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白話文:
啟玄子按照林億、孫竒、高保衡等人奉命校正的版本,由孫兆重新改正錯誤。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五氣新校正云:「詳『五氣』疑作『天氣』,則與下文相協。」,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柰何氣同,謂之從。氣異,謂之逆。
白話文:
黃帝問:「六變化、六變化,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我已知曉。但是五運的變化,有時順著五氣,有時逆著天氣,有時順著天氣而逆著地氣,有時順著地氣而逆著天氣,或者相順應或者相衝突,我還沒有弄清楚。我想要通曉天地的法則,遵循地上的道理,調和它們的運轉,使其變化,使上下協調一致,不互相侵犯,天地升降有度,五運運行正常,不違背它們的規律,調整它們的正味,如何調和順逆?」
勝制爲不相得,相生爲相得,司天地之氣更淫勝復,各有主治法,則欲令平調,氣性不違忤天地之氣,以致清靜和平也。?」
白話文:
相剋的狀態為不相容,相生的狀態為相容。控制天地之氣,交替盛衰,各有不同的治法。那麼,想要讓身體平穩調和,氣性不違背天地之氣,達到清靜和平的狀態,該怎麼辦呢?
歧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乆而不易氣主循環,同於天地,太過不及,氣序常然,不言永定之制,則乆而更易,去聖遼逺,何以明之。。」
白話文:
歧伯叩首再拜說:「您問得很高明啊!這是天地運行的大綱要,變化的根本源頭,不是聖明的君主和帝王,誰能探究到其中的至理呢?我雖然能力不足,但願意表達我的看法,讓它永遠流傳下去,久遠而不改變。氣血正常運行,與天地同在,過多或過少,氣血規律也自此而來。如果不能說出永恆不變的準則,那麼因為時間久遠而發生變化,遠離聖人的時代那麼久遠,用什麼來證明呢?」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部主,謂分六氣所部主者也。宗司,謂配五氣運行之位也。氣數,謂天地五運,氣更用之正數也。正化,謂歲直氣味所宜,酸苦甘辛鹹寒温冷熱也。!」
白話文:
黃帝說:「希望先生能按順序分類,並分門別類地說明它們的來源,區別它們的掌管者,闡明它們的作用,說明它們的規律,可以告訴我它們的來源和作用嗎?」
部主,是指六氣所主導的事物。
宗司,是指與五氣運行相應的位置。
氣數,是指天地五行的運行,氣的變化規律。
正化,是指天地陽氣和陰氣所適宜的味道,包括酸、苦、甘、辛、鹹、寒、溫、冷、熱。
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隂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遂,盡也。。」
帝曰:「太陽之政柰何?」
白話文:
歧伯說:「首先要知道一年中的不同階段,找出對應的氣候變化。瞭解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規律,以及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的影響,這樣就能洞察天道的運行,調和人體氣機,把握陰陽消長的規律,從而防治疾病,解除疑慮。現在,請讓我逐一講解這些規律和數字。」
歧伯曰:「辰戌之紀也。太陽(司天)、太角(司天在泉相剋,故有間氣木)、太隂(在泉),壬辰、壬戌(壬爲陽木)。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德鳴靡啟拆。』」。其變,振拉摧拔新校正云:「詳此其運其化其變,從太角等運起。
白話文:
歧伯說:「辰戌是太陽和太角交接的時間。太陽(掌管天)和太角(掌管泉水)相互剋制,所以有間氣木。太陰(掌管泉水)在壬辰、壬戌(壬為陽木)。這種運轉是風。它的化生是鳴叫、散開、制定、改革。它的變化是振動、拉伸、摧毀、拔除。
」。其病,眩掉目瞑新校正云:「詳此病證以運加同天地爲言。」。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五行之盛衰,從年干木起)。
白話文:
這個疾病,頭暈眼睛看不見。
太角,正字。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
(五行相生相剋,從屬年乾木開始。)
太陽、太徵、太隂,戊辰、戊戌同正徵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戊爲陽火),其運,熱。其化,暄暑鬱燠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燠』作『蒸』。」。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鬱。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白話文:
太陽、太徵、太陰,戊辰、戊戌與正徵相同。新校正版本註解:「根據《五常政大論》說:『赫赫陽光,上羽與正徵相同。』(戊為陽火),其運行,炎熱。其化生,炎熱乾躁鬱悶。新校正版本註解:「《五常政大論》中『燠』作『蒸』。」。其變化,炎熱猛烈沸騰。其疾病,熱鬱。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相繼結束,少角開始。
太陽、太宮、太隂。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承歲爲歲直。』又〈六微旨大論〉云:『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王冰云:『歲直亦曰歲會。』此甲爲太宮,辰戌爲四季,故曰歲會,又云同天符者,按本論下文云:『太過而加。
白話文:
太陽、太宮、太陰。
甲辰日會合天符星。甲戌日會合天符星。
現代校正版說:按《天元紀大論》說:「逢甲日為甲直。」又《六微旨大論》說:「木運在卯,火運在午,土運在四季,金運在酉,水運在子,這叫做甲直,是氣候平穩的時候。」王冰說:「甲直也叫甲會。」這裡甲是太宮,辰戌是四季,所以說甲直。又說會合天符星,按本論下文說:「太過而加。
』同天符是此歲,一爲歲會,又爲同天符也。」。其運,隂埃新校正云:「詳太宮三運,雨曰隂雨,獨此曰隂埃。埃,疑作雨。」。其化,柔潤重澤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澤』作『淖』。」。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太宮、少商、太羽、太角終。、少徵初。
白話文:
「同天符」就是指這種蟲子,它兼具「霧會」和「同天符」的兩種稱呼。
它的運作形態:尹埃新校正雲:「詳閱太宮的三種運作形態:雨為尹雨,只有這裡稱為尹埃。埃,懷疑應為雨。」
它的變化形態:柔潤厚澤新校正雲:「根據《五常政大論》,『澤』應為『淖』。」
它的變異形態:震驚飄忽。
它引發的疾病:濕邪下注,症狀重。
其經脈循行:太宮、少商、太羽、太角結束,少徵開始。
太陽、太商、太隂,庚辰、庚戌。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滿。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白話文:
太陽、太商、太陰對應的是干支中的庚辰和庚戌。
其運 (運化):清涼。
其化 (變化):霧氣露珠,風蕭蕭。
其變 (變異):蕭瑟寒冷,萬物凋零。
其病 (致病因素):背部乾燥,眼花,胸悶。
太商、少羽結束,少角開始,太徵、少宮 並存。
太陽、太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羽而長氣不化。』」、太隂,丙辰天符,丙戌天符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應天爲天符。』又〈六微旨大論〉云:『土運之歲,上見太隂。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隂。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隂。
白話文:
《太陽、太羽新校正》記載:「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上羽而長氣不化。』」;《太陰,丙辰天符,丙戌天符新校正》記載:「根據《天元紀大論》記載:『應天爲天符。』又根據《六微旨大論》記載:『土運之際,上見太陰。火運之際,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際,上見陽明。木運之際,上見厥陰。』」
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曰天與之會,故曰天符。』又本論下文云:『五運同行天化者,命曰天符。』又云:『臨者太過不及,皆曰天符。』」。其運,寒新校正云:「詳太羽三運,此爲上羽,少陽、少隂司天爲太徵,而少陽司天運,言寒肅,此與少隂司天運,言其運寒者,疑此太陽司天運合太羽,當言其運寒肅,少陽、少隂司天運,當云其運寒也。」。
白話文:
在水行運轉的過程中,如果看到太陽出現,就表示天與水相合,因此稱為「天符」。
《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五運與天象運行相一致,稱為天符。」
「臨」過強或過弱的情況,都稱為「天符」。
「運」的解釋,根據寒新校正的說法:「太羽的第三個運,這個運是上羽,少陽和少陰主宰天空形成太徵,而少陽主宰天空運轉,表示寒肅。少陰主宰天空運轉,表示運轉寒冷。懷疑這個太陽主宰天空運轉的,應該表示運轉寒肅,而少陽和少陰主宰天空運轉的,應該表示運轉寒冷。」
其化,凝慘凓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於谿谷。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白話文:
它的變化,凝結成冰冷的寒氣(按:《五常政大論》中作「凝結寒氣」)。它的轉化,形成冰雪霜雹。因此產生疾病,嚴寒滯留在山谷中。太羽星宿落下,太角星宿初升,發出少徵、太宮、少商等音律。
凡此太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六歩之氣,生長化成收藏,皆先天時而應至也,餘歲先天同之也。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虚,陽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水)、鎮星(土)明而大也。其榖,玄黅天地正氣之所生長化成也。黅,黃也。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燄,則火發待時寒甚則火鬱,待四氣乃發,暴爲炎熱也。
白話文:
上述天體運行規律,是氣化運行先天六種進程的變化,生長化成收藏,都是隨著先天時序而到的,其餘變化也跟隨著先天時序一樣。天氣肅殺,地氣靜止,寒氣臨近虛空,陽氣不能通行,水土二氣結合,上應辰星(水)和鎮星(土)明亮而大。穀物,是天地正氣生成長化成的。黅,是黃色的意思。它的政令,是肅肅的。它的命令,是緩慢的。寒氣的政令盛大,沼澤中沒有陽光升騰,那麼火氣就會等到天氣寒冷時爆發出來。寒氣太盛,火氣就會鬱結,等到四氣平衡後才爆發,就會出現炎熱的天氣。
少陽中治,時雨廼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隂,雲朝北極,濕化廼布北極,雨府也。澤流萬物,寒敷于上,雷動于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歲氣之大體也。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寫血溢新校正云:「詳血溢者,火發待時,所爲之病也。」。
白話文:
陽氣初生時,細雨滋潤大地,大雨過後太陽出現,陽氣返回陰中,雲層朝向北方,北方為水氣庫,水氣由此而生。水氣滋養萬物,寒氣凝結在上,雷聲響動在下,寒濕之氣是陽氣與陰氣交替時形成的。
人們因寒濕而生病,肌肉萎縮,足部痿弱不收縮,同時伴有血溢。
初之氣,地氣遷,氣廼大温畏火致之。草廼早榮,民廼厲,温病廼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赤班也,是爲膚腠中瘡,在皮内也。二之氣,大涼反至,民廼慘,草廼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廼始因涼而又之於寒氣,故寒氣始來近人也。
白話文:
第一個階段的氣候:地氣運行,天氣變得溫暖,人們容易感到怕熱。草木開始早早發芽,民眾容易出現病症。溫病開始流行,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嘔吐、皮膚和肌肉出現紅斑和潰瘍。這類疾病屬於皮膚內層的潰瘍。第二個階段的氣候:天氣突然轉涼,民眾感到身體不適。草木受到寒氣,火氣被抑制,民眾會出現氣鬱中滿的症狀。寒氣最初是由於涼氣,但後來又轉變成寒氣,所以寒氣開始接近人體。
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廼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當寒反熱,是反天常,熱起於心,則神之危亟,不急扶救,神必消亡,故治者則生,不治則死。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爲雨,廼長廼化,廼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五之氣,陽復化,草廼長,廼化廼成,民廼舒大火臨御,故萬物舒榮。
白話文:
三之氣:
天氣寒冷,造成雨水降下,人們容易患上與寒冷相關的疾病,相反地卻出現了熱性的疾病,例如癰疽、痢疾、心熱、頭暈目眩等。如果不治療,就會死亡。這是因為寒冷和熱性疾病相反,違反了自然的規律。熱性疾病從心臟開始,會危及精神。如果不緊急救治,就會精神消亡,因此治療後就能存活,不治療就會死亡。
四之氣:
風和濕氣相互交爭,風化為雨,滋養萬物,也讓人生病。症狀有發高燒、氣喘、肌肉萎縮、腳腫脹、痢疾呈現紅色或白色。
五之氣:
陽氣再次生發,草木開始生長,萬物繁榮。陽氣旺盛,萬物舒展繁茂。
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隂凝,太虚埃昬郊野,民廼慘悽,寒風以至,反者孕廼死,故歲宜苦以燥之温之新校正云:「詳『故歲,宜苦以燥之温之』九字當在『避虚邪以安其正』下,錯簡在此。」。
白話文:
當天氣陰冷、潮濕時,陰氣就會瀰漫,導致環境陰鬱,郊野荒蕪,人們也會感到悲傷和痛苦。寒冷的風吹來,孕婦體內的陰氣反盛,可能會導致胎兒死亡。所以,在這種時候,應該服用苦味藥物來去除濕氣,並服用溫補藥物來溫暖身體。
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化源,謂九月迎而取之,以補心火。~~,~~新校正云:「詳水將勝也,先於九月迎取其化源,先寫腎之源也。蓋以水王十月,故先於九月迎而取之,寫水所以補火也。」。抑其運氣,扶其不勝太角歲,脾不勝。太徵歲,肺不勝。太宮歲,腎不勝。
白話文:
必須疏導鬱積的氣,首先滋養腎氣。滋養腎氣的方法,就是在九月採集腎氣,以補充心火。
太角穴、太徵穴出現異常時,代表脾氣虛弱。太宮穴出現異常時,代表肺氣虛弱。太徵穴出現異常時,代表腎氣虛弱。
太商歲,肝不勝。太羽歲,心不勝。歲之宜也如此,然太陽司天,五歲之氣通,宜先助心後扶腎氣。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榖以全其眞,避虚邪以安其正木過則脾病生,火過則肺病生,土過則腎病生,金過則肝病生,水過則心病生,天地之氣過亦然也。歲榖,謂黃色黑色。
白話文:
太商,肝氣過盛。太羽,心氣過盛。
根據五行學說,服用藥物時應採取以下原則:太陽司天,五音的能量相通,因此應先調理心氣,再扶助腎氣。不要過度進補,以免導致疾病。食用五行中的黃色和黑色穀物來保持身體健康,避免虛邪之氣侵擾來安定身體。
五行過度會導致疾病:木過盛,則脾病發生;火過盛,則肺病發生;土過盛,則腎病發生;金過盛,則肝病發生;水過盛,則心病發生。天地之氣過度,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
五行中的黃色和黑色穀物,是指小麥和大豆。
虚邪,謂從衝後來之風也。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太宮、太商、太羽,歲同寒濕,宜治以燥熱化。太角、太徵,歲異寒濕,宜治以燥濕化也。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多,謂燥熱。少,謂燥濕。氣用少多,隨其歲也。
白話文:
「虛邪」是指從外部突然侵入人體的風邪。
「適氣同異」是指人體的正氣與侵入的風邪性質相同或不同。
「同寒濕者」,指的是正氣與風邪的性質都屬於寒濕,此時應該用「燥熱化」的方法治療,也就是祛除寒濕,增加陽氣。
「異寒濕者」,指的是正氣與風邪的性質不同,正氣屬寒濕,風邪屬燥熱,此時應該用「燥濕化」的方法治療,也就是祛除濕氣,增加燥氣。
在治療中,如果正氣與風邪的性質相同,就要多用「燥熱化」的方法,而如果正氣與風邪的性質不同,就需要少用「燥熱化」,多用「燥濕化」的方法。所謂「多」,指的是「燥熱化」;「少」,指的是「燥濕化」。氣藥的用量多少,要根據正氣與風邪的性質來調整。
用寒逺寒,用涼逺涼,用温逺温,用熱逺熱,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時,謂春夏秋冬及間氣,所在同則逺之,即雖其時,若六氣臨御,假寒熱温涼以除疾病者,則勿逺之,如太陽司天,寒爲病者,假熱以療,則熱用不逺夏,餘氣例同,故曰有假反常也。食同藥法爾,若無假反法,則爲病之媒,非方制養生之道。
~~,~~新校正云:「按用寒逺寒,及有假者反常等事,下文備矣。」。
帝曰:「善。陽明之政柰何?」
白話文:
使用寒藥遠離寒證,使用涼藥遠離涼證,使用溫藥遠離溫證,使用熱藥遠離熱證。飲食宜遵循同樣的法則。有時也會出現假象,與常情相反,那便是疾病。所謂「時」,指的是春夏秋冬和之間的季度。季節相同的就遠離之。即使在那個季節,如果六氣過盛,假借寒、熱、溫、涼來治療疾病,那麼就不必遠離之。比如太陽主天,寒證發病時,假熱來治療,那麼熱藥在夏季使用就不算遠離。其他氣候也同理,所以說有假借相反的方法。飲食也同用藥的法則。如果沒有適當的假借相反之法,反而會成為致病的媒介,並不是調理養生的法度。
歧伯曰:「卯酉之紀也。陽明、少角、少隂,清熱勝復同,同正商清勝少角,熱復清氣,故曰:「清熱勝復同也。」餘少運皆同也。同正商者,上見陽明,上商與正商同,言歲木不及也,餘準此。~~,~~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委和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白話文:
岐伯說:「卯酉之紀,陽明、少陽、少陰三者,清熱勝復同。同正商清勝少陽,熱復清氣,所以說『清熱勝復同』。」其餘少運皆同。同正商者,上面見到陽明,上商與正商同,表示陽木不及。其他的依此類推。~~,~~新校正雲:「按照〈五常政大論〉所說:『委和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丁卯歲會,丁酉。其運,風清熱不及之運,常兼勝復之氣言之。風,運氣也。清,勝氣也。熱,復氣也。餘少運悉同。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白話文:
丁卯年會是丁酉年。它的運勢,是風清熱不及的運勢,經常連帶勝復之氣來解釋。風,是指運勢。清,是指勝氣。熱,是指復氣。其他小運勢都相同。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陽明、少徵、少隂,寒雨勝復同,同正商新校正云:「按伏明之紀,上商與正商同。」。癸卯同歲會。、癸酉同歲會。~~,~~新校正云:「按本論下文云:『不及而加,同歲會。』此運少徵爲不及,下加少隂,故云同歲會。」。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陽明、少宮、少隂,風涼勝復同,己卯、己酉。其運雨風涼。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白話文:
陽明、少徵、少陰,遇到寒雨同時增加。同正商。新校正雲:「根據《伏明之紀》,上商與正商相同。」癸卯同巽會。癸酉同巽會。新校正雲:「根據本文的下一段『不及而加,同巽會。』這裡是把少徵當作不及,再加少陰,所以說同巽會。」它的運行,寒熱交替。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結束。太角開始。
陽明、少商、少隂,熱寒勝復同,同正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從革之紀,上商與正商同。』」。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一天符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三合爲治。』又〈六微旨大論〉云:『天符歲會,曰太一天符。』王冰云:『是謂三合,一者天會。
白話文:
陽明、少商、少陰,這三者無論是熱或寒勝,都具有相同的變化。同正商新校正記載:「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從革之紀,上商與正商相同。』」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一天符新校正記載:「根據《天元紀大論》記載:『三合為治。』又根據《六微旨大論》記載:『天符歲會,叫做太一天符。』王冰說:『這就是所謂三合,其中之一就是天會。』
二者歲會。三者運會。』或云:『此歲三合,曰太一天符,不當更曰歲會者。』甚不然也,乙酉本爲歲會,又爲太一天符,歲會之名不可去也,或云己丑、己未、戊午何以不連言歲會,而單言太一天符?』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舉一則三者可知,去之則亦太一天符,不爲歲會,故曰不可去也。』」。
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白話文:
這兩個詞的含義是一樣的。另有人說:「這三個詞組成一組,稱為『太一天符』,不應該再稱之為『歲會』。」這說法很荒謬。乙酉本來就是『歲會』,同時也是『太一天符』,所以『歲會』這個名稱不能取消。有人會問,己丑、己未、戊午這三個年份為什麼不連著說『歲會』,而只說『太一天符』?我回答:「只列舉一個部分,就可以推知其他的部分,列舉一個部分就可以知道全部,如果把它去掉,那麼也只是『太一天符』,而不是『歲會』,所以說不能去掉。」
陽明、少羽、少隂,雨風勝復同,辛卯、少宮同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五運不及,除同正角、正商、正宮外,癸丑、癸未當云少徵與少羽同,己卯、乙酉少宮與少角同,乙丑、乙未少商與少徵同,辛卯、辛酉、辛巳、辛亥、少羽與少宮同。
白話文:
陽明、少羽、少陰三音階,在雨風音階中勝出。辛卯、少宮兩個音階相同。
新校正的版本說:根據《五常政大論》,五運不及時,除了正角、正商、正宮這三個音階相同之外,癸丑、癸未年應該與少徵和少羽相同;己卯、乙酉年少宮和少角相同;乙丑、乙未年少商和少徵相同;辛卯、辛酉、辛巳、辛亥年少羽和少宮相同。
』合有十年,𫝆此論獨於此言少宮同者,蓋以癸丑、癸未、丑未爲土,故不更同少羽,己卯、己酉爲金,故不更同少角,辛巳、辛亥爲太徵,不更同少宮,乙丑、乙未下見太陽爲水,故不更同少徵,又除此八年外,只有辛卯、辛酉二年爲少羽同少宮也。」。辛酉、辛卯,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太宮、太商。
