行;下降之後上升,則表現了地氣向上回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就是《易經》中說的『天地交,泰』的景象。所以天地之氣升降,大約每三十天半上半下,不停地循環,因此萬物生生不息,各得其所。
天氣下降,氣流向地面;地氣上升,氣上升到天空,所以高下互相感應,升降互相影響而變化。氣有盛衰,所以產生變化。……(省略部分內容)…… 《六元正紀大論》說:『天地之氣盈虛如何?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化在其中,而天氣常居先。不勝則歸於和同,隨運化而生疾病。』所以,上面盛則天氣下降,下面盛則地氣上升,盛衰的差距小則病輕,差距大則病重,差距極大則位置改變,氣的交換就會造成大的變化而生病。 」
黃帝問:「很好。寒濕相遇,燥熱相侵,風火相逢,有什麼現象呢?」
歧伯答:「氣有盛衰,盛衰的變化,有其規律,也有其變化,變化時邪氣就會佔據。例如拍手有聲,加溫水沸騰,都是物體交合的現象,萬物的交合也如此。天地交合,則八風鼓盪,六氣交錯,所以氣不能正常運行,就會變成邪氣。」
黃帝問:「什麼叫邪氣?邪氣,是不是不正的氣象?」天地盛衰,則寒暑燥濕風火六氣互相影響而成為邪氣?
歧伯答:「萬物的產生依循變化,萬物的終結也因變化而至,變化互相影響,決定成敗。氣的生化作用,看不見形體,不知道其情狀,難以預測其起源,也難以探究其終結,然而萬物自然生長變化,趨於極致,這就是天和。如果見到它的現象,表現出它的活動,例如震動、猛烈、暴躁、飄忽、急促、堅硬、摧殘、崩潰、鼓盪,這就是邪氣。所以萬物生長時,是平靜而逐漸形成的;萬物毀壞時,是躁動而劇烈變化的。因此,生長依循變化,終結也因變化而至,變化不停,則成敗的原因常常存在。有涯者,言其有終始。……(省略部分內容)…… 《天元紀大論》說:『萬物生長叫做化,萬物達到極致叫做變。』所以,氣有往復,作用有快慢,四氣(風寒暑濕)存在,而化而變,風的產生,天地位置改變,寒暑轉移,水火位置變動,在活動的時候,氣的快慢往復,所以不恆定。雖然不能完全了解其本質,但是微小的作用也能造成變化,這就是風產生的原因。人體之氣不足,因而感受外邪,所以生病,風並非主動去傷害人。」
黃帝問:「快慢往復,是風產生的原因,而化而變,所以依盛衰變化而已。成敗倚伏,遊走於其中,這是為什麼呢?倚伏,是禍福的萌芽。有禍,是福氣的依託;有福,是禍患的潛伏。所以禍福互相倚伏,事物盛極必衰,快樂到極點就悲傷,這是福氣的極點,所以依託禍患;否極泰來,這是禍患的極點,所以潛伏福氣。然而吉凶成敗,眼前可見,遵循自然規律,所以沒有什麼可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