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18)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1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言太過不及,歲當至晚至早之時應也。?」

歧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當期爲應,愆時爲否,天地之氣,生化不息,無止礙也。不應有而有,應有而不有,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變,變常則氣血紛撓而爲病也,天地變而失常,則萬物皆病。。」

帝曰:「善。請言其應?」

歧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脉,其應也物之生榮有常時,脉之至有常期,有餘歲早,不及歲晚,皆依期至也。。」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歧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歩,相火治之日出,謂之顯明,則卯,地氣分春也。自春分後六十日有竒,斗建卯正至于巳,正君火位也。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三之氣分,相火治之,所謂少陽也。君火之位,所謂少隂熱之分也,天度至此,暄淑大行,居熱之分,不行炎暑,君之德也。

少陽居之,爲僣逆,大熱早行,疫癘乃生。陽明居之,爲温涼不時。太陽居之,爲寒雨閒熱。厥隂居之,爲風濕雨生羽蟲。少隂居之,爲天下疵疫,以其得位,君令宣行故也。太隂居之,爲時雨。火有二位,故以君火爲六氣之始也。相火則夏至日前後各三十日也,少陽之分,火之位也,天度至此,炎熱大行。

少陽居之,爲熱暴至草萎,河乾炎亢,濕化晚布。陽明居之,爲涼氣間發。太陽居之,爲寒氣間至,熱爭冰雹。厥隂居之,爲風熱大行,雨生羽蟲。少隂居之,爲大暑炎亢。太隂居之,爲雲雨雷電。退,謂南面視之在位之右也。一歩,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餘氣同法。復行一歩,土氣治之雨之分也,即秋分前六十日而有竒,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四之氣也。

天度至此,雲雨大行,濕蒸乃作。少陽居之,爲炎熱沸騰,雲雨雷雹。陽明居之,爲清雨霧露。太陽居之,爲寒雨害物。厥隂居之,爲暴風雨摧拉,雨生倮蟲。少隂居之,爲寒熱氣反用,山澤浮雲,暴雨溽蒸。太隂居之,爲大雨霪霪。復行一歩,金氣治之燥之分也,即秋分後六十日而有竒,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五之氣也。

天度至此,萬物皆燥。少陽居之,爲温清更正,萬物乃榮。陽明居之,爲大涼燥疾。太陽居之,爲早寒。厥隂居之,爲涼風大行,雨生介蟲。少隂居之,爲秋濕,熱病時行。太隂居之,爲時雨沉隂。復行一歩,水氣治之寒之分也,即冬至日前後各三十日,自斗建亥至丑之中,六之氣也。

天度至此,寒氣大行。少陽居之,爲冬温,蟄蟲不藏,流水不冰。陽明居之,爲燥寒勁切。太陽居之,爲大寒凝冽。厥隂居之,爲寒風摽揚,雨生鱗蟲。少隂居之,爲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太隂居之,爲凝隂寒雪,地氣濕也。復行一歩,木氣治之風之分也,即春分前六十日而有竒也,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初之氣也。天度至此,風氣乃行,天地神明號,𫝆之始也,天之使也。

白話文:

黃帝問:「『至而不至,未至而至』,這該如何說明『太過不及』呢?這應該是指時間早晚的應對吧?」

歧伯答:「應對順理成章,就是順;否則就是逆。逆則產生變化,變化則疾病產生。按時應對為順,錯過時機為逆。天地之氣生生不息,沒有阻礙。不該有的卻有了,該有的卻沒有了,這就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機變化,變化則氣血紊亂而生病。天地變化失常,則萬物都生病。」

黃帝說:「很好。請說明什麼是應對?」

歧伯答:「萬物生長,就是應對;氣脈運行,也是應對。萬物生長繁茂有固定的時間,脈氣的運行也有固定的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是依據時間而至。」

黃帝說:「很好。我想聽聽地理方面的應對,六氣的節氣位置如何?」

歧伯答:「顯明在東方,是君火的位置。君火之右,退後一步,是相火主事,日出之時,稱為顯明,即卯時,地氣分屬春季。從春分後六十天加一天,斗柄指向卯位正東到巳位,是君火正位。從斗柄指向巳位正東到未位中間,是三之氣的分佈,相火主事,稱為少陽。君火的位置,是少陰熱的分佈。天時至此,溫暖和煦盛行,處於溫熱階段,沒有炎熱酷暑,這是君火之德。

少陽在此,則為逆反,早早出現大熱,瘟疫就發生。陽明在此,則為溫涼失時。太陽在此,則為寒雨夾雜著溫熱。厥陰在此,則為風濕雨多,羽蟲滋生。少陰在此,則為天下疫病流行,因為它佔據了位置,君火之令得以宣行。太陰在此,則為及時雨。火有兩個位置,所以以君火為六氣之始。相火則在夏至日前後各三十天。少陽之分,是火的位置,天時至此,炎熱盛行。

少陽在此,則為酷熱導致草木枯萎,河流乾涸,炎熱亢盛,濕氣遲遲不至。陽明在此,則為涼氣間歇出現。太陽在此,則為寒氣間歇出現,熱與冰雹爭奪。厥陰在此,則為風熱盛行,雨水滋生羽蟲。少陰在此,則為大暑炎熱亢盛。太陰在此,則為雲雨雷電。退,指的是從南面看,在其位之右。一步,是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餘氣同法。再退一步,土氣主事,雨之分佈,即秋分前六十天加一天,斗柄指向未位正東到酉位中間,是四之氣。

天時至此,雲雨盛行,濕氣蒸騰而起。少陽在此,則為炎熱沸騰,雲雨雷雹。陽明在此,則為清爽的雨霧露水。太陽在此,則為寒雨危害萬物。厥陰在此,則為暴風雨摧殘,雨水滋生無毛昆蟲。少陰在此,則為寒熱之氣反常,山澤雲霧瀰漫,暴雨濕熱蒸騰。太陰在此,則為大雨連綿不斷。再退一步,金氣主事,燥之分佈,即秋分後六十天加一天,斗柄指向酉位正東到亥位中間,是五之氣。

天時至此,萬物皆乾燥。少陽在此,則為溫和清爽,萬物繁榮。陽明在此,則為大涼乾燥導致疾病。太陽在此,則為早寒。厥陰在此,則為涼風盛行,雨水滋生介殼昆蟲。少陰在此,則為秋濕,熱病流行。太陰在此,則為及時雨,陰氣沉重。再退一步,水氣主事,寒之分佈,即冬至日前後各三十天,斗柄指向亥位到丑位中間,是六之氣。

天時至此,寒氣盛行。少陽在此,則為冬日溫暖,蟄伏的蟲子不潛藏,流水不結冰。陽明在此,則為乾燥寒冷而激烈。太陽在此,則為大寒凝結。厥陰在此,則為寒風凜冽,雨水滋生鱗甲類昆蟲。少陰在此,則為蟄伏的蟲子出沒,流水不結冰。太陰在此,則為嚴寒冰雪,地氣濕潤。再退一步,木氣主事,風之分佈,即春分前六十天加一天,斗柄指向丑位正東到卯位中間,是初之氣。天時至此,風氣盛行,天地清明,春天開始,是天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