白話文:
「甲子、甲午、壬寅、壬申、庚辰、庚戌、戊子、戊午」這八個年份,少宮和其相應的五行都是同類,因此古人只在這八個年份中提出少宮與其他四宮同運。
但癸丑、癸未、醜未這八年都是土,所以只與少羽同運,而不會與少宮同運。己卯、己酉這八年都是金,所以只與少角同運,而不會與少宮同運。辛巳、辛亥這八年都是太徵,所以只與少徵同運,而不會與少宮同運。乙丑、乙未這八年是太陽生旺,是水,所以只與少徵同運,也不會與少宮同運。
除了這八年外,只有辛卯、辛酉這兩年纔是少羽與少宮同運。
辛酉、辛卯這兩年,五行運勢是寒冷、多雨、起風。
凡此陽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六歩之氣,生長化成,庶務動靜,皆後天時而應,餘少歲同。天氣急,地氣明,陽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廼治,風燥橫運,流於氣交,多陽少隂,雲趨雨府,濕化廼敷雨府,太隂之所在也。燥極而澤燥氣欲終,則化爲雨澤,是謂三氣之分也。
白話文:
陽明主宰著天气的运行,它将后天六气转化运转,使万物生长变化,各种事务的活动也随着后天时令而变化,其他方面也都与之相同。天气炎热,地气明亮,阳气主导着天地,酷热盛行,万物干燥坚硬,清风来临,带来干燥的横风,流入气交,阳气盛而阴气衰,云气聚集到雨府,湿气化开便降下雨水,这是太阴所在。干燥到了极致,干燥之气即将消退,就会转化成雨水滋润万物,这就是三气的分化。
其榖,白丹天地正氣所化生也。間榖命太者命太者,謂前文太角商等氣之化者,間氣化生,故云間榖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歲榖與間榖者何?即在泉爲歲榖,及在泉之左右間者皆爲歲榖,其司天及運間而化者,名間榖,又別有一名間榖者是也。』化不及即反有所勝而生者,故名間榖,即邪氣之化,又名並化之榖也,亦名間榖,與王注頗異。」。
白話文:
它的穀氣,是白色,天地間充滿正氣所化的。間穀稱作「命太」,「命太」是指前面文章中太角、商等氣的化生,間氣化生,所以稱為間穀。~~~~新校正本中說:「參照《玄珠》所說:『歲榖與間榖是什麼?在泉中的就是歲榖,以及在泉的左右間隔中形成的都稱為歲榖,主管天運並讓間隔中的氣化生的,稱為間榖,另外還有一個名稱也叫間榖。』化生的氣不夠強就會被相剋的氣壓制而生成,所以稱為間榖,也就是邪氣所化生的,也稱為並化之穀,也叫間榖,與王注有很大不同。」
其耗,白甲品羽白色甲蟲多品羽類,有羽翼者耗散粢盛,蟲鳥甲兵歲爲災,以耗竭物類。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見火而明。其政切其令,暴蟄蟲廼見,流水不冰,民病欬、嗌塞、寒熱、發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勁,毛蟲廼死,熱後而暴,介蟲廼殃,其發躁勝,復之作擾而大亂金先勝,木已承害,故毛蟲死,火後勝,金不勝,故介蟲復殃,勝而行殺,羽者已亡,復者後來,強者又死,非大亂氣,其何謂也。清熱之氣,持於氣交。
白話文:
其災害:白甲品羽,種類繁多的白色甲蟲及鳥類。長有翅膀的會耗盡糧食,昆蟲和鳥類就會成為災害,耗盡萬物。金火相合為吉,與太白星(金星)和熒惑星(火星)相應,火星靠近金星而發亮。它們的運勢很強,蟄伏的昆蟲就會出現,河水不會結冰,人民會患上咳嗽、喉嚨阻塞、寒熱、發病、抽搐、小便不通。寒冷先來勢頭強勁,毛蟲就會死亡;炎熱後繼而來很猛烈,甲殼蟲就會遭受災難。甲殼蟲的破壞力強盛,復仇的昆蟲會作亂,導致大混亂。金屬性先勝,木屬性已經受到損害,所以毛蟲死亡。火屬性後勝,金屬性不勝,所以甲殼蟲又遭殃。勝利後就會殺戮,鳥類已經死去,後來的昆蟲又來報復,強大的昆蟲又被殺死,這不是大混亂的徵兆嗎?寒冷炎熱的氣候,在節氣交替的時候出現。
初之氣,地氣遷,隂始凝,氣始肅,水廼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衂、嚏、欠、嘔、小便黃赤,甚則淋太隂之化。~~,~~新校正云:「詳氣肅水冰凝,非太隂之化。」。二之氣,陽廼布,民廼舒,物廼生榮,厲大至,民善暴死臣位君故爾。三之氣,天政布,涼廼行,燥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寒熱,瘧也。
白話文:
第一個月
- 地氣轉移,陰氣開始凝結,寒氣開始收斂。
- 水開始結冰,寒雨消散。
- 此時生病的症狀有:內熱腹脹、面色浮腫、嗜睡、咳嗽、打噴嚏、打哈欠、嘔吐、小便黃赤。
- 嚴重時,會影響太陰經。
- 新校正版本中指出:「考量到寒氣收斂、水結冰的狀況,應該是太陰經變化,而非太陰經受影響。」
第二個月
- 陽氣開始發散,萬物開始舒展,生機勃勃。
- 厲氣盛行,容易導致暴死。
- 臣子被上位者害死的情況較多。
第三個月
- 天氣晴朗,涼爽的風開始吹拂。
- 燥熱交替出現,燥熱極盛時會降雨。
- 此時生病的症狀有:寒熱交替,即瘧疾。
四之氣,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譫妄、少氣、嗌乾引飲,及爲心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骨痿、血便骨痿無力。五之氣,春令反行,草廼生榮,民氣和。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温,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廼康平,其病温君之化也。故食歲榖以安其氣,食間榖以去其邪,歲宜以鹹、以苦、以辛,汙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折其鬱氣,資其化源化源,謂六月迎而取之也。~~,~~新校正云:「按金王七月,故逆於六月,寫金氣。
白話文:
四之氣 ,寒氣下降,降雨,會導致疾病突然發作,如昏倒、顫抖、胡言亂語、氣喘、喉嚨乾渴多喝水,以及心痛、膿腫、瘡瘍、瘧疾病、骨質疏鬆、便血、骨質疏鬆無力。
五之氣 ,春天的氣候相反,草木開始生長繁榮,百姓身體健康。
終之氣 ,陽氣散佈,天氣回暖,蟄伏的昆蟲開始出現,河水不結冰,百姓身體健康。疾病是溫病的變化。
因此,食取秋季的穀物以穩定身體,食取冬天的穀物以去除邪氣,秋季的穀物應具有鹹、苦、辛的味道,能淨化、清熱、疏散,以穩定身體運轉,不讓邪氣入侵,去除鬱結之氣,供給化源,化源是指在六月收穫穀物。~~,~~新校正雲:「按金王為七月,所以逆於六月,指金屬之氣。
」。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少角、少徵歲,同熱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少宮、少商、少羽歲,同清用方多以地熱之化治之。火在地,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熱者多天化。用涼逺涼,用熱逺熱,用寒逺寒,用温逺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隂陽之紀也。
帝曰:「善。少陽之政柰何?」
白話文:
根據寒熱程度和病情的輕重程度來制定治療方案。熱證多由天部的影響所致,寒證多由地部的影響所致。熱證的治療方劑多用性質較清涼的藥物,治療寒證的方劑多用性質較溫熱的藥物。火屬地,所以寒證多由地部的影響所致。金屬天,所以熱證多由天部的影響所致。治療熱證時宜用較涼性的藥物,治療寒證時宜用較溫性的藥物。飲食宜遵循相同的原則。有些情況下則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治療疾病的原則。如果違反了這個原則,就會擾亂天地之間的規律,影響陰陽平衡。
歧伯曰:「寅申之紀也。少陽、太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則其氣逆。』」、厥隂。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運,風鼓新校正云:「詳風火合勢,故其運風鼓,少隂司天,太角運亦同。」。其化,鳴紊啟坼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德鳴靡啟坼。
』」。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脇驚駭。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白話文:
岐伯說:「寅申之際在歲時中代表少陽、厥陰之氣。壬寅與天符星運轉相同,壬申也與天符星運轉相同。這時候的運化,風氣鼓動。其變化,發揚聲響,開啟分離。」
少陽、太徵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而收氣後。』」、厥隂。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運,暑。其化,暄囂鬱燠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暄暑鬯燠』,此變暑爲囂者,以上臨少陽故也。」。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鬱血、溢血、𣳘心痛。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白話文:
少陽、太徵更正版的說法:根據《五常政大論》,「上升到徵,然後收斂氣息」。
厥陰的對應天符是戊寅和戊申。它的氣候運轉是夏季。它的化氣是溫和、喧鬧、濕熱。
它的變異是炎熱猛烈、沸騰。它的病症是上熱、鬱血、溢血、心痛。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陽、太宮、厥隂。甲寅、甲申。其運,隂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體重、胕腫、痞飲。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白話文:
少陽、太宮、厥陰
對應的時辰為甲寅、甲申。
運化特點:
- 天氣:陰雨
- 自然現象:柔潤沉重,充滿水氣
- 氣候變化:震驚飄忽不定
病證特徵:
- 體重增加(多為水腫)
- 胕部(膝蓋後側)腫脹
- 飲食積聚,形成痞滿
當令經絡:
- 主要經絡:太宮經(肺經)
- 其他相關經絡:少商經(心經)、太羽經(肝經)、太角經(腎經)、少徵經(膀胱經)
少陽、太商、厥隂。庚寅、庚申同正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霧露蕭飋。』又大商三運,兩言蕭飋,獨此言清切,詳此下如厥隂,當此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白話文:
少陽(指三焦經)
太商 (指肺經) 厥陰 (指肝經)
時間: 庚寅、庚申同屬太商
特質:
- 運化方式:涼
- 自然變化:霧露清澈(或蕭瑟)
- 病理變化:肅殺凋零
常見症狀:
- 肩背胸部的疾病
時間循環:
- 太商、少羽結束
- 少角開始
- 太徵、少宮
少陽、太羽、厥隂。丙寅、丙申。其運寒肅新校正云:「詳此運不當言寒肅,以注太陽司天太羽運中。」。其化,凝慘凓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作『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白話文:
少陽、太羽、厥陰
- 運氣:丙寅年、丙申年
- 運氣變化:凝固、寒冷、凜冽
- 病變:冰雪霜雹
- 疾病:寒浮腫
太羽運結束後,進入太角運
- 太羽運結束
- 太角運開始
- 調: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新校正云:「詳少陽司天,太隂司地,正得天地之正,又厥隂少陽司地,各云得其正者,以地主生榮爲言也,本或作天氣止者,少陽火之性用動躁,云止,義不通也。」,地氣擾,風廼暴舉,木偃沙飛,炎火廼流,隂行陽化,雨廼時應,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見明而大。~~,~~新校正云:「詳六氣惟少陽厥隂,司天司地,爲上下通和,無相勝剋。
白話文:
上述所有少陽司天主管的事情,都是氣凝聚成型後,從原初開始運行。
《天氣正新校正》中說:「仔細分析,發現少陽主宰天空,太陰主宰大地,這恰好得到天地正理的要旨。又提到厥陰和少陽主宰大地,各自說自己得到了正理,這是因為大地主管生長發育的緣故。原本只寫成『天氣』兩個字的原因,是因為少陽之火性質躁動,如果說『止』,這個意思就不通順。」
地氣受到擾動,風就會猛烈吹動,樹木會被吹倒,砂塵會飛揚,火焰會蔓延,陰氣轉化為陽氣,雨水就會適時降落。火與木同屬一類,在上面則有熒惑星和歲星同時出現,又明亮又大。
《天氣正新校正》中又說:「仔細觀察六氣,只有少陽和厥陰主宰天空和大地,上通下和,沒有相互剋制。」
故言火木同德,餘氣皆有勝剋,故言合德。」。其榖,丹蒼。其政,嚴。其令,擾。故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太隂橫流,寒廼時至,涼雨並起,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内爲𣳘滿,故聖人遇之,和而不爭,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𣳘、聾、嘔吐、上怫腫、色變。
白話文:
因此說「火木同德」,其他的氣息都有相生相剋的關係,所以說「合德」。它的穀物是紅色和藍色。它的政令嚴格,它的號令混亂。因此風熱交加,雲霧沸騰,太陰之氣橫行,寒氣來臨,冷雨也隨之而來。百姓會患上寒病,外發瘡瘍,內有痞滿。所以聖人應對這種情況時,會調和而不爭,往復治療。百姓會患上寒熱、瘧疾、痞滿、耳聾、嘔吐、上氣腫脹、面色改變等疾病。
初之氣,地氣遷,風勝廼搖,寒廼去,候廼大温,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温病廼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欬逆、頭痛、血𫝆詳字當作『崩』。、脇滿、膚腠中瘡少隂之化。二之氣,火反鬱太隂分故爾。白埃四起,雲趨雨府,風不勝濕,雨廼零,民廼康,其病熱鬱於上、欬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昬憒、膿瘡。
白話文:
第一個氣候階段
大地之氣遷移,風勢強勁搖動萬物,寒氣消散,天氣轉暖,草木早早發芽,寒氣來臨也不會造成傷害,溫病因此產生。溫病之氣鬱結在身體上部,導致血溢、眼睛充血、嘔吐、頭痛、血崩、肋部脹滿、皮膚腠理間出現瘡瘍,這是少陰之氣轉化為陽氣的緣故。
第二個氣候階段
火氣反覆鬱積在太陰之分,導致暴雨如注。白塵四起,雲朵匯聚,雨水降落,風勢無法勝過濕氣,因此下雨。此時民眾身體康健,但容易患上熱鬱在上之疾,表現為嘔吐、胸中疼痛難受、頭痛、發熱、昏沉、膿瘡。
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廼涯,民病熱中,聾、暝、血溢、膿瘡、欬、嘔、鼽衂、渴、嚏、欠、喉𤷒、目赤、善暴死。四之氣,凉廼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五之氣,陽廼去,寒廼來,雨廼降,氣門廼閉新校正云:「按王注〈生氣通天論〉,氣門玄府也,所以發𣳘經脉榮衞之氣,故謂之氣門。」。
白話文:
第三時節:天上的陽氣散佈,炎熱的夏天到來,少陽之氣上升,降下大雨,人們容易中暑,出現耳聾、眼花、流血、化膿、咳嗽、嘔吐、腹瀉、口渴、打噴嚏、打哈欠、喉嚨乾澀、眼睛發紅、容易猝死。
第四時節:涼氣逐漸到來,夏天的酷暑逐漸消退,降下白露,人們的身體健康平和,但容易出現全身痠痛。
第五時節:陽氣逐漸消退,寒氣逐漸到來,降下大雨,氣門閉合(注:氣門指玄府,是運行人體氣血的樞紐)。
剛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地氣正,風廼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開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欬抑,其運氣賛所不勝,必折其鬱氣,先取化源化源,年之前十二月,迎而取之。新校正云:「詳王注資取化源,俱注云:『取其意有四等,太陽司天取九月,陽明司天取六月,是二者先取在天之氣也。少陽司天取年前十二月,太隂司天取九月,是二者乃先時取在地之氣也。
白話文:
春天樹木剛剛發芽就枯萎了,人要避暑防寒,君子要周全安排。到了冬季,地氣旺盛,陽風吹拂,萬物再度生長,天氣溫和濕潤,人的身體開合失調,會出現心痛的症狀。陽氣無法內藏,導致咳嗽氣喘。在這個運氣中,鬱氣盛行,必定會壓抑元氣。要先從化源著手調養,也就是在年前的十二月,就要開始調養。
校對後的說明:「詳見王註的引文,其中都有提到四種化源,太陽司天取九月,陽明司天取六月,這兩種是根據天象來取氣。少陽司天取年前十二月,太陰司天取九月,這兩種是根據時令來取氣。」
少隂司天取年前十二月,厥隂司天取四月。』義不可解,按《玄珠》之說則不然,太陽陽明之月與王注合少陽少隂,俱取三月,太隂取五月,厥隂取年前十二月,《玄珠》之義可解,王注之月疑有誤也。」。暴過不生,苛疾不起苛,重也。~~,~~新校正云:「詳此不言食歲榖間榖者,蓋此歲天地氣正上下通和,故不言也。
白話文:
少陰主宰的月份從上一年的十二月開始,厥陰主宰的月份從四月開始。這個說法令人費解。
但根據《玄珠》的說法,情況並非如此。太陽和陽明的月份與王注所說的少陽和少陰月份一致,都是在三月。太陰的月份在五月,厥陰的月份從上一年的十二月開始。由此看來,《玄珠》的說法是合理的,而王注中的月份可能存在錯誤。
暴毒之氣不產生,嚴重的疾病也不會發生。嚴重的暴毒之氣,指的就是嚴重的毒氣。
注釋:
批評原注中未提及穀物,是因為此時的穀氣與天地之氣相通,所以並未特別指出。
」。故歲宜鹹辛宜酸,滲之𣳘之,漬之發之,觀氣寒用,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太角、太徵歲同風熱,以寒化多之。太宮、太商、太羽歲異風熱,以涼調其過也。用熱逺熱,用温逺温,用寒逺寒,用涼逺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帝曰:「善。太隂之政柰何?」
白話文:
所以,有寒性的病證宜用鹹辛入腎的藥物,以及酸性的藥物,來滲泄、軟化、化解、發散。觀察氣血的寒熱情況,使用合適的藥物,以調節過盛的狀態。
對於與風熱相關的病證,多使用寒性藥物來化解熱邪。對於與風熱無關的病證,使用寒性藥物的比例應較少。太角、太徵穴位對應的部位與風熱相關,使用寒性藥物治療效果較好。太宮、太商、太羽穴位對應的部位與風熱無關,使用涼性藥物來調節過盛的狀態即可。
用熱性藥物治療熱性疾病,用溫性藥物治療溫性疾病,用寒性藥物治療寒性疾病,用涼性藥物治療涼性疾病,飲食也應遵循這個原則,這是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
要注意,有些藥物是「假」性的,其作用與本性相反,使用不當會加重病情,應避免使用。
歧伯曰:「丑未之紀也。太隂、少角、太陽清熱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委和之紀太宮與正宮同』」。丁丑、丁未。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太隂、少徵、太陽,寒雨勝復同。癸丑、癸未。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白話文:
岐伯說:「醜未的時節。太陰、少角、太陽的清熱之氣一同增盛,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的氣息減弱。」
太隂、少宮、太陽,風清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同。』」。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太隂、少商、太陽,熱寒勝復同。乙丑、乙未。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白話文:
太陰、少宮、太陽三個宮位,風清氣爽,運程勝過從前。同正宮《新校正》中說:「根據《五常政大論》所說:『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相同。』」
己丑年太一天符,己未年太一天符,這個運程,雨水充沛,風力清爽。少宮、太商、少羽運勢終止,少角運勢開始,太徵運勢正盛。
太隂、少羽、太陽,雨風勝復同,同正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涸流之紀,上宮與正宮同。』或以此二歲爲同歲會,爲平水運,欲去同正宮三字者,非也。蓋此歲有二義而輒去其一,甚不可也。」。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白話文:
太陰、少羽、太陽三個星宿當值時,雨和風盛行而相等。宮新校正中說:「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流涸的紀年,上宮和正宮同時當值。』有的人因此認為這兩個星宿同時會合,是平水運程,想要去掉『同正宮』三個字,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這個星宿有兩個含義,卻只去掉了一個,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辛丑年星宿同時會合。辛未年星宿同時會合。
他們的運勢是:寒冷、雨風。少羽星宿結束當值。少角星宿開始當值。太徵、少宮、太商星宿當值。
凡此太隂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萬物生長化成皆後天時而生成也。隂專其政,陽氣退辟,大風時起新校正云:「詳此太隂之政,但以言大風時起,蓋厥隂爲初氣,居木位,春氣正,風廼來,故言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昬霿,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南極,雨府也。差夏,謂立秋之後一十日也。
白話文:
所有這些太陰掌管大自然運行的事情,氣候轉變運行之後,世間萬物生長變化,都是後天時節才生成。陰氣專司其職,陽氣退避,大風時常颳起。大氣下降,地氣上升,田野一片昏暗,白霧塵沙四處瀰漫,烏雲向南飄去,寒冷的雨水多次降落,萬物在夏末秋初時節生成。
民病寒濕,腹滿、身䯒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濕寒合德,黃黑埃昬,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見而大明。其政,肅。其令,寂。其榖黅玄正氣所生成也。故隂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爲冰雹,陽光不治,殺氣廼行黃黑昬埃,是謂殺氣自北及西,流行於東及南也。
白話文:
人民普遍受到寒濕病困擾,出現腹脹、身體沉重煩躁、腹部腫脹、胸悶、嘔吐不適、寒冷肢體僵硬,這些症狀是由於濕寒結合所致。濕寒同時存在,就會導致皮膚黃黑晦暗,流行的病氣交替,對應天上的鎮星和辰星明亮出現。這個時候的政局,會顯得肅穆;法令,會要求保持安靜;收穫的穀物,顏色會偏向深沉暗色,這是因為正氣所產生的緣故。因此,陰氣凝聚在上焦,寒氣積聚在下焦,當寒水力量超過火氣時,就會形成冰雹,陽光照射不治,殺氣就會產生黃黑晦暗的病氣,這種病氣從北方和西方開始,流行到東方和南方。
故有餘宜髙,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榖命其太也以間氣之大者,言其榖也。
白話文:
