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亥初之一刻。~~,~~新校正云:「按辛未、乙亥、己卯、癸未、丁亥、辛卯、乙未、己亥、癸卯、丁未、辛亥、乙卯、己未、癸亥歲同此,所謂卯未亥歲氣會同。」,終於六十二刻半酉正之中。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酉中之北。終於五十刻未後之四刻。

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申初之二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午中之西。終於二十五刻辰後之四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已初之一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卯正之中。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卯中之南。終於水下百刻丑後之四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始自甲子年,終於癸亥歲,常以四歲爲一小周,一十五周爲一大周,以辰命歲,則氣可與期。」

帝曰:「願聞其歲會何如?」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甲子歲也。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乙丑歲也。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丙寅歲也。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丁卯歲也。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戊辰歲也,餘五十五歲循環周而復始矣。所謂一紀也法以四年爲一紀,循環不已餘三歲一會同,故有三合也。

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隂陽法以是爲三合者,緣其氣會同也,不爾則各在一方,義無由合。」

帝曰:「願聞其用也?」

歧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本,謂天六氣,寒暑燥濕風火也,三隂三陽由是生化,故云本。所謂六元者也,位,謂金木火土水君火也,天地之氣,上下相交,人之所處者也。。」

帝曰:「何謂氣交?」

歧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自天之下,地之上,則二氣交合之分也,人居地上,故氣交合之中,人之居也,是以化生變易,皆在氣交之中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天樞,當齊之兩傍也,所謂身半矣。

伸臂指天,則天樞正當身之半也,三分折之,上分應天,下分應地,中分應氣交,天地之氣,交合之際,所遇寒暑燥濕風火,勝復之變之化,故人氣從之,萬物生化悉由而合散也。」

帝曰:「何謂初中?」

歧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竒,中氣同法竒,謂三十日餘四十三刻又四十分刻之三十也。初中相合,則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以各餘四十分刻之三十,故云中氣同法也。。」

帝曰:「初中何也?」

歧伯曰:「所以分天地也以是知氣髙下,生人病主之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氣之初,天用事,天用事則地氣上騰於太虚之内。氣之中,地氣主之,地氣主則天氣下降於有質之中。。」

白話文:

丁卯節氣之氣,始於亥時初刻的第76刻。……新校正本云:「辛未、乙亥、己卯、癸未、丁亥、辛卯、乙未、己亥、癸卯、丁未、辛亥、乙卯、己未、癸亥節氣皆同此,所謂卯、未、亥三節氣之氣相會合。」,終於酉時正中的第62刻半。二之氣始於酉時正中偏北的第62刻又6分,終於未時後的第50刻又4分。

三之氣始於申時初刻的第2刻,終於午時正中的第37刻半。四之氣始於午時正中偏西的第37刻又6分,終於辰時後的第25刻又4分。五之氣始於已時初刻的第1刻,終於卯時正中的第12刻半。六之氣始於卯時正中偏南的第12刻又6分,終於丑時後的第100刻(水下百刻)又4分。這就是所謂的六十四天之數。接著戊辰節氣之氣,又從第一刻開始,如此循環無盡,週而復始。從甲子年開始,終於癸亥節氣,每四個節氣為一小週期,十五個小週期為一大週期,以辰來命名節氣,則氣候變化就能預測。

黃帝說:「我想聽聽這些節氣的會合情況。」

歧伯說:「您問得好!太陽每日運行一周,天氣就從甲子節氣的第一刻開始。太陽運行兩周,天氣就從乙丑節氣的第26刻開始。太陽運行三周,天氣就從丙寅節氣的第51刻開始。太陽運行四周,天氣就從丁卯節氣的第76刻開始。太陽運行五周,天氣又從戊辰節氣的第一刻開始,其餘五十五個節氣也這樣循環往復。這就是所謂的一紀。以四年為一紀,循環不已,餘下三個節氣會合,所以有三合。」

因此,寅、午、戌三節氣之氣會合;卯、未、亥三節氣之氣會合;辰、申、子三節氣之氣會合;巳、酉、丑三節氣之氣會合,終而復始。陰陽法則以此為三合,是因為它們的氣會合,否則各自一方,就沒有會合的道理。

黃帝說:「我想聽聽它的用途。」

歧伯說:「講究天,就從根本上探求;講究地,就從位置上探求;講究人,就從氣的交合本源上探求。所謂天之六氣,就是寒、暑、燥、濕、風、火;三陰三陽由此生化,所以稱為本。這就是所謂的六元。位置,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君火,天地之氣,上下交合,這是人所處的位置。」

黃帝說:「什麼是氣的交合?」

歧伯說:「上下位置,氣的交合之處,就是人的居所。人處於天之下,地之上,這就是二氣交合的分界。人居於地上,所以是在氣的交合之中,人的居所。因此,化生變易,都在氣的交合之中。所以說:『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的分界,人氣順從它,萬物也因此而生長。』這就是所謂的天樞,在人的肚臍兩旁,也就是身體的中心。

伸開手臂指天,天樞就在身體的正中心。將身體三分,上三分應天,下三分應地,中三分應氣交。天地之氣,交合之際,所遇到的寒暑燥濕風火,勝復的變化,所以人氣順從它,萬物生化,都由此而聚散。」

黃帝說:「什麼是初氣和中氣?」

歧伯說:「初氣,每三十度有一個奇數,中氣也遵循同樣的奇數法則,也就是三十日加四十三刻又四十分之三十。初氣和中氣相合,就是六十日加八十七刻半,也就是各加四十分之三十,所以說中氣也遵循同樣的法則。」

黃帝說:「初氣和中氣是什麼?」

歧伯說:「這是用來區分天地,以此來了解氣的升降,以及致人生病的主因。」

黃帝說:「我想全部聽完!」

歧伯說:「初氣,是地氣;中氣,是天氣。氣的初時,天氣主事,天氣主事,地氣就上升到太虛之中。氣的中時,地氣主事,地氣主事,天氣就下降到有形質的空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