所以身體有餘的病症適合用升陽的藥物,不足的則用補益的藥物;有餘的病症適合延後治療,不足的則宜及早治療。土地的肥力來自於天氣的變化,人的體質也順應這一規律。穀物間隔生長是因為間隔有影響天氣的因素,所以稱這為「間榖命其太」。
初之氣,地氣遷,寒廼去,春氣正,風廼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廼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廼和,其病,温厲大行,逺近咸若,濕蒸相薄,雨廼時降應順天常,不愆時候,謂之時雨。~~,~~新校正云:「詳此以少隂居君火之位,故言大火正也。
白話文:
一開始,地氣移動,寒氣逐漸消散,春氣逐漸強盛,和風才會吹拂,滋養萬物生長繁榮。人們感到氣血通暢,風濕之氣相互交織。雨水降下後,人們容易患上血溢、筋絡拘緊、關節不利、身體沉重、肌肉萎縮等病症。
第二階段,太陽之氣旺盛,萬物接受滋養,人們身體也更加健康。此時常見的病症是溫熱性疾病,各地流行,濕熱之氣相互交織。雨水適時而降,符合天時規律,不延誤時間,稱為時雨。
注釋:
少陰主君火之位:指少陰經位與心經相表裡,而心主火。
」。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廼時降,寒廼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烟,濕化不流,則白露隂布,以成秋令萬物得之以成。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白話文:
第三季的氣候: 天氣晴朗,濕氣下降,地氣上升,適時降雨,緊接著寒氣也來了。受寒濕影響,人們會出現身體沉重、水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第四季的氣候: 天氣怕火,接近盛夏時蒸發旺盛,地氣上升,天氣炎熱且不通風。清晨傍晚寒風陣陣,蒸熱交加,草木凝結成煙,濕氣化成霧氣而不流動。因此,陰濕的露水遍佈,形成秋季的氣候特徵。萬物得以成熟。人們容易出現皮膚發熱、血氣過盛、瘧疾、心腹發熱、脹滿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水腫。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廼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廼積。隂廼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推於氣交而爲疾也,必折其鬱氣而取化源九月化源,迎而取之,以補益也。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穀以全其眞,食間穀以保其精。
白話文:
當氣候轉寒時,寒氣開始逼近,寒露降下,霜氣也會隨之而來,草木枯黃,寒氣深入身體,對有德之人來說也要嚴加防備,一般民眾更會受到皮毛筋骨的影響。隨著氣候轉冷,寒氣大舉進攻,濕氣也大幅變化,霜氣凝結,陰氣凝聚,水分結冰,陽光無法發揮作用,此時人體受寒會生病,關節僵硬疼痛、腰痛怕冷,這些疾病都是由於寒濕之氣交雜所致,必須疏通鬱結的氣機,從病根處著手治療。
故歲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發之𣳘之,不發不𣳘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賛其陽火,令禦甚寒冬之分,其用五歩量氣用之也。從氣異同,少多其判通言歲運之同異也。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少商,少羽歲是也。有與司天同官,歲又同濕,濕過故宜燥,寒過故宜熱。
白話文:
因此,對於濕氣重的症狀,宜用苦燥溫熱的藥物治療,嚴重時,可發汗以清除濕氣。如果不發汗排濕,濕氣就會外溢,導致肉潰皮裂,水血滲出,必須振奮陽氣,讓它抵抗極度寒冷。治療時使用五步量氣法,根據氣的異同、多少來判斷和治療疾病。對於寒邪偏盛的,用溫熱藥物化解;濕邪偏盛的,用燥熱藥物化解。少商穴、少羽穴的濕氣就是這樣化解的。有的濕氣重,同時又與體內運行氣機的器官相關,所以濕氣過盛時宜用燥熱藥物,寒氣過盛時宜用溫熱藥物。
少角、少徵歲平和處之也。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逺凉,用寒逺寒,用温逺温,用熱逺熱,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隂之政柰何?」
白話文:
略微咳嗽、氣喘,要保持平衡的狀態。症狀若有差異,應多用相似的方法治療;若症狀不同,應遠離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用涼性的藥物遠離其他涼性的藥物,用寒性的藥物遠離其他寒性的藥物。飲食方面也應採取相同的方法。如果症狀有假象,則應反向治療。遵循這些原則,就能達到治癒的目的;違背這些原則,則會導致疾病。
歧伯曰:「子午之紀也。少隂、太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則其氣逆。』」、陽明。壬子、壬午。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支滿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德鳴靡啟拆。』」。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白話文:
歧伯說:「這是子午的時節。少陰、太角、陽明。壬子、壬午。它們的運轉,像風吹動。它們的變化,像是(鳥鳴)聲響。它們的影響,是震動、拉扯、摧倒、拔除。它們引起的疾病,是肢體充血。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為終。」
少隂、太徵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上徵而收氣後。』」、陽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運,炎暑新校正云:「詳太徵運,太陽司天曰熱,少陽司天曰暑,少隂司天曰炎暑,兼司天之氣而言運也。」。其化,暄曜鬱燠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暄暑鬱燠』,此變暑爲曜者,以上臨少隂故也。」。
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血溢。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白話文:
少陰
新校正雲:「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向上徵引後,收斂氣息。』」
陽明
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
其運
新校正雲:「詳見太徵運,太陽管天稱熱,少陽管天稱暑,少陰管天稱炎暑,結合管天的氣象來講述運行。」
其化
新校正雲:「按〈五常政大論〉,寫作『暄暑鬱燠』,這裡把暑改為曜,是因為上面臨少陰之故。」
少隂、太宮、陽明。甲子、甲午。其運,隂雨。其化,柔潤時雨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柔潤重淖。』又太宮三運雨作『柔潤重澤』,此『時雨』二字,疑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白話文:
少陰、太宮、陽明這三個宮位。甲子、甲午這些日子。其運勢表現為陰雨綿綿。其變化表現為柔和濕潤的及時雨。其異常變化表現為地震驚動,驟然降雨。其疾病表現為腹中滿脹,身體沉重。太宮、少商、太羽已過,太角初起,少徵正盛。
少隂、太商、陽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其運,涼勁新校正云:「詳此以運合在泉,故云涼勁。」。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白話文:
少陰、太商、陽明。庚子年與天符星同宮。、庚午年與天符星同宮。同正商新校本註釋說:「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乾燥成熟的季節,上徵音與正商音相同。』」
其運行,寒冷勁急。其象化,霧露蕭瑟。其變化,肅殺凋零。其病症,下清上濁。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少隂、太羽、陽明。丙子歲會、丙午。其運,寒。其化,凝慘凓冽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作『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白話文:
少陰、太羽、陽明。丙子交會日,丙午日。運勢:寒冷。變化:陰冷、悽慘、嚴寒、刺骨。變異:冰雪、霜雹。疾病:寒性腹瀉。太羽結束,太角開始。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少隂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新校正云:「詳此云寒交暑者,謂前歲終之氣少陽。𫝆歲初之氣太陽,太陽寒交前歲少陽之暑也,熱加燥者,少隂在上而陽明在下也。」。雲馳雨府,濕化廼行,時雨廼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見而明大。
白話文:
所有這些是少陽主宰天象的運行,氣候變化遵循先天的規律。地氣肅殺,天氣晴朗,寒冷交替暑熱,暑熱再加乾燥。雲朵奔馳,雨水匯聚,濕氣化生運行,及時的雨降落下來。金火相合,上應星宿熒惑太白顯現而發出明亮的光芒。
其政,明。其令,切。其榖,丹白。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爲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欬喘、血溢、血𣳘、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白話文:
他們的治理,很分明。他們的命令,很嚴格。他們的穀物,色澤紅白。水、火、寒、熱這四種元素,在氣的交會中發生作用,於是疾病就產生了。熱性病發生在上,寒性病發生在下,寒熱交加,在人體內部互相攻擊,民眾便患上咳嗽、氣喘、吐血、便血、打噴嚏、眼睛發紅、眼睛生瘡、寒氣入胃、心痛、腰痛、腹部脹大、喉嚨乾澀腫痛等症狀。
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新校正云:「按陽明在泉之前歲爲少陽,少陽者暑,暑往而陽明在地,太陽初之氣,故上文寒交暑,是暑去而寒始也。此『燥』字乃是『暑』字之誤也。」。寒廼始,蟄復藏,水廼冰,霜復降,風廼至新校正云:「按王注〈六微旨大論〉云:『太陽居木位爲寒,風切列,此風廼至,當作風廼列。』」。
白話文:
太陽初升之氣,地氣轉移,乾燥之氣逐漸消退。寒冷開始來臨,動物蟄伏起來,水結成了冰,霜降下來。
風開始吹起來。
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二之氣,陽氣布,風廼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廼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欬喘目赤。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乾、黃癉、鼽衂、飲發。
白話文:
當陽氣鬱滯時,民眾會出現關節僵硬、腰背疼痛等症狀,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到處可見瘡瘍。
在二月,陽氣開始活躍,風也隨之吹拂,春天的氣候穩定,萬物欣欣向榮;寒氣時至,民眾身體比較康健。此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包括眼病和因熱邪鬱結導致的發熱。
在三月,天氣晴朗,夏季的暑氣漸強,動植物繁盛;寒氣時至,民眾容易出現心痛、寒熱交替、咳嗽喘息、眼睛發紅的症狀。
在四月,悶熱的夏季到來,時常有大雨,寒熱交替出現;民眾容易患上寒熱、咽喉乾燥、皮膚黃、腳氣、水腫等疾病。
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廼化,萬物廼生,廼長榮,民廼康。其病,温。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内格,腫於上,欬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霧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脇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氣終則遷,何可長也。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鬱發,先取化源先於年前十二月迎而取之。
白話文:
五月的氣候,受火力的影響,暑熱升起,陽氣興盛,萬物生長繁榮,民眾身體健康。相應的病症,是溫病。五月底的氣候,燥邪流行,體內殘留的火熱邪氣向上侵犯,導致上半身腫脹、咳嗽氣喘;嚴重的話,可能會吐血。如果寒氣反覆發作,就會產生霧氣籠罩,病邪侵犯皮膚和肌肉,內陷到脇下和少腹之間,導致寒中病症。大地將要轉變氣候,終止五月氣運。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太久。必須抑制火熱的運勢,幫助體內寒涼之氣戰勝火熱,緩解鬱結之氣,提前尋找化解火熱之源的方法。最好的時機是在前一年的十二月份,提前進行預防和治療。
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食歲榖以全眞氣,食間榖以辟虚邪,歲宜鹹以耎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𣳘之,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温熱化太角、太徵歲,同天氣,宜以寒清治之。太宮、太商、太羽歲,同地氣,宜以温熱治之。
白話文:
不要過度傷身而導致疾病。食用糙米可保全元氣,食用一般米可去除虛弱之邪。糙米應以鹹味醃漬,使之溫和而滋養上焦。若過於上實,則用苦味發散,酸味收斂,使下焦安穩。若過於下實,則用苦味攻下。
人體氣質有陰陽差別,治療時應根據其氣質而適量用藥。
屬於天氣寒清之氣質者,用寒冷淸涼之藥物治療。屬於天氣溫熱之氣質者,用溫熱之藥物治療。太角、太微等音階屬天氣,宜用寒涼之藥物治療。太宮、太商、太羽等音階屬地氣,宜用溫熱之藥物治療。
化,治也。用熱逺熱,用涼逺涼,用温逺温,用寒逺寒,食宜同法,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隂之政,柰何?」
白話文:
變化的意思是指治療。使用熱性藥物要遠離熱性的環境,使用涼性藥物要遠離涼性的環境,使用溫性藥物要遠離溫性的環境,使用寒性藥物要遠離寒性的環境,飲食也應當遵循同樣的原則,如果有偽假的情況則相反,若違反這些原則疾病就會發生。
君王說:「好。厥陰季節的治理原則,是怎麼樣的呢?」
歧伯曰:「己亥之紀也。厥隂、少角、少陽,清熱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委和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白話文:
歧伯說:「己亥年。厥陰、少角、少陽,清熱勝復同。」
「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運氣,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厥隂、少徵、少陽,寒雨勝復,同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白話文:
厥陰、少徵、少陽這三個經脈,如果出現寒濕之氣盛旺的情況,癸巳和壬戌這兩個日子經常發生。癸亥這天也經常發生。
它們的運化過程是:熱氣、寒氣、濕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這幾個穴位終止。太角穴位開始發揮作用。
厥隂、少宮、少陽,風清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己巳、己亥。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白話文:
厥陰、少宮、少陽,風清且勝,恢復正常。
同正角新校正註解說:「根據《五常政大論》記載:『卑監的極角與正角相同。』」
己巳、己亥年。在這些年份中,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結束。少角開始。太徵。
厥隂、少商、少陽,熱寒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乙巳、乙亥。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厥隂、少羽、少陽,雨風勝復同。辛巳、辛亥。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
厥隂、少商、少陽,熱寒勝復同,同正角新校正雲:「按〈五常政大論〉雲:『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乙巳、乙亥。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 厥隂經、少商穴、少陽經,寒熱病症都一樣。
- 註釋中說:「《五常政大論》記載:『從革之紀(甲寅年),上角和正角是一樣的。』」
- 乙巳、乙亥。它們的運勢,涼、熱、寒。
- 少商穴,太羽調終止。太角調開始。少徵調、太宮調。
凡此厥隂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太過,歲運化氣行先天時。不及,歲化生成後天時。同正,歲化生成與天二十四氣遲速同,無先後也。~~,~~新校正云:「詳此注云:『同正,歲化與二十四氣同』疑非,恐是『與大寒日交同氣候同』。」。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髙逺,炎熱從之,雲趨雨府,濕化廼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
白話文:
所有這些由厥陰經掌管的天象運行,都是後天氣化運行。
- 「同正」:後天氣化運行與天上的氣候變化同步。
- 「太過」:後天氣化運行超過天上的氣候變化。
- 「不及」:後天氣化運行落後於天上的氣候變化。
- 「同正」:後天氣化運行與天上的二十四節氣變化同等快慢,沒有先後順序。
- 「天氣擾」:天氣混亂。
- 「地氣正」:地氣正常。
- 「風生高遠」:風在高處產生。
- 「炎熱從之」:炎熱隨之而來。
- 「雲趨雨府」:雲彩朝向雨府。
- 「濕化廼行」:濕潤的氣化才開始運行。
- 「風火同德」:風和火配合作。
- 「上應厥星熒惑」:以上這些現象與天上的厥星熒惑相對應。
其政,撓。其令,速。其榖,蒼丹。間榖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初之氣,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二之氣,寒不去,華雪水冰,殺氣施化,霜廼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陽復化,民病熱於中。三之氣,天政布,風廼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白話文:
他們的政治,動盪不安。他們的命令,急促嚴厲。他們的糧食,青黃不接。偶爾出現豐收的年份,但收成卻參差不齊。風乾火熱,反覆發作,昆蟲蘇醒,流水不結冰,下肢流行熱病,上肢流行風病,風乾熱盛的病症反覆出現於體內。
春季初氣,天氣轉寒,殺氣逐漸逼近,人體下半身容易受寒。春季中氣,寒氣未退,冷空氣挾帶雨雪冰霜,殺氣凝結為霜露降下,溫熱的草芽冒出地面,寒雨時常降臨,陽氣逐漸恢復,人體內熱。春季末氣,自然規律運行,風按時颳起,人體可能出現流淚、耳鳴、暈眩等症狀。
四之氣,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爲胕腫。五之氣,燥濕更勝,沉隂廼布,寒氣及體,風雨廼行。終之氣,畏火司令,陽廼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廼生,人廼舒,其病温厲,必折其鬱氣,資其化源化源四月也,迎而取之。
白話文:
在四月份,炎熱、濕氣、熱氣相互交織,爭相侵犯人體上半身,民眾會出現黃疸和水腫。在五月份,乾燥和濕氣加劇,陰氣開始瀰漫,寒氣侵襲身體,風雨交加。在最後的月份,火氣旺盛,陽氣大盛,蟄伏的昆蟲開始出來活動,流水不再結冰,地氣大發,草木開始生長,人們感到舒暢,但疾病仍然會出現,主要是溫熱性疾病,需要疏導鬱滯的氣血,補充陽氣的來源,這個時候就是四月,要適時採取措施。
賛其運氣,無使邪勝,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新校正云:「詳此運何以不言適,氣同異少多之制者,蓋厥隂之政與少陽之政,同六氣分政,惟厥隂與少陽之政,上下無剋罰之異,治化惟一,故不再言。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也。」。用温逺温,用熱逺熱,用涼逺涼,用寒逺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帝曰:「善。夫子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
白話文:
稱讚它的功能,不要讓邪氣勝出,治病時應適時使用辛味藥材來調節上部,鹹味藥材來調節下部。注意不要接觸火氣,不可以冒然接近火氣。新版中校正內容:「詳細說明此運勢中為何不提到適切運用之法,其對氣氣質、氣量多寡的調整準則,這包括厥陰運勢與少陽運勢,都應順應六氣運行,將其分開調治。唯有厥陰與少陽運勢,其對上下運行的調控沒有牴觸或刑罰,其治療方法也只有一種,所以不再重複說明。對於同一屬性之風熱,多使用寒性藥物治療。對於不同屬性之風熱,少用寒性藥物治療。」使用溫和藥物遠離溫性藥物,使用熱性藥物遠離熱性藥物,使用涼性藥物遠離涼性藥物,使用寒性藥物遠離寒性藥物,飲食也應遵循這種原則,有時可以變通,違反這個原則就會生病。
歧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隂之所在,天應以雲,陽之所在,天應以清淨,自然分布,象見不差。先後皆寅時之先後也。先則丑後,後則卯初。。此天之道,氣之常也天道昭然,當期必應,見無差失,是氣之常。。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當時,謂當寅之正也。。」
白話文:
岐伯說:「您問得真好!六氣運行的次序和位置都有規律,因此我們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上觀測它們,看到它們的位置就能知道它們在哪裡。陰氣所在,天空就會有雲;陽氣所在,天空就會晴朗。它們自然而然地分佈著,看它們的現象就能知道它們的位置,絕不會有差錯。先後都指的是寅時前後。如果先到,就緊接著醜時;如果後來,就在卯時開始。這就是天道的運行規律,氣運的常態。天道彰顯分明,只要到了預期的時間,就一定會產生相應的現象,絕不會差錯,這就是氣運的常態。它的運行沒有過多也沒有不足,這纔是正確的軌道,也就是它的運行時間恰到好處。這裡的時間,指的是寅時的正點。」
帝曰:「勝復之氣其常在也,災眚時至,候也柰何?」
歧伯曰:「非氣化者是謂災也十二變備矣。。」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柰何?」
白話文:
皇帝問:「相剋與反剋的氣通常是存在的,當災害偶爾發生時,應該怎麼看這些徵候呢?」
岐伯回答說:「不屬於正常氣化的現象就可以稱為災害,十二種變化都已經具備了。」
皇帝又問:「天地的數理,如何開始與結束呢?」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歲半,謂立秋之日也。~~,~~新校正云:「詳初氣交司在前歲大寒日,歲半當在立秋前一氣十五日,不得云立秋日也。」。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交互,互體也。
白話文:
岐伯說:「問得很詳細!這說明你明白了道理。四季的變化始於春季,終於冬季,秋季之前,是天氣主導,秋季之後,是地氣主導。秋季,指立秋那天。新校正本說:詳查節氣交替的時間,在立冬之前的大寒日,秋季的一半應該是立秋前十五天,不能說是立秋當天。天地間交互作用,氣交主導四季,四季更替就完成了。交互,指相互作用。
上體下體之中,有二互體也。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大凡一氣,主六十日而有竒。以立位數之,位同一氣,則月之節氣中,氣可知也,故言天地氣者,以上下體。言勝復者,以氣交。言橫運者,以上下互。皆以節氣準之,候之災眚,變復可期矣。」
白話文:
在天地之上(天的位置)和之下(地的位置)之間,有兩個互相配對的位置。所以說:「從其位置確定其氣候」這個道理,你理解了嗎?所謂的「氣候」,總而言之就是一種「氣」,主宰著六十天,而且有特殊變化。用位置來排列它,位置一樣的氣,就在月份的節氣中,氣候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說「天地之氣」,是指天地之上的位置和之下的位置;說「勝復」,是說氣候更替;說「橫運」,是指天地之上和之下的位置互相搭配。這些都是以節氣作為準則,觀察它所引發的災禍和變異,變化的規律就可以預測了。
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
歧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治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願聞同化何如?」
白話文:
皇帝說:「我按照那些方法去做,但結果卻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氣的使用有量多量少,治病的效果也有強弱,這些強弱和多少都是受到同樣的規律影響的。」
皇帝說:「希望聽聽這相同的規律是怎麼一回事?」
歧伯曰:「風温,春化同。熱曛昬火,夏化同,勝與復同。燥清烟露,秋化同。雲雨昬暝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運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願聞同地化者何謂也?」
白話文:
岐伯說:「風溫,是春季的氣候特徵。熱暑是夏季的氣候特徵,陽氣盛強,達到極點。乾燥清涼的氣候是秋季的特徵。陰雨綿綿、霧氣沉沉是長夏的氣候特徵。寒氣、霜雪、冰凍是冬季的特徵。這些都是天地間五行運轉和六氣變化的規律,它們會不斷地盛衰變化。」
歧伯曰:「太過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過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歲也六十年中,同天地之化者,凡二十四歲,餘悉隨已多少。。」
帝曰:「願聞其所謂也?」
白話文:
歧伯說:「過度發展而與天同化的有三個方面,不足而與天同化的也有三個方面,過度發展而與地同化的有三個方面,不足而與地同化的也有三個方面,這合計有 24 個變化。在 60 年中,按照天地變化規律發展的有 24 個變化,其他方面都是根據自身條件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
歧伯曰:「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隂。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隂。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陽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陽。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陽。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隂。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隂。戊寅、戊申,太徵上臨少陽。丙辰、丙戌,太羽上臨太陽。
白話文:
歧伯說:「甲辰、甲戌之日,太宮穴位之上有太陰經脈經過。壬寅、壬申之日,太角穴位之上有厥陰經脈經過。庚子、庚午之日,太商穴位之上有陽明經脈經過。以上三組穴位順序重複。癸巳、癸亥之日,少徵穴位之上有少陽經脈經過。辛丑、辛未之日,少羽穴位之上有太陽經脈經過。癸卯、癸酉之日,少徵穴位之上有少陰經脈經過。以上三組穴位順序重複。戊子、戊午之日,太徵穴位之上有少陰經脈經過。戊寅、戊申之日,太徵穴位之上有少陽經脈經過。丙辰、丙戌之日,太羽穴位之上有太陽經脈經過。」
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臨厥隂。乙卯、乙酉,少商上臨陽明。己丑、己未,少宮上臨太隂。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歲,則不加不臨也。」
白話文:
以上三組。丁巳、丁亥日,少角穴位於厥陰經上。乙卯、乙酉日,少商穴位於陽明經上。己丑、己未日,少宮穴位於太陰經上。以上三組。除了這二十四個穴位之外,其他穴位既不加也不臨。
帝曰:「加者何謂?」
歧伯曰:「太過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歲會也。」
帝曰:「臨者何謂?」
歧伯曰:「太過不及皆曰天符,而變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逺寒,用熱逺熱,余未知其然也。願聞何謂逺?」
白話文:
黃帝說:「『加』是什麼意思呢?」
歧伯說:「過度了就叫做『加』,這跟天符是一樣的。不足了也叫做『加』,這跟歲會是一樣的。」
黃帝說:「『臨』是什麼意思呢?」
歧伯說:「過度和不足都叫做天符,只是變化程度不同,病狀輕重不一,生死早晚也不一樣。」
黃帝說:「先生說用寒驅寒,用熱驅熱,我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希望您能解釋一下什麼叫『遠』?」
歧伯曰:「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逺之,所謂時興六位也四時氣王之月,藥及食衣寒熱温涼同者,皆宜避之。差四時同犯,則以水濟水,以火助火,病必生也。。」
帝曰:「温涼何如温涼減於寒熱,可輕犯之乎!?」
白話文:
歧伯說:「不要讓熱與熱相侵犯,不要讓寒與寒相侵犯。順從天氣變化則身體和諧,違逆則會生病。必須謹慎敬畏,遠離這些違逆。所謂『時興六位』,就是根據四季氣候之王的月份,藥物、食物和衣著的寒熱溫涼,都要避免與之相同。如果寒熱不同而同時侵犯,那麼就會以水濟水,以火助火,這樣疾病必定會產生。
歧伯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温,用温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則小犯之。是謂四畏,必謹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須犯者。?」
白話文:
歧伯說:「當身體能量屬熱時,就用熱性療法,不要用寒性療法。當身體能量屬寒時,就用寒性療法,不要用熱性療法。當身體能量屬涼時,就用涼性療法,不要用熱性療法。當身體能量屬溫時,就用溫性療法,不要用寒性療法。如果治療和身體能量同屬性,就不要違背它;如果治療和身體能量相反屬性,就稍微違背一下。這就是所謂的四畏,一定要謹慎觀察才能下藥。」
歧伯曰:「天氣反時,則可依則反甚爲病,則可依時。及勝其主,則可犯夏熱甚,則可以熱犯熱,寒氣不甚,則不可犯之。以平爲期,而不可過氣平則止,過則病生,過而病生與犯同也。是謂邪氣反勝者氣動有勝,是謂邪客勝於主,不可不禦也。六歩之氣於六位中,應寒反熱,應熱反寒,應温反涼,應涼反温,是謂六歩之邪勝也。
白話文:
歧伯說:「當天氣ผิดปกติ เราควรปรับตัวให้เข้ากับการเปลี่ยนแปลง หากการเปลี่ยนแปลงรุนแรง เราควรปรับตัวตามเวลา และเมื่อการเปลี่ยนแปลงมีความรุนแรงมาก เราควรใช้ความร้อนเพื่อต่อสู้กับความร้อน (เช่น ใช้สมุนไพรที่มีฤทธิ์ร้อนเพื่อรักษาอาการร้อน) แต่หากอากาศเย็นไม่รุนแรง เราไม่ควรต่อสู้กับมัน
เป้าหมายของเราคือการรักษาความสมดุล ไม่ควรปล่อยให้ความร้อนหรือความเย็นมีอำนาจมากเกินไป เมื่อเราอยู่ในภาวะสมดุล อาการป่วยก็จะหายไป แต่ถ้าปล่อยให้ความร้อนหรือความเย็นมีอำนาจมากเกินไป อาการป่วยก็จะเกิดขึ้น ซึ่งก็เหมือนกับการที่เราต่อสู้กับสิ่งที่เราไม่ควรต่อสู้ นี่คือสิ่งที่เรียกว่า 'ความชั่วชนะ' หมายความว่าพลังความชั่วร้ายมีอำนาจเหนือกว่า
ลมทั้งหกชนิด (ที่เกี่ยวกับฤดูกาลทั้งหก) เมื่อปรากฏในฤดูกาลที่ไม่ตรงกับมัน เช่น อากาศหนาวมากลับมาปรากฏในฤดูร้อน หรืออากาศร้อนมากลับมาปรากฏในฤดูหนาว ลมเหล่านี้ก็จะกลายเป็นพลังความชั่วร้ายที่มีอำนาจเหนือกว่า หากเกิดกรณีเช่นนี้ เราต้องไม่เพิกเฉยปล่อยให้มันเป็นไป"
差冬反温,差夏反冷,差秋反熱,差春反涼,是謂四時之邪勝也,勝則反其氣以平之。故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賛其復,是謂至治天信,謂至時必定,翼賛皆佐之,謹守天信,是謂至眞妙理也。』」
帝曰:「善。五運氣行,主歲之紀,其有常數乎?」
白話文:
如果在冬季出現反常的溫暖天氣,在夏季出現反常的寒冷天氣,在秋季出現反常的炎熱天氣,在春季出現反常的涼爽天氣,這表示當季的病邪勢力過盛。要治療就要採取「以反治反」的方法,用相反屬性的治療方法來平息病邪。因此說:「不要違背自然規律,不要違逆應季的氣候,不要助長病邪的勢力,不要抑制病邪的消退,這纔是最高的治療原則。天信,指的是季節時間一定,翼贊都是輔佐之法,謹守季節規律,纔是最真確微妙的道理。」
歧伯曰:「臣請次之。甲子、甲午歲,上少隂火,中太宮土運,下陽明金。熱化二新校正云:「詳對化從標,成數。正化從本,生數。甲子之年,熱化七,燥化九。甲午之年,熱化二。燥化四。」,雨化五新校正云:「按本論正文云:『太過不及其數何始?太過者,其數成。
白話文:
歧伯說:「請讓我依序說明。甲子、甲午年,上層為少陰火,中層為太宮土運行,下層為陽明金。甲子年的熱化程度為7,燥化程度為9。甲午年的熱化程度為2,燥化程度為4。雨化程度為5。
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甲年太宮土運太過,故言雨化五,五土數也。」,燥化四,所謂正化日也正氣化也。其化,上鹹寒,中苦熱,下酸熱,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熱淫所勝,平以鹹寒,燥淫于内,治以苦温。
』此云下酸熱疑誤也。」。
白話文:
對於不足的人,其數是生,因為土通常用來生長。在甲年的太宮土運中,土運太旺,所以說雨水有化五種特性,這是因為五種特性是土的數字。「燥」有化四種特性,這就是所謂的「正化」,也就是正氣化生的結果。它的變化是:上面是鹹寒的,中間是苦熱的,下面是酸熱的,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宜」的意思。新校正注:「根據《玄珠》記載,應該是『下面是苦熱的』。再根據《至真要大論》記載,『熱淫所勝,以鹹寒來調和;燥淫於內,用苦溫來治療。』」
乙丑、乙未歲,上太隂土,中少商金運,下太陽水,熱化寒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七宮新校正云:「詳七宮,西室,兌位,天住司也。災之方以運之當方言。」,濕化五新校正云:「詳太隂正司於未,對司於丑,其化皆五,以生數也,不以成數者,土王四季不得正方,又天有九宮,不可至十。」,清化四新校正云:「按本論下文云:『不及者,其數生。
白話文:
乙丑年和乙未年,上面是太陰土,中間是少商金運,下面是太陽水,熱化寒化,勝負相同,這就是所謂的邪氣化為正氣。
「災七宮」的註解說:「詳看七宮,西室,兌位,是天住司的位置。災禍的方向要根據運行的當方言位。」
「濕化五」的註解說:「詳看太陰正司在未,對司在醜,它們的變化都是五,因為它們是生數。不使用成數,是因為土王在四季中都無法得到正方,而且天有九宮,不能到十。」
「清化四」的註解說:「按照本論下面的話說:『達不到的,它的數字為生數。
』乙年少商金運不及,故言清化四,四金生數也。」,寒化六新校正云:「詳乙丑寒化六,乙未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酸和,下甘熱,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酸平,下甘温。』又按至眞要大論云:『濕淫所勝,平以苦熱,寒淫于内,治以甘熱。
』」。
白話文:
乙年少金氣不足,所以說「正化四」,「四」是金的生數。
「寒化六」是指按新校正後的乙丑年和乙未年的寒化日。
所謂「正化日」,就是以當年天干為基準推算出來的日期。
其具體變化是:
- 上焦偏熱,宜用苦熱藥物。
- 中焦平和,宜用酸和藥物。
- 下焦偏熱,宜用甘熱藥物。
這也是藥物和飲食調理時應遵循的原則。
丙寅、丙申歲新校正云:「詳丙申之歲,申金生水,水化之令轉盛,司天相火爲病減半。」。上少陽相火,中太羽水運,下厥隂木。火化二新校正云:「詳丙寅火化二,丙申火化七。」,寒化六,風化三新校正云:「詳丙寅風化八,丙申風化三。」,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鹹温,下辛温,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辛涼。
』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火淫所勝,平以鹹冷,風淫于内,治以辛涼。』」。
白話文:
丙寅、丙申脈象新校正
對應丙申的脈象,申金生水,水的化生作用更加旺盛,天部相火為病減半。
上部為少陽相火,中部為太羽水運,下部為厥陰木。
火化二
新校正雲:「詳丙寅火化二,丙申火化七。」
寒化六,風化三
新校正雲:「詳丙寅風化八,丙申風化三。」
這些都是正化的脈象。
其化象,上部為鹹寒,中部為鹹溫,下部為辛溫,這是適合用藥和飲食的脈象。
新校正
根據《玄珠》記載:「下辛涼。」
丁卯歲會。、丁酉歲新校正云:「詳丁年正月壬寅爲午德符,便爲平氣,勝復不至,運同正角,金不勝木,木亦不災土。又丁卯年得卯木佐之,即上陽明不能災之。」。上陽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隂火,清化熱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新校正云:「詳三宮,東室,震位,天衝司。
白話文:
丁卯年會合,丁酉年新校正的版本說:「詳細來看,丁年正月壬寅是午德符,因此是平氣狀態,邪氣無法得勝,運氣與正角相合,金不能勝木,木也不會剋制土。另外,丁卯年得到卯木相助,即使是上陽明金也不能剋制它。」
上陽明金在中少角木運,下少陰火,清化(寒)與熱化(暑)相同,邪氣得勝,就叫做「邪氣化日」。
三宮受災的新校正版本說:「詳細來看,三宮是指東室,震位(東方),天衝司管轄。」
」,燥化九新校正云:「詳丁卯,燥化九。丁酉,燥化四。」,風化三,熱化七新校正云:「詳丁卯,熱化二。丁酉,熱化七。」,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所勝,平以苦温,熱淫于内,治以鹹寒。』又《玄珠》云:『上苦熱也。
』」。
白話文:
燥化九新校正說:仔細看丁卯日,燥氣化九分;丁酉日,燥氣化四分。風化三,熱化七新校正說:仔細看丁卯日,熱氣化二分;丁酉日,熱氣化七分。這些都是指正氣化日的日期。氣的變化,上部苦味溫性,中部辛辣平和,下部鹹味寒性,這就是藥物和食物應該遵循的原則。新校正說:根據《至真要大論》記載:「燥邪過盛,就用苦溫來調理;熱邪內盛,就用鹹寒來治療。」又,《玄珠》記載:「上部是苦味熱性。」
戊辰、戊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徵火運新校正云:「詳此上見太陽火化減半。」,下太隂土。寒化六新校正云:「詳戊辰,寒化六。戊戌,寒化一。」,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于内,治以苦熱。』又《玄珠》云:『上甘温,下酸平。』」。
白話文:
戊辰、戊戌這兩天。上太陽水,中太徵火,運新校正說:「仔細看,這天上面太陽火氣減半。」,下太陰土。寒化六,新校正說:「仔細看戊辰,寒化六。戊戌,寒化一。」,熱化七,濕化五,這就是所謂的正化日。這些化氣,上面是苦溫,中間是甘和,下面是甘溫,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宜忌。新校正說:「根據《至眞要大論》記載:『寒邪入侵,應以辛熱藥物調理,濕邪內侵,應以苦熱藥物治療。』另外,《玄珠》也說:『上面用甘溫,下面用酸平。』」。
己巳、己亥歲。上厥隂木,中少宮土運新校正云:「詳至九月甲戌月,已得甲戌,方還正宮。」,下少陽相火。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眚四維。』又按《天元玉𠕋》云:『中室,天禽司。』非維宮,同正宮,寄位二宮坤位。
白話文:
己巳、己亥年。上面是肝經運行,中間是脾經運行,下面是膽經運行。風氣清澈,陽氣恢復,邪氣逐漸消散。災禍影響到五臟。
」,風化三新校正云:「詳己巳風化八,己亥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新校正云:「詳己巳熱化七。己亥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風淫所勝,平以辛涼,火淫于内,治以鹹冷。』」。
白話文:
同心圓中,六化之氣乾枯的三個,風化三;濕潤的三個,濕化五;燥熱的三個,火化七。所謂正化的日子,就是這六氣中的正氣日。六化之氣的作用,上面是辛涼的(風),中間是甘和的(濕),下面是鹹寒的(火)。這就是中醫養生的飲食宜忌。
庚午同天符。、庚子歲同天符。上少隂火,中太商金運新校正云:「詳庚午年金令減半,以上見少隂君火,年午亦爲火故也。庚子年,子是水,金氣相得,與庚午年又異。」,下陽明金。熱化七新校正云:「詳庚午年熱化二,燥化四。庚子年熱化七,燥化九。」。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
白話文:
庚午年和庚子年都屬「天符」命格:
-
庚午年:
-
上元:少陰火
-
中元:太商金(修正註解:庚午年金令減半,因為與少陰君火和午年(屬火)相會)
-
下元:陽明金
-
熱化:2
-
燥化:4
-
清化:9
-
庚子年:
-
上元:少陰火
-
中元:太商金(與庚午年不同,子年屬水,與金氣相和)
-
下元:陽明金
-
熱化:7
-
燥化:9
-
清化:9
所謂「正化日」,指的就是這些熱化、燥化、清化的總和。
其化,上鹹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干内,治以苦熱。』」。
白話文:
它的味道變化是:上部是鹹寒的,中部是辛溫的,下部是酸溫的。這符合藥食同源的原則。(新校正說:根據《玄珠》的記載:「下部是苦熱的。」又根據《至眞要大論》的記載:「乾燥、淫邪、內症,則用苦熱的藥物來治療。」)
辛未同歲會。、辛丑歲同歲會。上太隂土,中少羽水運新校正云:「詳此至七月丙申月,水還正羽。」,下太陽水。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新校正云:「詳一宮,北室,坎位,天玄司。」,雨化五,寒化一新校正云:「詳此以運與在泉俱水,故只言寒化一,寒化一者,少羽之化氣也。若太陽在泉之化,則辛未寒化一,辛丑寒化六。
白話文:
辛未年與辛丑年同時出現旱災。
上為太陰土,中為少羽水運(校正:經過詳細考證,得知這一年七月丙申月,水運就會恢復到正羽水運。),下為太陽水。
雨水蒸發為風,成為風雨相催的情況,勝利與失敗交替出現,所謂邪氣會逐漸消散。
災難主要集中在北邊的坎宮(校正:詳情為坎宮,又稱天玄司。)雨水蒸發為風的現象會有五次,寒氣蒸發為風的現象只有一次(校正:因為水運和在泉都屬水,所以只說寒化一次。而這個寒化一次,指的是少羽水運的寒氣變化。如果是太陽水運在泉的寒氣變化,那麼辛未年會寒化一次,辛丑年會寒化六次。)。
」,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酸和,下甘温。』又按至眞要大論云:『濕淫所勝,平以苦熱,寒淫于内,治以甘熱。』」。
白話文:
春天是陽氣萌發的季節,因此稱為「正化日」。這時養生的方法,上焦應食用苦熱的食物,中焦應食用苦和的食物,下焦應食用苦熱的食物,這就是藥食宜的原則。
新校正注云:「根據《玄珠》,上焦應食用酸和的食物,下焦應食用甘溫的食物。」又根據《至眞要大論》,「濕邪過盛時,應以苦熱的食物調理;寒邪在內時,應以甘熱的食物調理。」
壬申同天符。、壬寅歲同天符。。上少陽相火,中太角木運,下厥隂木。火化二新校正云:「詳壬申熱化七,壬寅熱化二。」,風化八新校正云:「詳此以運與在泉俱木,故只言風化八,風化八乃太角之運化也,若厥隂在泉之化,則壬申風化三,壬寅風化八。」,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酸和,下辛涼。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壬申年和天符相符,壬寅年和天符不符。
- 上方:少陽相火的屬性
- 中間:太角木運的屬性
- 下方:厥陰木的屬性
熱化
- 壬申:熱化 7
- 壬寅:熱化 2
風化
- 壬申:風化 3
- 壬寅:風化 8
這是因為運和在泉穴中都是木,所以只提到風化 8,這是太角運的屬性。若厥陰在在泉穴中的屬性,則是壬申風化 3,壬寅風化 8。
化氣
- 上方:鹹寒
- 中間:酸和
- 下方:辛涼
這是藥食宜忌的原則。
癸酉同歲會。、癸卯歲同歲會。上陽明金,中少徵火運新校正云:「詳此五月遇戊午月,火還正徵。」,下少隂火。寒化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九宮新校正云:「詳九宮离位,南室,天英司也。」,燥化九新校正云:「詳癸酉燥化四,癸卯燥化九。」,熱化二新校正云:「詳此以運與在泉俱火,故只言熱化二,熱化二者,少徵之運化也。
白話文:
癸酉年與癸卯年相逢。上面是陽明金,中間是少徵火(運新校正雲:「仔細看這個五月遇到戊午月,火又回到少徵。」),下面是少陰火。寒邪轉化為雨邪,熱邪轉化為濕邪,勝邪和復邪一樣,這就叫邪氣在陽光下消散。災邪轉化為九宮(運新校正雲:「仔細看九宮的離位,就是南房,也是天英司。」),燥邪轉化為九(運新校正雲:「仔細看癸酉年燥邪轉化為四,癸卯年燥邪轉化為九。」),熱邪轉化為二(運新校正雲:「仔細看此處運與在泉都是火,所以只說熱邪轉化為二,熱邪轉化為二指的是少徵的運化。」
若少隂在泉之化,癸酉熱化七,癸卯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鹹温,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苦熱。』」。
白話文:
如果少陰經在泉穴化熱,癸酉日發作的化熱程度為七分,癸卯日發作的化熱程度為二分,這些都是規律的化熱時間。在化熱過程中,上焦會有苦而微溫的症狀,中焦會有鹹而溫的症狀,下焦會有鹹而寒的症狀。這時候適合用藥物和食物調理。
校正:根據《玄珠》的說法,上焦的症狀應該是苦熱。
甲戌歲會同天符。、甲辰歲歲會同天符。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隂土。寒化六新校正云:「詳甲戌寒化一,甲辰寒化六。」,濕化五新校正云:「詳此以運與在泉俱土,故只言濕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温,下苦温,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甘温,下酸平。』又按至眞要大論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于内,治以苦熱。
』」。
白話文:
甲戌年會同天符。甲辰年會同天符。上面陽水,中間太宮土運轉,下面太陰土。**寒化:**甲戌年寒化一,甲辰年寒化六。**濕化:**甲戌和甲辰年都只有土運轉,所以只說濕化五。**正化:**太陽之氣。其轉化:上面苦熱,中間苦溫,下面苦溫,可以調製藥物和食物。
乙亥、乙巳歲。上厥隂木,中少商金運新校正云:「詳乙亥年三月得庚辰月,早見于德符,即氣還正商,火未得王而先平,火不勝則水不復,又亥是水得力年,故火不勝也。乙巳歲火來,小勝也,爲火佐於勝也,即於二月中氣君火時化日,火來行勝,不待水復,遇三月庚辰月,乙見庚而氣自全,金還正商。」,下少陽相火。
白話文:
乙亥年和乙巳年相應。上應厥陰木,中間應少商金(新校正版本說:仔細看乙亥年三月遇到庚辰月,德符早早出現,也就是氣轉回正商,火還沒得到主導權就先平息,火不旺水就不會恢復,而且亥年是水得勢的一年,所以火不旺。乙巳年應火來,略勝,是火協助勝利,也就是於二月中氣君火時化日,火來行使勝利,不用等到水恢復,遇到三月庚辰月,乙見庚而氣勢完備,金又轉回正商。)下應少陽相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日也。災七宮,風化八新校正云:「詳乙亥風化三,乙巳風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新校正云:「詳乙亥熱化二,乙巳熱化七。」,正化度也度,謂日也。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熱病和寒病的相互轉化,就好比戰爭中優勢的反覆爭奪,邪氣逐漸衰敗,這就是疾病康復的過程。
如果某人七宮(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太極)受邪氣侵襲,會出現風熱的症狀。
如果某人四宮(太陽、少陽、陽明、太極)受邪氣侵襲,會出現清熱的症狀。
如果某人二宮(太陽、少陽)受邪氣侵襲,會出現熱病的症狀。
這些變化都是根據陽氣在體內的運行規律而定的。
在康復過程中,飲食宜清涼、酸和、鹹寒,有助於身體恢復元氣。
丙子歲會。、丙午歲。上少隂火,中太羽水運,下陽明金。熱化二新校正云:「詳丙子歲,熱化七,金之災,得其半以運,水太過勝於天令,天令減半,丙午熱化二,午爲火少隂君火司天,運雖水一,水不能勝二火,故異於丙子歲。」。寒化六,清化四新校正云:「詳丙子燥化九,丙午燥化四。
白話文:
丙子流年運勢
丙子流年,上爻為少陽火、中爻為太羽水運、下爻為陽明金。
熱化二
新校正: 丙子流年,熱化七分,金受災,運勢一半好一半壞,水勢過旺超過天令,所以天令減半。
丙午流年運勢
丙午流年,熱化二分,午為火,少陽君火掌管上天,運程雖然只有水,但水無法戰勝兩火,因此與丙子流年不同。
寒化六、清化四
新校正: 丙子年,燥化九分;丙午年,燥化四分。
」,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鹹熱,下酸温,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于内,治以酸温。』」。
白話文:
「正化度」的意思是,人體的健康狀況。其中,上焦屬鹹寒,中焦屬鹹熱,下焦屬酸溫,所以藥物和食物應根據不同的焦段進行調整。
新校正的註解說:「根據《玄珠》的記載,下焦應屬苦熱。」另外,在《至真要大論》中記載:「燥淫於內,用酸溫之藥治療。」
丁丑、丁未歲。上太隂土新校正云:「詳此木運平氣上刑,天令減半。」,中少角木運新校正云:「詳丁年正月壬寅爲千德符爲正角。」,下太陽水。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新校正云:「詳丁丑寒化六,丁未寒化一。」,正化度也。
白話文:
丁丑、丁未年。根據上太陰土的校正,木運平氣上刑,天令減半。中少角木運的校正指出,丁年正月壬寅為千德符,為正角。下太陽水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災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根據校正,丁丑寒化六,丁未寒化一,為正化度。
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熱,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酸平,下甘温。』又按至眞要大論云:『濕淫所勝,平以苦熱,寒淫于内,治以甘熱。』」。
白話文:
它的功效分為三部分:上部的苦溫,中部的辛溫,下部的甘熱。這些性質適合用於藥物和食物。
更正註解:「《玄珠》中記載:『(它)上部為酸平,下部為甘溫。』又根據《至眞要大論》的記載:『(如果)溼邪過盛,則用苦熱治療;(如果)寒邪在內,則用甘熱治療。』」
戊寅、戊申歲天符,~~,~~新校正云:「詳戊申年與戊寅年小異,申爲金佐於肺,肺受火刑,其氣稍實,民病得半。」。上少陽相火,中太徵火運,下厥隂木。火化七新校正云:「詳天符司天與運合,故只言火化七,火化七者,太徵之運氣也,若少陽司天之氣,則戊寅火化二,戊申火化七。」,風化三新校正云:「詳戊寅風化八,戊申風化三。
」,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白話文:
戊寅和戊申年的天符
戊寅年和戊申年是天符星值班的年份。
校正版:
仔細比較戊申年和戊寅年,略有不同。申年屬金,幫助肺臟,肺臟受火刑,其氣稍實,人們的疾病會減半。
上少陽相火,中太徵火運,下厥陰木
上層是少陽相火,中間是太徵火運,下層是厥陰木。
校正版:
天符星主管天象與運氣配合,所以只說火化七,火化七是太徵之運氣。如果少陽星主管天象之氣,則戊寅年火化二,戊申年火化七。
風化三
風化三。
校正版:
戊寅年風化八,戊申年風化三。
己卯新校正云:「詳己卯金與運土相得,子臨父位爲逆。」、己酉歲。上陽明金,中少宮土運新校正云:「詳復罷土氣未正,後九月甲戌月土還正宮,己酉之年木勝火微。」,下少隂火。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清化九新校正云:「詳己卯燥化九,己酉燥化四。
白話文:
己卯年 (註:年份)的最新校正版本中提到:「詳細說明己卯年的金運與運土相得益彰,子水臨父位為反逆。」
己酉年(註:年份)的《 》中記載:
- 上方:陽明金
- 中間:少宮土,運勢的新校正版本提到:「詳細說明復罷的土氣尚未穩定,直到後來的九月甲戌月,土氣才重新穩定於宮位之中,己酉年的木氣旺盛,火氣微弱。」
- 下方:少陰火
風氣清明通透,復罷和通透相同,邪氣也在消散中。這一年會出現宮位之災,清明通透會消散掉九分邪氣(註:己卯年),己酉年的清明通透會消散掉四分邪氣(註:己酉年)。
」、雨化五,熱化七新校正云:「詳己卯熱化二,己酉熱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雨化五,熱化七(新校正版本:卯年熱化二,酉年熱化七)。正化是溫度適中。它的變化,上部是苦微溫,中部是甘和,下部是鹹寒,適合用於藥食。
庚辰、庚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商金運,下太隂土。寒化一新校正云:「詳庚辰寒化六,庚戌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辛温,下甘熱,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甘温,下酸平。』又按至眞要大論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于内,治以苦熱。』」。
白話文:
庚辰年、庚戌年的五行運化:
- **上層為太陽水運:**寒冷的新化程度為六(庚辰年)或一(庚戌年)。
- **中層為太商金運:**清新的新化程度為九。
- **下層為太陰土運:**雨露的新化程度為五。
正化程度:
- 其中的變化,上層屬苦熱,中層屬辛溫,下層屬甘熱。
藥食宜忌:
- 應根據五行屬性選擇藥物和食物。
辛巳、辛亥歲。上厥隂木,中少羽水運新校正云:「詳辛巳年木復土罷,至七月丙申月,水還正羽,辛亥年爲水平,氣以亥爲水,相佐爲正羽與辛巳年小異。」,下少陽相火。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風化三新校正云:「詳辛巳風化八,辛亥風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新校正云:「詳辛巳熱化七,辛亥熱化二。
」,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辛巳年和辛亥年的運勢:
- 上面是厥陰木,運轉到陽位。
- 中間是少羽水,恢復了正位。
- 下面是少陽相火。
雨水和風力相互轉化,都是勝利和康復的徵兆,可以化解邪氣。
- 辛巳年:災難會發生在一個宮位,風力轉化為陽位有八次,寒氣轉化為陽位有一次,火氣轉化為陽位有七次。
- 辛亥年:災難會發生在一個宮位,風力轉化為陽位有三次,火氣轉化為陽位有兩次。
壬午、壬子歲,上少隂火,中太角木運,下陽明金。熱化二~~,~~新校正云:「詳壬午熱化二,壬子熱化七。」,風化八,清化四新校正云:「詳壬午燥化四,壬子燥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酸涼,下酸温,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于内,治以苦熱。』」。
白話文:
壬午、壬子年,上焦屬少陰之火,中焦屬太角木運,下焦屬陽明之金。熱化二,風化八,清化四,這是正常的變化。至於具體的變化,上焦鹹寒,中焦酸涼,下焦酸溫,可以選擇相應的藥物和食物來調理。
癸未、癸丑歲。上太隂土,中少徵火運新校正云:「詳癸未、癸丑左右二火爲間相佐,又五月戊午干德符,癸見戊而氣全,水未行勝爲正徵。」,下太陽水。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新校正云:「詳癸未寒化一,癸丑寒化六。」,正化度也。
白話文:
癸未、癸丑年。上面是太陰土運,中間是少徵火運,下面是太陽水運。寒與雨互相轉化,勝利和失敗同時存在,邪氣被化解。九宮遭受災難,雨水化解五分之三,火勢化解五分之二,寒冷化解五分之一,這是正常的化解過程。
其化,上苦温,中鹹温,下甘熱,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酸和,下甘温。』又按至眞要大論云:『濕淫所勝,平以苦熱,寒淫于内,治以甘熱。』」。
白話文:
其藥性:上面部分為苦味性溫,中間部分為鹹味性溫,下面部分為甘味性熱,用於藥物或食物都適宜。新校正雲:「根據《玄珠》中所說:『上面部分為酸味調和,下面部分為甘味性溫。』又根據《至真要大論》中所說:『濕氣過盛,用苦味性溫來調理;寒氣內盛,用甘味性熱來治療。』」
甲申、甲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宮土運新校正云:「詳甲寅之歲小異於甲申,以寅木可刑土氣之平也。」,下厥隂木。火化二新校正云:「詳甲申火化七,甲寅火化二。」,雨化五,風化八新校正云:「詳甲申風化三,甲寅風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鹹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白話文:
甲申、甲寅年的交節時令。
上層是少陽的相火,
中間是太宮的土運。
太宮土運新校正版本說:
「仔細看甲寅年的土運,與甲申年略有不同,因為寅木可以剋制平穩的土氣。」
下層是厥陰的木。
火化二:新校正版本說:
「仔細看,甲申年火化七,甲寅年火化二。」
雨化五,風化八。新校正版本說:
「仔細看,甲申年風化三,甲寅年風化八。」
這些是正常的化度。
其化象是:上層為鹹寒,中層為鹹和,下層為辛涼,適合用藥和飲食來調理。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歲天符。上陽明金,中少商金運新校正云:「按乙酉爲正商,以酉金相佐故得平氣,乙卯之年,二之氣,君火分中,火來行勝,水未行復,其氣以平,以三月庚辰,乙得庚合,金運正商,其氣乃平。」,下少隂火。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七宮,燥化四新校正云:「詳乙酉燥化四,乙卯燥化九。
白話文:
乙酉年太一天符:上陽明金氣,中少商金氣運行正常,下少陰火氣。熱化寒化,勝復相同,邪氣化解消散。災禍在七宮。
乙卯年天符:上陽明火氣,中君火分中,火氣來臨強盛,水氣未行反覆,氣息平穩。在三月庚辰日,乙火與庚金相合,金氣運行正常,氣息才平穩。災禍在四宮。
」,清化四,熱化二新校正云:「詳乙酉熱化七,乙卯熱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根據清朝的分類,四種口味的藥材分為:
- 四種清化,有助於清熱降火。
- 兩種熱化,有助於溫陽補虛。
但後來修改為:
- 七種熱化,有助於溫陽補虛。
- 兩種熱化,有助於清熱降火。
口味的變化規律是:
- 上層(辛味)具有清涼的功效。
- 中層(辛味)具有溫和的功效。
- 下層(鹹味)具有寒涼的功效。
這些藥材既可以作為藥物,也可以作為食物,對健康有益。
戊子天符。、戊午歲太一天符。上少隂火,中太徵火運,下陽明金。熱化七新校正云:「詳此運與司天俱火,故只言熱化七,熱化七者,太徵之運化也。若少隂司天之化,則戊子熱化七,戊午熱化二。」,清化九新校正云:「詳戊子清化九,戊午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寒,下酸温,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下苦熱。
』又按至眞要大論云:『燥淫于内,治以苦温。』」。
白話文:
戊子年,天符運。戊午年,太一天符運。
-
上層:少陰火
-
中層:太徵火運
-
下層:陽明金
-
熱化七:根據《七政書校正》記載,這個運與司天運都是火運,所以只提到熱化七。熱化七指太徵運的運化。如果少陰司天運,則戊子年份熱化七,戊午年份熱化二。
-
清化九:根據《七政書校正》記載,戊子年份清化九,戊午年份清化四。
-
正化:指度運。
運化的特徵:
- 上層:鹹寒
- 中層:甘寒
- 下層:酸溫
適合服用鹹、寒性質的藥物和食物。根據《玄珠》記載,下層也適合苦熱性質的藥物和食物。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歲太一天符。上太隂土,中少宮土運新校正云:「詳是歲木得初氣而來勝脾,乃病乆土至危,金乃來復,至九月甲戌月,巳得甲合,土還正宮。」,下太陽水,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雨化五新校正云:「詳此運與司天俱土,故只言雨化五。
白話文:
己丑年,太一天符。己未年,太一天符。
上方太陰土,中間少宮土(運新校正雲:詳見太木獲得初氣並強過脾臟,導致疾病困擾長久,情況危急,金氣來復甦,至九月甲戌月,已經獲得甲合,土歸還至正宮。)下方太陽水,風化清淨,勝復同濟,邪氣消散和解。災害發生在五宮,雨水滋潤五新(運新校正雲:詳見這個運勢與司天均屬土,因此僅提及雨水滋潤五。)
」,寒化一新校正云:「詳己丑寒化六,己未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甘和,下甘熱,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酸平。』又按至眞要大論云:『濕淫所勝,平以苦熱。』」。
白話文:
『唐代醫家將「化」字分為正化、寒化兩種,寒化又分六種』,(元代)寒化又修正為一種,(明代)寒化又修正為一種。正化是指氣候的正常變化。在正常氣候變化中,上部喜苦熱,中間喜甘和,下部喜甘熱,所以藥物和食物適宜如此。(元代)修正本作:「按《玄珠》說:『上屬酸平。』又按《至真要大論》說:『濕邪過盛,用平性苦熱的藥物制約。』」
庚寅、庚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商金運新校正云:「詳庚寅歲爲正商,得平氣,以上見少陽相火,下剋於金運,不能太過,庚申之歲,申金佐之乃爲太商。」,下厥隂木。火化七新校正云:「詳庚寅熱化二,庚申熱化七。」,清化九,風化三新校正云:「詳庚寅風化八,庚申風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温,下辛涼,藥食宜也。
白話文:
庚寅、庚申年的節氣。
- 上:少陽相火,意指天氣炎熱。
- 中:太商金運,意指金氣旺盛。但庚寅年時適逢「平氣」,因此金氣不過旺。庚申年時,申金相助,因此金氣旺盛,稱為「太商」。
- 下:厥陰木,意指水氣旺盛。
火化: 庚寅年為「火化二」,庚申年為「火化七」,表示天氣比較炎熱。
清化: 庚寅年為「清化九」,庚申年為「清化七」,表示天氣較為乾燥。
風化: 庚寅年為「風化八」,庚申年為「風化三」,表示風力較強。
以上所述為正常的天氣變化。
建議的藥膳:
- 炎熱天氣(鹹寒):清涼解暑的食物
- 金氣旺盛(辛溫):溫補強身的食物
- 水氣旺盛(辛涼):利水消腫的食物
辛卯、辛酉歲。上陽明金,中少羽水運新校正云:「詳此歲七月丙申水還正羽。」,下少隂火。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清化九新校正云:「詳辛卯燥化九,辛酉燥化四。」,寒化一,熱化七新校正云:「詳辛卯熱化二,辛酉熱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辛卯、辛酉年運勢。上半年的陽明金盛,中半年的少羽水運,下半年的少陰火旺。天地運行,風調雨順,邪氣消散。
災禍集中在一個宮位,乾燥化解九個宮位,寒冷化解一個宮位,炎熱化解七個宮位。這是天地的正氣運行。
藥物和飲食方面,上半年的藥物應甘苦微溫,中半年的食物應甘苦平和,下半年的藥物應鹹寒。
壬辰、壬戌歲,上太陽水,中太角木運,下太隂土。寒化六新校正云:「詳壬辰寒化六,壬戌寒化一。」,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藥食宜也新校正云:「按《玄珠》云:『上甘温,下酸平。』又按至眞要大論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于内,治以苦熱。』」。
白話文:
壬辰、壬戌年,陽氣在上,水運當令,土運居中,木運在下。
寒氣影響六個節氣,壬辰年為寒化六。寒氣影響一個節氣,壬戌年為寒化一。
風氣影響八個節氣,雨氣影響五個節氣,是正常的氣候變化。
這年的氣候變化影響了食物的藥性,上部的甘味溫熱,中部的酸味平和,下部的甘味溫熱,因此適合食用藥性平和的食物。
《玄珠》記載:「上部甘味溫熱,下部酸味平和。」
《至眞要大論》記載:「寒氣過盛,用辛熱之藥平衡;濕氣過盛,用苦熱之藥治療。」
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上厥隂木,中少徵火運新校正云:「詳癸巳正徵火氣平,一謂巳爲火亦名歲會。二謂水未得化。三謂五月戊午月,癸得戊合,故得平氣。癸亥之歲,亥爲水,水得年力,便來行勝,至五月戊午火還正徵,其氣始平。」,下少陽相火。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白話文:
癸巳年同歲會:
在癸巳年,上層有厥陰木運作,中層有少徵火運作,下層有少陽相火運作。
水未得化:
水氣還未得到轉化,所以尚未完全生發。
戊午月癸得戊合,故得平氣:
五月是戊午月,癸水得到戊土的幫助,所以癸水的氣勢才得以平穩。
癸亥年同歲會:
在癸亥年,亥水得勢,開始壓制火勢,直到五月戊午月,火勢重新得勢,兩者才達成平衡。
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
寒邪和雨水轉化為不同的力量,但最終會共同作用,將邪氣消解。
災九宮,風化八新校正云:「詳癸巳風化八,癸亥風化三。」,火化二新校正云:「詳此運與在泉俱火,故只言火化二,火化二者,少徵火運之化也。若少陽在泉之化,則癸巳熱化七,癸亥熱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鹹和,下鹹寒,藥食宜也。凡此定期之紀,勝復正化,皆有常數,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帝曰:「善。五運之氣亦復歲乎復,報也。先有勝制,則後必復也。?」
白話文:
災禍的九宮之中,風會化解八次。(新校正:詳見癸巳年風化八次,癸亥年風化三次。)而火會化解兩次。(新校正:詳見此運與在泉運都屬火,所以只說化解兩次,這兩次化解是指少徵的火運化解。如果是少陽在泉運的化解,那麼癸巳年會有七次熱化,癸亥年會有兩次熱化。)「正化」是均和的變化。化解的週期,在上辛是涼爽,在中鹹是溫和,在下鹹是寒冷,藥物和飲食宜根據這些變化調整。所有這些定期變化、勝衰正化的規律,都有固定的數量,不能不仔細觀察。所以懂得這些規律的人,一言以蔽之(就能說明),而不懂這些規律的人,則會迷茫於無窮的變化之中。這就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歧伯曰:「鬱極廼發,待時而作也待,謂五及差分位也。大温發於辰巳,大熱發於申未,大涼發於戌亥,大寒發於丑寅,上件所勝,臨之亦待間氣而發,故曰待時也。~~,~~新校正云:「詳注『及』字疑『作』氣。」。」
白話文:
歧伯說:「鬱結極致後才會發作,等待時機才能作用。這裡所說的『等待』,指的是五氣分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大溫的氣發作在辰巳時,大熱的氣發作在申未時,大涼的氣發作在戌亥時,大寒的氣發作在醜寅時。上面所提到的受勝之氣,在特定的時間也會因為間氣的影響而發作,所以說要等待時機。」
備註:
「詳注『及』字疑『作』氣」這句話的意思是:「詳盡的註釋中懷疑『及』字應該是『作』字。」
帝曰:「請問其所謂也?」
歧伯曰:「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歲太過其發早,歲不及其發晚。。」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爲病甚,徐者爲病持持,謂相執持也。。」
帝曰:「太過不及其數何如?」
白話文:
黃帝问道:“请问什么是‘五常之气太过不及’?”
岐伯回答说:“五常之气太过或不及,就会导致不同的表现。太过的话,就会提前显现出来,不及的话,就会延迟显现。”
黃帝说:“我想要详细地了解。”
岐伯说:“太过就表现为急剧,不及就表现为缓慢。急剧的话,病情会很严重,缓慢的话,病情就会持续,也就是持续存在的意思。”
黃帝问道:“太过不及,具体有多少种情况呢?”
歧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數,謂五常化行之數也。水數一,火數二,木數三,金數四,土數五。成數,謂水數六,火數七,木數八,金數九,土數五也。故曰:「土常以生也。」數生者,各取其生數多少以占,故政令德化,勝復之休作日,及尺寸分毫並以準之,此蓋都明諸用者也。。」
帝曰:「其發也何如?」
白話文:
歧伯說:「超過正常範圍的,則會達到成熟的數字。不足正常的範圍的,則會生出新的數字。土屬性通常用來產生數字,指的是五行相生相剋的變化規律。水數是 1,火數是 2,木數是 3,金數是 4,土數是 5。成熟的數字,指的是水數 6,火數 7,木數 8,金數 9,土數 5。所以說:『土屬性通常用來產生數字。』數字的產生,根據每個屬性的生數的多少來推算,因此政治法令、道德教化、吉日吉時,以及尺寸分毫的測量,都可以根據這個規律來準確判斷。這就是全面瞭解五行屬性及應用規律的方法。」
歧伯曰:「土鬱之發,巖谷震驚,雷殷氣交,埃昬黃黑,化爲白氣,飄驟髙深鬱,謂鬱抑。天氣之甚也,故雖天氣亦有涯也,分終則衰,故雖鬱者怒發也,土化不行,炎亢無雨,木盛過極,故鬱怒發焉。土性靜定,至動也,雷雨大作,而木土相持之氣乃休解也。《易》曰:「雷雨作解。
白話文:
歧伯說:「土氣淤積爆發,會導致山谷震動,雷鳴電閃,空氣中充滿了黃黑色的塵埃,最終轉化為濃鬱的白霧,飄浮在高空。這種現象叫做『鬱抑』。這是天氣極端變化所致,即使是天氣也會有極限,過猶不及。所以,即使鬱抑之氣盛發,土氣的轉化也會受到阻礙,導致天氣炎熱乾燥,降水稀少。最終,木氣過於旺盛,便會激發鬱抑之氣爆發。土性本應沉穩靜止,但如果受到極度擾動,就會引發雷雨大作,而木土相持之氣也會因此得到緩解。正如《易經》所說:『雷雨交加,帶來緩解。』」
」此之謂也。土雖獨怒,木尚制之,故但震驚於氣交之中,而聲尚不能髙逺也。故曰:「雷殷氣交。」氣交,謂土之上,盡山之髙也。《詩》云:「殷其雷也。」所謂雷雨生於山中者,土旣鬱抑,天木制之,平川土薄,氣常乾燥,故不能先發也。山原土厚,濕化豊深,土厚氣深,故先怒發也。
白話文:
這就是震雷發生的原因。儘管土獨自震怒,但木還能剋制它,所以只會在氣交會時震驚,但聲音還不能傳得很高很遠。所以說:「雷鳴殷殷,因氣交會。」氣交會,是指在土的上方,已經達到了山的高度。《詩經》中說:「雷聲殷殷。」這說明雷雨產生於山中,因為土受鬱抑,天上的木剋制它。平原上的土壤淺薄,氣候經常乾燥,所以不能先發雷聲。而山原的土壤厚實,濕潤化育深厚,土層深厚,氣息綿長,所以能率先震怒發雷聲。
擊石飛空,洪水廼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疾氣驟雨,岸落山化,大水橫流,石迸勢急,髙山空谷擊石先飛而洪水隨至也。洪,大也。巨川衍溢,流漫平陸,漂蕩痊沒於粢盛,大水去已,石土危然,若羣駒散牧於田野。凡言土者,沙石同也。化氣廼敷善,爲時始生始長,始化始成化,土化也。
白話文:
當石頭飛上天空時,巨大的洪水便隨之而來。河水蔓延氾濫,田地和牧場上的泥土彷彿被疾風驟雨沖了一樣。岸邊坍塌,山體崩裂,洪水奔騰洶湧,石頭飛迸勢頭猛烈。高山空谷中,石頭先飛出,然後洪水緊跟著到來。「洪」是大的意思。巨大的河流溢出河道,水漫平地,淹沒了莊稼。洪水退去後,石頭和泥土顯露出來,散落在田野中,就像一羣駿馬自由自在地吃草。這裡所說的「土」,包括沙石在內。「化」就是變化。「氣」分佈才順利,這是時令開始生長、始長始成、化育萬物的時期。所以,泥土變化了。
土被制化,氣不敷,否極則泰,屈極則伸,處怫之時,化氣因之,乃能敷布於庶類,以時而雨,滋澤草木而成也。善調應時也,化氣旣少,長氣已過,故萬物始生始長,始化始成,言是四始者,明萬物化成之晚也。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爲數後,甚則心痛、脇䐜、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脾熱之生。雲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昬,其廼發也。
白話文:
大地遭受滋潤,氣脈卻不足,否極泰來,屈伸互換。在陰鬱之時,萬物生成的氣息也因之而產生變化,於是才得以散佈於天地萬物之中,適時降雨,滋潤草木,促使它們生長。這便是善於順應時令。因為滋潤之氣已經減少,助長之氣已經過去,所以萬物才開始生長,開始成熟。所謂「四始」,指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說明萬物化生、成熟的時間很晚。所以百姓會有心腹脹滿、腸鳴腹瀉、甚至心痛、肋痛、嘔吐、霍亂、水腫、腹瀉、腹痛、身體沉重、脾熱等症狀。當烏雲密佈,霞光籠罩朝陽,山巒隱沒在霧氣之中時,霍亂就爆發了。
以其四氣雨府太隂之所在也。埃,白氣似雲而薄也。埃固有微甚,微者如紗縠之騰,甚者如薄雲霧也。甚者發近,微者發逺。四氣,謂夏至後三十一日起盡至秋分日也。雲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天際雲橫,山猶冠帶,巖谷叢薄,乍滅乍生,有土之見,怫兆已彰,皆平明占之浮游,以午前候望也。
白話文:
以四氣分界線雨府太陰之所在。埃,白色的氣息像雲但很薄。埃本來有微弱和厚重之分,微弱的像紗布或薄紗飄動,厚重的像薄雲或霧氣。厚重的出現較近,微弱的出現較遠。四氣,指的是夏至後三十一日開始到秋分日結束。
雲彩橫貫天空,飄浮不定,生成消散,是旱兆的前兆。天空出現橫貫的雲彩,山嶺彷彿戴著冠帶,山谷叢林茂密,忽隱忽現,有土地露出,旱兆已明顯,這些都是在清晨占卜,並在上午觀察雲彩。
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廼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乾,金廼有聲大涼,次寒也。舉,用事也。浮煙,燥氣也。殺氣霜氛,正殺氣者,以丑時至,長者亦卯時辰時也。其氣之來,色黃赤黑雜而至也,物不勝殺,故草木蒼乾。蒼薄,青色也。
白話文:
金旺的時節來臨,天空清淨,地面明亮,風清氣爽。大寒氣上升,草木騰起煙霧,乾燥之氣流動。暴雨驟然而起,殺氣逼近。草木枯黃,金氣大旺。大寒,其次是寒冷。上升,指發作作用。浮煙,指乾燥之氣。殺氣和霜氣,正是殺氣啊!從醜時到來,至卯時或辰時為盛。它的氣息來襲時,顏色黃、赤、黑混雜出現,萬物受殺氣侵襲,故草木枯敗。蒼薄,指青色。
故民病欬逆、心脇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山澤焦枯,土凝霜鹵,怫廼發也。其氣五夏火炎亢,時雨旣愆,故山澤焦枯,土上凝白鹹鹵,狀如霜也。五氣,謂秋分後至立冬後十五日内也。夜零白露,林莽聲悽,怫之兆也夜濡白露,曉聽風悽,有是乃爲金發徵也。
白話文:
因此,百姓們出現了咳嗽逆氣、心窩和兩肋脹滿牽引下腹部、容易劇烈疼痛、不能平躺、喉嚨乾澀、臉色晦暗、面色發青發黑是因為金氣過盛,木氣受傷。山川湖澤都乾枯焦灼,土壤凝結著像霜一樣的鹽鹵,這是金氣發作的徵兆。這種天氣是因為五夏季節火力亢盛,而時令雨水又未能及時降下,導致山川湖澤乾枯,土地表面凝結著白色的鹹鹵,像霜一樣。五夏,指秋分後到立冬後的十五天內。夜晚降落白色露珠,森林發出蕭瑟的聲音,這是金氣發作的預兆。夜晚有露水,清晨聽到蕭瑟的風聲,出現這些情況就是金氣發作的徵兆。
水鬱之發,陽氣廼辟,隂氣暴舉,大寒廼至,川澤嚴凝,寒雰結爲霜雪雰,音紛。寒雰,白氣也,其狀如霧而不流,行墜地如霜雪,得日晞也。甚則黃黑昬翳流行,氣交廼爲霜殺,水廼見祥黃黑亦濁惡氣水氣也。祥,妖祥,亦謂泉出平地。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隂勝陽故。
白話文:
水氣上逆發作時,陽氣就會消散,陰氣就會暴漲,極度寒冷就會到來,河川湖泊都會結冰,寒霧凝結成霜雪。寒霧是指白色氣體,它的形狀像霧氣但不會流動,它會飄落到地上變成霜雪,遇到陽光就會消散。嚴重的寒霧會呈現黃黑色,並會漂浮流動,陰陽之氣交會就會形成霜降,水氣就會出現異常(例如泉水從平地湧出)。因此,人們會得寒氣侵襲的疾病,例如心痛、腰部和脊椎疼痛、大關節活動不便、屈伸困難、容易昏厥、腹部脹滿和堅硬,這是因為陰氣勝過陽氣的緣故。
陽光不治,空積沉隂,白埃昬暝而廼發也。其氣二火前後隂精與水皆上承火,故其發也,在君相二火之前後,亦猶辰星迎隨日也。太虚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深玄,言髙逺而黯黑也。氣似散麻,薄微可見之也。寅後卯時,候之夏月,兼辰前之時,亦可候也。
白話文:
陽光無法治療,唯有累積陰氣,淡淡的霧氣在清晨和夜晚才會出現。其氣候為前火後火,所有陰精和水氣都上升承受火氣,所以它的發作時機在主火和相火之前後,就如同晨星迎接著太陽一樣。太虛深遠而玄妙,氣候仍然散亂,若隱若現,它的顏色是帶有微微黃色的黑色,這是將要發病的先兆。深遠而玄妙,指的是高遠而黑暗;氣候像散亂的麻絮,微弱而可見。在寅時後的卯時,以及夏天的辰時前,也可以觀察到這種氣候。
木鬱之發,太虚埃昬,雲物以擾,大風廼至,屋發折木,木有變屋發,謂發鴟吻。折木,謂大樹摧拔摺落,懸辛中拉也。變,謂土生異木,竒狀也。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鬲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白話文:
在肝氣鬱結的病症發生時,體內陰氣勝過陽氣,身體虛弱昏暗,體內雜氣攪動,會引發劇烈的風暴。風暴來臨時,房屋瓦片被掀翻,樹木被折斷。其中,樹木有變化房屋瓦片,指的是房屋上出現了鴟吻。樹木折斷,指的是高大的樹木被風吹倒折斷,懸掛在空中。變化,指的是土地上長出了奇特的樹木,形狀特殊。因此,患病的人會感到胃脘部和心臟部位疼痛,胸肋兩側和喉嚨不通暢,無法進食和喝水,嚴重時會耳鳴,頭暈目眩,不認人,容易突然癲癇發作,筋骨僵硬而無法動彈,甚至突然倒地昏迷不醒。
太虚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鬱,若橫雲不起,雨而廼發也,其氣無常氣如塵如雲,或黃黑鬱然,猶在太虚之間,而特異於常,乃其候也。長川草偃,柔葉呈隂,松吟髙山,虎嘯巖岫,怫之先兆也草偃,謂無風而自低。柔葉,謂白楊葉也。無風而葉皆背見,是謂呈隂。
白話文:
蒼穹高遠,天際遼闊,或因氣體混濁而呈現出黃黑色,就像橫亙的雲層遲遲不散,預示着即將降雨。這種氣體不固定,如塵似雲,有時呈現出黃黑色,它們瀰漫在空中,與平常的氣象顯得格格不入,這就是(降雨的)徵兆。
此外,河流中的水草低垂,柔嫩的葉子顯露出陰暗的一面,松樹在高山上發出低吟,老虎在洞穴裏咆哮,這些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預兆。水草低垂,指的是在沒有風的情況下,水草自己低下去。柔嫩的葉子,指的是白楊樹的葉子。在沒有風的情況下,葉子都反過來,露出背面,這就叫做呈陰。
如是皆通微甚,甚者發速,微者發徐也,山行之候,則以松虎期之,原行亦以麻黃爲候,秋冬則以梧桐蟬葉候之。
白話文:
總之,這些徵兆如果通達微小、明顯的話,明顯的表現會比較快,微小的表現會比較慢。如果按照山行秋季的時節來預測的話,就以松針和虎紋來看;平原行秋季的時節來預測的話,就以麻黃草來看;秋冬季節的話,就以梧桐樹葉變黃和蟬鳴來預測。
火鬱之發,太虚腫翳,大明不彰腫翳,謂赤氣也,大明日也。~~,~~新校正云:「詳經注中腫字疑誤。」。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厦騰煙,土浮霜鹵,止水廼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廼後太隂太陽在上,寒濕流於太虚,心火應天,鬱抑而莫能彰顯,寒濕盛已,火廼與行,陽氣火光,故曰:「澤燔燎,井水減少,妄作訛言,雨已愆期也。濕化廼後,謂陽亢主時,氣不爭長,故先旱而後雨也。
白話文:
當火氣鬱結時,會導致身體腫脹和發炎,眼球紅腫,視物不清。
「腫翳」指的是發炎引起的紅腫,「大明」指的是清晰的視力。
《新校正》中推測「腫」字可能是筆誤。
當炎熱的火氣肆虐,酷暑來臨,山澤被焚燒,樹木冒出樹脂,房屋冒出熱氣,土地乾燥龜裂,池塘水位下降,草木枯黃。
風力四起,人們胡言亂語,濕熱之氣滯留在地面,太陰(月亮)和太陽高掛天空,寒濕之氣遍佈大地。
心火的能量與天空相應,但受到寒濕之氣的壓制,無法正常發揮作用,身體的寒濕之氣積累過多,心火就會發作。
陽氣和火光上升,所以說「山澤被焚燒,井水減少,人們胡言亂語,下雨延遲」。「濕熱之氣滯留」是指陽氣過剩主導季節,導致氣候失衡,所以先旱後雨。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脇腹、胸背、面首、四支䐜憤臚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廼有動,注下,温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廼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火鬱而怒,爲土水相持,客主皆然,悉無深犯,則無咎也。但熱已勝寒,則爲摧敵,而熱從心起,是神氣孤危,不速救之,天眞將竭,故死。
白話文:
因此,人如果患有氣虛、瘡瘍、癰腫、脇腹、胸背、面部、四肢腫脹疼痛、潰瘍、嘔吐反胃、氣喘、骨痛、關節活動受限、腹瀉、熱性瘧疾、腹中劇痛、血流不止、精液減少、眼睛發紅、心火旺盛,嚴重者還會感到頭暈、煩悶、抑鬱、容易暴斃。這是因為體內火熱與寒邪相互作用,無論是受邪氣侵入者還是體內本身的寒熱,只要沒有嚴重損害,就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熱邪已經壓制了寒邪,就會摧毀人體正常機制,而且熱從心臟產生,這是神氣孤立危急的表現,如果不迅速搶救,天生的真氣將會耗盡,導致死亡。
火之用速,故善暴死。刻終大温,汗濡玄府,其廼發也。其氣四刻終,謂晝夜水刻之終盡時也。大温,次熱也。玄府,汗空也。汗濡玄府,謂早行而身蒸熱也。刻盡之時,隂盛於此,反無涼氣,是隂不勝陽,熱旣已萌,故當怒發也。~~,~~新校正云:「詳二火俱發。四氣者何?蓋火有二位,爲水發之所,又大熱發於申未,故火鬱之發在四氣也。
白話文:
火性急躁,所以容易導致猝死。如果在深夜時分,身體發熱出汗,那就要特別注意。因為從深夜到次日清晨這段時間,陰氣最盛,如果沒有涼氣,就代表陰氣無法克制陽氣,熱氣已經萌發,很快就會發作。
」。動復則靜,陽極反隂,濕令廼化廼成火怒爍金,陽極過亢,畏火,求救土中,土救熱金,發爲飄驟,繼爲時雨,氣廼和平,故萬物由是廼生長化成,壯極則反,盛亦何長也。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謂君火王,時有寒至也,故歲君火發亦待時也。
白話文:
陰陽交互,動極則靜,陽氣達到頂點時會轉化為陰氣。濕氣因此變化成火,灼燒金屬。陽氣過盛時,會畏懼火,於是尋求土壤的庇護。土壤冷卻了灼熱的金屬,引發暴雨,轉而為時雨,氣候於是平衡。因此,萬物得以生長化育。
但壯盛達到極致就會轉變,盛極必衰。頭髮花白,水結為冰,山川冰封,都是陽氣衰落的徵兆。而君火(心火)旺盛時,也會伴隨寒氣的到來。因此,君火旺盛時也必須適時而發。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廼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應爲先兆,發必後至,故先有應而後發也。物不可以終壯,觀其壯極則怫氣作焉,有鬱則發,氣之常。。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恒也人失其時,則候無期準也。。」
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發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
白話文:
生氣發作時,會有預兆出現,等預兆達到頂點時,生氣才會發作。生氣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水邪的發作會在火邪之後,出現先兆,發作必定在後,所以先有預兆,然後才會發病。事物不可能永遠處於繁榮壯盛的狀態,從繁榮壯盛的極點可以看出衰敗之氣的產生,衰敗之氣鬱結就會發作,這是氣的自然規律。如果能謹慎地觀察時機,就可以預測疾病發作的時間,錯過時機就會導致病情反覆,五氣運行失常,生化收藏就會失去規律,人體失去了時機,預測就沒有準則。
歧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六氣之下,各有承氣也,則如火位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木氣承之,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位之下,隂清承之,各徵其下則象可見矣。故發兼其下則與本氣殊異。。」
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言不當其正月也。?」
白話文:
岐伯說:「氣有多少種,脈象就有多少種輕微或劇烈。輕微的脈象只反應了本身的氣,而劇烈的脈象則同時反應了它下面的氣。觀察下面這股氣,就可以知道發生了什麼。六種氣的下面,各有相對應的氣承接著。比如:火位的下面,由水氣承接著;水位的下面,由土氣承接著;土位的下面,由木氣承接著;木位的下面,由金氣承接著;金位的下面,由火氣承接著;君位的下面,由陰清承接著。分別觀察每股氣下面的氣,就能看出脈象的變化。所以,脈象兼具它的下屬氣象,就會有別於它的本氣。」
歧伯曰:「命其差謂差四時之正月位也。~~,~~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其故何也?歧伯曰:夫氣之生化與其衰盛異也。寒暑温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故陽之動,始於温,盛於暑,隂之動,始於清,盛於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爲夏之暑,彼秋之忿爲冬之怒。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其終。
白話文:
歧伯說:「命其差」是指四時正月的位置偏離。~~,~~新校正雲:根據《至真要大論》所說:「(火)勝(金)後恢復正常,動作不當位,或在後時纔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歧伯說:「氣的生長化育及它的衰退旺盛是不同的。寒暑溫涼的盛衰作用,存在於四方,所以陽氣的活動,開始於溫和,盛於炎熱;陰氣的活動,開始於清涼,盛於寒冷。春夏秋冬,各個偏離它們的方位,所以《大要》說:春天的溫暖是夏天炎熱的預兆,秋天的燥怒是冬天的寒冷的預兆。謹按四方的候氣,最終都歸於它們的終點。
可見其始,可知彼論,勝復之不當位。』此論五氣之發不當位,所論勝復五發之事則異,而命其差之義則同也。」。」
帝曰:「差有數乎言日數也。!」
白話文:
可以觀察到它的開頭,可以瞭解他的理論,認為勝復五氣發動時不在本位。這個理論探討五氣發動時不在本位,所討論的勝復五發的事例不同,但命名的差序意義相同。
歧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竒也後,謂四時之後也,差三十日餘八十七刻半,氣猶來去而甚盛也。度,日也,四時之後𫝆常爾。~~,~~新校正云:「詳注云八十七刻半,當作四十三刻又四十分刻之三十。」。」
白話文:
歧伯說:「四時之後,每過三十天還會有特別現象,這裡的『後』是指四時之後,多出三十天零八十七刻半,氣息仍然往來旺盛。『度』是指一天,四時之後的溫度都比較正常。」
補註:
根據《校正》,詳細註解中所寫的八十七刻半應為四十三刻又四十分刻的三十倍。
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謂未應至而至太早,應至而至反太遲之類也。正,謂氣至在期前後。?」
歧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
白話文:
黃帝問:「氣到達時有先後的情況是什麼意思?比如說,不應該到的時候卻來得太早,應該到的時候反而來得太晚這類的情況。這裡所說的正常,是指氣的到達時間在預期的先後範圍內。」
岐伯回答說:「如果運行過度,那麼它的到達就會提前;如果運行不足,那麼它的到達就會延後,這是觀察氣到達時間的常規情況。」
黃帝又問:「那麼,按時到達又是怎麼回事呢?」
歧伯曰:「非太過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當時,謂應日刻之期也。非應先後至,而有先後至者,皆爲災。眚,災也。。」
白話文:
歧伯說:「病症的表現既不過度也不欠缺,就會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是一種災難。這裡的『當時』是指預定的時間;有的病症沒有按先後順序到來,卻提前或延後了,這些都是災難的徵兆。
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
歧伯曰:「太過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已勝也冬雨春涼,秋熱冬寒之類,皆爲歸已勝也。。」
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髙下,左右其候,何如?」
歧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氣有餘故化先,氣不足故化後。。」
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氣候在非正常時間轉換的原因是什麼?」
歧伯回答:「過度的時候會適應當季,不足的時候則會歸於已經勝過的那個季節。例如冬天的雨水、春天的涼爽、秋天的炎熱、冬天的寒冷,這些都是歸於已經勝過的那個季節的表現。」
黃帝說:「四時之氣的到來,有早有晚,有高有低,如何左右這些氣候?」
歧伯回答:「氣候的運行有順逆,到來的時間有遲有速,所以過度就會轉化成先天之氣,不足就會轉化成後天之氣。氣充足則轉化成先天的,氣不足則轉化成後天的。」
黃帝說:「我想聽聽氣候的運行指的是什麼?」
歧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觀萬物生長收藏如斯言。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正化之常察物以明之,可知也。故至髙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髙山之巔,盛夏冰雪,污下川澤,嚴冬草生長在之義足明矣。
白話文:
歧伯說:「春天的氣往西走,夏天的氣往北走,秋天的氣往東走,冬天的氣往南走,觀察萬物的生長收藏就像這些說法。因此,春天的氣從下開始,秋天的氣從上開始,夏天的氣從中間開始,冬天的氣從外圍開始,春天的氣從左邊開始,秋天的氣從右邊開始,冬天的氣從後面開始,夏天的氣從前面開始。這四個季節的正氣化生就是這樣。觀察事物來明白它,就能知道了。因此,在最高的地方,冬天的氣總是存在著;在最低的地方,春天的氣總是存在著。高山的山頂上,即使在盛夏也會有冰雪,而在低窪的水澤之地,即使是在嚴冬也會長出草,這個道理就很明顯了。」
~~,~~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地有髙下,氣有温涼,髙者氣寒,下者氣暑。』」。必謹察之。」
白話文:
註:「~~」原字缺,根據新校正版,應為「地形髙下,氣有溫涼」。
地勢有高低,氣候有溫涼。地勢高的地方氣候寒冷,地勢低的地方氣候炎熱。一定要仔細觀察。
帝曰:「善天地隂陽,視而可見,何必思,諸˜昧,演法推求,智極心勞,而無所得耶。。」
黃帝問曰:「五運六氣之運,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
歧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願盡聞之。」
白話文:
黃帝說:「天地陰陽的變化,明明可以看見,為什麼要費心思考?你們這些愚昧的人,憑藉推演法則來探求,耗盡心思,卻一无所获呢?」
黃帝又問:「五運六氣的運轉,如何體現出六氣的正常變化和六氣變化的規律?」
岐伯回答:「六氣的正常變化,有正常運行的規律,也有異常變化的情況,有盛有衰,有健康有疾病,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您想了解哪方面?」
黃帝說:「我希望全部了解。」
歧伯曰:「請遂言之遂,盡也。。夫氣之所至也,厥隂所至爲和平初之氣,木之化。。少隂所至爲暄二之氣,君火也。。太隂所至爲埃溽四之氣,土之化。。少陽所至爲炎暑三之氣,相火也。。陽明所至爲清勁五之氣,金之化。。太陽所至爲寒雰終之氣,水之化。。時化之常也四時氣正化之常候。。
白話文:
歧伯說:「請您繼續說下去,『遂』就是全部的意思。氣到哪裡,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體質。
厥陰所到的地方是平和之氣,是木的變化。
少陰所到的地方是溫和之氣,是君火。
太陰所到的地方是濕熱之氣,是土的變化。
少陽所到的地方是炎熱之氣,是相火。
陽明所到的地方是清涼之氣,是金的變化。
太陽所到的地方是寒冷之氣,是水的變化。
這六種體質是隨著四季變化而產生的,是氣候正常運化的結果。」
厥隂所至爲風府、爲璺啟璺,微裂也。啟,開坼也。。少隂所至爲火府、爲舒榮。太隂所至爲雨府、爲員盈物承土化,質員盈滿,又雨界地綠,文見如環,爲員化明矣。。少陽所至爲熱府、爲行出藏熱者,出行也。。陽明所至爲司殺府、爲庚蒼庚,更也。更代也,易也。。太陽所至爲寒府、爲歸藏物寒,故歸藏也。。司化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分佈的部位是風府穴,呈現微裂的狀態。啓,意指裂開。
少陰經分佈的部位是火府穴,具有舒榮的作用。
太陰經分佈的部位是雨府穴,象徵著土壤滋養萬物,充滿而圓潤,又像雨水滋潤大地,形成圓圈狀的花紋,顯示出圓形的變化和明亮。
少陽經分佈的部位是熱府穴,具有攜帶熱能外出輸送的作用。
陽明經分佈的部位是司殺府穴,呈現更換的狀態。更代,指變換和轉移。
太陽經分佈的部位是寒府穴,具有歸藏的作用。因為寒冷會使物質收縮,所以產生了歸藏的現象。
這是司化常規的表現。
厥隂所至爲生、爲風搖木之化也。。少隂所至爲榮、爲形見火之化也。。太隂所至爲化、爲雲雨土之化也。。少陽所至爲長、爲蕃鮮火之化也。。陽明所至爲收、爲霧露金之化也。。太陽所至爲藏、爲周密水之化也。。氣化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的性質屬於生命,就像風吹動樹木那樣。
少陰的性質屬於生機,就像火光照亮形體那樣。
太陰的性質屬於變化,就像雲雨滋潤土地那樣。
少陽的性質屬於成長,就像火光照耀鮮花那樣。
陽明的性質屬於收斂,就像霧露滋潤金屬那樣。
太陽的性質屬於收藏,就像水滋養萬物那樣。
這正是氣化變化的規律。
厥隂所至爲風生、終爲肅風化以生,則風生也。肅,靜也。~~,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風位之下,金氣承之,故厥隂爲風生而終爲肅也。』。少隂所至爲熱生、中爲寒熱化以生,則熱生也。隂精承上,故中爲寒也。,~~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少隂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故爲熱生,而中爲寒也。』又云:『君位之下,隂精承之,亦爲寒之義也。
白話文:
厥陰到達身體某處時,表現為風氣產生,最終轉化成肅風而產生,所以叫做風生。肅,就是安靜。新校正本說:「根據《六微旨大論》記載:『風位之下,由金氣主導,所以厥陰能產生風,最終轉化為肅。』」
少陰到達身體某處時,表現為熱氣產生,中間轉化成寒熱而產生,所以叫做熱生。陰精承接在上,所以中間表現為寒。新校正本說:「根據《六微旨大論》記載:『少陰之上,由熱氣主導,中間遇到太陽,所以表現為熱生,而中間表現為寒。』又說:『君位之下,由陰精主導,也是產生寒的道理。』」
』」。太隂所至爲濕生、終爲注雨濕化以生,則濕生也。太隂在上,故終爲注雨。~~,~~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土位之下,風氣承之。』王注云:『疾風之後,雨乃零,濕爲風吹,化而爲雨,故太隂爲濕生,而終爲注雨也矣。』」。少陽所至爲火生、終爲蒸溽火化以生,則火生也。
白話文:
太陰所到之處為濕氣滋生,最終會化為雨水滋潤萬物,因此太陰主導濕氣滋生。太陰位於上,所以最終會轉化為降雨。
少陽所到之處為火氣滋生,最終會化為炎熱潮濕的暑熱,因此少陽主導火氣滋生。
陽在上,故終爲蒸溽。~~,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故少陽爲火生,而終爲蒸溽也矣。」。陽明所至爲燥生、終爲涼燥化以生,則燥生也。隂在上,故終爲涼。,~~新校正云:「詳此六氣,俱先言本化,次言所反之氣,而獨陽明之化言燥生終爲涼,未見所反之氣,再尋上下文義,當云陽明所至爲涼生、終爲燥,方與諸氣之義同貫。蓋以金位之下,火氣承之,故陽明爲清生而終爲燥也。
白話文:
太陽在上面,所以最終會產生蒸騰暑氣。~~,新校正注云:「根據〈六微旨大論〉說:『相火(心火)的下方,有水氣承載。』所以少陽(膽)因為火氣而產生,最終會變成蒸騰暑氣。」。陽明(胃)所到之處,會先產生乾燥,最終會轉化為涼燥,那這就是乾燥。陰在上面,所以最終會產生涼意。,~~新校正注云:「仔細探究這六種氣候,都先講本質的變化,再講反向的變化,唯獨陽明之氣變化講燥生終爲涼,沒有提到反向變化。再查閱上下文義,應該說陽明所到之處,會先產生涼意,最終會轉化為乾燥,才與其他氣候的意義一致。因為金位(肺)的下方,有火氣承載,所以陽明會先產生清涼,最終會轉化為乾燥。」
」。太陽所至爲寒生、中爲温寒化以生,則寒生也。陽在内,故中爲温。~~,~~新校正云:「按〈五運行大論〉云:『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隂。』故爲寒生而中爲温。」。德化之常也風生毛形,熱生翮形,濕生倮形,火生羽形,燥生介形,寒生鱗形,六化皆爲主歲及間氣所在,而各化生常無替也,非德化則無能化生也。
白話文:
太陽所照射到的部位產生寒氣,中焦則有溫熱來化解寒氣,所以(太陽所照射到部位)會產生寒氣。陽氣在中焦,所以中焦是溫熱的。
《新校正》說:「根據《五運行大論》記載:『太陽之上,由寒氣治理,中焦接近少陰。』所以太陽所照射到部位會產生寒氣,而中焦則溫熱。」
萬物化生的規律是:風氣能生長毛髮,熱氣能生長翅膀,濕氣能生長肌肉,火氣能生長羽毛,燥氣能生長介殼,寒氣能生長鱗片。這六種化氣都會成為主氣或間氣,它們各自化生的事物始終不變。沒有這些化氣的推動,就不能化生萬物。
厥隂所至爲毛化形之有毛者。。少隂所至爲羽化有羽翼飛行之類也。。太隂所至爲倮化無毛羽鱗甲之類也。。少陽所至爲羽化薄明羽翼蜂蟬之類,非翎羽之羽也。。陽明所至爲介化有甲之類。。太陽所至爲鱗化身有鱗也。。德化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有毛髮的生物。
少陰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有翅膀的飛鳥類。
太陰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沒有毛髮、翅膀、鱗片或甲殼的生物。
少陽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薄如蟬翼的昆蟲類,不是有羽毛的那種翅膀。
陽明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有甲殼的生物。
太陽能量所經過的地方會化育出有鱗片的生物。
這是德能的自然規律。
厥隂所至爲生化温化也。。少隂所至爲榮化暄化也。。太隂所至爲濡化濕化也。。少陽所至爲茂化熱化也。。陽明所至爲堅化涼化也。。太陽所至爲藏化寒化也。。布政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過的地方,會滋養生長、溫養化解。
少陰經過的地方,會促進血氣運行、溫暖化解。
太陰經過的地方,會濡濕滋潤、化解濕氣。
少陽經過的地方,會促進生長、化解熱氣。
陽明經過的地方,會堅固化解、化解暑熱。
太陽經過的地方,會收斂藏匿、化解寒氣。
這是正常的生理運作規律。
厥隂所至爲飄怒太涼飄怒,木也。大涼下承之,金氣也。少隂所至爲大暄寒太暄,君火也。寒下承之,隂精也。太隂所至爲雷霆驟注烈風雷霆驟注,土也。烈風下承之,水氣也。少陽所至爲飄風燔燎霜凝飄風旋轉,風也。霜凝下承之,水氣也。陽明所至爲散落温散落,金也。
白話文:
厥陰所至,表現為浮動而暴怒,過於寒冷。浮動暴怒,屬木。大寒在下方承接,屬金氣。
少陰 所至,表現為極度乾燥寒冷。極度乾燥,屬君火。寒冷在下方承接,屬陰精。
太陰 所至,表現為雷鳴電閃,暴雨傾盆。雷鳴電閃,屬土。暴雨傾盆在下方承接,屬水氣。
少陽 所至,表現為旋轉的風,灼熱的火,霜凝結。旋轉的風,屬風。霜凝結在下方承接,屬水氣。
陽明 所至,表現為分散、溫熱。分散,屬金。
温下承之,火氣也。太陽所至爲寒雪冰雹白埃霜雪冰雹,水也。白埃下承之,土氣也。氣變之常也變,謂變常平之氣而爲甚用也,用甚不已則下承之,氣兼行,故皆非本氣也。
白話文:
溫熱下降承接前者,這是火氣。太陽所經之地出現寒冷、冰雹、風雪、冰雹,這些都是水氣。風雪下降承接前者,這是土氣。氣候的變化是常態,變化是指氣候從平穩狀態轉變為極端狀態,極端狀態持續不斷地發生,就會下降承接前者。這些氣候現象同時發生,所以都不是本氣。
厥隂所至爲撓動、爲迎隨風之性也。。少隂所至爲髙明焰、爲曛焰,陽焰也。曛,赤黃色也。。太隂所至爲沉隂、爲白埃、爲晦暝暗蔽不明也。。少陽所至爲光顯、爲彤雲、爲曛光顯,電也,流光也,明也。彤,赤色也。少隂氣同。。陽明所至爲煙埃、爲霜、爲勁切、爲悽鳴殺氣也。。太陽所至爲剛固、爲堅芒、爲立寒化也。。令行之常也令行則庶物無違。。
白話文:
- **厥陰影響:**會引起沮喪不安、迎風而動的性質。
- **少陰影響:**會產生閃耀的火焰、昏暗的火焰(陽焰)。曛:赤黃色。
- **太陰影響:**會形成陰沉的雲霧、白色的灰塵、晦暗不明的狀態。
- **少陽影響:**會產生明亮顯著的雲彩、赤色的雲彩、昏暗明亮的光芒(電、流光)。彤:赤色。少陰之氣與此相同。
- **陽明影響:**會產生煙塵、霜、勁風、悽厲的殺伐之氣。
- **太陽影響:**會產生剛硬堅固、尖銳鋒利的寒氣變化。
當命令傳遞並執行時,萬物都會順應,不會違背。
厥隂所至,爲裏急筋緩縮,故急。。少隂所至,爲瘍胗、身熱火氣生也。。太隂所至,爲積飲、否隔土凝也。。少陽所至,爲嚏嘔,爲瘡瘍火氣生也。。陽明所至,爲浮虚浮虚薄腫,按之復起也。。太陽所至,爲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症狀:急迫感,筋脈鬆弛緊縮,因此造成小便急迫。 少陰經症狀:腫瘍、身發熱、火氣旺盛。 太陰經症狀:積水腹脹、胃氣不暢、土凝結。 少陽經症狀:打噴嚏、嘔吐,以及化膿性皮膚病和火氣旺盛。 陽明經症狀:浮腫,按壓後回彈。 太陽經症狀:屈伸不利,這是疾病的常見表現。
厥隂所至,爲支痛支柱妨也。。少隂所至,爲驚惑、惡寒、戰慄、譫妄譫,亂言也。𫝆詳慓字當作慓字。。太隂所至,爲蓄滿。少陽所至,爲驚躁、瞀昧、暴病。陽明所至,爲鼽、尻、隂、股、膝、髀、腨、䯒、足病。太陽所至,爲腰痛。病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 (肝經) 所影響,會導致四肢疼痛和妨礙活動。少陰 (腎經) 所影響,會引起驚恐不安、畏寒、發抖、胡言亂語、說些亂七八糟的話。太陰 (脾經) 所影響,會導致腹脹和消化不良。少陽 (膽經) 所影響,會引起驚慌煩躁、昏眩不清、病情突然加重。陽明 (胃經) 所影響,會導致小腹、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足部等部位出現疾病。太陽 (膀胱經) 所影響,會引起腰痛。這些都是疾病常見的表現。
厥隂所至爲緛戾。少隂所至爲悲妄衂衊衊,污血,亦脂也。。太隂所至,爲中滿、霍亂、吐下。少陽所至,爲喉𤷒、耳鳴、嘔、涌涌,謂溢食不下也。。陽明所至皴揭身皮麩象。。太陽所至爲寢汗痙寢汗,謂睡中汗發於胸溢頸掖之間也,俗誤呼爲盜汗。。病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所到之處,會引起扭結纏繞的病症。
少陰經所到之處,會引起哀傷、妄想、汙穢、污血等症狀,污血也可能是脂油。
太陰經所到之處,會引起腹中痞滿、霍亂、嘔吐腹瀉。
少陽經所到之處,會引起喉嚨腫脹、耳鳴、嘔吐、脹滿,這些症狀表示食物不能順利下行。
陽明經所到之處,會引起皮膚粗糙乾裂,像糠麩一樣脫落。
太陽經所到之處,會引起睡覺時流汗,汗出於胸部、頸部和腋下之間,俗稱盜汗。
這些症狀都是疾病的常見表現。
厥隂所至爲脇痛、嘔、𣳘𣳘,謂利也。少隂所至爲語、笑。太隂所至,爲重、胕腫胕腫,謂肉泥按之不起也。少陽所至,爲暴注、瞤、瘛、暴死。陽明所至,爲鼽、嚏。太陽所至,爲流𣳘、禁止。病之常也。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髙則髙,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氣報德報化,謂天地氣也。髙下前後中外,謂生病所也。
白話文:
厥陰經所過之處會導致脇痛、嘔吐、腹瀉。
少陰經所過之處會讓人言語不清、發笑。
太陰經所過之處會出現沉重感、肉腫脹如泥,按壓也不回彈。
少陽經所過之處會導致突然昏迷、頭昏目眩、痙攣、暴死。
陽明經所過之處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
太陽經所過之處會出現流鼻涕、便祕,這是疾病的常見症狀。
凡是這十二種變化,都是氣對身體的反應。比如:
- 氣升則出現高熱
- 氣降則出現水腫
- 氣後則導致疾病後發
- 氣前則導致疾病早發
- 氣居中則導致疾病在體內
- 氣居外則導致疾病在體表
這種氣對身體的反應,是因為氣與天地之氣相呼應。
因此,高低前後中外都是發生疾病的位置。
手之隂陽其氣髙,足之隂陽其氣下,足太陽氣在身後,足陽明氣在身前,足太隂少隂厥隂氣在身中,足少陽氣在身側,各隨所在言之氣變生病象也。故風勝則動動,不寧也。~~,~~新校正云:「詳『風勝則動』至『濕勝則濡𣳘』五句,與〈隂陽應象大論〉文重而兩注不同。」。
白話文:
手上的陰陽脈氣運轉在上,足上的陰陽脈氣運轉在下。足太陽經的氣在身體後面,足陽明經的氣在身體前面,足太陰、少陰、厥陰經的氣在身體中間,足少陽經的氣在身體兩側。按照這些經脈所在的位置,氣的變動會表現出不同的病症。所以風氣盛行,就會讓人感覺到動搖,不安寧。~~,~~新校正雲:「從『風勝則動』到『濕勝則濡𣳘』這五句,與《陰陽應象大論》的文字重複,但注釋卻不同。」
熱勝則腫熱勝氣則爲丹熛,勝血則爲癰膿,勝骨肉則爲胕腫,按之不起。燥勝則乾乾於外則皮膚皴折,乾於内則精血枯涸,乾於氣及津液則肉乾而皮著於骨。寒勝則浮浮,謂浮起,按之處見也。濕勝則濡𣳘,甚則水閉胕腫濡𣳘,水利也。胕腫肉泥,按之陷而不起也。水閉則逸於皮中也。
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帝曰:「願聞其用也。」
白話文:
發熱嚴重會導致腫脹發熱過度會變成像丹藥一樣紅熱,過度勝過血液會變成膿腫,過度勝過骨肉會變成軟組織腫脹,壓下去也不會復原。乾燥過度會導致外在乾枯,皮膚會龜裂。乾燥過度會導致內在精血枯竭。乾燥過度會導致氣及津液枯竭,肌肉會乾枯而皮膚緊貼在骨頭上。寒邪過度會導致腫脹浮起,按壓會看到腫脹的地方。濕邪過度會導致身體濕潤,嚴重時會導致水分滯留、軟組織腫脹和濕潤。軟組織腫脹指肌肉組織液化,按壓會凹陷且不會復原。水分滯留指水分逸出到皮下組織中。
歧伯曰:「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爲化用,謂施其化。。故太隂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隂新校正云:「詳此當云少隂少陽。」。少隂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隂,厥隂風化施於太隂,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白話文:
歧伯說:「這六種氣的作用,各有所偏,產生不同的變化。所謂的『施其化』,就是發揮它們的作用。因此,太陰(寒濕)滋潤變化作用於太陽(熱風),太陽(熱風)寒冷變化作用於少陽(寒熱),少陽(寒熱)炎熱變化作用於陽明(燥熱),陽明(燥熱)乾燥變化作用於厥陰(風濕),厥陰(風濕)風寒變化作用於太陰(寒濕),根據各氣所在的部位和徵兆判斷。」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歧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願聞所在也。」
歧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隨氣所在,以定其方,六分占之,則日及地分無差矣。。」
帝曰:「六位之氣盈虚何如?」
歧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力強而作,不能乆長,故暴而無也。亡,無也。。」
帝曰:「天地之氣盈虚何如?」
白話文:
黃帝問道:「自然形成的位置,如何?」
歧伯回答:「自然形成的位置,就是常規的變化。」
黃帝說:「請講講具體位置。」
歧伯說:「根據其位置,就能推算出月份。跟著氣候的變化,確定其位置,將其分成六份,這樣就能精準地確定日期和方位了。」
黃帝問道:「這六個位置的氣息,盈虛又是如何?」
歧伯說:「太過和太少,有所不同。太過者,緩慢而持久。太少者,暴躁而無力,雖然強勁,但難以持久,所以暴躁而無力。無力,就是沒有力氣。」
黃帝問道:「天地之氣的盈虛又是如何?」
歧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運,謂木、火、土、金、水,各主歲者也。地氣勝則歲運上升,天氣勝則歲氣下降,上升下降運氣常先遷降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非其位則變生,變生則病作。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勝,謂多也。
白話文:
歧伯說:「天氣虛弱,地氣就會跟著虛弱。地氣虛弱,天氣也會跟著虛弱。運氣運行在其中,通常會優先運行。所謂的運氣,是指木、火、土、金、水,它們各自主宰著不同的臟腑。地氣旺盛,臟腑的運氣就會上升,天氣旺盛,臟腑的氣就會下降。上升和下降的運氣,通常會優先發生變化。如果某個運氣受到抑制,就會回歸到相和的運氣,跟著運氣的變化而變化,然後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果運氣不在自己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變化就會導致疾病產生。所以,如果上部旺盛,天氣就會下降而下部旺盛,如果下部旺盛,地氣就會上升而上部旺盛,這指的是過度旺盛。」
上多則自降下,多則自遷,多少相移,氣之常也。~~,~~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論〉云:『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髙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此亦升降之義也矣。」。多少而差其分多則遷降多,少則遷降少,多少之應,有微有甚,異之也。
白話文:
上空較多則下沉,下部較多則上升,多寡互相轉移,這是氣的常態。~~,~~新的注釋校訂說:「根據〈六微旨大論〉上說:『升起之後會下降,下降是指天空,下降後又上升,上升是指大地,天空的氣下降,氣流轉移至地面,地面的氣上升,氣升騰至天空,因此上下相互吸引,升降相互影響,產生變化。』這也是升降的道理。多寡有差異,多則上升或下降得多,少則上升或下降得少,多寡的變化,有的細微,有的明顯,這是其中的差異。
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以其五分七分之,所以知天地隂陽過差矣。」
帝曰:「善。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余欲不逺寒不逺熱,柰何?」
白話文:
輕微的偏差,會造成小的差別;嚴重的偏差,會造成大的差別;非常嚴重的偏差,會導致位置互換,氣候變化,從而產生較大的變化並引發疾病。〈大要〉中說:「嚴重的偏差佔了五分之一,輕微的偏差佔了七分之三,由此可見差別的嚴重性。」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正是由於這五分之一、七分之三的差別,我們才能掌握天地陰陽的偏差程度。
歧伯曰:「悉乎哉問也。發表不逺熱,攻裏不逺寒汗𣳘故用熱,不逺熱。下利故用寒,不逺寒。皆以其不住於中也。如是則夏可用熱,冬可用寒,不發不𣳘而無畏忌,是謂妄,逺法所禁也。皆謂不獲已而用之也,秋冬亦同。~~,~~新校正云:「按至眞要大論云:『發不逺熱,無犯温涼。』」。」
白話文:
歧伯說:「你問得真好哇。發汗療法不遠離熱氣,攻裏療法不遠離寒氣和汗液,所以使用熱治法不遠離熱氣,使用寒治法不遠離寒氣。這些都是因為它們不會停留體內。這樣的話,夏天可以用熱治法,冬天可以用寒治法,不發散汗液,不會有禁忌,這叫做冒險,是遠離法規所禁止的。這都是說不得已才使用的,秋冬季節也一樣。~~,~~新校正中說:『發汗療法不遠離熱氣,不違反溫涼。』」
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
歧伯曰:「寒熱内賊,其病益甚以水濟水,以火濟火,適足以更生病,豈唯本病之益甚乎!。」
帝曰:「願聞無病者何如?」
歧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無病者,犯禁猶能生病,況有病者而未輕減,不亦難乎。。」
帝曰:「生者何如?」
白話文:
黃帝問:「不發作也不進攻卻受到寒熱的侵襲,該怎麼辦?」
岐伯回答:「寒熱是內在的賊人,疾病會因此更加嚴重。用水治療水,用火治療火,只會讓病情更重,何況是原本的疾病還會更加嚴重呢?」
黃帝問:「請問沒有病的人應該如何?」
岐伯回答:「沒有病的人,是依靠生氣來維持生命;有病的人,則會使疾病加重。沒有病的人,只要違反禁令就可能生病,何況是有病的人,還沒有減輕病情,不是也很難嗎?」
黃帝問:「生氣是什麼?」
歧伯曰:「不逺熱則熱至,不逺寒則寒至,寒至則堅否,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温,冬宜熱,此時之宜,不可不順,然犯熱治以寒,犯寒治以熱,犯春宜用涼,犯秋宜用温,是以勝也。犯熱治以鹹寒,犯寒治以甘熱,犯涼治以苦温,犯温治以辛涼,亦勝之道也。
白話文:
岐伯說:「不遠離熱,熱氣就會到來;不遠離寒,寒氣就會到來。寒氣到來,就會堅硬閉塞,腹脹疼痛急迫,腹瀉的疾病就會產生。春天應當涼爽,夏天應當寒涼,秋天應當溫暖,冬天應當溫熱。在這些時候的養生方式,不能不順應。然而,如果出現熱病,就用寒涼來治療;如果出現寒病,就用溫熱來治療;如果在春天出現問題,就用涼爽來治療;如果在秋天出現問題,就用溫暖來治療。這是因為這樣做可以戰勝疾病。出現熱病時用鹹味和寒性的藥物來治療,出現寒病時用甘味和熱性的藥物來治療,出現涼證時用苦味和溫性的藥物來治療,出現溫證時用辛味和涼性的藥物來治療。這也是戰勝疾病的方法。
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鬱,注下,瞤瘛,腫脹,嘔,鼽衂,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𣳘,淋閟之病生矣食已不飢,吐利腥穢,亦寒之疾也。」
帝曰:「治之柰何?」
白話文:
當身體燥熱到極點時,就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嘔吐、腹瀉、霍亂、瘡癰、膿瘡、頭暈昏沉、耳鳴、耳聾、腫脹、嘔吐酸水、呃逆、頭痛、關節變形、肌肉疼痛、出血、血腫、排尿困難等疾病。
如果吃東西後仍然不覺得餓,而且嘔吐腹瀉出的東西有腥臭味,這也是屬於寒症。
歧伯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暴瘖,冒昧,目不識人,躁擾狂越,妄見,妄聞,罵詈,驚癎,亦熱之病。。」
黃帝問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
白話文:
歧伯說:「一定要順應時令。違背時令,治療時應以熱證的療法為主。例如抽搐、癲狂、眼睛看不見人、煩躁不安、狂暴、幻覺、幻聽、罵人、發驚風,這些也都是熱證。」
歧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故,謂有大堅癥瘕,痛甚不堪,則治以破積愈癥之藥,是謂不救必廼盡死,救之蓋存其大也,雖服毒不死也。上無殞,言母必全,亦無殞,言子亦不死也。。」
帝曰:「願聞其故,何謂也?」
白話文:
歧伯說:「有特定原因的疾病不會致死,沒有特定原因的疾病也不會致死。所謂特定的原因,就是指有大塊的堅硬的腫瘤,疼痛劇烈無法忍受,就用破除積滯、治療疾病的藥物,這樣才能避免必然會死亡的情況,治療後主要是保全其性命,即使服食有毒的藥物也不會死亡。上面說不會致死,是指母親一定會痊癒,下面說也不會致死,是指孩子也不會死亡。」
歧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過者死衰其太半,不足以害生,故衰太半則止其藥,若過禁,待盡毒氣,内餘無病可攻,以當毒藥,毒攻不已,則敗損中和,故過則死。~~,~~新校正云:「詳此婦人身重一節與上下文義不接,疑他卷脫簡於此。」。」
帝曰:「善。鬱之甚者,治之柰何天地五行應運,有鬱抑不申甚者也。?」
白話文:
歧伯說:「如果胎兒或產後惡露積聚過多,可以適當處理。但是處理過度的話,會將其減弱一半以上,過度處理會導致死亡。減弱一半以上,不足以影響生命安全。因此,處理時必須減弱一半,然後停止用藥。如果過度處理,就要等待所有的毒氣退散,體內沒有餘毒可以攻克。用藥物來抵抗毒氣,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所以過度處理就會導致死亡。~~,~~新校正說:「仔細審查這一段婦人懷孕的內容,發現與上下的文意銜接不上,懷疑是其他卷佚失的部分。」
歧伯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𣳘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達,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發,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奪,謂下之,令無擁礙也。𣳘,謂滲𣳘之,解表利小便也。折,謂抑之,制其衝逆也。通是五法,乃氣可平調,後乃觀其虚盛而調理之也。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寫之過,太過也。
白話文:
歧伯說:「木氣鬱結,就要疏達它;火氣鬱結,就要發散它;土氣鬱結,就要攻奪它;金氣鬱結,就要滲化它;水氣鬱結,就要抑制它。然而,調整它的氣機使其通達,就是指嘔吐,讓它暢通無阻。發散,就是指的是出汗,讓它疏解開來。攻奪,就是指的是瀉下,讓它沒有壅滯。滲化,就是指的是通利小便,解除表證。抑制,就是指的是制止,控制它的逆行,這五種方法,是氣機可以調節平衡的方法,然後再根據虛實情況進行調理。過盛的,就抑制它,因為它是過猶不及的,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過度了。
太過者,以其味寫之,以鹹寫腎,酸寫肝,辛寫肺,甘寫脾,苦寫心,過者畏寫,故謂寫爲畏也。」
帝曰:「假者何如?」
白話文:
過於旺盛的情況,可以用相剋的味道來調和,用鹹味來調和腎,酸味來調和肝,辛味來調和肺,甜味來調和脾,苦味來調和心,過旺的情況要用相剋的味道來抑制,所以稱為抑制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問:如果是虛假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歧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正氣不足,臨氣勝之,假寒熱温涼以資四正之氣,則可以熱犯熱,以寒犯寒,以温犯温,以涼犯涼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客氣,謂六氣更臨之氣。主氣,謂五藏應四時正王,春夏秋冬也。。」
白話文:
歧伯說:「如果人體正氣不足,那麼外來的病邪就容易侵入。這時,可以通過服用溫熱、清涼等藥物來補充人體的正氣,這樣就可以用熱氣來對抗外來的熱邪,用寒氣來對抗外來的寒邪,用溫和藥物來對抗外來的溫熱病邪,用清涼藥物來對抗外來的寒涼病邪。這就是所謂的『正氣不足,邪氣勝』,這裡的『邪氣』指的是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之氣,而『正氣』指的是五臟應對四季正氣,即春夏秋冬。」
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運行之節,臨御之紀,隂陽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新校正云:「詳此與〈氣交變大論〉末文同。」。」
白話文:
黃帝說:「聖人的醫術真是博大精深啊!天地萬物運行變化的規律,養生防病的原則,陰陽消長的規律,寒暑更替的順序,除了您,誰能通曉這些呢?請將這些理論藏在靈藏寶室中,命名為《六元正紀》。沒有齋戒淨身,不能示人,一定要謹慎傳承。」